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ughnutTOP
大家好,我是心理咨询师卢悦,有婚姻问题,我帮你搞定,女人,战斗吧!后台有粉丝留言:卢老师,前一段时间,我从老公大衣上发现其他女人的头发丝。然后查他手机,发现他和婚外女人的撩骚记录和实锤出轨证据。老公和我吵架,质问我为什么看他手机?我说:“你做了脏事还怕被看吗?”就把他的手机扔到沙发上。没想到他丢下一句“这日子甭过了”,就摔门而去。他消失一个星期后,给我发了条消息:马上要过年了,我妈也正好70大寿,不管我们有什么矛盾,你还是要和我回一趟老家。卢老师,我该不该跟老公回家?我要不要跟老公好好谈一下?如果你想和老公谈判,首先你要确定3个框架。1. 你的筹码:你拿什么让老公向你妥协?无非就是“情名利”这3个字。你老公和你的感情基础怎样?你老公是否很在乎名誉?你老公的事业、金钱是不是被你制约?如果你没有这3大筹码之一,那么你就没有影响他的能力。他很在乎名誉,如果他父母知道他的这些丑事,估计他就社死了。现在他的钱都在你手里,所以他对你一直都比较冷淡。如果在感情方面,你不是特别有信心,那我们看第二个框架:2. 你的目标:你通过这次谈判,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是一次性解决,还是分阶段解决?这要根据你的筹码的力度和你的情商来决定。你的目的第一先要让他和那个女人断,然后好好修复一下感情。这件事发生之后,要意识到你们之间问题很大,到了必须要解决的时候了。那你就要拿他的名誉和金钱这两个筹码来跟他谈,情感这个筹码也可以用,毕竟家可以给男人带来归属感。如果是分阶段解决,你可以再细化,看看能不能给他一个过渡期,比如一个月内和那个女人分开,分开的计划要由你来给。然后我们来说第三个框架:3. 对方的套路应对:对方最有可能应对你的方式是什么?甩锅打压你,还是冷暴力,还是态度很好,但坚决不改?现在是一个好时机,如果他对你冷暴力,你就不排除把他这个事儿告诉他父母。这就会触碰到他的软肋,让他必须要去做出决定。但你记住,这次谈判,很有可能是无数次谈判的第一次,你不要指望一次解决战斗,只要做到——第一让你老公尊重你的利益,不能耍流氓;第二要让他做出一定的让步,接着你就可以一步步地让他服从你的决定。按我的话术套路,他开始可能还想顽抗,但说到要告诉他父母以后,他大概率会马上妥协。(案例中的男人最后答应把小金库的银行卡给妻子,他偷偷存了300万!)那个女人就是图他钱,你一定还要继续追查他有没有其他小金库,要从根上断掉他们的金钱关系,其他关系就自然没了!不要和他再无谓地争吵!那个女人一定会反扑,提前准备好,接下来我还可以指导你一步步地搞定男人!那么,过年期间,对付出轨的老公都有哪些错误方式呢?1、严防死守不少来访者春节前就开始对老公严加看管,严防死守,防止老公跟小三联系,更要阻止他们见面。我有个来访者,甚至提前好多天就给老公的车装上定位、监控,丝毫不敢放松。我跟她说,你平时都盯不住他,过年还要盯着他,是没有用的,他想去干什么,你根本管不住。就算你知道他去了小三那里,去给她送年货,陪她逛商场,天天微信恩恩爱爱,你又能怎么样?你去抓证据还是去闹?这些都解决不了问题,只会让他对你说,大过年的,你要是再闹,咱俩就去离婚!2、威胁+闹,期望老公屈服还有的来访者,提前半个月就开始警告老公。“过年你不能去陪那个贱人,你要是敢去,我就闹到你家亲戚全知道。”