• 回答数

    3

  • 浏览数

    274

八点了解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的回忆宝宝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留留恋恋

已采纳

曾记得自己在很久以前看过一则芬兰的公益广告短片《孤儿院》。短片中,一对漂亮的姐弟,走进了一所华丽的大房子里,在一名美丽女士的引导下,他们开始走到四个透明橱窗前,挑选他们的父母。 第一对父母,父亲正坐在椅子上读书,母亲正在一旁打扫,看到孩子们站到了橱窗前,放下了书本,停下了手中的家务,面带微笑地看着孩子们。这个家看上去那么温暖。 第二对父母,父亲坐在椅子上正笑着和母亲分享着当天的趣事,母亲正开心地给父亲倒果汁,看到孩子们过来,母亲亲切地给孩子们递上了果汁。这个家看上去那么开朗。 第三对父母,正推着一辆婴儿车在树一散步,父亲很绅士,母亲很优雅。看到孩子们过来,父亲期待地蹲下身去,隔着橱窗望着孩子们。 他们眼里正透着渴望,而美好的画面就被匆匆打断,引导他们来到橱窗前的女士,粗鲁地把姐弟俩拽到了第四对父母面前。 而这对父母,正在激烈地争吵、摔东西,丝毫没有看孩子们一眼。橱窗外的姐弟俩顿时变得惊恐,不知所措。 短片的最后,姐弟俩低着头,迈着沉重的步伐跟在这对争吵的父母身后走向远方。 “Children can’t choose their parents. What if they could?” 人们常说,孩子是父母的镜子,在孩子身上会看到父母的影子。他们在观察着父母,学着探索这个未知的世界。可是,如果当孩子还不会完全表达自己的时候,身为父母的我们,要怎么样去读懂孩子的身体语言? 这本《看见孩子,看见自己》的作者,.布拉夫曼,就给初为人父母的我们,提供了具体详实的建议。作者.布拉夫曼是一名医学博士,英国国家健康中心心理咨询师,50多年来,一直在从事儿童与青少年心理咨询工作。多年来,在玛丽王后医院,他一直负责组织五岁以下幼儿及家长的每周见面会。有好几年的时间,他得到温尼科特基金会的赞助,在伦敦大学医学院的心理学院为学生主持每周一次的临床培训课程。在这本书里,他列举了24个真实案例,为我们解读孩子说不出的感受。 一、我不知道怎么说,可是我的身体在告诉你 12岁的曼迪,已经持续9年髋部疼痛,走咯的姿势也变得奇怪。可是儿科医生和风湿病医生却没发现有任何病变。每当她开始疼痛,父母就会行动起来试图帮助曼迪解决问题。可是父母完全不知道,这些都是他们的焦虑引起的。原来在家里,父亲如果“太用力”地皱眉,那么其他家人就会问他是不是头疼了,然后就会递上止痛片;如果弟弟不想吃饭,父母就会立刻想到是不是生病了,并且考虑是否需要就医或吃药。长期这样的暗示下,曼迪在心底里的潜意识,已经认定自己的髋部“非常敏感”。虽然医生说没有问题,可正是父母习惯性的焦虑,给孩子带来了心理暗示。 成年人往往以为孩子什么都不懂,可是却不会知道孩子会把父母的行为暗示进心里。焦虑,用疾病的方式映射在了孩子身上。 二、我不知道怎么说,可是我的画在告诉你 阳光下色彩艳丽的房子,是孩子在脑海里的快乐房子。可是房子却变成了一张奇怪的脸。孩子很害怕,心里第一个反应就是找到妈妈寻求庇护,可是家里复杂的关系和不断发生的冲突,让孩子无所适从,开始学着姐姐在药品中寻求另一种宁静。可父母只是认为她学坏了,并没有把家庭冲突停止。随着孩子越来越不安,服用的频率也更高。 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看到什么,心里想什么,就会自由自在地画出什么。他在还不会说话的时候,就用这种潜意识的语言在向周围的人表达,并且不会在画里说谎。 三、我不知道怎么说,可是我只希望你多陪陪我 8岁的简是一个聪明伶俐并且能言善辩的女孩,她的母亲忙碌、事业成功,年轻漂亮,衣着讲究并且充满自信。 可是简尿床的问题,一直在困扰着母女俩。母亲认为简已经很久没有尿床了,可是简却在医生面前告诉她,那是因为无论夜晨发生了什么,她都会起来洗澡换下衣服后,在床单上铺好毛巾再躺下去。第二天一早,简都会再洗澡更衣,再去冲上一杯茶,满怀爱心地送到妈妈床上。所以,她的母亲一直以为简已经很久没有尿床了。而简,却很享受湿漉漉的订单裹着自己的感觉非常有趣。 而简的母亲却对她的这种感受完全不认同,认为是一种羞耻。于是,在自己即无法清楚表达自己感受,而母亲又不能理解的情况下,她只想通过这样的方式,让忙碌而自信的母亲,好好听听自己要说什么。 简在用这种“病症”向母亲发出关注与互动的请求,在利用身材的问题,达到让母亲更关注她的目的。 四、我不知道怎么说,可是我需要得到你们的帮助 在孩子出生之前,没有人教过我们要怎么做一名合格的父母,也没有小宝宝让我们先学习怎么读懂他们的言语和行为。当孩子的焦虑无法用语言表达时,他们不仅是想解决问题,还希望父母能明白,他们正在经历什么。 在成年人看来很平常的事,比如日渐衰老,死亡,却会让孩子在脑海中产生诸多联想,甚至因为不舍,而开始在夜里惊醒。如果成年人仅把这样的情形视为短期现象,而未及时疏导,任由孩子自己渡过这个坎,那孩子极有可能陷入恶性循环。 只有当父母正视孩子的生理异常,进而努力与孩子一起感受内心的变化 ,进而改变现状时,这些让父母与孩子一同焦虑的症状,才会彻底消失。 成年人对于孩子的理解往往是凭借着经验与直觉的,自己却忘记了自己曾经也是个孩子,以致于常常忽略了他们。同样,虽然自己是孩子的一面镜子,孩子在观察并模仿着我们,却忽略了自己的情绪同样会影响孩子的心理。 《看见孩子,看见自己》这一本书,让我们渐渐地回忆起,曾是孩子的自己,同样也曾经焦虑,同样也曾经恐惧,同样也曾经因为自己的表达有限而无所适从。当我们通过这本书,开始学着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学会通过身体语言,去理解他们埋在内心深处的焦虑与不安,只有先从改变自己着手,看清自己,才能看懂孩子。 本文件作者为朝闻道写作社群成员

