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那缕羁绊
本文整理自「人生答疑馆」精华回答
By 壹心理答主
>>>来自壹心理小蘑菇的提问:
(点击文末“了解更多”,查看原问题详情)
与丈夫无法沟通想离婚,每次交流总被鄙视被指责?
老公总是认为他才是正确的,孩子成绩不好就总是指责我不负责任不用心,每次想跟他交流,总是被鄙视被指责。真的很想离婚,觉得这段婚姻是对于我的自尊的莫大折磨。
偶尔相互体验一下彼此的工作环境,学会照顾自己,爱自己。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飞飞
二级心理咨询师/国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
夫妻双方在一段相当长的时间里,每天白天的大部分时候都不在同一个环境或同类环境下工作的话,要想取得彼此的理解,寻找到具有共同感的话题,的确是不太容易。
长期“各忙各的”,导致了现在“与丈夫无法沟通”的情况出现,或许才是“问题”的根源 ,所以可以先尝试着暂且不和自尊产生关联,也不做自我否定的判断,就单从现在的局面看,共同探讨下看看有什么是我们可以做的事。
拿我举例子吧,这些年,我获得的最大一个收获,就是 不和自己对着干。
比如当 我自己真的由于能力不足而做不好时,我就承认确实是自己能力有限,然后虚心向能力强、有经验的人请教。
纵然有可能我会感受到被鄙视,但由于我知道我的目的,是把它做完做好,因此也就尝试着忽略其态度,去让自己注意其语言的内容和具体的操作流程、方法。
回到题主的这个问题,我觉得,首先真的应该承认对女性的“不公”,或者说,目前的现实情况下,对女性的要求的确是比较“高”。这不禁让我想起前段时间刷屏的电影《找到你》。这个电影我用一句话总结,就是:无论怎么做,都是你的错~
好吧,既然如此,我承认,都是我的错~那么, 由你来告诉我,怎么做才是对的呢? 你说,我做~不带任何偏见,也没有任何敌意, 我就是真诚的向你请教:请你告诉我,如何正确的做。
如果你转移话题,或者说不知道,那就意味着可能你也没有想到比目前更好的做事方法,那么只好暂时先按照我的方法做,等到你想到更好的办法时,我按照你说的做。
如果你说了你的方法,我想,无论好与坏,对与错,我们作为女性,都可以 本着接纳、包容的态度,去尝试 ~
只要你给出了我具体的方法,那么不妨我就按照你说的方法尝试一段时间,看看效果如何。如果好,就坚持;如果不好,就再探讨、改变。
既然目前的情况是由长期工作场景不同导致的,那么 不妨在周末的时间,变换一下场景试试看,目的是为了更好的感受对方的处境,进而增进关系,增加共同语言和交流的话题。
你也可以找一份周末出去做的兼职的工作,这份工作,最好不是靠单纯的出卖体力换来的,而是发挥你自己优势或特长的工作。
比如,你如果擅长财务,可以找个周末兼职收银的工作;如果擅长做饭,就找个周末兼职烹饪的工作;如果擅长聊天,就找个周末网络写手的工作;如果擅长交易,就找个周末兼职微商的工作。
总之,这个工作最好能有一点技术含量的,而且是与人接触的,并且有一些工作强度的。
而丈夫呢?可以周末在家做一做全职爸爸 ,买菜、洗菜、切菜、做饭、刷锅刷碗擦桌子、洗衣晾衣擦地板、陪玩陪写作业、送娃上辅导班、等娃下课、带娃逛街买零食。
遇到娃不会的难题,用娃可以听得懂的语言耐心解释;看到娃拖沓的样子,引经据典加绘本演绎、结合生活案例,让娃幡然醒悟;娃顶嘴时,面不改色;娃不会做题时,讲了无数遍还是不会做题时,仍微笑着面对。
晚上,当你劳累了一天回到家时,你的丈夫最好是像你平时那样,做好了饭菜等你回家,娃的所有作业已经完成,家里整洁如初,就像这一天什么都没发生过一般~
坚持交换场景一段时间后,相信彼此就都可以理解彼此的感受,无需多言~
作为全职妈妈,可能并没有太多机会抛头露面,可能也就慢慢淡忘了我们也需要护肤、化妆,需要衣着得体,吃饭有营养有规律。