“你必须和她断,要不然这个年我就带孩子回我父母那里,咱们谁也别想好过。”结果,年还没开始过,你俩就吵翻了天,老公直接甩下一句:过年我不回家,这是你逼我的!3、委曲求全我有个来访者,老公出轨多年,每年大年三十都加班,一直忙到初二,她心里很清楚,老公是去陪小三了,但是为了不离婚,为了孩子和老人,自己只好忍着。去年春节,她期盼着老公能看在老人孩子的面子上回家过年,一番哀求后,老公甩下她和孩子,还是去了小三那里。大年初五,她哭着找到我:卢老师你快救救我吧!我老公逼我离婚,说小三怀孕了,他要照顾好她们母子。这些年我都在忍,憋屈的要死,压抑的要死,卢老师我该怎么办?4、挖苦讽刺老公老公想回家过个团圆年,有心想回归补偿你,你却不依不饶,每天挖苦讽刺,什么事情都能扯到老公出轨这个事情上。老公下厨给你准备一桌好吃的,你却不肯接受他的示好,直接挖苦说:哟,你这是在她那里练的厨艺吧!你俩真配一个擅长茶艺一个擅长厨艺!过年家里来了亲戚,你话里话外的讽刺他是个叛徒,对不起你和孩子,辜负你这么多年的苦心。你整天疑神疑鬼,讽刺挖苦没完没了结果,春节还没过完,老公就跑去找小三了,最后还要说都是你逼的。这十几年,我见过很多原配完全不了解男人心理,尤其是当老公出轨了,束手无措,怕他离婚,又接受不了他回归,把自己陷入过不好也离不了的境地。甚至有的原配,找各种机构查自己的老公,抓证据。结果真的抓到了证据,却发现自己根本搞不定,反倒失去了修复的最佳时机。
丛林穿梭
我是卢悦,一名从业15年的心理咨询师,想 从心理学的角度 ,为你解读一下离婚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纠葛与恩怨。
可能有些真相对你来说太过残酷,以至于你下意识就会说:瞎JB扯淡!
但如果你准备好了,走出舒适区,恰恰是成长的开始。
01 弃妇和良心犯心里都有一个受伤的孩子
我们是如何看待离婚的?离婚对我们意味着什么?
我们会发现,那种撕逼撕得很厉害的离婚中,往往会有一个 弃妇(夫) ,一个 良心犯 。
对很多人来说,离婚似乎就宣告着一个妃子被打入冷宫,他(她)的一生都会生活在愁云惨雾的世界末日;或者他不愿意成为社会的边缘人群,在他看来,离异人士就是败者组,没有婚姻的男人女人就是loser,被同情就是一种羞辱。
而对另一半来说,抛弃一个像孩子一样无助的人,就成了良心犯。
良心犯的 刑期不定,全在于他内心的成熟度 ,很多人对内疚的应对方式是试图 蒙混过关 ,假装它不存在,但其实它就像是阴雨天的老寒腿一样,会时不时地发作,让他内心深受煎熬。
无论如何,离婚所引发的 分离焦虑和丧失感 ,对我们的人格水平是一场严峻的考验,很多人面具和皮袍下的原形被打将出来,我们内在受伤的小孩会被迫露面,对很多人而言这不啻于打开了“潘多拉之盒”。
无论是“弃妇”还是“良心犯”,他们内心都有一个深受创伤的内在的小孩的形象,也有一个伤害自己孩子的内在的父母的形象, 这两个角色是他们过去生活曾经受伤的经验所积累并内化起来的、对自己与他人形象的一种定义。
如果一个人从小就在努力从父母对自己的 忽略、苛责和强力的控制 中挣扎出来,那么当他离婚的时候,他就会 遇到小时候非常熟悉的体验。
他就重新变成了那个无力掌控自己生活的小孩。
用大白话说,就是“触景伤情”。
