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81

宝妮Angela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徐漫教育孩子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DaisyYaoYao

已采纳

英国BBC公司曾跟拍了14个孩子56年,发现孩子的人生轨迹会受到父母本身的阶层问题影响。

我们努力打拼创造财富,提高自己的阶层,给孩子更好的教育环境,但除了阶层问题外,还有哪些因素可以改变孩子的人生轨迹?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是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

★“我们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

★ 教育子女不是要我们去书写他们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

★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

《遇见孩子,遇见更好的自己》是三位美国教育专家写给天下父母的心灵成长课。

1.挑战——尽全力给他最好的真的是爱他吗

2.传统价值观——影响孩子内心

3.无法从 育儿 生活中撤离出来

我们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各种营养品、兴趣班、早教班一哄而上,却忘记了每个孩子各有不同的天赋,就像每颗种子都有不同的花开时间;

我们怕孩子走错人生路,所以一门心思的指导孩子、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就是与孩子共享快乐时光,和他们一起欢笑、一同成长。

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疗自己童年的伤;

当父母对孩子发火时,有没有问过自己,到底是因为孩子做错了事而沮丧,还是自己本来就很烦?因为人们常常把这两种情绪搞混淆!

养儿育女让我们发现了前所未有的优点,我们竟然愿意为某个人倾尽全力,做到许多超越常人的事情;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发现自己比任何时候都要自私,甚至产生过一些令自己恐惧万分的念头。

做父母的就要敢于暴露自己的懦弱,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向孩子展示长大成人的实质——丰满、有血有肉的人生。

赛西•高夫 ,教育学博士,心理辅导师、执业咨询师,“明日之星”青少年咨询部主任。曾多次受电台邀请在节目中担任嘉宾,是各类亲子活动以及教师培训项目中广受欢迎的主讲人。已出版专著5部。

戴维•托马斯 , 社会 学博士,长期为《家长生活》杂志撰稿,多次受国家级电视台和电台邀请担任嘉宾,现任职于“明日之星”,负责“男性及男孩”咨询部工作。

梅丽莎•切瓦特桑 ,教育学博士,“明日之星”创始人及执行主任,教授过研究生课程,曾在国内多所社区和学校做专题讲座,并受邀在多家美国及加拿大电视台和电台担任嘉宾,其讲座在家长、教师以及不同龄段儿童中广受欢迎。

我们都明白孩子在跟父母对抗,也知道孩子逆反是有原因的,父母自身也是问题的一个方面。的确,要解决子女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方面的问题——也许后者才是更重要的环节。

我们教育孩子,往往不因为爱,而是出于害怕。

正是父母心中的这些怕与爱,让家庭教育陷入误区。比如,很多人是在做自己童年时代憧憬的父母,把自己幼年希望拥有的东西奉献给现在的子女,于是,教育子女更多的是在满足父母自己,而不是孩子们的需要。

再如,大多数父母一门心思地指导子女、教授他们技能、纠正他们的过错,却忘记了亲子关系最重要的元素,那就是与孩子们共享快乐时光,与他们一起欢笑、一起成长。

根据几十年的心理辅导以及教育子女的经验,作者指出,要解决女子的问题,得先解决父母的问题——后者才是最重要的。

正如书中所言:“之所以成为父母,不是要我们去书写孩子的人生,而是为了净化我们的心灵,让我们彻头彻尾地改变自己,只有明白这一点,我们才有机会进步、长大、成熟。”

你的儿女,其实不是你的儿女

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

他们借助你来到这世界,却非因你而来,

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

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

因为他们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庇护的是他们的身体,却不是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属于明天,属于你做梦也无法到达的明天。

——纪伯伦 《先知》

“对孩子的了解,让我们更有力量。”

—— 《西尔斯亲密 育儿 百科》

父母与孩子之间是一场奇妙的缘分,养 育儿 女是一个漫长的旅途。不妨对自己宽容一些,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为人父母,孰能无过?上苍仁慈,即使父母有时犯错,也能获得谅解,就好比教孩子学骑自行车一样——摔倒了就爬起来,拍拍身上的泥土,再来一次。

心理咨询师徐漫教育孩子

300 评论(11)

钮咕噜嘟嘟

孩子不爱学习只想玩手机,家长这样做:

1.先分析孩子厌学的原因;2.家长一定要及时地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3.亲子对话;4.孩子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和他商量;5.可以从心理咨询专业角度帮助孩子分析。

1.先分析孩子厌学的原因,很大的原因在于,孩子的观念是消极的、错误的,从孩子的心理上引导孩子 对学习有兴趣。

2.当孩子出现厌学、沉迷手机的现象以后,家长一定要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去训斥孩子,要好好跟孩子沟通,让孩子说出内心的想法,是不想上学,还是因为在学习中遇到了挫折,又或者是同学关系或者师生关系出现了问题,家长一定要及时地了解孩子内心的真实想法。

3.透过亲子对话深刻体验自己的内在,这种成效非常不错。

4.对于孩子也是同样的道理,孩子之所以不爱学习爱玩手机,就是因为对学习不感兴趣,反倒是手机能够引起孩子的兴趣,让孩子沉迷其中无法自拔,也有的孩子是因为在这次漫长的假期中,没有地方玩,只能玩手机,从而沉迷其中。

5.好的办法就是让孩子知道问题的严重性,和他商量。

6.父母的过多说教没有没有太大的效果,可以从心理咨询专业角度帮助孩子分析。

聪明的爸妈从来不会用物质去“诱惑”孩子学习,而是会用正确的家庭教育方式去激发小孩的动力,让孩子明确学习的目的,从而在学习上更努力,对自己也更负责。

33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