如果你说,以上那两条在我们家,暂时还是不可能做到的。那么不妨,就 先从这一条做起,尝试着善待自己、爱自己 ,从学会护肤做起,学会吃一顿好饭、买一件新衣、约几个朋友出去逛街、聊天、看书做起。
不是为了要配上谁的水平, 只是为了自己能够更进步一些、更优秀一些、更美丽一些、更优雅一些。
或许,当我们尝试着坚持这样做时,我们还会惊喜的发现,在女儿青春期时,或许有些事还会来征求我们的意见;丈夫也或许会发现,我们已经在悄然的发生着改变。
不为取悦别人,只为取悦自己。
把眼前的婚姻当作一所学校,积累智慧。为自己安排一个成长的路径。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吴子系
神叨叨,三脚解梦,疑难杂症
给楼主一个拥抱先,基于个人经验,非常能体会楼主说的这种感觉,很多时候,根本上不是交流方式的问题,不同的交流方式效果有区别,但是改变交流方式解决不了根本问题,说得不好听一点, 有点类似于乞丐再会说话,国王也不稀得听。
家里的事和孩子教育两件事情,就是两个无底洞 ,花了多少时间和精力,累成什么样,效果经常都跟打了水漂似的,莫说别人看不见,经常自己也说不出来一二三。
我先生有时候问我一天都干啥了,说说我自己都来气,一天明明忙活的屁股就没沾沙发,要说的时候一件整装的都拿不出来。
你付出牺牲,成全了他们,最后自己什么都没有捞到,连个尊重都没有。
# 但是你现在这种情况要不要离婚?我的建议是不离。
自尊自尊,到底是从自己这里来的 ,丈夫工作繁忙是真,孩子成绩不好是真,这些年他的进步比你大很可能是真,对你而言,家务和孩子占用你大量时间精力是真;
但同时家庭经济压力应该不在你身上,丈夫在工作环境中能够自然成长,他可能不需要额外安排,但这并 不妨碍你为自己安排一个成长的路径。
莫不如,把眼前的婚姻当作一所学校。
其实跟当学生还是蛮像的,当学生的时候,家里人负担生活费,主业就是学习, 成绩优秀当然最好,但是挂科了也可以重修可以补考,最后,文凭是自己的,可以作为下一步的敲门砖;
现在,也是有人负担生活费,无非主业内容有所不同,但一样可以琢磨如何提高分数(包括他评和自评),最后 积累下来的生活智慧,可以作为走好下一步的铺路石。
婚姻并不是女人的归宿,自我的成长更重要。
壹心理优质回答者@左左
知道为什么而活的人,便能生存
能感受到你的委屈和痛苦,辛苦为家庭付出,最后还被指责被鄙视。你和你丈夫目前无法沟通的状态, 首先需要去找到原因 。
女人在结婚尤其是有了小孩之后,在工作与家庭之间很难取得平衡,可 以审视下自己,结婚后的变化,是否真的毫无进步。
婚姻并不是女人的归宿,自我的成长更重要。
如果没有进步,现在也还来得及。资讯发达, 规划下自己,一点点进步。
如果自己在工作上有成长有储备,你可以重新审视下你们的感情,你丈夫是否对你有冷暴力之嫌,然后再做决定。
可能是语言的组织和接收不当导致误会。良好的夫妻关系需要理解、包容和感同身受。
壹心理精华回答者@云之彼岸
热爱心理学
李中莹老师对亲密关系出现的五大致命伤做了详细分析,而 坚持【我是对的】这个观念是打开亲密关系走向失败的第一把钥匙。
我是对的这一观念可以 细化 下来:我说的是对的,我做的是对的,我想的是对的。
坚持我是对的人有两种不同,一种是盲目的自我认知,另一种是清晰的自我认知。
清晰的自我认知通常给人以自信,稳重,安静,和谐,有力量的感觉。盲目的自我认知通常给人以自大,自恋的感觉。
与我是对的相对应的就是你是错的,根据nLp12条前提假设: 没有两个人是一样的。
这一假设,你的错这一结果被不同的人看到会有不同的结果,因为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看法能够完全一样,因而没有两个人对同一件事的态度,和反应能够完全一样,所以你表现出来的不好结果在你老公那里可以分为:
同样你从老公对你否定的一些言行里也读出了一些对你 鄙视 的意思。和上边你老公的反应一样,你从他的言行里直接解读到了(鄙视)。
上边的解释不论你还是老公,对于你们自己要表达的想法,和对方理解的想法是否真的有误解,真的 尽量不要很确定的用自我思考的答案做结论去决策,建议通过沟通去真正了解对方。
