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31

养啥啥不活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谈三岁孩子身亡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流虹星607

已采纳

南平(福建),2010年3月23日 福建南平一小学发生特大凶杀案 学生8死5伤 3月23日,下课后的小学生经过特大凶杀案现场。 人民网福州3月23日电 (记者余荣华)福建南平“3·23”特大凶杀事件的凶犯身份已经查明,为当地一名已辞职的医生。 南平市最新通报,今天早上发生在南平市延平区特大凶杀事件的凶手已被当场制服抓捕。经调查,凶手郑民生,1968年4月30日生,福建南平人,中专毕业,未婚,原马站社区诊所医生,2009年6月辞职。 南平(福建),2010年3月23日 福建南平一小学发生特大凶杀案 学生8死5伤 这是福建省南平市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的现场(3月23日摄)。 对于有消息称凶手有精神病史,当地人士称,目前还没有发现医疗机构的正式医疗鉴定或诊疗资料可以证明。凶手是否为精神病患者,还需进一步调查。 3月23日上午7时20分许,南平市延平区发生特大凶杀事件,当场死亡3人,送医院救治10人。经抢救无效后死亡5人。截至目前,共死亡8人,受伤5人。伤亡人员均为南平实验小学学生。事件发生后,南平市委书记雷春美等南平市、区两级领导迅速赶赴现场应急处置。

心理咨询师谈三岁孩子身亡

306 评论(15)

starjing99

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个孩子在出生前,都是一名小天使,他们趴在云端,认真地为自己挑选父母。福建一个名叫朱尔的三年级学生,写了一首小诗《挑妈妈》,让人读来不禁眼角湿润: 你问我出生前在做什么 我答 我在天上挑妈妈 看见你了 觉得你特别好 想做你的孩子 又觉得自己可能没那个运气 没想到 第二天一早 我已经在你肚子里 每一个孩子,都是天使,他们经由父母,来到了这个世界,带着好奇,带着欣喜,带着未知,带着我们想象不到的恐惧。是的,孩子的出生,并非是一帆风顺的,正如孩子的成长过程,也并非时时如我们所愿。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在我以往接触的案例中,最最悲痛的,莫过于是与“死亡”有关的话题,父母离世、孩子出走、意外身亡,包括猥亵性侵、跳楼自杀……每一个字眼敲打出来,都让我觉得很难过。今天,站在心理工作的角度,我想来和大家聊一聊有关孩子“轻生”的社会现象,以及,其背后的可能性原因。 大家都知道,目前的教育是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从孩子上幼儿园开始,到小学、初中、高中、大学、工作,直到结婚生子,无一不在展示每个家庭不同的教育理念与方式,而学校教育,更多的则是基础知识与技能的学习。所以,最最关键的教育,是在家庭里面。 身边经常会接触到孩子厌学、情绪低落、人际障碍、不爱说话之类的抑郁型孩子,这类孩子,平常郁郁寡欢,也没有什么好朋友,与父母之间也有代沟与隔阂。每每接触到这类孩子的家长,我都为他们捏了一把汗,因为,长期处在抑郁状态的孩子,是需要时刻关注孩子的内心动态的,而我们的家长往往在孩子出事之后,才懊悔当初为什么不与孩子多谈谈心。 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会让孩子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也不愿意再在这个世界停留了呢?在文章的开头我讲到了“想象不到的恐惧”。是的,恐惧有千万种,你有了解你的孩子正在经历什么样的恐惧吗? 前阵子,看了一部韩剧《天空之城》,这是一部反映韩国精英教育的片子。里面有一个画面,让我印象深刻,到现在都记忆犹新。其中一位女主的儿子,正在读初三,面临升学分班的压力,以及父母的严格要求,最后实在忍受不了,离家出走。但是他并没有走远,妈妈焦急万分,后来找到了儿子。 回家以后,妈妈和儿子谈心,问他有担心妈妈找不到他吗?儿子说:担心,所以没有走远。妈妈问:那你为什么还要出走?儿子回答:妈妈,每当看到你面部狰狞的表情时,我都感觉你要把我打死,我好害怕!妈妈很震惊,说管理不好自己的情绪,向儿子道歉。 然后,儿子说了一段话:妈妈,从早到晚去学校学习,真的痛苦到让人想死,我也很想好好学习让爸妈开心的,但我真的做不到,妈妈对不起,很抱歉生到这个世上!最后,母子两人抱头痛哭…… 儿子最后说的这段话,让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是的,这些就是孩子的恐惧,父母想象不到的恐惧。学习不好,怕被骂;父母生气,怕被打死;一天到晚学习,又抓狂到想死!那么,到底是什么压垮了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呢?是这个社会的“温度”――冷漠。 人与人之间,为什么有缘相识,为什么能够成为一家人,那是因为“爱”。爸爸爱妈妈,孩子爱父母,大家在一起,都是因为爱呀!可是,有几个人懂得什么才是爱呢? 孩子在天上挑父母,想做你的孩子,这是爱。父母有好吃的舍不得吃,留给孩子,这是爱。哪怕离家出走,也不走远,让妈妈能够找到,这就是爱。 假如,我们的世界,处处都充满着这样的爱,孩子为什么要去死?假如,当你感受到孩子不对劲的时候,拉着孩子的小手,温柔地问一声:孩子,你怎么了?需要爸爸妈妈的帮助么?孩子会不会就这样含冤一句话都不说,就这样带着遗憾离开了世界?不会的,真的,不会的,是你做得……太少了! 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的心头肉,说不爱孩子,是不可能的。可是,做父母的,真的知道孩子需要怎样的爱么?什么才是孩子真正需要的爱呢?这个问题,有答案么?答案,藏在你的心里,因为你才是孩子最最重要的心灵老师。 都说父母和孩子之间,是有心灵感应的,你相信吗?估计很多人都不太相信,也因此在捕捉到孩子细枝末节的讯息时,往往选择忽略不计。这份敏感与感应,就是孩子的救命时间,可是我们往往不信了。这也是孩子对这个世界失望的原因之一。 孩子通过各种方式叩门,诸如无理取闹、成绩下滑、行为怪异、不讲礼貌等等,这些都是孩子在告诉父母的无声讯息,你都捕捉到了吗?你有把孩子当做家庭的一份子吗?还是仅仅是学习的机器? 每一朵凋零的花朵,都藏着一个悲凉的故事。这些故事翻开,往往都让我们唏嘘不已。生命的凋零,真的很可惜。作为家长,我们能做的,其实很多,但又很少,多的是,去找一找还有什么是被我们忽略的,少的是,孩子越长越大,就越不需要我们,父母能够全心全意陪伴孩子的时光,其实并不多。 怎样在孩子需要的时候,能够给到孩子高质量的陪伴,这是全社会都需要普遍重视的问题,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我们如何做父母。第一次当父母的我们,也很需要被理解、被关怀,以及,尝试去原谅自己过去所犯下的过错,然后,看一看,我们还可以为孩子、为家庭、为社会,去做些什么。这便是祖国的花朵,用生命所换来的代价! 愿花儿不再提前凋零,愿每一朵花,都能长成为它们自己的样子。 ――水斧文化

