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201

Rachelkeikei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巴中心理咨询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眼睛晶

已采纳

作者一直关注着这个案件的进展,看到袁某由死刑改为死缓后,心情五味杂陈。庆幸的是,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给了这位年轻人一次重生的机会。担忧的是,袁某因表白不成预谋杀人,明显的存在性格缺陷,监狱生活能让他学会遵纪守法,是否能够治愈他的心理疾病?他刑满释放后是对这个社会心存感激,还是满腹怨恨?作者更多地去思考了,在青年男女恋爱过程中,如何摆脱偏激之人的纠缠,而不至于伤及自己?作者考虑的还不成熟,现分享给大家共同讨论。

这个案件发生在四川巴中市的一所中学。高三复课生袁某,喜欢上了同班女生小李。当他鼓起勇气向小李表白后,小李以高考后再谈此事为由,婉言拒绝了。此后袁某又多次纠缠小李均被拒绝,袁某甚至当着小要的面用美工刀将自己左手割伤。班主任得知这一情况后,也及时对袁某进行了开导。袁某表示自己已二十岁,会正确处理。袁某请假调整自己心情时,袁某的父亲也从外地赶回老家,对袁某进行疏导。当大家认为事情就样平静下来时,惨案却发生了。

想也没有想到,在袁某向小李同学表白之后的第八天,他做出更为偏激之事。深夜二点多钟,袁某使用购买来了断线钳和锯条,破坏了女生寝室阳台上的护栏,将熟睡中的小李当场杀害,随后用同一把刀自杀,经当地医院抢救生还。

巴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袁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随后,袁某提起上诉。袁某称自己有精神疾病、该案为感情纠纷引起、有坦白认罪悔罪情节、愿意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等数项理由,要求法院从轻处罚。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后认为,袁某无精神疾病,作案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袁某与小李二人为同学关系,将多项上诉理由驳回,认定在审理期间,袁某有认罪悔罪表现,并愿意赔偿家属经济损失,宣判撤销原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袁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我国死刑政策是:严格控制死刑、慎重适用死刑,对于因婚姻家庭、邻里纠纷等民间矛盾激化引发的案件适用死刑要慎重。袁某表白不成,持凶器进入女生寝室预谋作案,残忍将一名未成年人女生当场杀害,罪当处死并不冤枉。二审之所以改判死缓,主要还是袁某的家人对被害女生家人进行了赔偿,取得被害女生家人的谅解,这起着关键性的作用。也就是说,是被害女生父母给袁某留下了一条命。如果被害女生父母坚持要处死袁某,他的命是难保的。

此案发生,涉及到在校生、未成年人、年轻男女恋爱等问题,不得不让我们反思,找出工作中的安全隐患,尽量避免此类惨案的发生。

1、心理健康问题不能忽视。

现在政府、社会、学校都已重视了心理健康问题,但相应的设施建设仍存在差距。例如学校没有专门的心理咨询师。此案发生之前,他们的班主任还是很负责任的,专门对袁某进行了开导,联系了双方家长,并在缺课时带领同学到网吧寻找。所有的努力,都没有阻止惨案的发生。我们不能说学校有心理咨询师就能避免惨案发生,起码是又加设了一层安全网。案发之后,同学们都反映袁某沉默寡言,不善于交往,有一次还在教室内吼叫,这种明显带有偏激性格的学生,学校是否应提前加以防范?

2、监狱能否改造好袁某?

在监狱改造,本身是一种人身自由罚。能否减刑,是看他在监狱里的劳动、表现。能否释放,是看他的刑期是否执行完毕,而无法判断他是否已改造成“好人”,即便监狱发现他仍存在心理上的问题,只要刑期一到,监狱也权再关押他,只能释放到社会上来。如果袁某能对被害女生父母“刀下留人”心存感谢,可能矫正他的心理。如果他怨恨社会呢?

3、如何摆脱“偏激狂”的纠缠?

在此案件中,被害人小李同学还是比较成熟的。在袁某第一次表白时,并没有直接拒绝,而是婉转地推说高考完之后再说。袁某纠缠后,小李和其它同学也报告给了教师。小李同学也及时给自己家长说明了情况。从这些情况来看,小李同学处理还是比较得当的。让魔鬼爱上自己,是自己的错吗?如果说小李接受了袁某的表白再分手,可能存在处理不当。小李同学婉转拒绝总不是她的错吧!

