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358

一剪寒梅love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苏虹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绿萝丝藤

已采纳

在两周内收到5例孩子不上学的咨询,因数量之多让我感到非常震惊。有一位妈妈非常的焦虑,说孩子成绩一直很优秀,是免试被保送到重点高中的,可是开学第一天就不去上学了,完全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前都没觉察到事情会这么严重,孩子突然间就不明原因的不想上学了。 但其实,有果必有因。聊过后,我发现孩子的年龄从四年级、初一、初三、高一不等,原因有显性的如成绩不好,也有隐性的如成绩很好忽然就不上学的,还有表面性的如沉迷手机游戏实则还有更深层原因的。 不管是什么年龄、什么原因,这些家庭都有一个共同的问题,即亲子间没有顺畅的沟通,孩子一副油盐不进的样子,足以让父母陷入抓狂无助的状态。 而被大多数家长视为救命稻草的心理咨询,是要求来访者主动就医的。父母根本就没有机会说服孩子去见心理医生,又怎么借助心理咨询来帮助解决问题呢?这似乎进入了一个死循环! 而当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正面管教似乎也帮不上忙。因为如果与孩子进行危机干预式的沟通,需要父母有高超的沟通技巧,而这样的沟通技巧是需要时间学习和练习的。有些父母因为做不到,竟然直接放弃了。这让我感到无比的心痛。 当四十年前,正面管教的创始人简尼尔森博士遇到琳洛特时,她们两个做了一件事,合著了《十几岁孩子的正面管教》,在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青春期孩子的特点、养育十几岁的孩子的准则(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三种常见养育风格的弊端,以及正面管教方式的好处和教给十几岁的孩子人生技能的具体方法(将错误当成学习的大好机会、怎样激励十几岁的孩子、沟通技巧、家庭会议、特别时光、赋予孩子力量、培养能力和“我能”的心态、如何应对网络的挑战、十几岁孩子的心理学、如何对待可怕行为等)。琳洛特因此成为了正面管教的联合创始人。 在正面管教导师王霄老师的新书《五堂幸福课》中,王霄老师多次提到她和女儿的经历。多年前,王霄老师正被自己16岁的女儿弄的焦头烂额,忽然有一天,女儿宣告不去上学,作为一个高知女性,是完全无法接受这个结果的。王霄老师做出了离职、大量学习养育方法的决定。王霄老师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坚持不懈的和女儿重新建立连接,关系一点点的恢复,母女间又可以深度的沟通了。 三年后,王霄老师的女儿在大洋彼岸的美国安定下来,为了考取一个更好的大学,在没有文凭的社区大学挣学分,经常因为学习而废寝忘食。这样大的转变,正是来自于王霄老师的果断转型和对女儿的不离不弃! 之后,王霄老师结合自己几年应用和传播正面管教的心得,和导师琳洛特、金伯利合作完成了青春期养育的家长课教材和讲师教材,开创了《解密青春期养育》这门课程,以帮助更多陷入青春期养育漩涡的父母和孩子们! 我在2014年获得了正面管教的家长讲师认证,2015年获得了正面管教的学校讲师认证,2017年师从琳洛特获得了《解密青春期养育》的讲师认证,帮助我更好的给予青春期孩子的父母们支持。 目前全国有几千名正面管教的讲师,《解密青春期养育》的讲师也有数百人,但能够开设青春期课程的老师屈指可数。因为愿意直面困难来上课的家长实在太少,而懂得预防大于治疗这个道理并能付诸行动的非青春期父母更是少之又少。 哪怕现实如此,明知挑战很大,但我还是决定要死磕青春期养育,因为,青春期是父母最后一个可以挽回孩子、重建亲子关系的机会!父母曾经因为无意的“无知”给孩子身心埋下的地雷,比如知名心理学老师卞春麒教授提到,孩子的信任感缺失、主动性不足、自卑、懦弱、压抑等等,在青春期的时候会被引爆!父母如果雪上加霜,会让孩子在这个阶段遭遇更严重的心理问题!而这个时候如果父母能够沉下心来,用心经营,孩子的隐性创始将得以修复,童年未解决的问题得以解决,孩子和父母都将似凤凰涅槃一般,获得新生!而这,是我所希望为之努力的! 所以,我将用实证的精神,帮助正在经历青春期养育痛苦和即将进入青春期养育阶段的父母们,摸索出一套适用于自身家庭、行之有效的正面管教方法,在已经或者即将迷失的路上,把孩子带回人生的坦途。我希望用一个个鲜活的案例,加强青春期孩子的父母的信心,在青春期,我们也仍然可以和孩子保持和谐的亲密关系。哪怕跌倒了,我们有足够的力量重新站起来! 如果你仍然不放弃孩子、你希望找回那个积极阳光的孩子、和孩子重新回到曾经的甜蜜亲子时光,请和我一起努力!一定要相信,你可以做到的! 也欢迎孩子即将进入青春期的父母们,中医提倡治未病,正面管教也是,预防大于治疗,大家需要在养育的路上未雨绸缪! 而我承诺会做的,就是引导、陪伴、鼓励! 如果课程无效,可全额退款! 《解密青春期养育》课程将带你直接应对以下挑战: 孩子学习不自觉、作业拖拉 沉溺电子产品 忽视父母、挑战父母权威 逆反、喜怒无常还将致力于避免 青春期那些孩子不会事先预告、耸人听闻、一旦发生对一个家庭来说即为灭顶之灾的 风险 : 抑郁症、拒不上学、滥交、离家出走、吸毒、自残、跳楼。。。。。。 【什么是正面管教?】 “正面管教”体系与其他育儿体系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直接教孩子。正面管教课程是针对家长、教师及心理治疗师的系列课程,但都不直接面对孩子,而是教父母怎么对待孩子,是对于父母的培训。“正面管教”近40年前源于美国,以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由简•尼尔森Jane Nelson,琳.洛特Lynn Lott,谢瑞尔•艾文Cheryl Erwin等教育专家组成的团队发展完善。是美国公认的经典育儿体系。“正面管教”系列共有18本书籍,其中《正面管教》一书。被翻译成超过16种语言,在美国销量超过400万册,在美国之外的国家销量超过200万册。 “正面管教”是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养育孩子的方法,让家长建立起温柔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并掌握多种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为自己、为孩子获得耐心、爱与智慧。     面管教创始人 : 简 • 尼尔森 Jane Nelson 我和简奶 奶 【解密青春期养育正面管教家长工作坊有何特色?】    “解密青春期养育家长工作坊”是有效、生动的学习方式。它的教学方式与传统教学完全相反。不是“上对下”教授和学习,而是基于“个体心理学”的充满实践活动的课堂。 美国权威杂志《科学》2005年发表文章“学习金字塔”:动用感官越多,学习效果越好。其中互相教学并快速使用的效果为90%;实践练习为75%;分组讨论为50%。 “解密青春期养育正面管教家长工作坊”正是符合这个学习规律的方式。讲师通过特殊设计的活动和环节,例如:情景再现、实例模拟、角色扮演、头脑风暴等。使得家长的思想一直处于活跃状态,轻松学习;其次,让学员家长用多种方式实践,进而内化为自己的扎实理论。 “解密青春期养育正面管教家长工作坊”具有无可代替的生动、趣味、和集体智慧。当家长们看到别人也有同样问题,首先觉得放松、安慰。家长用“新工具”和“群体智慧”,在课堂上立即演练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让每位学员充分参与、主动思考、保持理智。   【解密青春期养育正面管教家长工作坊将带给您 …… 】 •       了解自己,了解青春期孩子 •       各种养育方法的利弊 •       7种与青春期孩子建立连接的方法 •       与青春期孩子有效沟通的方法 •       7种有效鼓励孩子的方法 •       有效解决问题的一些工具 •       情绪管理 •       消除恐惧、学会放手我和解密青春期养育和鼓励咨询师认证导师 琳 . 洛特 Lynn Lott 【解密青春期养育家长工作坊课程设置】 两天集中班(12课时) 内容: 第一天 一、养育青春期孩子面临的挑战 二、养育风格 第二天 一、情绪管理和运用鼓励性的沟通激励青春期孩子 二、解密青春期、和青春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课程日期:10月18-19日,9:00-16:30 课程费用:2600元,第一期优惠价1800元,老学员1400元6周间隔课程晚上班(12课时) 第1周     养育青春期孩子面临的挑战 第2周     养育风格 第3周     情绪管理 第4周     运用鼓励性的沟通激励青春期孩子 第5周     识别青春期孩子行为背后的错误目的 第6周     和青春期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课程日期:10月24、31、11月7、14、21、28日,18:30-21:00 课程费用:2600元,第二期优惠价2000元,老学员1600元备注:第三期价格为2200元,老学员为2000元            第四期价格为2400元,老学员为2200元           第五期后恢复原价2600元,老学员为2400元上课地址: 苏州园区苏虹中路225号星虹国际601室 报名方式: 1. 点击 "原文阅读" 填写报名表 2.可加真涵教育讲师微信咨询 (君红老师、罗娟老师、开霞老师、智敏老师、王伟老师)【讲师介绍】 金君红 • 12岁女儿的母亲 •苏州真涵教育创始人 •创始人亲授“解密青春期养育”家长讲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 《青少年领导力的七项修炼》版权人 •青少年成长教练+家庭亲子关系教练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认证家长和学校双讲师 •美国正面管教协会认证资质导师候选 •苏州大学、苏州职业大学大学生促进就业项目特聘讲师 •已开设29期正面管教家长课堂和300多场讲座 主办方 苏州首家正面管教培训基地 以正面管教为核心 为家长们提供 专业、有温度 的家庭教育服务 主要服务项目 增值服务

心理咨询师苏虹

95 评论(11)

俺是陆军PLA

都说“挥别错的,才能与对的相逢”,但分手的难过,总是难以避免:

正在经历分手的你,可能常常会遇到以上的这些问题,并且不知道如何处理。

分手从来不是一件小事,除了大家常说的“让时间治愈一切” 之外,我们希望下面的心理学知识,能帮你更好地度过这段不易的时光。

本文共有以下 7 个部分:

01 分手之后,我们一般会如何去面对?