264 评论(12)

达达1110

2010年3月23日,福建南平小城沉浸在悲怆的气氛中。上午7时20分,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发生重大凶杀案。一名中年男子手持砍刀,连续砍死砍伤13名等待入校的小学生,凶手当场被几位南平市民、教师合力抓获。截至记者发稿,这起凶杀事件已造成8名学生死亡,5名学生重伤。当天中午,警方公布了初审结果。现年42岁的犯罪嫌疑人郑民生原是南平马站社区诊所医生,无精神病史,去年6月辞职,受审讯时称其作案动机是报复社会。4月8日上午,福建南平“3·23”故意杀人案犯罪嫌疑人郑民生在福建南平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合议庭审理后当庭宣判,犯罪嫌疑人郑民生故意杀人罪成立,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郑民生当庭表示上诉。 4月20日,福建省高级法院在南平市中级法院审判庭,依法公开审理郑民生故意杀人上诉一案。经过2个小时的审理,福建省高级人民法院当庭作出驳回上诉、维持一审“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的裁定。并根据法律规定,对郑民生的死刑裁定将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右下图,受审中的郑民生)4月28日上午9点6分,持刀杀死8名小学生的郑民生被执行枪决。 1 实验小学校门口的监控显示,凶手郑民生从砍杀第一个孩子开始,到最后一个,总共才55秒钟。6岁、7岁、8岁……最大还不到12岁的13个南平市实验小学的学生,3月23日上午7时20分左右,在实验小校门口,在一分钟内被连续砍杀,其中3个孩子当场死亡,5个孩子在就近送往医院后不治身亡,目前还有5个孩子在紧急抢救当中。本来10分钟后,7时30分,校门打开,他们可以像往常一样进学校,开始一天的第一堂课。然而因为提前到校门口,他们再也没有机会上课了。实验小学校门口的监控显示,凶手郑民生从砍杀第一个孩子开始,到最后一个,总共才55秒钟。2 环卫工人忘记了害怕,端着扫把冲上前去,用扫把长长的木柄对着那个像屠夫一样的凶手。昨天早上7时20分,在校门口文体路上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刘瑞英本来打算去买豆浆油条吃点早餐。到学校门口附近时,她看到一个身高米左右、穿着灰色内衣的男子,抓着一个小女孩的书包不放。“我还以为是父亲在门口教训孩子,没想到他拿出了把刀子!”接下来惊人的一幕发生了:男子用一把约30厘米长的刀,直接往女孩脖子上抹去,女孩当场倒下。紧接着男子抓住身边的一个学生,用刀狂捅。凶手杀到第四个孩子的时候,刘瑞英忘记了害怕,端着手上的扫把冲上前去,用扫把长长的木柄对着那个像屠夫一样的凶手。在刘瑞英的身后,是3个刚来上学的孩子,她一边和凶手对峙,一边护着3个孩子往后退。男子不断挥动着手中的刀子,几次试图冲上来,都被她用大扫把挡开。由于太紧张,用力过猛,她的脸上被扫把剐伤。僵持了几分钟后,几个晨练的人围了上来,合力把男子制服。刘瑞英说:“如果当时歹徒扑上来,把我杀了,救了3个孩子,也觉得是一件光荣的事。”3 体育老师对着凶手大喊了几声,路旁的群众也围了上来,孩子全四散跑光了,凶手慢慢把刀扔到了地上。甘贵平,南平实验小学教务处副主任、体育老师,也是当天的值日教师。7时20分,他在校门口外围例行检查,“这个时候,有学生家长开车送孩子来上学,我主要是看有没有乱停车,堵塞交通的,校门要到7时30分才打开。