安徽一名大学男老师当街杀害大学生、慈溪前男友闹市杀害网红女教师等等,因为“偏激狂”引发的惨案太多了!如何摆脱“偏激狂”的纠缠?这个问题没有统一可行的答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一名心理分析师的比喻说法大概能让大家明白一二:

如何摆脱“偏激狂”的纠缠?请有经验的朋友在评论说说,给年轻朋友支支招,以免她们受到不必要的伤害,谢谢大家了!

巴中心理咨询师

98 评论(15)

id独自等待

因为马超是自愿投奔刘备的,张鲁不投刘备也是因为马超的缘故,

本期三国战争的故事可以在《三国演义》第67章中找到,它发生在南郑战役期间。相关人物有曹操、张颖、徐煌、夏厚元、贾旭、张璐、庞德、杨松。故事的主要内容如下:

在汉中战役失败后,张路选择向曹操投降。他为什么不去找刘备

张维炳打败阳平关后,曹操命令夏厚元率五千人到南郑。夏厚元在途中与杨仁争抢,杀死了杨仁及其部下常奇。曹操立即命令军队加快行军,不久全军就驻扎在南郑城外。

张路知道曹操率兵来了,就和百姓商量对策。战略家阎璞说,过去马超的猛将庞德在南郑,应该允许他带兵与曹操作战。张路喜出望外,叫庞德来见他。他悬赏他,命令他率领一万人的军队与曹操作战。

庞德来到两军面前作战时,曹操深知庞德的英勇,命令将领们与庞德展开轮战,消耗庞德的体力,抓住机会活捉庞德。于是,张颖、徐煌、夏厚元、徐楚轮流与庞德作战。谁知道庞德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勇敢,没有疲劳。

战后,曹操与文武商议如何制服庞德。心理咨询师贾旭指出,张璐有个心理咨询师叫杨松,非常贪财。他可以受贿在张路面前陷害庞德,这样庞德才能被制服。曹操按计划行事,命人进入南郑行贿杨松送给杨松和曹操。

杨松受钱的启发,当着张路的面陷害庞德,并根据曹操的信秘密收受庞德的贿赂。张路大发雷霆,大骂庞德,并当众威胁说,如果不能在日出之时赢得战争,就要当众斩首。庞德别无选择,只好率领军队参战。结果被曹操伏击,掉进坑里,被曹军活捉。曹操对他彬彬有礼,庞德终于转向他。

与小说相比,历史上庞德向曹操投降的过程要简单得多。据《三国志》庞德传记记载,曹操攻占汉中期间,庞德既没有与曹军四将在南郑一战,也没有被曹操在南郑接受。相反,张路向曹操投降时,他一起投降了。

除了庞德挑出曹军四将的情节是小说作者虚构的外,作者用了整整一段时间来介绍的南郑之战也算不上什么。据《三国志》记载,在《三国志》和《南国志》中,张爱玲很难掌握《三国志》。在等待曹军入侵前,张路退城逃到巴中。然而,在他离开南方探险之前,张璐做了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这为他后来向曹操屈服奠定了基础。

据《三国志》中武帝的记载,张路离开南郑时,他的一些部下建议张路烧掉南郑所有的财宝、物资和粮草,但张路拒绝了。张璐这样说:“初衷是回国,但意向没有达成。从尖锐的边缘走开并不是恶意的。宝库,国家有。”张路下令查封南郑所有的国库。

曹操来到南郑时,发现了一座保存完好的金库。他立刻明白了张璐的意图,于是放弃了追捕张璐的计划,派人到巴中招募张璐。张路向曹操投降,受到曹操的高度赞扬。

在张路向曹操投降之前,就有这样一段插曲。有人建议张路不要向曹操投降,应该去找刚刚占领宜州的刘备。张路说:“宁为曹公奴,不为刘备作客”,这句话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没有发现,而是出自常义的《华阳国志》。那么,张路为什么不去找刘备,一定要服从曹操呢?