心理咨询师的回忆宝宝

171 评论(13)

超越经典65

他肯定是缺乏自信呢,一般缺乏自信心的话就是会总是推脱说自己这个不会那个不会,是,总的来说就是,成人,给他的自信心不够,然后,七岁的小孩子,你要引导她的话肯定就是树立他的自信心,啊,给他一些,他能行的想法和她能行的观念,不能总让他觉得自己不行尤其是这么小的小孩子,这现在的一个,性格养成对以后。的那些都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觉得你肯定要是用正确的引导方法。

327 评论(11)

yissluckyg

以下是我在小鳅订的杂志《读写新天地》上看到的一个上海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文章《我不要上那么多课》: “唉,又到周末了!”我长叹一声。你一定会问周末不好吗?先别着急,听我细细道来。 最近,我因为成绩不好,妈妈给我报了一大堆补习班,有英语、作文、奥数……甚至还有二胡班!这几天,光是做作业就要做六、七个小时,加上课程就更甭说了。每到周末都要起早贪黑,晚上十一点睡觉,已是家常便饭。第二天整一副“熊猫眼”,真是苦不堪言。 作业一多,一点休息时间也没有,写完作文做数学,做完数学读英语,做完英语……是谁剥夺了孩子天真的童年?因为作业多,所以我经常会趴在桌上睡着! 我也常常向妈妈抗议,但是结果不是被妈妈的刀子嘴批评一顿,就是被爸爸的金刚拳扁一次! 于是,就发生了本文开头的一幕。我一边埋头做作业,一边听着老妈的唠叨,心里不住地大喊:我不要上那么多课! 看了这个孩子的心声,作为家长,你能了解孩子心中有多苦吗?你是会继续让你的孩子上那么多课还是给孩子减减压呢?以下陈默老师讲座的记录文字,希望能对你的决定有所帮助。 陈默老师每年都会为六七百个孩子做咨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所以她的数据和观点相当有说服力。据说陈老师的咨询非常难约。 陈老师说厌学的症状是作业明明七点半能完成,可非要做到九点。小学二年级下以后不少孩子开始厌学。孩子整体上的压力非常大,一般高二出现问题,孩子压力太大时就会放弃。 陈老师对学校环境的定论是单调的学校生活、浓烈的竞争气氛和焦虑的教师群。教师是焦虑的高危人群,孩子的情绪是受老师情绪影响的,设想走进教室的张老师是焦虑的,王老师是焦虑的,李老师也是焦虑的,孩子在学校受焦虑老师的影响已经很焦虑了,回家后家长要给她心理上放松,每个家人都要对她笑咪咪的,第二天孩子到学校再紧起来,这样孩子就能走得远。然而现实的家庭环境是很多父母对孩子都是高期望。如果在学校已经紧张了一天的孩子,回到家接着紧张,那橡皮筋终有一天要断的。 陈老师告诉我们:独生子女教育的大原则是父亲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儿子,母亲要用欣赏的眼光看女儿,这种孩子的力量会稍微大一些。 陈老师谈到影响学习的因素时,是从生理、心理和生存环境三个方面来论述的。 生理上除了遗传的智力外,还有身体条件。浅睡眠的孩子神经发育弱、注意力弱;刚上学的孩子有的字写不进格子里,是他身体发育不到位的原因,不是他不努力。