那时候,值日老师都已经到岗位了。”“杀人啦!”几个学生大叫着四散逃开的时候,他赶忙跑到校门口,“看到那个凶手,我先是想拿起旁边停的一辆电动自行车砸过去,当发现太重了,就找了个拖把冲了上去。”短短几十秒钟,凶手又连捅了9个孩子。“那个男的拿着一把长约25厘米的刀,刀口还在滴着血,嘴巴里说着,‘有人不让我活,要将我逼疯,别人也别想活’。”甘贵平说,他当时对着凶手大喊了几声,可能对方被震住了,几个路旁的群众也围了上来,几十个孩子全四散跑光了,凶手慢慢把刀扔在了地上。这时,一个在旁边晨练的城管干部、学校门卫以及几名市民一起扑了上去,死死抱住了凶手,并将他制服。随后,交给了赶来的民警。4 晨练老者回忆:就是这个男的,早上还来体育场想偷我们的剑!“就是这个男的,早上还来体育场想偷我们的剑!”今年60多岁的陈老伯参与了制服男子的全过程。早上7点多,他跟往常一样来到小学旁边的体育场开始晨练。突然看到一个中年男子,偷偷靠近他们,想拿起放在地上的剑。陈老伯当即大喝一声:“你想干什么!”男子随即落荒而逃。过了一刻钟后,体育场里突然涌进一些孩子边跑边喊:“杀人啦!快跑!”陈老伯和几个晨练者顾不上拿东西赶出来一看,刚才那个想来偷剑的男子竟然举着把刀朝一个学生的脖子砍去!几个老伯立即冲上前去,把男子围了起来,赤手空拳与他展开周旋。“当时他根本没有人性了,一个劲挥刀。”最后学校的一名老师拿起拖把打中男子,众人才把他制服。 据记者了解,3月23日上午7时26分14秒,南平市公安局指挥中心接到群众报警后,立即通知延平分局巡警大队辖区派出所出警,分局民警于7时29分8秒出警赶往现场,立即展开抢救伤员。在南平市政府的一份汇报材料里记者看到:“2009年6月郑民生以到外地发展为由,从马站医院(社区诊所)辞职。在马站医院工作期间,与该院负责人王德彤多次发生矛盾,郑民生认为王不尊重他,工作上为难他,在生活上不关心他,并经常羞辱他,犯罪嫌疑人郑民生认为王看不起他。经初审,犯罪嫌疑人作案原因是:一是与原工作单位领导有矛盾,辞职后谋新职不成;二是婚姻(恋爱)多次失败,尤其是与当前所谈女友进展不顺利,心态扭曲,故意杀人。” 南平市教育局副局长廖汉仁23日下午告诉记者,南平实验小学将于24日上午正式恢复上课,学校教师届时将全员到岗,并做好教学和学生护送工作。廖汉仁说,教育部门已经组织了20多名心理咨询师对学生和教师开展个别心理指导。同时,学校恢复上课后将在每周二、周三、周五下午的教学后集中一个时间段,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南平三中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魏宏华说:“我们23日下午先对学校教师和部分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消除恐慌,建立安全感。在随后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还将以开专业讲座等多种方式开展一系列的活动,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安抚和健康指导。”武汉大学心理学博士、武汉体育学院讲师郭远斌表示,凶手是否患有精神类疾病尚需医疗机构出具检查结果,但从其残忍杀害丝毫没有防御能力的孩子行为来看,凶手的内心存在弱肉强食的暗示,这或许和他平日的遭遇有关。“日常生活中,凶手遭遇上级、强势方的压力,最终反馈到采用极端方式对待弱势的孩子。”