良好的夫妻关系最需要理解,和包容,也需要感同身受。
当你把注意力放在说老公工作忙不顾家的时候你的语言是无效的, 其实你想表达的意思是:
你一个人在家带孩子的不容易,但这份不容易你的老公看不到,自然也不了解,更谈不上理解。
当老公把注意力焦点放在你没有把孩子学习教育好的时候,他的语言也是无效的,因为他你看到的全是他在外工作忙和不顾家。
也许老公想表达的意思是:
自己工作的辛苦,希望你能在家把孩子带好让自己省省心。
但语言的组织以及对语言的接收,自己对字意的理解有误,造成了你们之间的误会。
我不是女人,但因为我长年在家,真的能够感受到带孩子的不容易,我虽是男人,但有些时候想到妻子一人在家带孩子也能够想到自己亲身带孩子的经历感受,真的是挺不容易的。
说了这么多,建议题主也别着急做决断, 试着给你老公一些机会,让他感受你在家的不容易 ,不论什么时候,他就是能力在强,那也只是他一个人的力量, 让他看到你的价值,你的重要性。
对于盲目自大人,最好的办法是:you can you up,no can no bb。
点击下方“了解更多”,查看剩余的回答
人生答疑馆
你的心理学互助·成长社区
爱吃之虎虎
。。ISBN: 9787517093541 。。内容简介 。。 本书从自信、乐观、希望和韧性四个维度对心理资本进行深入剖析,通过一系列心理学工具,帮助读者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心理状态调整法,重获人生的信念,进而提升幸福感。书中,作者分享了大量极具典型性和代表性的咨询案例,结合心理学原理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帮助读者找到开启幸福生活的钥匙。。。作者简介。。 微奢糖 应用心理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少儿情商培训师、沙盘引导师、EAP(员工帮助计划)援助师、青岛总工会特聘专家组成员,开设有少儿情商培训机构,擅长从情绪入手进行心理咨询。壹心理、张德芬空间、心乐土、慈怀读书会、十点读书等平台签约作者,央刊妇联旗下《婚姻与家庭》杂志特邀撰稿人,自媒体“糖糖心理社”主理人,擅长结合当下热点解读心理学原理。。。短评。。 # 这本书同时具有普适性和针对性。hhhh感觉里面提到的心理问题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有,提供的解决方法挺实际的。愿大家都能摆脱现代生活的反噬,成为一个心灵花园丰富多彩的大人~ # 这本书,是一本关乎人生进阶和幸福的书籍。希望它能成为你的枕边书籍,陪伴你走过所有的黑暗,抵达幸福的彼岸。 # 这不是心灵鸡汤文,而是用一个个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来让我们欣然面对生活,一边接受现实,一边一路向前。 书中有这么一段话: 人生的问题实在太多了,但生活的真相往往并不像人们所以为的那样,要懂得抽离、接受和改变,还要有一种既要接受现实又要向往更好状态的信念! 这就是生活的样子,可以偶尔回头看,但不能转身离开,而是从把每一个当下作为起点,不断向上,向前,向快乐出发! # 我平时很少看书,是朋友推荐给我让我去购买的,买回来放了几天,朋友问我书怎么没看,我才不得已开始,但收获很大,坦白讲,这应该算是毕业后,我第一次很认真的去读。 其中有一个内容说,不要让10%影响我们,我印象特别深刻,我记得很久之前,我的一个朋友,开车出去玩儿,路上碰到插队的人,他们争吵几句,回到家送孩子上学时,他朝着孩子一顿训,批评孩子太磨叽,又转头说媳妇对孩子太惯。总之,他接下来发生好多不开心的事情,然后他说每天这样的生活真是烦死了。 其实仔细想想,当时就是因为在路上,因为插车发生的一点不愉快,影响了他的心情,以至于后来一系列的事。 这些对我启发都很大,书中还有关于幸福焦虑症、星座可不可信的内容对我来说都很新,我会再翻看第二遍的。 