02 分手后,我们的情绪会产生什么变化?

03 分手之后,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04 分手也并非是一件绝对不好的事情

05 若你身边的人分手了……

06 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07如果你在担忧会不会即将分手……

分手,意味着亲密关系的结束。

不同的成人在面对亲密关系中,存在着安全性、焦虑矛盾性和回避型三种依恋类型(Hazan & Shaver,1987),他们在分手后的应对方式也各不相同(Davis, Shaver, & Vernon, 2003) 。

1. 安全型的你:开放、合理地交流需求

在亲密关系中,安全型的你常常以信任、自信等积极情绪为主,你会相信自己是可爱的,别人是值得信赖的,而爱是可以持久的;

分手之后,你可能会倾向于开放、合理地跟身边可依恋的其他对象沟通自己的需要,比如和父母倾诉心中的情绪,从朋友那里寻找慰藉和陪伴。

2. 焦虑矛盾型的你:用调情或指责等方式,让前任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亲密关系中,焦虑矛盾型的你拥有较为冲突的情感,有着更多的自我怀疑,容易陷入爱河、渴望和对方亲密,但又很担心“ TA 并非真正爱我,或者TA 是不是最后会离开我 ”;

分手之后,你可能会陷入一种不断切换的模式中:一会儿轻浮地与对方调情,一会儿又愤怒地指责对方,并想要通过这些方式,让前任满足自己的需求。

3. 回避型的你:压抑悲伤,独自硬扛

在亲密关系中,回避型的你常常害怕亲密,难以信任对方,你可能会怀疑爱情是否能够长久,或者认为自己不需要爱情也可以快乐。

分手后的你,会刻意压抑分手带来的痛苦,选择自己硬扛下去。

1. 恋爱会上瘾,分手如戒毒

“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你吸过毒吗?”

“忘记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你戒过毒吗?”

热恋中的你脑中分泌着让人兴奋和开心的多巴胺(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这与很多“成瘾过程” 的神经通路相同,所以你可能会有“爱情上瘾”的感觉,表现出欣喜欢快、痴迷,并产生情绪和身体上的依赖等。同样,分手后你也会经历类似药物戒断的反应。

你可能会强烈地渴望爱情,并因此陷入焦虑、烦躁、愤怒等一系列痛苦的负面情绪之中,甚至产生冲动行为。

有些被分手的人,可能会因此走向极端,甚至做一些有辱人格或伤害身体的事情来试图挽回对方的爱(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

2. 如果你是非安全型的(焦虑矛盾型或回避型),你还可能会: (Davis, Shaver, & Vernon, 2003)

① 极其悲伤和悲痛,专注于失去的 TA: 如不停翻看和 TA 有关的信息,独自反复回忆过去,纵容自己沉溺于悲伤中;

② 努力试图复合: 采取矛盾的行动,愤怒、敌意或暴力地对待前任,电话轰炸前任,到前任的公司和家门口堵截,甚至想要和前任发生性关系以求复合;

③ 压抑、独自硬扛: 选择自己压抑痛苦,酗酒嗑药,疯狂工作和学习,拒绝和前任有关的所有事情......

分手如此痛苦,我们希望下面的方法能帮你顺利走出。

1. 收起所有和 TA 有关的物品

收起所有和上一段感情有关的物品,如信件、歌曲、照片和纪念物。因为这些和回忆有关的事物会带来想念,维持大脑中与浪漫激情相关的脑回路,诱发我们对关系的渴望,不利于分手后的痊愈(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勇于放下过去相关的一切,是走出来的第一步。

2. 暂时不要联系前任

要想更容易放下这段感情,最好不要与前任继续见面和保持联系。很多人想要通过联系前任来缓解痛苦,结果往往是重新激活了更多的痛苦。正如看到和前任有关的物品一样,联系前任也会激活大脑中与亲密关系相关的回路,诱发对感情的渴望(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

频频回头的人是走不远的。所以不要和前任联系,不要频频翻看前任的微博和朋友圈,更不要和前任发生性关系。

3. 从你的朋友那里获得爱和宽慰

当你想要联系前任的时候,不妨联系一下朋友。联系朋友或者看朋友的照片会激活大脑中和依恋有关的区域(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替代联系前任的冲动。所以,恢复单身的你不妨和老朋友聚一聚,一起逛街聚会的时候拍拍合照。只要你愿意,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4. 忙一点就没那么容易瞎想了