一个人咬牙发狠说,我长大了一定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也受到不完整的家庭之苦,这时候,他期待的是成为一个更好的父母养育者,和让一个孩子更开心和快乐,这么做的一切的 动因, 是他 误以为这样就可以修复他自己作为一个孩子受伤的创伤。
很多老人热衷于把孙子辈喂胖,好像这样就能喂饱那个挨饿的自己
02 迫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的游戏
在汶川地震灾区,我看到过一个镇长,他全家人都死了,他拼命不眠不休地工作了一个星期,然后被人强行送到病床上。他崩溃了,他试图用拯救他人来拯救自己,因为他不想触碰自己的痛苦,就试图成为拯救者来避免自己堕入受害者的角色。
离婚会让我们出现三个角色:迫害者、受害者和拯救者。
我们都不愿意成为迫害者,所以在离婚的时候,我们就会互相妖魔化都把对方当成迫害者,让自己成为受害者。
但离婚后,谁又都不愿意成为受害者,都希望成为拯救者。
第一种:父母是拯救者
有的离婚的女人(男人)期望前夫(前妻)遭罪,然后自己可以成为拯救者来拯救这个迷途的浪子,就像是《简爱》里的结局一样。
很多已经为人父母的离婚的女人(男人)则 把孩子当成受害者,自己是重要的拯救者,把前夫(前妻)当成迫害者。
于是很多人就会阻止对方探视孩子,或者孩子从对方家庭出来就会被妈妈(爸爸)问各种细节:你吃了什么,做了什么,见了谁,他们都说什么…… 有时父母一方还会故意找一些证据证明孩子在那边过得不好。
有些爸爸妈妈声称是为了关心孩子,怕孩子吃亏吃苦,但这其实是自己的 焦虑和嫉妒的情绪作祟 ,一方面她(他)把孩子当成受害者,如果孩子说有不爽的部分,她(他)就可以收集到更多的前夫是迫害者的证据,她(他)就可以稳定地做拯救者了。
另一方面她可能也会害怕听到孩子说:“妈妈,那个阿姨对我很好。”(“爸爸,有个叔叔对我很好。”)“他们过得比咱们过得好。”这就让她(他)又回到了可悲的“受害者”位置上,这是她(他)绝对不能接受的。
如果没有人愿意当受害者,那么做受害者的,只有是孩子了。 孩子“勇敢”地承担了父母都无法承受的痛苦,结果是什么呢?
这个孩子就要站队,不得不承认自己的父母中有一方是恶魔。
这个孩子就要感觉到自己很糟糕,自己是一场悲剧的 牺牲品 ,长大后,她可能会非常痛恨自己的父母。
孩子会认同自己是一个不能长大的受害者,因为一旦长大,就意味着把受害者的角色还给自己的父母,这是他们无法承受的。
我见过很多孩子都在上大学前忽然网瘾大发,而父母那时本来约定等孩子上大学就离婚的。
第二种:父母是受害者
也有的父母从做一个受害者的角色中获益良多: 很抑郁的父母会使用孩子作为替代性的伴侣。
他们自然也不会愿意前夫或者前妻来“抢孩子”。
他们会重新和孩子一起睡,而且可能以前已经分床睡了。
你问家长,家长会说孩子需要更多的安抚,其实是父母需要。
因为他们无法区分自己内心的痛苦和孩子的痛苦的差异,所以他们就扭曲了现实,模糊了边界,以为自己感受到的都是孩子感受到的。
其实对孩子来说, 他们的核心痛苦不在于婚姻的完整感的丧失,而在于:
在很多曾经早年遭遇离婚之痛的成年人的交流后,我发现,对他们来说童年最痛苦的记忆在于父母长久无法修复的扑克脸。父母被罩在情绪雾霾之中,他们在精神上已经和孩子失去了链接。
作为父母,我们无法保护孩子一生没有缺憾,我们无法阻止伤害在孩子身上发生,我们不能避免丧失会慢慢吞噬他的生命,正如我们也会慢慢丧失有活力的一切一样,我们唯一能给孩子的,就是面对一切生命的艰险和苦痛的心态。