豆瓣是看朋友写,我才写的,表达不出来,但书不错。 # 《你要去相信》阅读分享给所有的父母们! 糖糖老师书里面的智慧的父母要不做孩子的庇护伞 要做孩子的降落伞 , 把独立还给孩子们!这一点让我触动很深刻。 我一直都记得初为人母的那份激动和责任。一个小生命诞生是多么的美好事情。都想把全世界最好的一股脑的都给他,但是我们却忘了 ,他年龄虽小,但是也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是有自己的想法和思维能力的,我们不能包办。我赞成糖糖老师说;" 信任让孩子成长;不回避,让孩子安心;顺势而为,让孩子更强大。强烈推荐给大家!!! # 糖糖老师的新书《你要去相信》,涵盖范围很广呢 。分享给正在恋爱中的幸福人儿。[呲牙] 亲密关系高于一切关系,包括亲子关系。一段高质量的恋爱,会让彼此更了解 更爱对方。就像糖糖老师的说的 保持亲密关系的三大法宝幸福感 , 彼此独立的安全感,同感共苦的归属感。学会增加幸福感,一个紧紧的拥抱,一段恰当好处的告白,哇塞。怎么有些心跳加速的感觉 ,恋爱的感觉好棒呢! # 不结婚生子是不是人生就不完美?没有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就是没出息? 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习惯性打着“爱”的名义去使用“暴力”。你不结婚生子就是大大的不孝! 你没有考上重点大学你就是浪费金钱浪费时间,将来不会找到好工作! 那么,如果结婚了,然后离婚,算不算不孝?如果结婚了,被家暴也不敢离婚,算不算孝顺? 考上重点大学,毕业后就一定可以找到好的工作了吗?现在大把的博士后,按这个思路还得继续往上读。在国内读完还得出国读,一直读,要不然无法找到好工作,对吗? 《你要去相信》一书提到,爱暴力式的沟通更多的是一种以自我为出发点的表达方式,不管是否合理,不管对方的想法,以爱为名,对对方进行束缚。 面对家人这种越界的爱,我们可以尝试这样做: 1、重视自己的感受,明确又温和的表达自己的想法与立场,以此建立边界感; 2、有条件地接纳。我们可以拒绝对方爱的表达方式,但不能忽视他们对我们的爱。在表达自己感受的同时,可以告诉爱我们的人自己有什么计划。 很多时候,他们是真的担心。比如,不结婚?以后我走了,没有人陪你,有什么事情都没有个照应,怎么办? 理解他们的这种担心,告诉他们你自己具体是怎么想的,以缓解他们的焦虑情绪。 3、学会自我肯定。无论是否结婚,无论是否能考上重点大学,首先要学会爱自己,学会接纳自己只是一个人,肯定有好也有不完美的地方。 请不要任由他人以爱的名义对你施加暴力,那怕那个人是父母,请坚定而温和地说出你的想法。 # 自律只是一个行为,是实现内心欲望的工具,它的价值在于背后的掌控感、安全感和幸福感。 引自 自律的人生,心想事成 我更喜欢自律的另外一个名字一一心想事成。 从意识层面讲,因为犯错,所以后悔,但从潜意识层面讲,因为后悔,人才会去犯错。所以,聪明的自律是给自己种下一颗美好的种子,并让潜意识从中获得好的体验,最后心想事成。 关于聪明的自律,你可以参考这两点建议: 第一,转换认知。自律的焦点是解决具体的事情,而不是逼迫自己 以目标为导向的自律,是清楚自己要什么,然后就去做,是享受其中的,也是沉迷的。而像小刘,她以管理自己为导向,逼迫自己成为自律的样子,所以各种反复和难受。当我们没有达成目标时,需要检査想做的事情和自己的方法,而不是忙着去定义自己是自律还是懒惰。要学会放过自己,把自律当成一种应对策略,而不是特质。 第二,合理规划。从小事开始,把自己喜欢和感兴趣的内容也列人规划中 比起一开始就制订完美又严苛的计划,不如从容易完成的、难度不高的小事着手,一步步培养自律的习惯。潜意识很直接,它喜欢美好,否则它就出来搞破坏,所以,规划不能太死板。 引自 自律的人生,心想事成 。。关注朋朋 遇见好书。。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