总是忍不住看前任的朋友圈,总是为前任在微博上的一句话心神不宁,忍不住猜想是不是对方已经有了中意的人。

分手后,注意力反而被对方带走了,也许只是因为你太闲。分手后,我们可以通过适度的忙碌来分散自己对前任的的注意力(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安排生活。学一门自己早就想学的课程,参加一项志愿者服务,让自己的单身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5. 做开心的事情,然后开心地笑

笑会带来面部肌肉的运动从而激活大脑的神经通路产生快乐的感觉(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你可以去做一些容易发笑的事情。

6. 试着每天记录下一些正能量

也许刚开始为了引起注意,刺激对方,你会忍不住在微博上的委屈和苦水,在朋友圈发一些影射性的文字。

但是相比于只看到痛苦和负能量,分手后更专注于记录正能量的人会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要潇洒往前走的人怎么能被痛苦困住双脚?给自己一点正能量,看看身边关心自己的朋友和家人,看看自己单身后重新拥有的时间和自由,这些都是生活中正在发生的美好,你值得拥有新的生活。

7. 尝试健康新鲜的活动,重新发现自我

相比于沉浸“分手” 的悲伤里,重新发现自我可以帮助你形成新的、更积极的自我角色。并且,从生物学的角度而言,任何健康新奇的活动都有可能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系统,从而给人带来活力和乐观。

所以如果你没有在上一段感情中获得很多的个人成长,那么重新恢复单身可能是一个实现自己的愿望清单的好机会。

积极地去重新发现自我,对于刚恢复单身的你,可能会带来积极的情绪和个人成长 (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所以尝试着投入到愿望清单中的活动中去吧!

开始你的健身计划,培养新的兴趣,展开工作上的新领域,报名体验性的活动,参与学习性的工作坊或学术会议,这些都是重新发现自我的活动哦~

(Tashiro, & Frazier, 2003)

“所有的分手都有快乐的理由”,在爱情的胡同中苦苦挣扎后放开了手,或许也是一件好事。毕竟,分手,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好的变化:

1. 成为更好的自己

分手后的你也许开始独立处理一些事情,然后发现原来自己比想象中更坚强独立。

分手后的你也许可以大声哭、大声笑,坦率随性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必为了一个人委屈自己的感受,然后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情绪比想象中更丰富真实。

分手后我们开始重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更好地继续成长。

2. 成为更好的伴侣

分手后的你也许会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很快投入一段感情,冲动盖住了理智,现在觉得在下一段感情中慢一点可能会更稳妥周全些。

分手后的你也许会发现,自己以前在感情中总是小心翼翼、有所保留,现在觉得在下一段感情中也许要试着去真心对待、全力拥抱。

分手后我们会开始反思自己在感情中的模式,进而寻求改变,这能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伴侣。

3. 成为更好的朋友和亲人

分手后的我们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和选择,也许开始更多地和朋友聚会、和家人聚餐,也许开始每天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和学习上。

曾经在恋爱中被忽视的部分慢慢被填补上,从二人世界到一个更广阔自由的世界,重新用心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精神世界。

4. 拥有更好的爱情

分手后的你也许开始思考自己想要一段怎样的感情,希望未来的另一半是怎样的或不是怎样的,然后在未来感情的选择上更谨慎明确。

从最初的过于追求完美,到后来更加喜欢感情中的真实舒服,也是一种蜕变。

亲密关系的结束会伴随着相当大的情绪反应,那么作为朋友的我们能做什么呢?

1. 不要主动提及与他们前任有关的信息

无论是处于好心还是好奇,提及他们前任的信息可能会维持他们大脑中与激情相关的回路,不利于他们分手后大脑的痊愈(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所以请给他们多一点空间,尽量不要主动提及上一段的感情。

2. 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和支持

前面说过,与朋友联系可以替代联系前任的冲动,激活大脑中和依恋有关的区域,看朋友的照片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所以不要小看你的陪伴和倾听,试着在微信上多联系他们,如果太久没见面,也可以给他们发张你的近照叙叙旧。

3. 陪他们出门运动一下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内部内啡肽和大麻素的水平,从而减少痛苦,让人获得平静感和幸福感(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同时也可以激活多巴胺,带来快乐的感觉。

所以不妨在某个晴朗的周末,约上他们出去骑单车,逛逛街边的小店,让他们动起来。

4. 带给他们更多的阳光和正能量

笑会带来面部肌肉的运动从而激活大脑的神经通路,产生快乐的感觉(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所以生活中有什么好玩的段子和综艺不妨和他们分享一下,也可以多和他们讲述一下自己身边好玩的人和事,用笑容减少他们的痛苦。

5. 带他们参加更多有趣的活动

如果刚恢复单身的他们可以积极投入“重新发现自我” 的活动中,那么分手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个人成长和积极的情绪体验(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所以如果你要参加美食节或者志愿者服务,不妨叫上他们,用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和情绪世界,为他们创造更多自我探索的机会。

