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鱼199210
林妹妹“陈”:她拒绝接受癌症治疗,她父亲被她最后的五个字击垮了。陈那年患了癌症,选择了拒绝治疗。真的只是因为她接受不了西医,还是另有原因?2006年,陈在被查出患有乳腺癌。从她的家人知道她被确诊的第一天起,他们就一直劝说她接受治疗。同时,以陈当时的身体状况和经济能力,这种病完全可以治愈。但她因为内心的执念放弃了治疗。当时父亲陈强劝陈接受治疗,活下来才是最重要的。但是,陈不能接受西医疗法。她觉得经历了这一切,人是不完整的。"
苏州小迷糊
最近身边在阅读武志红的书的朋友较多,常会在看完后将书中传达出来的不错的观点和思想,结合自身或身边人的案例来讨论。在这样的氛围中,本对心理学就有浓厚兴趣的我,也加入到武志红的读者行列中。在阅读完《为何爱会伤人》后,被他的这本《身体知道答案》吸引,这书的名字激发了我想在第一时间内知道,在心理咨询师眼里身体里隐藏着哪些与心理息息相关的秘密。 一 在书中,武志红首先就提到这样的观点: 身体是心灵的镜子,如果我们习惯于注意自己身体的感觉,时时安抚照顾它的话,很多疾病就不会因为日积月累而产生。 整本书也在用大量的心理学知识、作者接触到的多个案例,并与张德芬、吉利根等人所倡导的理念相结合,去深化“生病是身体发出的警报,这警报很多时候是心灵给予的潜意识在身体上的反应。”我们需要的不仅是身体健康,心理也要健康,两个健康和谐相处才能追求到真正的健康。 武志红在书中强调要重视身体的感知,提高身体与心灵的链接,在习惯了用大脑思考后,需要打破这种思考方式,在放空自己后,不带任何想法下去别发现身体的直观感受。这个观点与前段时间阅读的《蒙台梭利的教育智慧》中,所表述的“让孩子用身体去认知这个世界”有异曲同工之处。在蒙台梭利的教育观念里,当孩子去咬毛巾时,不要阻止,要在旁边告诉孩子毛巾是软的;当孩子去咬玩具时,不要阻止,要在旁边告诉孩子玩具是硬的。孩子的身体就会记住,软和硬在身体接触到时是什么样的感知。 对于成年人,因在成长的过程中,接受到的众多教育都在教我们如何用大脑去加工处理接受到的信息,并在处理过程中形成我们特有的思维,时而久之,我们就会形成属于自己的思维游戏。“毛巾是软的玩具是硬的”很多时候是思维的判断结果而非身体的感知。 二 在《身体知道答案》这本书中,武志红提到了在《为何爱会伤人》中提到的投射和认同:所谓命运,依照心理学的经典解释,就是我们将自己童年的关系模式投射到成年的人际关系当中,结果命运就成了一个无聊的轮回。 为什么考试的时候会紧张?为什么每次要去处理重要工作时都会生病?……很多个这样当我们要去做一件事情,身体却很巧合的出现不适,往往并不是季节变换、环境该表等问题引起的,可能是我们需要休息了,可能是我们对某件事有抵触了,可能是我们要去的地方是我们压根儿就不愿意去的。 在我们被投射控制的时候,内心的真实想法是摆脱控制,可又无意的在投射时选择认同,于是身体将出现不适,想用这种不适来摆脱这种认同,在这一过程我们往往会把注意力放在如何让对方不在自己身上投射,却越努力越痛苦。为了避免被对方强烈的投射所控制,极为重要的不是去更努力地注意对方,而是先把相当一部分注意力放到自己身上,感受自己的身体和内在的感受,在自己的身体与内心间保持一种链接。无论遇到什么,首先将注意力抽回到自己身上,这时候,对方的投射控制就会大大减弱。 包括当我们成年并开始进入社会工作后,当我们遇到一些问题,都是我们在年幼时与父母等成人相处过程中,用来保护自己的方法。这点,在阅读的其他心理学书籍中也有提到。比如《拖延心理学》中,就提到成人的拖延习惯,形成原因可追溯到成人在童年时期,父母所给的家庭环境和家庭教育里,拖延会给幼小的孩子提供保护,并将这种保护方法留在身体中。当成年后步入社会,遇到困难或挑战时,藏在身体里的这种保护方法就会无意识的跳出来,继续保护着自己。 三 每一种疾病都是一种表达,当我们压抑一些东西,不允许它在心理和灵性层面表达时,它会通过身体而表达,这就是身体的疾病。可以说,每一种症状,都是一部分自我在说‘不’,但我们不倾听这种讯息,它最终不得不通过破坏性的方式来表达。有段采访中姚贝娜也说道自己有段时间事儿特多,压力特大,情绪也不稳定。之后就病了。能想象出在那段时间内的姚贝娜,起初身体内肯定会有些让她不适的小问题出现,同时又被她忽略,因为没有倾听身体发出的讯息,最终变成乳腺癌这种破坏性的方式来告诉她。 “癌细胞或是被压抑的情绪。” 我们常常会去敬佩身体不适时还在坚持学习顽强工作的人,看过《身体知道答案》这本书之后,意识到这样做是有多不应该,身体不适时就是在发出“我要休息”的讯号,如果此时,我们觉得不能放下学习,不得不去工作,并将此作为感动自己和他人的方式,却忘了这也是对自己身体的不负责任。 对于书中提到了解梦、能量场等知识,现阶段的我还是认为这部分内容挺像玄学,书中对于这部分内容提供了一些案例来证明其存在的合理性,可还是能看出来缺乏一定科学依据。 看完武志红的第二本书后,发现武志红的书,主要是归类整理。将他所掌握的心理学类知识,阅读过的书籍与他在工作中接触的个案相结合,二者整理在一起成为一本非专业用的心理学书籍。用这本书来适当普及下大众对心理学的认识还是很不错的。 跟着书中的内容,我努力的将自己的童年回忆了一遍,每个能记起的快乐的和不快乐的,在回忆的过程中都与自己现在的优缺点相链接。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就是我开始尝试去放空自己,开始留意身体发出的信号,开始决定自己去寻找潜伏在我身体里的潜意识,还有这些潜意识的根源与童年的关系。在这一过程中努力做到不做任何分析和想象,倾听身体发出最真实的声音,了解自己的真实需求。以积极的心态去感知,调整,让自己的身体和心灵形成和谐的氛围。
