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野撒野王子
我的新老师 (一)
当数学老师跨进教室的时侯,把我吓了个半死,哇,那么高,教训起人来可不是开玩笑的,大概还没从前那为数学老师的阴影下走出来吧!脑海中一下跳出了板子打人的声音,想想就恐怖。人不过没想到数学老师对人还蛮好的,从开学到现在还没怎么骂过人呢,不过是不是装的还不能证实,想想以前开学,那个新老师不这样,到后来还不是个个都原形毕露了,还一个比一个凶呢!过了几天后,我开学的恐惧没有了,更多的是课堂上的欢笑。
我还记得刚学的那几堂课,那可真是够死气沉沉的,数学老师每次问一个问题后,教室里不光没人举手,还更加沉闷,反正除了沉默就剩沉默了,我想那时数学老师应该很郁闷,上别的课都举手,偏偏上他的课是沉闷的。作文
几天后,在某节数学课上,老师又提了个简单的问题,“唰唰”有人举手了,还清楚的记得老师说了句:“你们终于举手了。”我们当时就笑了。
而且我发现老师真是非常的细心,耐心,有很多同学作业不怎么会,老师就一个个跑过去为他们讲解,我在看书,光阴似箭,半个小时过去了,我抬头一看,只见老师还弯着腰作文
孜孜不倦地讲着,我觉得老师真是太有耐心了,如果是我的话,我肯定早就受不了了,老是师太厉害了,佩服,佩服。经过半个月的了解,我觉得数学老师很亲切。
这就是我的新老师,我真是太喜欢我的老师和学校了。
我的新老师 (二)
新学期开学,我们有一个意外的惊喜:我们的班主任换成了一个女老师,他就是王芳老师。
王芳老师教我们数学。他高高的个子,浓浓的眉毛下一双眼睛不大,却有神。尖而挺的鼻子,上面架着一副眼镜,不怒而威。王芳老师的眼睛好像会说话。每当我们要犯什么错误,他就会用眼神及时提醒我们。
王芳老师对我们很好,但如果犯了错,他也会毫不留情地惩罚我们。星期三,我们有一节劳技课。胡老师在前一天就一再提醒我们带好劳技书和相关的材料,可是还是有两个同学没有带全。胡老师生气了,他让这两个同学把老师上课说的每一句话都记下来。这哪里写得完呀,除非你是个录音机!我们都替那两个同学担心,更提醒自己要做好所有份内的事情。后来,王芳老师原谅了他们,相信我们都会吸取教训,以后不会再丢三落四了吧!
王芳老师还有另一个身份,他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和胡老师才相处了短短几天,他就教给我们一些特别的知识。他告诉我们,发火是一种对别人没有好处而对自己只有坏处的行为,所以他不会对我们发火,我们也不该平白无故地对别人发火。发火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胡老师还对我们讲了许多心理健康的知识,告诉我们只有心理健康才能正确地学习。
习惯了女老师的细致温柔,期待王芳老师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刚毅坚强。王芳老师,让我们在您的带领下,努力培养乐观,自信,坚强的品格,让我们班级成为老师,学校都认同的文明、优秀班级!
我的新老师 (三)
开学第一天,妈妈带我去报名,一看表格,我已经不在原来的班级了,我被分到五(1)班,这时,我听到有人在旁边说:“哎呀!五(1)班的班主任好呀!”“对呀!对呀!只要是他带过的学生都很优秀……”我一听,感觉我得意了许多,我觉得自己很幸运,能和一位好老师,一起度过小学高年级阶段。
走见五(1)班,便看见李老师坐那收学费,他那幽默而又严肃的脸,体现出他是个好老师。下午,发课本的时候,只要有同学没有发到任何一个科目的书,李老师一定会竭尽全力帮那位同学弄到,看得出来李老师还是个负责任的老师。
在后面的几天,我们上的语文课充满了欢笑。因为李老师很幽默。比如:老师在上《窃读记》,读到“我们是吃饭长大的,也时读书长大的”的含义时,李老师说到:“如果我们只吃饭,不读书,那会怎么样?”有位同学笑嘻嘻地说:“头脑简单、四肢发达!”“对!”接着李老师学着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表情,弄得我们全班哄堂大笑。瞧!这不是幽默是什么?