其实,张璐选择刘备并不是因为两件事。第一次事变发生在益州战争期间。当时,刘备正在围攻成都。此时此刻,刘备也做了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那就是他偷偷联系了李芙的马超

276 评论(9)

小玩子2603

“四川高中男生表白被拒捅死女同学案”二审结束,二审认定,袁某没有精神疾病,作案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但审理期间有认罪悔罪情节,也愿意赔偿家属经济损失,经四川高级人民法院审理,驳回原巴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的死刑,改判犯罪嫌疑人袁某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袁某家属起诉的理由是袁某自称有精神疾病,有坦白认罪悔罪的表现和态度,并愿意赔偿受害者家属经济损失等多个理由,要求法院从轻处罚。

此前,四川省巴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时已经以袁某故意杀人罪判处其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之后,袁某随即就以各项理由提起上诉。

2018年8月,袁某因为高考成绩不理想,随即决定到巴中高考复读班复读学习,在校复读期间,袁某喜欢上了自己的同班女同学李某(化名),并在双十一的当天向李某表白,但李某以高考之后再谈论此事为理由拒绝了袁某的深情告白,当时的袁某表白被拒绝之后,还一直站在那里不动不走,还是李某的另一位同学劝他之后他才走的,在此后的几天里袁某还有多次纠缠李某的现象,但均都遭到李某的拒绝。

直到11月18晚上九点左右,袁某从学校对面的文具店买了一把水果刀,并带着一个月前买的断线钳和锯条,来到女同学李某的宿舍外观察,当晚袁某在李某的宿舍等到熄灯后,次日凌晨,也就是11月19日两点,袁某用断线钳和锯条开始破坏李某寝室的护栏,三小时后打开护栏进入寝室,将正在熟睡中的李某当场杀害,之后用同一把凶器选择自杀,但没有成功,被当地的医院抢救生还。

俗话说得好:“强扭的瓜不甜,强求的姻缘不圆”,感情不是一厢情愿的,爱情不是剃头挑子一头热就可以追求到的,面对爱情永远不要太随性,太任性,面对感情永远不要太把自己的情感逻辑强加于别人,因为感情是你情我愿的,因为爱情是互相吸引,强迫,威胁,伤害永远得不到真正的感情和爱情,只会给双方带来无情的伤害和灾难。

358 评论(10)

和平海棠

近日,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故意杀人案,犯罪嫌疑人袁某在向同班17岁女同学小李(化名)表白失败后,持刀潜入小李寝室,趁其熟睡将其杀害,经审理驳回原巴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判决的死刑,改判犯罪嫌疑人袁某死刑缓期两年执行。

事情回溯到2018年8月,因高考成绩不理想,袁某决定到巴中高考复读班复读,在校期间,袁某喜欢上了同班同学小李,并在同年的11月11日向小李告白,却被小李以高考后再谈此事为由拒绝了。这一情况在小李的朋友李某1的证言中得到证实,李某1在证言中介绍,袁某第一次告白时小李曾将袁某通过QQ约小李的聊天记录给她看,并邀请她一同去。在告白现场,“袁某表白,小李拒绝了,袁某站在那里一直不走,我去劝,袁某才走了”,此后袁某又纠缠小李多次均被拒绝。

据多名二人的朋友及班主任廖某的证言,在告白失败后,袁某曾用美工刀将自己的左手割伤,并于11月14日向班主任廖某请假回家。但据廖某证言,袁某申请请假8节课称要回家调整,但向袁某父亲电话询问却发现袁某并未回家,随后廖某在当地网吧寻找袁某未果。直至同月16日袁某才返校上课,表现正常。

这一平静持续到11月18日,当天晚上9点左右袁某从学校对面的文具店购买了一把水果刀,带着断线钳、锯条和水果刀进入学校,在小李的寝室外观察。据一家五金店的店主曹某证言,在事发一个月前的一天上午,袁某曾来到他店里称要购买可剪小拇指这么粗钢筋的钳子,随后从店内购买了一把断线钳和两个锯条。袁某在小李寝室外等待到熄灯后,于次日(11月19日)凌晨2时,开始用断线钳和锯条破坏小李寝室阳台上的护栏,三小时后破开并进入寝室,将熟睡中的小李当场杀害,随后用同一把刀自杀,经当地医院抢救生还。

袁某行凶过程被和小李同寝室的小王(化名)发现,据小王证言,在19日当天5点多她突然听到小李在“啊啊啊”的叫,察觉不对打开床头灯便看到袁某背对着她,“喊了好几声袁某他没理,双手在动,继续压在小李身上”,随后寝室里的人都被惊醒跑出去找宿管阿姨。袁某行凶被寝室管理员熊某、米某发现后报警并拨打110,小李经医务人员检查当场死亡。

针对此案,四川省巴中市中级人民法院一审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袁某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随后,袁某提起上诉。

据二审上诉理由,袁某称自己有精神疾病、该案为感情纠纷引起、有坦白认罪悔罪情节、愿意赔偿被害人家属经济损失等数项理由,要求法院从轻处罚。

最终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二审认定,袁某无精神疾病,作案手段极其残忍、社会影响极其恶劣,袁某与小李二人为同学关系,将多项上诉理由驳回,认定在审理期间,袁某有认罪悔罪表现,并愿意赔偿家属经济损失,宣判撤销原一审判决,以故意杀人罪判处袁某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

01

针对这起新闻,众说纷纭,甚至有人提出建议应该怎样委婉的拒绝人。难道学习一下怎样委婉的拒绝人已经成为一项求生技能?