记住,如果你承受不了的,你的孩子就一定承受不了。
第三种:父母是迫害者
很多父母在离婚后会陷入一种 狂欢 的状态,这往往是为了 压抑自己内在的抑郁。
比如因为外遇而离婚的父亲,会感觉自己 从地狱来到了天堂 ,完全没有离开一段关系的痛苦;
或者一个被抛弃的母亲,会不停地找男朋友,不断让孩子隔一段时间就认识新叔叔。
或者孩子会发现,爸爸妈妈成了超级工作狂……
这些方式要么是进入 隔离 的状态,远离有可能遭遇的 丧失感的抑郁 ,要么用过度的其他活动来 压抑对未来的焦虑 , 否认 自己有可能发生的痛苦。
这会让他们在客观上成为迫害者。
很多爸爸就因为无法承受内心的谴责,干脆就远离孩子,不探望孩子。因为每次面对孩子,他们都觉得自己是 罪人 。
而前妻看到一个生活糜烂的前夫,会感觉这个人是如此的不靠谱,不能让他带坏了孩子。
但如果孩子和父母待的时间不超过38%,就会和父母有隔阂,尤其在孩子11岁的时候,容易和父母有很大的冲突。
很多父母因为无法承受内心对于伤害孩子的痛苦,就试图让爷爷奶奶来带孩子,或者慢慢疏远孩子, 这对孩子最大的伤害在于孩子会觉得自己是父母生命的累赘,自己的存在失去了意义。
他们也不得不否认自己是对父母是有需要的,也会否认自己作为一个孩子的存在。
第四种:将孩子视为迫害者
或者,无论是良心犯还是弃妇都会脾气变暴,对孩子的耐心很容易耗光,对孩子开始恶言恶语或者冷漠以对……要么就将痛苦的来源放在孩子身上——“如果不是因为你,我也许现在可以有更好的生活!”
孩子也因此会有内疚感,可能会把自己也会把这个世界都“黑化”,形成一个“你不好”,“我也不好”的世界。
这样的存在,实在太艰难了,往往不得不到外面寻找温暖,比如早恋,或者到学校里以及某些其他抚养者那里,获得一些可以呼吸的空气,然后在三十多岁乃至四十多岁,开始修复自己早年的创伤。
03 没有成长,就不算“好的”离婚
离婚之苦,不在于分离,而在于我们如何安放内在受伤的小孩。
那个小孩是我们过去一直都排斥的,以为他不存在的,但在亲密关系受伤的时候,他就又回到我们身边,如果我们再想逃离,那么代价就是再次自我麻醉,并且将痛苦传递给下一代。
与其到外面的世界寻求安慰,或者把孩子看成是不堪一击的婴儿,把对方看成罪大恶极的坏人,不如把注意力放在自己身上。
不要着急去拯救世界了,最需要拯救的,就是你自己。
离婚了,最重要的不是忙于“跑路”,或者立刻跟前任划清界限。
你要给自己,也要给孩子重要的哀悼期。
如果离婚涉及到一系列的生活的改变,比如学校、住所的改变,要和孩子一起处理因此带来的变动对孩子乃至对我们自己的冲击。
我们没有什么灵丹妙药来应对人生的种种打击,我们只有顺应我们内心的伤痛,愿意正面直视它,接纳它的存在,并愿意和它对话,不要被心魔召唤,轻易的远离自己,轻易的投射恶意和脆弱给他人,好好安置我们自己的脆弱,安抚它,理解它,支持它,激励它,教会它长大。
一个好的离婚,就是走出“受害者、拯救者和迫害者”的三角循环,而为自己的人生增加 “支持者”、“理解者”和“挑战者”、“激励者”。
#心之助卢悦#,心之助情感心理平台创始人,心理学学者,资深媒体人,15年婚恋情感专家;央视、凤凰卫视、北京台多档节目特邀心理专家;畅销书作家,著有《爱情有毒》、《爱到绝处便逢生》《过日子就像玩闯关游戏》 、《亲密关系的重建》,各大平台均有售。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