有时候,李老师会把严厉的要求用幽默的方式表达出来。比如,有些同学的作业字没有写好,李老师就会把他的作业撕掉,因此有了“李老撕”这个外号。还有如果有些同学没有做眼保健操,或者有些事没按李老师的要求去做,就抄!而且李老师还会选一些优美的片段让你抄,于是,“李老抄”又成了李老师的另一个外号。()
一说起作业。对我来说,李老师的作业是不多不少,如果有时候多了的话,大部分都是抄写或背诵,但我相信李老师是对我们好。就拿前两天的事情来说吧,从现在到开学已经五天,老师每天都布置抄写或预习的作业。我们第一次做的时候,老师跟我们说做的要求。现在已经过去五天了,还有人没按要求做,李老明生气了,还生了从开学以来最大的气。老师的大发雷霆吓到了我们,李老说:“如果下午还不带来给我看重做的话,我就罚你们抄课文!”结果下午还有人没重做,李老师对我们失望了……
我想如果我们能多多配合老师,就能使老师天天开心,我们不能辜负老师的一片苦心。我相信,在新的学期,在新的学期,在新的老师、同学的陪伴下我会更加进步的!
流浪停吗
摘要 :原生家庭作为个人生活最初最重要的场所,往往对一个人的社会行为及人生选择产生极大影响。原生家庭研究近年来频频被提起,研究频次呈现上升趋势。本篇综述涉及原生家庭之痛、原生家庭对于下一代的心理健康影响、原生家庭在当代文艺作品的体现、走出原生家庭之痛四个部分。 关键词 :原生家庭;家庭教育;综述原生家庭是一个社会学概念,指最初个体出生和成长的家庭。 近年来学界对于原生家庭的关注度不断升高,电视剧《都挺好》播出后,原生家庭之伤再一次走进大众视野。一个人的性格塑造,个性自我的形成,价值选择的标准与面对重大选择时做出考虑的思维模式,都与原生家庭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原生家庭是个体接触社会的最初场所,让个体从生物意义上的“人”向社会意义上的人转变。原生家庭给个体带来的影响不可忽视,其中对个人婚恋观与心理健康的影响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 一、 原生家庭之痛 原生家庭应该是个体的安全感来源之一,是个体的避风港。但是现代家庭中,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原生家庭给个体带来的不再是和谐、温暖,同时也充斥着暴力、创伤。 李宜英学者对于原生家庭之伤的定义是:“任何父母对于子女并非出于滋养或爱护的言行举止,或者父母让子女为自己的天性而感到羞耻的做法,我们都可以称为‘原生家庭之伤’。”这个定义并不准确。 首先,原生家庭之伤包括的应该是整个家庭中个体受到的各种创伤,不仅仅局限于“非出于滋养或爱护”,造成的创伤也不止是“感到羞耻”这一级别。其次,当父母出于爱护却选择了难以被子女接受的处理方式,最终对个体产生的创伤,应当也算入内。最后,原生家庭之伤的产生并非仅仅是方法论问题,父母的价值观对子女产生的不好影响,或者父母的价值观与子女所认同的价值观产生碰撞,个体因此产生的自我怀疑,同样也是原生家庭之痛。 李焕学者认为原生家庭对于个体的影响在于(一)父母教养方式;(二)亲子关系;(三)婚姻关系;(四)父母受教育程度。在这一定定义下,如果某一方面出现问题因此对个体造成创伤,都可以归类为原生家庭之痛。 二、 原生家庭对于下一代的心理健康影响 国内学者关于这个问题已经有了大量研究。 学者马军认为,原生家庭给予孩子的东西是很难抹去的烙印。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充斥方方面面,原生家庭如果给予孩子美好的东西,孩子是很容易向往美好的;如果原生家庭给予孩子的是邪恶,那孩子就濒临邪恶的边缘。 李欢认为,中小学生人格的健全发展,自我概念和自尊水平的形成,都离不开父母科学的培养方式与合理的教育理念。良好的亲子关系与婚姻关系则更利于孩子的身心发展,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十分重要。而父母受教育程度影响着对子女的教育方式,也是子女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 赵郝锐、童辉杰学者提到,Hoover和Insel分析了强迫症患者的原生家庭特征,发现父母对家庭、婚姻的完美主义与个体自身的易感性是造成强迫症的主要原因。Galvin通过比较研究揭示了母亲的抑郁程度与个体成年期抑郁、躁狂的密切关系。Dinero等人采用他评法对个体的原生家庭进行评定后发现,原生家庭温暖而敏感的互动方式与个体成人期的依恋安全密切相关。