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长360姜文芳
凯莉所总结的会谈中不恰当的提问方式包括:修饰性反问和责备性问题。
1、修饰性反问。并不是问题,不需要回答也无法回答,它将谈话内容引向抽象,对求助者毫无益处。修饰性反问是谈话法应尽量避免的提问方式的典型方式。谈话法在心理咨询中又称会谈法,是心理咨询师通过与求助者面对面的谈话,口头信息的沟通过程中了解对象心理状态的方法。
2、责备原意是要求人尽善尽美,后指批评、指责过失。出自宋沈作喆《寓简》卷四:“抑《春秋》之义,责备於贤者。如魏公名德之重,盖可以责备矣。”多用于动词使用。
(1)你晚上出去玩电子游戏,受到责备,委屈吗?
(2)他受到了老师的责备。
(3)人无完人,我们不能对他人求全责备。
(4)对待青年人,要看到他们的优点和长处,不能求全责备。
(5)俗话说,人无完人,对谁都不应该求全责备。
3、修饰性反问和责备性反问的区别
(1)修饰性反问:你觉得结婚生孩子压力很大,难道别人不是承受着同样的压力吗?
(2)责备性反问: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呢?
fabregas89
学会倾听,防止先入为主的思想 生活中每个人都会有先入为主的思想,当你的内在信念非常根深蒂固时,你在与他人的互动中,甚至会将自己价值观强加给他人。 在心理学里,我们把这种先入为主的思维模式称为“确认偏误”。 简单来说是: 当你先听进去的话或先获得的印象会在头脑中占有主导地位,以后再遇到不同的意见时,就不容易接受。 这会造成在人际沟通中过度相信自己的主观臆断,错误地判断他人行为的动机和目的 。作为心理咨询师,我渐渐地发现,在与他人沟通就是一场“情感流动”的过程。 怎么理解“情感流动”这个词呢? 大多数人在沟通的过程,都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观点和情绪,却很难静下心来去倾听对方,这就造成了沟通过程变成了“唇舌刀剑”的“比试”。 真正的沟通是在认真倾听对方的言语后,去感受对方未用言语表达出来的情感和思想,当你先给到对方情感的反馈,而不是急于表达自己的思想时,这就开启了沟通双方的情感流动。 我想到昨天晚上跟定投践行群中一位爱写作朋友的聊天过程,就是一次非常顺畅的、舒服的、情感流动的沟通。 虽然我们素不相识,但我们竟然通过反思双方“先入为主”的思想,在那个开怀大笑的瞬间就消减双方的陌生感,从而开启了我们真诚的沟通。 作为一个内敛、有交友边界的女孩子,她能主动的向我表达自己对于写作的感受,可以看出她对写作的热爱。 当我静静的聆听对方的话语和情感时,我感受到的是她的纯粹、真诚、温暖和渴望,就像她说的,我们都是长期主义者、注重精神的内涵,更爱写作阅读。 真正志同道合的朋友是不需要刻意而为的,只需在倾听、接纳对方的同时,让双方的情感自然流动就好,那就是沟通中最舒服的状态。 不带“个人化观念”的沟通 我们脑海里的观点都很顽固,一旦我们形成某个观点,就会将其视为绝佳的想法,并彻底爱上它。 尤其是在公共场合通过虚拟的“扩音器”发表观点的时候,为了不改变自己的想法,甚至会扭曲自己的立场,这是潜意识中观念所形成的固化。 也许这是你在维护内心世界的圆满、安全和掌控,但是往往这样去强化自我的信念,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你的信仰、身份和角色会融为了一体,成了不能分割的“固化体”。 比如:当你相信气候变化完全是环境污染造成的,于是你就成为一名环保人士;。你相信吃素是对身体最好的养育,于是你成了素食主义者。 你相信转基因食品有害身体,于是你不吃转基因食品,甚至你只会吃自己种的食物。 …… 当你的观念与身份、社会角色融为一体时,改变想法就意味着改变身份、改变社会角色。 这会让你将一些简单问题看成了涉及个人存在意义的核心问题,这也是为什么人与人之间的分歧,往往会转化为事关生死存亡的“竞赛”。 因为你那些固化的观念和思想阻碍了你以开放、接纳的心态去跟人沟通。 所以,我会常常反思自己,在跟他人沟通时是否抱有一个开放的心态、接纳的状态,若是我做的不够好时,沟通的过程会演变成什么样子呢?可能演变成一次风马牛不着及的聊天,可能演变成自说自话的聊天,更可能会引发对说话人的反感。 请注意:“ 沟通不是说话,更不是自说自话,沟通是传递信号和情感。” 这是建立沟通双方关系的核心,不是让对方觉得我很厉害,而是“我能懂他”。 “沟通思维”是实践和反思的产物 生活中你需要应对无数的沟通场景,那我们要如何提升自己的沟通思维和能力呢? 1、学会倾听,把注意力放在他人身上 真正的沟通,它的前提在于认真倾听,美好的沟通,它的前提在于情感反馈。 心理咨询中有一个词叫做“温柔的好奇”,你需要多感受对方的情感和期待,好奇对方的偏好和情况,理解对方的处境和难处,而不仅仅是关注对方认为自己如何。 当你尝试把注意力集中在他人的身上时,你会发现一个从未到达过的世界,那就是对方的精神世界,那是不同于言语表达出来的真实世界。 2、自我提问,在沟通中反思是否有先入为主、固化思维的偏见 有些时候,人们会陷入到小的细节和难题中,脑海里固化的思维会停滞不动,这时候用自我提问的方式,重新让你回归沟通的“正轨”。 3、结构清楚、清晰明确的表达核心信息 尽可能地把你的观点和理由条理化,这样才能让对方更清楚的理解,并且我认为沟通双方是一个相互投射的过程。当你思路清晰的去表达时,对方会受到你的感召,构建更加顺畅的沟通场景。 4、让自己的语速慢下来 当你在表达自己热爱的事物时,因为激动会不自觉的加快了语速,这样对方往往跟不上我们的语速。 减缓语速的一种方法是以更悠闲、更清楚的方式说话,并且适当地强调一些关键词。 并且在句子和句子之间适当地暂停,在暂停的空隙,对方能够有时间理解你刚才表达的观点。 5、适当使用一些肢体语言 你的眼神、表情,手势和身体的方式可以提升对方倾听的专注程度。 当你和他人交谈时,看着对方的双眼,进行目光接触。 即使你没有做手势,也要保持双臂张开,以表明你对自己所说的内容感到舒适。 6、运用第三视角去理解对方 当你在跟他人沟通时,你可以想象在沟通的情景里,还有一个第三方的陌生人,那个陌生人会如何评价这次双方的沟通。 并且你用第三视角去理解对方的需求,把对话建立在对方真实需求的基础上,这样的沟通才会顺畅。 若是你有什么提升沟通能力的好方法,也欢迎你在留言区跟我和大家分享。 文章作者简介:灿亮,静坐冥想师,心理咨询师,终身学习践行者。
bluelove1995
需要尊重求助者的表达,同时也需要积极回应求助者的表达。第一,心理咨询师在咨询中应接纳求助者,尤其接纳求助者与咨询师自己不同的方面,如自己所反对、否定、反感的内容,也应接纳其消极、灰暗、错误等内容。第二,心理咨询师在价值、尊严、人格等方面与求助者是平等的,不能因双方地位、知识、金钱、文化等差异奉承或歧视求助者。第三,心理咨询师应遵循礼仪,礼貌待人。第四,心理咨询师应该信任求助者。第五,心理咨询师不主动探问求助者的秘密、隐私,对求助者主动诉说的秘密及隐私应该进行保护,不随意传播。第六,心理咨询师应该对求助者真诚。第七,当心理咨询师难以接纳求助者时,可以转介,这本身也是对求助者的一种尊重。初诊接待阶段打好热情的基础。通过倾听和非言语行为表达热情。咨询结束后时,使求助者感到温暖。我们是一家以荣新奇教授为首席专家的心理咨询公司,如有需要可以向我提问。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