在学校已经忙碌了一天的孩子,如果老师和家长嫌他写得不好,还要再罚他写,这样就更毁了他。对于孩子家长要等,要有耐心,一般等到小学三四年级时孩子会慢慢赶上来的,不要一开始就把他的心理摧毁,家长要多宝贝他、保护他。 有遗尿现象和哮喘的孩子,中枢神经弱,精力不够集中,这样的孩子最怕在小学一二年级时心态就坏了。高中生学不好的原因都是情绪问题,而小学生不是。 心理方面主要体现在焦虑(主要是妈妈的焦虑)、人际和自卑。小孩是背着妈妈的情绪出去的。如果全班同学都排斥你孩子的话,家长要介入,一定时候要找专业人士。还要取得学校的配合,这样的孩子恶梦可以做到五十岁。孩子在小学的心理任务是种上一棵自卑的树还是勤奋的树。这棵树是老师种的。小学老师是不能说评价的话的。如果老师对孩子做了不好的评价,妈妈要做橡皮,把老师对孩子评价不好的话擦掉,鼓励孩子,那么老师的树就种不下去。 小孩心理难受就作(zuo),偷东西,打人,因为他不会用语言表达,他心理有很重的压力源。小孩子是没有品质问题的,小孩子的基本心理危机是恐惧。小孩子要读好书就要心神安宁。 生存环境包括家庭结构(大家庭、三口之家、重组家庭)、父母关系和教养方式。如果我们让孩子参与讨论家里的大问题,如买房,让孩子对父母的观点进行对错评判,那孩子的成熟度会非常高。一个孩子能面对困难是因为这个孩子有安全感,与母亲关系好的孩子安全感好。小孩子是不能怕妈妈的,很多有抽动症的孩子都是怕妈妈的。而妈妈应该是护着孩子的人,在孩子委屈的时候安慰他的人。 一二年级要帮孩子学习,家长的心态是陪伴,孩子做功课家长看报纸。三年级以后家长要脱离孩子的学习了。孩子做作业时分心是正常的,因为孩子只能记住十分钟的注意力,这时,家长可以装作没看见,过会儿摸摸他的头说“做吧!”。孩子的字写不好让它去。如果孩子把15抄成51(是神经性问题),妈妈就帮他擦掉,让他抄上正确的。如果孩子做错是理解问题,那周末再给他讲,别当天讲。做完作业让孩子随便干什么,如再安排别的功课,以后他要拖延到很晚了。提前完成功课可以玩儿的孩子,是有后劲儿的。 小学生是要养的,把身体弄好。孩子发烧要有两周不长。孩子睡觉是家里的头等大事,大人这么做,孩子长大后也会重视睡觉。 爸爸的作用:一是幼儿园阶段爸爸需要有单独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妈妈不要在场,否则孩子容易恋母;二是十二、十三岁的阶段,爸爸需要有单独与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妈妈不要在场,会给孩子很多力量,爸爸是引领者。 听了陈老师的讲座,我更坚定了原本就已定下的家庭教育方向,即在小鳅的成长过程中,尽可能地给她提供发展兴趣和特长的时间和空间,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小鳅的品性和行为习惯。作为家长,我不需要用孩子的学习成绩和考进的学校来证明我在育儿方面有多成功,我希望我的孩子一生都能走稳,有能力抗击人生的风风雨雨,而现在正是为她人生打下坚实根基的重要阶段。

356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