Muraru等的研究发现,原生家庭通过影响个体的依恋类型来影响其婚姻调适水平,而且并不是真正的原生家庭特征影响了个体的生活和亲密关系,而是对原生家庭的心理感受影响着个体的生活。Whiston等的研究认为,家庭过程性变量比家庭结构性变量和家庭背景性变量对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影响更大。 杨文娟提到,事实上,除了先天的基因因素之外,孩子性格的差异很大程度上是由家庭教养方式的差异造成的。家庭治疗的重要创始人之一维吉尼亚·萨提亚说,家庭是世界的微缩,研究家庭就可以了解世界,改变家庭即是改变世界。 三、 原生家庭在当代文艺作品中的体现 当代文艺作品不少开始对原生家庭问题产生关注,例如华裔女作家伍绮诗的作品《无声告白》,将视线定位在一个白人和华裔组合的普通家庭,两代人的身上都带着浓重的原生家庭痕迹。 张骞文,潘希芊提到,东野圭吾的推理小说《白夜行》中,桐原亮司与唐泽雪穗同样深受原生家庭影响,造成终生悲剧,东野圭吾的小说展现了主人公的家庭关系以及深受家庭环境影响而产生的悲剧。童年时期非常强烈、痛苦的经历,会在无意中影响孩子一生是如何对待他人,如何处理事情以及影响这个孩子的价值。如果亮司的父亲不曾侵害雪穗,如果雪穗的母亲不曾强迫她卖淫,如果亮司和雪穗都生活在健康的原生家庭里,那么可能亮司的弑父,雪穗的杀母都不会发生,那么亮司和雪穗也应该像其他孩子一样拥有属于他们那个年龄的简单纯真。 刘露露对于《德伯家的苔丝》从原生家庭角度浅析,提到,苔丝在充满压迫与忽略的原生家庭中生成的性格使她在处理情感问题的时候完全没有考虑自身感受而是受制于家庭因素,在没有正确积极的教育和引导下,一个淳朴的乡村少女很难对自己的命运有所掌控。因此原生家庭对苔丝的影响是她悲剧命运的源头。 《欢乐颂》剧中对于主角之一的樊胜美的原生家庭刻画入木三分,和母亲的相处对樊胜美之后的婚姻观恋爱观影响巨大,樊胜美与母亲的相处模式在网络上曾一度引起热议。 而2019年热播剧《都挺好》塑造的中国典型原生家庭形象,使其成为2019年的热点话题。苏明玉作为一直以来受到原生家庭压力的被压迫个体,同大哥二哥比起来迥然不同的特性,真实地展现了拥有“原生家庭之痛”的孩子的痛苦。“逃离原生家庭”这一主题,使这部剧将原生家庭问题赤裸裸地呈现在大众面前。原生家庭对于一个人的塑造关乎方方面面,摆脱自己的原生家庭活得潇潇洒洒的苏明玉,在一场葬礼后再次被扯入漩涡中,迎来的是痛苦与折磨,这一对比可以想见原生家庭对于个体影响的程度深浅。四、 走出原生家庭之痛 在我们猛烈的批判原生家庭之痛后,要思考的,就是如何解决这一问题。 有不少学者在这一问题的研究上提出,原生家庭影响并不是决定性的,个人的成功与否与个人成就关系更大。 如何走出原生家庭之痛,谢孟媛提出要学会养育自己,学会与过去告别,学会以更开放的角度回答问题。伍麟同样提出,要以乐观包容的的心态接纳原生家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剑兰提出命运不止由原生家庭掌舵。 要走出原生家庭之痛,首先要承认原生家庭给自己造成的影响。原生家庭给个体带来的伤害并非是个体的过错,父母的教育方式问题,或是无意间因为价值观碰撞产生的冲击,父母个人的性格与受教育水平给自己造成的影响,包括因为父母的婚姻问题产生的亲子关系问题,都并非是个体个人的过错。首先要承认原生家庭给自己带来了伤害,愿意剖析这些影响形成的原因,和给自己以后造成的后果。愿意去面对,是走出原生家庭之痛的第一步。 其次,原生家庭带来的影响不能决定个体的人生。正如个体做出决定的原因并不单一,往往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进行多维度的考量。原生家庭到来的影响虽然巨大,但是自身个性的培育并非完全取决于原生家庭。个体自身的受教育水平与所处的社会环境,同样会给个体造成影响,而这一影响同原生家庭影响所相悖时,个体可以在这其中做出更符合个人利益的选择。社会影响的影响时长较原生家庭影响时长更长,个体受影响程度随时间会发生改变。而这一时刻,个体人生掌握在自己手里。 再次,要学会与过去握手言和。成长总是伴随着一些酸涩与痛苦,不经历这些就无法变得更加强大。过去的事情无法再重来,未来属于是崭新的自己。卸下包袱,轻装前行。原生家庭带来的或许充满痛苦,但生活并非时时如此。 而对于每一代父母来说,无论是否曾经历原生家庭之痛,都要意识到原生家庭给下一代带来的影响。原生家庭在个体培育中是浓墨重彩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环节出现差错,带来的影响是伴随一生的烙印。 原生家庭的影响很大,但并非是决定性的。