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14

盛笑笑shamir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河南孩子叛逆心理咨询师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ZJ张某某

已采纳

叛逆主要分为三个阶段:3岁左右是第一个反叛期,第二、第三反叛期分别在10岁和13岁发生,被界定为“准大人期”和“青春反叛期”。“执拗”的3岁——3岁是孩子自主能力的形成期,这时孩子的自尊心开始出现,但他们非常容易以自我为中心,非常任性。这一阶段的宝宝非常需要秩序感,但不会表达,因此表现出对物品强烈的占有欲,他们会觉得“东西出去就回不来了”,所以这一时期也叫“执拗期”。3岁的孩子非常自命不凡,也特别容易受挫,由于不会表达情绪,所以显得脾气很坏。准大人期——9岁到10岁半的时候,孩子进入了第二个叛逆期:“准大人期”。这一时期的孩子会用很大的力量“往外走”,因为在他们的心目中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是一个小大人”。表现为不愿意让家长拉手、喜欢让别人叫自己的全名。不过与此同时,孩子还会表现出一小段时间的“回归婴儿期”表现,表现得非常依赖、不讲道理,或者娇气、容易哭,要求父母的力量。当“回归婴儿”和“准大人期”同时出现的时候,家长就要留心告诉自己:孩子的第三个叛逆期来了。10~11岁:喜爱群体,要有大人的权利但不愿承担责任。青少年产生叛逆心理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父母不恰当的教育方法是导致学生叛逆心理的主要原因。这时候建议你找心理咨询师辅助解决会更好,我孩子之前就是在河南领先心理咨询的帮助下解决的!

河南孩子叛逆心理咨询师

294 评论(15)

石小鱼苗

青春期的孩子既叛逆又孤独,如果你的孩子不肯去学校了,那怎么办

173 评论(10)

蔡一诺1989

若水教育是全中国第一家由专业心理老师和孩子们同吃同住同起同学的教育基地,教育基地长期在校有20多位国家高级心理咨询师,还有若水教育研究院的上百位专家团专家提供支持,专业解决青少年叛逆、厌学、网瘾、早恋、自卑、自闭等问题。若水教育基地也做线上叛逆孩子咨询的。线上的名称是:若水教育研究院。线上家庭教育课程在若水教育研究院徐若水院长的带领下,结合数十年的工作经验,研读了古今中外的大量书籍,细致剖析了家长和孩子的各种问题以及厌学心理的根源性问题,打造一系列专业课程和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当然也有线下学校。【点击查看官方网站】若水教育基地,以国学经典启迪青少年人生智慧;以圣贤智慧培养青少年知礼、明理及养成良好的习惯;以文武兼修培养青少年健强体魄和良好品行;以军旅模拟化生活作息磨练并培养青少年坚强意志和家国情怀;以“读书志在圣贤”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正知正念正确引导青少年勤于读书、勇于进取,正确树立人生远大志向!

220 评论(15)

蛋蛋徐要发疯

叛逆期的小孩,首先我觉得要学会倾听,倾听的其实也是一个过程。让小孩子把不良的情绪,包括不良的想法,或者是他受到的一些委屈他表达出来,或许表达的时候你再给予一定的理解,然后再给予一定的引导,然后再给予一定的帮助,可能小孩子会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沟通方式。而不应该就是说小孩子你听还没听,这个事情的来龙去脉以后,你立马给他做出一个指示,或者是立马给他一个,你认为对他有益的帮助。其实小孩子不知道你做出什么,他可是可能更需要的是,让他自由地来表达他的情绪,自由的表达他这些观点好的坏的,有这么一个人非常理解他,非常赞同他。然后你再适当的影响,或者可以这么说,这件事情我碰到了我会怎么样,他会觉得原来是这样,你也会有这样的情绪,你也会这样。然后你给他一个相对合理的建议,然后他会自由的表达,他会选择,他自己觉得,应该去做的一个方式,在这个沟通当中,我们说是比较有效。

328 评论(13)

李斯的雨

1、其实家长要认识到叛逆是孩子成长的表现。当家长遇到孩子叛逆、不听话、不配合、不沟通时。一定不要认为孩子叛逆是对自己威严的挑战,而是要承认叛逆是孩子生理成熟,认知能力提高,自我同一性发展的结果,是他们成长的表现,是一件好事。青春期孩子叛逆,是要提醒家长要及时转变自己的角色。 2、面对孩子的叛逆,河南香橘教育的心理咨询师胡老师建议家长要多去认可孩子,聆听孩子的心声,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虑问题,和孩子交朋友,在孩子需要帮助的时候,帮助孩子一起度过这个关键时期,给予孩子关心、支持、信心。 3、家长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学会闭上嘴。青春期孩子不喜欢听家长过多的唠叨,家长唠叨越多,孩子就越想远离家长。家长越冲动,脾气越多,孩子就会用更强大的情绪来对抗你。因此,遇到冲突和矛盾的时候,家长应该停止抱怨、说教、怒吼,让孩子了解你内心的想法和忧虑,让孩子感受到你的尊重和信任,和孩子一起探讨问题的解决办法。 4、对于处在青春叛逆期的孩子,父母重要的做法就是在不违背大的原则的情况下,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自由度,有自己的决定权,让孩子自己做主,请各位家长抓住孩子青春期最后的机会,教育的目的是把孩子培养成一个真正的人,而不是满足家长虚荣心的一个物品。

312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