1. 情绪上:较长时间的抑郁、焦虑

分手后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难过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长时间难过到无法工作和学习,无法饮食和睡眠,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甚至连门都不愿意出,那需要小心有严重抑郁的情况。

因为分手可能会带来焦虑、抑郁等多种消极情绪(Davis, Shaver, & Vernon, 2003),如果出现明显的抑郁、焦虑等状况,可以及时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严重时要去医院寻求帮助。

2. 行为上:沉迷网络、疯狂购物、酗酒嗑药等

分手的人也许会因为看前任的照片等行为“触景生情”,放大了很多复杂的消极情绪,进而增加冒险行为(苏虹, 2015)。

例如,为了获得即刻满足或减轻分手的痛苦而疯狂地玩游戏,大手笔购物,酗酒嗑药等。

另外,恋爱的感觉会让人上瘾,分手后的人可能会寻求一些物质或行为刺激来维持愉悦感,获得暂时的解脱,但这并不能帮助他们真正地从痛苦中走出来,有时还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如果出现了酗酒嗑药、疯狂购物、沉迷网络等冒险行为,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严重时需要去医院寻求帮助。

3. 想法上:有自伤或者伤害他人的意图。

焦虑型依恋的人容易沉浸在失去前任的痛苦中,试图通过一些极端行为来应对分手(Davis, Shaver, & Vernon, 2003),例如分手后不断埋怨前任,对前任产生巨大的气愤情绪。

但是如果气愤到出现一些伤害行为,例如想要自杀、杀害他人,请及时联系周围的亲人和朋友,在取得家人的陪护下,及时去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医院的帮助。

4. 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

分手后会经历类似药物戒断的症状,如抗议、哭泣、焦虑、易怒、嗜睡或失眠、厌食或暴食、长期的孤独感(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分手也可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和生理反应,从焦虑、抑郁、孤独,到免疫抑制、致命和非致命的身体疾病,再到通过自杀或他杀来威胁生命(Davis, Shaver, & Vernon, 2003)。

如今越来越多的情侣喜欢在社交网络上秀恩爱,其实情侣的不恩爱也可以从社交网络上看出来,而这很有可能是快要分手的危险信号。

如果你在一段不稳定的感情中左右徘徊,或许需要警惕下面这些分手的前兆(Garimella, Weber, & Cin, 2014),及时处理感情中的问题:

1. 交流方式的变化,比如给恋人的评论留言减少,给他人的评论留言增多。

2. 发布状态的变化, 比如关于抑郁等负面情绪词语的使用增多。

3. 互动交流的变化, 比如单相交流变多,一方对另一方的忽视或不回应。

写在最后

也许要等待一段时间、忍耐很多个日夜的思念和千百次复合的冲动,这场分手的折磨才能结束。

每个人都曾在爱情的得与失中惶惶不可终日,在分手后经历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但对前任的依恋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逝去。(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所以有人说,所谓的爱情,其实是一场大病。

希望你在某天醒来,心情轻松,告诉自己:难熬的日子好像要过去了,而我的病就要好了。

也许你或者周围的人正在面临分手失恋痛苦、学习工作低迷、职业选择困扰、怀孕焦虑,甚至在重大疾病之下身心俱疲,接下来,我们会一一为你解答以上问题。

别担心,我们陪着你。

下期预告:《怀孕篇》—— 如何克服怀孕时期的重重挑战。顺利晋升新手爸妈?

上期回顾:《被出轨篇》—— 爱人出轨了,该怎么办才好?

参考文献:

Davis, D., Shaver, P. R., & Vernon, M. L. (2003). Physical, emo tional, and behavioral

reactions to breaking up: The roles of gender, age, emotional i nvolvement, and

attachment styl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 9(7), 871-884.

Hazan, C., & Shaver, P. (1987). Romantic 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ro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3), 5 11-524.

Fisher, H. E., Xu, X., Aron, A., & Brown, L. L. (2016). Intense , passionate, romantic

love: a natural addiction? how the fields that investigate romance and substance

abuse can inform each other.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40), 68 7.

苏虹, 杜秀敏, 杨志刚, & 宋耀武. (2015). 失恋心境和失恋情绪诱发对冒险行为的影响.

心理科学, 38(2), 414-419.

Tashiro, T. Y., & Frazier, P. (2003). “I’ ll never be in a relationship like that again” :

Personal growth following romantic relationship breakup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0

(1), 113-128.

Garimella, V. R. K., Weber, I., & Cin, S. D. (2014). From “I Lo ve You Babe” to “Leave

Me Alone” - Romantic Relationship Breakups on Twitter. Internat 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Informatics (, ). Springer, Cham.

出品方 | 壹心理 本文编写 | 徐寒玉

166 评论(14)

冰箱在说话

都说“与错告别才能与对相遇”,但分手的悲伤总是难免:

每晚不眠不休,无法入睡,动不动就哭;表面上看,无论你笑着玩得多开心,内心的孤独依然挥之不去;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家里,我总是时不时地想起TA,我感到难过。我不知道我什么时候会出来.你可能经常会在分手的时候遇到这些问题,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分手从来都不是小事。除了大家常说的“让时间治愈一切”之外,我们希望下面的心理学知识能帮助你更好地度过这段艰难的时光。

本文分为七个部分:

01分手后,我们通常如何处理?