232 评论(9)

Toffee0528

3月23日早上7点20分,福建 省南平市实验小学门口,和平常一样聚集了一群等待进入校门的学生,而令人难以预料的是,短短一分钟内,一名中年男子手持凶器一连伤害13名小学生,截至目前,9个孩子不幸殒命,受伤4名小学生还在南平市立医院及南平市人民医院抢救。这些孩子中年龄最大的也不过13岁。 经初步调查,凶手郑民生,1968年4月30日生,福建南平人,中专毕业,未婚,原为马站社区诊所医生,2009年6月辞职。据犯罪嫌疑人供认,作案动机为周边的人看不起他,讲他不清楚,有桃花病;婚姻不顺,女友迟迟不与其结婚;辞职之后,另谋新职不成,觉得活着没意思。 据悉,当时现场及其惨烈,施暴歹徒刺杀数名学生后意犹未尽,朝人群更多的地方追赶,意欲继续行凶。此时,幸好一名学校门卫途经此地,见状即上前与凶残歹徒搏斗。随后,附近一名教师与一名晨练者及一名司机与学校警卫四人联合将其制服,才使这起血腥事件才没有进一步扩大。 目前,案件审理和善后工作正在进行中。南平实验小学已经停课,受伤儿童正在紧急抢救当中,儿童和家长的心理疏导工作也已迅速展开。

300 评论(12)

我是飞儿

主要有这么四种:第一种,不去讨论死亡,是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第二种,怀疑死亡和治疗之间的关联,不愿触碰与治疗无关的话题;第三种,认为病人本来就己经很焦虑了,讨论死亡会引起更大的焦虑;第四种,认为讨论死亡很有必要,通过向死而生,追寻生命的意义。我个人是完全赞成第四种态度的。 因为治疗是对个体生命过程和意义的深层次的全面探索,既然死亡占有存在的中心位置,既然死亡和生命本来就是互相依存的,我们怎么可能忽略死亡? 其实,除了死亡和亲人死亡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机会都可能让我们在日常治疗中谈到与死亡相关的问题,比如衰老,身体变化,年龄阶段,显著的生命里程碑一一孩子离开家去上大学,空巢,退休,第三代的诞生等,还有报刊对于各种死亡事故的报道,此外,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噩梦里,也都包含着死亡的明显痕迹。 如何谈论死亡?我觉得我们可以用一种直接而平常的方式进行。我们可以通过获取求助者对死亡的经验史来获取他们对于死亡的态度。比如,他在什么时候第一次意识到了死亡?他经历过谁的死亡?他对死亡持什么样的态度?他对死亡的态度是否发生过转变?等等。 对于伴有强烈死亡焦虑的病人,我们可以陪他对恐惧或焦虑进行细分,平静地询问在对死亡的恐惧焦虑中到底是什么最让人感到害怕,这些问题通常包括对死亡过程的恐惧、对活着的亲人的担心、以及担心自己死后的生命和消亡,如果我们围绕这些做一些细分排解,可以很好地缓解他们对于死亡的恐惧焦虑。 我记得我妈妈在走之前,我是第一次和妈妈平静地聊到了死亡。我记得我当时告诉她,生命就是一个不断的轮回,死亡既是与一部分亲人的分离,也是与另一部分亲人的团聚,就像我们活着的人,今天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和这样的一群人在一起玩,明天搬到另外的一个地方,就和另外的一群人在那个地方一起玩一样…… 这个解释我当时是非常满意的,因为我觉得它完全可以部分地缓解妈妈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后来,我听姐姐说,妈妈在走之前,有一天对她(姐姐)说,说外婆和大舅妈(都已去世)去接她(妈妈)了,外婆站在大门外,大舅妈来到她(妈妈)身旁,笑吟吟的。妈妈后来走的时候非常平静,悄无声息,完全看不出痛苦的模样,这多少与我和她对死亡的探讨有关。 谈论死亡,不仅能让一个人平静地面对死亡,同时也能够让人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活出真实的自我,活出生命的价值,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里经常会包含这类信息。比如,托尔斯泰的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伊凡.伊里奇是一个品性卑劣的地主,在痛苦中面临死亡,但是在生命结束之前,他突然意识到他的死亡之所以如此糟糕,正是因为他一直生活得如此糟糕。他的这种洞见给他的生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伊凡.伊里奇最后的日子里,他活得平静而富有意义,这是他从未体验过的状态。 (关于死亡讨论的相关专题,未完待续)

98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