慕容诗月
姚贝娜“她是幸运的,也是不幸的”,癌症毫无预兆的闯进她的生活,癌症的痊愈带给她生的希望,可是癌症的复发让她的生命在33岁戛然而止。
当年的《菩萨蛮》随着《甄嬛传》唱遍大江南北,那时候的我们沉浸在这个空灵又深情的声音中,然而那时候的姚贝娜已经到了生命的倒计时中。
著名青年歌手姚贝娜因乳腺癌复发,于2015年1月16日下午病逝于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年仅33岁。
经纪人证实姚贝娜病重去世,“天堂没有病痛的折磨!好好的歌唱!你走了,也带走了我们的心!”姚贝娜曾参加《中国好声音》获得了众多观众的喜爱。
姚贝娜的天赋和清热独特的声音迅速的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可就在姚贝娜事业的巅峰时刻被查出了乳腺癌,由于查出来的时期非常的早,在没有等到扩散的情况下,医生建议姚贝娜做切除手术。
既然病情已经出了,姚贝娜就坦然地接受了现实,在治愈之后,可以说得上是乳腺癌已经到达了完全治愈的标准,但是谁也没有想到她的病情会再一次卷土重来,而且还因此离开了人世!
其实在此期间,姚贝娜并没有遵嘱医生的嘱托,本该需要静养的她却依然非常重视自己的事业,一度在自己的事业上打拼。
并且把全部的心思都放在了工作上,进行各种演出、应酬,也可以说姚贝娜是在和生命较劲,因此,种种不良的习惯又再一次导致了乳腺癌找上了门儿。
直到2014年,姚贝娜又一次出现了咳血的症状,本是乳腺癌,但不幸的是癌细胞却又转移到了身体的各个角落,由于热爱自己的事业,又害怕自己的形象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她这次拒绝了医生的建议,不接受手术、也不接受化疗,才导致自己出现了无法挽回的局面,但直到现在人们都觉得非常的可惜!
近年来,乳腺癌一直高居女性癌症发病榜之首,遥遥领先于肺癌、甲状腺癌、结直肠癌等癌种,以北京为例,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北京市新增的女性癌症患者中,乳腺癌占,乳腺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达到。
北大肿瘤医院肝胆胰外科副主任医师冷家骅表示,乳腺癌被确诊的人群当中,50%以上为50岁以下中青年女性。
那么,乳腺癌究竟有多可怕?了解一下便知道
其实在临床上,乳腺癌属于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这种疾病多发于女性,乳腺癌给患者带来巨大的身心伤害,使很多女性因为患上这种疾病而非常苦恼。
第一: 乳腺癌往往会影响女性的心理、精神 健康 ,很多女性在患上乳腺癌后,通常心情十分低落,情绪也很消极。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缓解,长此以往,则很容易引发抑郁症。在与病魔抗争的过程中,承受的痛苦无法想象,让很多女性患者长期感受到压抑,这些都不利于女性患者的的精神 健康 。
第二: 女性在患上乳腺癌后乳房的皮肤都会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常见的就是乳房皮肤出现的局部凹陷,而且,在乳房肿块部位也会出现一些不规则的节点,使得女性乳房失去美感,容易造成患者自卑的心理。
第三: 患上乳腺癌,因为治疗不及时或者没有得到有效的治疗,往往容易并发一些疾病,通常在乳腺癌的晚期,易发生淋巴转移,已转移到肺部比较多见,患者可能出现胸痛、胸水、气促的症状。
第四: 乳腺癌会危害女性患者的生命,如果患上乳腺癌后没有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到了乳腺癌晚期,癌细胞会大肆破坏人体内的组织,最终丧命于此。
但是得了乳腺癌不要害怕更不要放弃,目前随着医学发展对乳腺癌综合治疗的实施,乳腺癌是实体恶性肿瘤的愈后较好的一种。
乳腺癌的预后和患者的年龄、病理分期、肿瘤的淋巴结转移、肿瘤生物学行为和肿瘤基因表达有关。
现在Ⅰ期患者的5年生存期可以达到90%以上,60%-70%的患者可以达到治愈。Ⅱ期患者他的5年生存期也可以到70%-81%。
Ⅲ期患者能达到40%-50%,到了晚期生存期就明显降低。因此对于乳腺癌患者应该做到早诊断、早发现、早治疗, 是可以达到治愈的结果的。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