02分手后我们的心情会怎样?

03、我们能做什么?

04分手并不是绝对的坏事

如果周围的人分手了.

06如果出现这些情况,请及时寻求专业帮助

如果你担心很快分手.

不同的成年人在面对亲密关系时有三种依恋类型:安全型、焦虑矛盾型和回避型(Hazan Shaver,1987),分手后的应对方式也不同(Davis,Shaver,Vernon,2003)。

1. 安全型的你:开放、合理地交流需求

分手后,你可能会倾向于用开放合理的方式与其他依附的对象交流自己的需求,比如向父母诉说自己的情绪,向朋友寻求安慰和陪伴。

2. 焦虑矛盾型的你:用调情或指责等方式,让前任满足自己的需求

在亲密关系中,焦虑矛盾的你有更多矛盾的情绪,更多的自我怀疑,容易陷入爱情,渴望与对方亲密,但又担心“TA不是真的爱我,或者TA最后是否会离开我”;

分手后,你可能会陷入一种不断切换的模式:轻描淡写地和对方调情,愤怒地指责对方,试图通过这些手段来满足自己的需求。

3. 回避型的你:压抑悲伤,独自硬扛

在亲密关系中,你经常害怕亲密,很难信任对方。你可能会怀疑爱情能否长久,或者认为没有爱情也能幸福。

分手后,你会刻意压抑分手带来的痛苦,选择继续下去。

“喜欢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你吃过药吗?”

“忘记一个人是什么感觉?”

“你曾经放弃过毒品吗?”

在恋爱中,你会在大脑中分泌兴奋快乐的多巴胺(Fisher,Xu,Aron,Brown,2016),这与“成瘾过程”的许多神经通路是一样的,所以你可能会感到“恋爱成瘾”,表现出喜悦、迷恋、情感和身体依赖等。同样,分手后,你也会经历类似的停药反应。

你可能渴望爱情,陷入焦虑、烦躁、愤怒等一系列痛苦的负面情绪,甚至有冲动行为。

有些被分手的人可能会因此走极端,甚至会做出一些有辱人格或者伤害身体的事情来试图挽回对方的爱(Fisher,Xu,Aron,Brown,2016)。

2. 如果你是非安全型的(焦虑矛盾型或回避型),你还可能会: (戴维斯,剃须刀,弗农,2003年)

如果 极其悲伤和悲痛,专注于失去的 TA: 一直看TA相关的资料,他会反复回忆过去,沉浸在悲痛中;

努力试图复合: 采取矛盾的行动,用愤怒、敌意或暴力对待前任,用电话轰炸前任,拦截前任的公司和家,甚至为了复合想和前任发生关系;

压抑、独自硬扛: 选择压抑痛苦,酗酒吸毒,疯狂工作学习,拒绝一切与前任有关的事情.

收起所有和上一段感情有关的物品,如信件、歌曲、照片和纪念物。因为这些和回忆有关的事物会带来想念,维持大脑中与浪漫激情相关的脑回路,诱发我们对关系的渴望,不利于分手后的痊愈(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勇于放下过去相关的一切,是走出来的第一步。

2. 暂时不要联系前任

要想更容易放下这段感情,最好不要与前任继续见面和保持联系。很多人想要通过联系前任来缓解痛苦,结果往往是重新激活了更多的痛苦。正如看到和前任有关的物品一样,联系前任也会激活大脑中与亲密关系相关的回路,诱发对感情的渴望(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

频频回头的人是走不远的。所以不要和前任联系,不要频频翻看前任的微博和朋友圈,更不要和前任发生性关系。

3. 从你的朋友那里获得爱和宽慰

当你想要联系前任的时候,不妨联系一下朋友。联系朋友或者看朋友的照片会激活大脑中和依恋有关的区域(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替代联系前任的冲动。所以,恢复单身的你不妨和老朋友聚一聚,一起逛街聚会的时候拍拍合照。只要你愿意,你从来都不是一个人。

4. 忙一点就没那么容易瞎想了

总是忍不住看前任的朋友圈,总是为前任在微博上的一句话心神不宁,忍不住猜想是不是对方已经有了中意的人。

分手后,注意力反而被对方带走了,也许只是因为你太闲。分手后,我们可以通过适度的忙碌来分散自己对前任的的注意力(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根据自己的兴趣来安排生活。学一门自己早就想学的课程,参加一项志愿者服务,让自己的单身生活变得丰富起来。

5. 做开心的事情,然后开心地笑

笑会带来面部肌肉的运动从而激活大脑的神经通路产生快乐的感觉(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你可以去做一些容易发笑的事情。