贸然将一切都归于家庭影响,或许个体就不再能拥有自我成长的能量。子女的成长过程中,父母当然也会犯错,但这不是不能弥补与修正的,爱是最好的养分。而对个体自身来说,诚然经历黑暗与痛苦,但世间漫长,自己也该是一束光。参考文献: [1] [endif]李宜英,牛余凤.浅析原生家庭之伤[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9,28(10):67-70. [2] [endif]正视原生家庭影响避免“都挺好”式悲剧[J].年轻人,2019(5):15-15. [3] [endif]廖金花.昨日重现:来自原生家庭的伤害及反思[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5,7(4):150-152. [4] [endif]赵郝锐.大学生心理适应:原生家庭的影响[D],2017. [5] [endif]詹丽玉,练勤,王芳.大学生原生家庭环境及其心理健康相关研究[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7,0(4):92-99. [if !supportLists][6] [endif]杨文娟.试论原生家庭在塑造儿童性格中的作用[J].学周刊,2017,0(28):174-175. [if !supportLists][7] [endif]赵郝锐,童辉杰.原生家庭的代际影响[J].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0(3):126-129. [if !supportLists][8] [endif]高晗璐.原生家庭对当代大学生婚恋观的影响[J].管理观察,2019,0(25):143-147. [if !supportLists][9] [endif]黄定.原生家庭对高职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J].才智,2018,0(22):88-88. [if !supportLists][10] [endif]李焕.原生家庭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及对策[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0(29):68-70. [if !supportLists][11] [endif]马军.原生家庭给予孩子的东西是很难抹去的烙印[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7,0(10):75-76. [if !supportLists][12] [endif]韩喜华,阎伟静.《无声告白》中的原生家庭影响多角度剖析[J].青年文学家,2017(11):96-97. [if !supportLists][13] [endif]张骞文,潘希迁.从《白夜行》看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J].度假旅游,2019,0(2):196-198. [if !supportLists][14] [endif]刘露露.从原生家庭角度浅析《德伯家的苔丝》中苔丝的悲剧命运[J].现代交际,2017,0(24):113-113. [if !supportLists][15] [endif]谢思静.浅议原生家庭对子女的影响——以《都挺好》为例[J].戏剧之家:理论版;戏剧之家,2019,0(20):110-111. [if !supportLists][16] [endif]伍麟.接纳'原生家庭'是走向成熟的标志——兼论当代青年应具有的积极心理品质[J].人民论坛:中旬刊;人民论坛,2019,0(20):90-91. [if !supportLists][17] [endif]杨剑兰. 别拿原生家庭说事儿[N]. 科技日报,2017-05-08(第004版). [if !supportLists][18] [endif]马香玉.迈不过去的原生家庭,终究要面对——评电视剧《都挺好》[J].工友,2019,0(4):50-51. [if !supportLists][19] [endif]谢孟媛.原生家庭的创伤,真的那么可怕?[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9,0(3):79-80.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