6. 试着每天记录下一些正能量

也许刚开始为了引起注意,刺激对方,你会忍不住在微博上的委屈和苦水,在朋友圈发一些影射性的文字。

但是相比于只看到痛苦和负能量,分手后更专注于记录正能量的人会体验到更多的积极情绪(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要潇洒往前走的人怎么能被痛苦困住双脚?给自己一点正能量,看看身边关心自己的朋友和家人,看看自己单身后重新拥有的时间和自由,这些都是生活中正在发生的美好,你值得拥有新的生活。

7. 尝试健康新鲜的活动,重新发现自我

相比于沉浸“分手” 的悲伤里,重新发现自我可以帮助你形成新的、更积极的自我角色。并且,从生物学的角度而言,任何健康新奇的活动都有可能激活大脑中的多巴胺系统,从而给人带来活力和乐观。

所以如果你没有在上一段感情中获得很多的个人成长,那么重新恢复单身可能是一个实现自己的愿望清单的好机会。

积极地去重新发现自我,对于刚恢复单身的你,可能会带来积极的情绪和个人成长 (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所以尝试着投入到愿望清单中的活动中去吧!

开始你的健身计划,培养新的兴趣,展开工作上的新领域,报名体验性的活动,参与学习性的工作坊或学术会议,这些都是重新发现自我的活动哦~

(Tashiro, & Frazier, 2003)

“所有的分手都有快乐的理由”,在爱情的胡同中苦苦挣扎后放开了手,或许也是一件好事。毕竟,分手,确实会给我们带来一些好的变化:

1. 成为更好的自己

分手后的你也许开始独立处理一些事情,然后发现原来自己比想象中更坚强独立。

分手后的你也许可以大声哭、大声笑,坦率随性地表达自己的情绪,不必为了一个人委屈自己的感受,然后你会发现原来自己的情绪比想象中更丰富真实。

分手后我们开始重视自己,重新认识自己,更好地继续成长。

2. 成为更好的伴侣

分手后的你也许会发现,自己以前总是很快投入一段感情,冲动盖住了理智,现在觉得在下一段感情中慢一点可能会更稳妥周全些。

分手后的你也许会发现,自己以前在感情中总是小心翼翼、有所保留,现在觉得在下一段感情中也许要试着去真心对待、全力拥抱。

分手后我们会开始反思自己在感情中的模式,进而寻求改变,这能让我们成为一个更好的伴侣。

3. 成为更好的朋友和亲人

分手后的我们有了更多自由的时间和选择,也许开始更多地和朋友聚会、和家人聚餐,也许开始每天花更多的时间在工作和学习上。

曾经在恋爱中被忽视的部分慢慢被填补上,从二人世界到一个更广阔自由的世界,重新用心维护自己的人际关系和精神世界。

4. 拥有更好的爱情

分手后的你也许开始思考自己想要一段怎样的感情,希望未来的另一半是怎样的或不是怎样的,然后在未来感情的选择上更谨慎明确。

从最初的过于追求完美,到后来更加喜欢感情中的真实舒服,也是一种蜕变。

亲密关系的结束会伴随着相当大的情绪反应,那么作为朋友的我们能做什么呢?

1. 不要主动提及与他们前任有关的信息

无论是处于好心还是好奇,提及他们前任的信息可能会维持他们大脑中与激情相关的回路,不利于他们分手后大脑的痊愈(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所以请给他们多一点空间,尽量不要主动提及上一段的感情。

2. 给予他们更多的陪伴和支持

前面说过,与朋友联系可以替代联系前任的冲动,激活大脑中和依恋有关的区域,看朋友的照片也能起到类似的作用(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所以不要小看你的陪伴和倾听,试着在微信上多联系他们,如果太久没见面,也可以给他们发张你的近照叙叙旧。

3. 陪他们出门运动一下

运动可以提高身体内部内啡肽和大麻素的水平,从而减少痛苦,让人获得平静感和幸福感(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同时也可以激活多巴胺,带来快乐的感觉。

所以不妨在某个晴朗的周末,约上他们出去骑单车,逛逛街边的小店,让他们动起来。

4. 带给他们更多的阳光和正能量

笑会带来面部肌肉的运动从而激活大脑的神经通路,产生快乐的感觉(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所以生活中有什么好玩的段子和综艺不妨和他们分享一下,也可以多和他们讲述一下自己身边好玩的人和事,用笑容减少他们的痛苦。

5. 带他们参加更多有趣的活动

如果刚恢复单身的他们可以积极投入“重新发现自我” 的活动中,那么分手可能会给他们带来个人成长和积极的情绪体验(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所以如果你要参加美食节或者志愿者服务,不妨叫上他们,用活动丰富他们的生活和情绪世界,为他们创造更多自我探索的机会。

1. 情绪上:较长时间的抑郁、焦虑

分手后会出现一段时间的难过是正常的。

但是如果长时间难过到无法工作和学习,无法饮食和睡眠,对什么都没有兴趣,甚至连门都不愿意出,那需要小心有严重抑郁的情况。

因为分手可能会带来焦虑、抑郁等多种消极情绪(Davis, Shaver, & Vernon, 2003),如果出现明显的抑郁、焦虑等状况,可以及时寻求心理咨询的帮助,严重时要去医院寻求帮助。

2. 行为上:沉迷网络、疯狂购物、酗酒嗑药等

分手的人也许会因为看前任的照片等行为“触景生情”,放大了很多复杂的消极情绪,进而增加冒险行为(苏虹, 2015)。

例如,为了获得即刻满足或减轻分手的痛苦而疯狂地玩游戏,大手笔购物,酗酒嗑药等。

另外,恋爱的感觉会让人上瘾,分手后的人可能会寻求一些物质或行为刺激来维持愉悦感,获得暂时的解脱,但这并不能帮助他们真正地从痛苦中走出来,有时还会形成一种恶性循环。

如果出现了酗酒嗑药、疯狂购物、沉迷网络等冒险行为,需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咨询的帮助,严重时需要去医院寻求帮助。

3. 想法上:有自伤或者伤害他人的意图。

焦虑型依恋的人容易沉浸在失去前任的痛苦中,试图通过一些极端行为来应对分手(Davis, Shaver, & Vernon, 2003),例如分手后不断埋怨前任,对前任产生巨大的气愤情绪。

但是如果气愤到出现一些伤害行为,例如想要自杀、杀害他人,请及时联系周围的亲人和朋友,在取得家人的陪护下,及时去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和医院的帮助。

4. 其他可能出现的问题

分手后会经历类似药物戒断的症状,如抗议、哭泣、焦虑、易怒、嗜睡或失眠、厌食或暴食、长期的孤独感(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分手也可能会带来各种各样的消极情绪和生理反应,从焦虑、抑郁、孤独,到免疫抑制、致命和非致命的身体疾病,再到通过自杀或他杀来威胁生命(Davis, Shaver, & Vernon, 2003)。

如今越来越多的情侣喜欢在社交网络上秀恩爱,其实情侣的不恩爱也可以从社交网络上看出来,而这很有可能是快要分手的危险信号。

如果你在一段不稳定的感情中左右徘徊,或许需要警惕下面这些分手的前兆(Garimella, Weber, & Cin, 2014),及时处理感情中的问题:

1. 交流方式的变化,比如给恋人的评论留言减少,给他人的评论留言增多。

2. 发布状态的变化, 比如关于抑郁等负面情绪词语的使用增多。

3. 互动交流的变化, 比如单相交流变多,一方对另一方的忽视或不回应。

写在最后

也许要等待一段时间、忍耐很多个日夜的思念和千百次复合的冲动,这场分手的折磨才能结束。

每个人都曾在爱情的得与失中惶惶不可终日,在分手后经历一段异常艰难的时光,但对前任的依恋终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逝去。(Fisher, Xu, Aron, & Brown, 2016)

所以有人说,所谓的爱情,其实是一场大病。

希望你在某天醒来,心情轻松,告诉自己:难熬的日子好像要过去了,而我的病就要好了。

也许你或者周围的人正在面临分手失恋痛苦、学习工作低迷、职业选择困扰、怀孕焦虑,甚至在重大疾病之下身心俱疲,接下来,我们会一一为你解答以上问题。

别担心,我们陪着你。

下期预告:《怀孕篇》—— 如何克服怀孕时期的重重挑战。顺利晋升新手爸妈?

上期回顾:《被出轨篇》—— 爱人出轨了,该怎么办才好?

参考文献:

Davis, D., Shaver, P. R., & Vernon, M. L. (2003). Physical, emo tional, and behavioral

reactions to breaking up: The roles of gender, age, emotional i nvolvement, and

attachment style.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Bulletin, 2 9(7), 871-884.

Hazan, C., & Shaver, P. (1987). Romantic love conceptualized as an attachment

proc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52(3), 5 11-524.

Fisher, H. E., Xu, X., Aron, A., & Brown, L. L. (2016). Intense , passionate, romantic

love: a natural addiction? how the fields that investigate romance and substance

abuse can inform each other. Frontiers in Psychology, 7(40), 68 7.

苏虹, 杜秀敏, 杨志刚, & 宋耀武. (2015). 失恋心境和失恋情绪诱发对冒险行为的影响.

心理科学, 38(2), 414-419.

Tashiro, T. Y., & Frazier, P. (2003). “I’ ll never be in a relationship like that again” :

Personal growth following romantic relationship breakups. Personal Relationships, 10

(1), 113-128.

Garimella, V. R. K., Weber, I., & Cin, S. D. (2014). From “I Lo ve You Babe” to “Leave

Me Alone” - Romantic Relationship Breakups on Twitter. Internat ional Conference on

Social Informatics (, ). Springer, Cham.

出品方 | 壹心理 本文编写 | 徐寒玉

153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