作为一个亲职教育类的公众号,我比较关心袁某疯狂背后的心理动因和成长经历的影响。

与人际能力相关的议题当中,经常出现将“占有”误解为爱情或友情的权利。

在人的发展过程中,婴儿对他人是有绝对的占有欲的。一个刚出生的婴儿,对环绕他身边的妈妈不只是想占有而已,甚至视为是他世界的一部分。慢慢地,虽然他知道照顾他的这个人比他还更有力,但无法遏止的占有欲,还是让长大后的他跑到父母的床上(潜意识里不甘心爸爸占有了妈妈),或是在上弟妹出生后又有了尿床赖皮等退行行为(潜意识里以为回到昔日的幼小就可以继续占有父母)。

当然,更不用讲狠狠地咬母亲的乳房或其他攻击动作了。这些动作背后其实是有着强烈的毁灭欲望,小孩如果有这些侵略性动作,因为还小,大人们也就觉得是可爱的。但是,如果长大到个头跟父母一样高了,还有这些攻击行为,其实是十分具有伤害性的,足以危及一个人的身体安全,甚至是要命的。

只是,随着成长,从婴儿到小孩,人们开始学会自己不再有权利占有另一个人,即使他和另一个人的关系是多么深厚。从占有到分享,从一个人的世界到两个人的世界,甚至是可以容纳两个还在成长变化的意识的世界,这中间,存在着许多的发展。

然而,像情杀这类的现象,其实只是冰山一角。许多没发展成谋杀或严重冲突的,却也充满了跟占有欲有关的严重冲突。

02

我想起大学里的一件事,虽然后果没有发展到袁某这么严重,却让我们看到了冰山下的情形,让人不寒而栗。

有位同学和女朋友吵架,女朋友跑了。然后,他妈妈来到了学校……

大一的时候,他们俩便认识了,开始交往。没几个月,随着摩擦的增加,女孩子表示要分手一阵子冷静一下,那同学便呆在寝室不愿上学了,甚至还有意无意地表示有自杀的念头。

这位疼爱自己儿子的妈妈,简直吓坏了。她去找那位女孩,也找女孩的父母,希望能帮助她儿子走出来。女孩的父母听到她儿子的状况,忧郁症啦、自杀倾向啦、抗拒上学而旷课太多遭退学啦,也十分善良地劝女儿帮帮忙。

这女孩也果真回去了,而且真诚地给这位男同学再一次机会,绝非虚与委蛇。

没想到,这一次冲突更严重了。妈妈的宝贝儿子在教室里看到女友和其他的同学们愉快地聊天,几乎要抓狂了。他不断指责女友:“你难道不知道我的心情不好吗?为什么没安慰我,还刺激我呢?”“当初复合不是要重新再来吗?怎么自己男友心情不好,还在和别人打情骂俏?”甚至最后,说着说着激动起来,还揍了女友好几拳。

这次,女方父母出面了。女孩子才说,原来上次分手就是因为出现了好几次这样的暴力,而每次事后男孩都苦苦相求,表示会痛改前非,表示都是自己最近一切不顺遂才会如此的,女儿才一次又一次给他机会。女孩的父母了解了这一切,一方面愧疚自己劝女儿帮忙,竟是将女儿送入虎口;另一方面,更是愤怒无比,在电话里悍然阻止了要去送礼探伤的男孩妈妈:“你再来,我们就去告你儿子!”

03

这样的危险情人,充斥在每一所大学或中学里;不管是排名前面的好学校,还是名不见经传的普通学校,都有这样的情形。如果这些危险情人没有成长,一切没有改变,以后将成为家庭暴力的加害者。然而,他们的父母可能压根没有想到这些,他们还认为自己的儿子是单纯而善良的,从来就没和危险情人或家暴加害人这一类可能性做任何的联想。

袁某二审改判,父母应该出了不少力。改判的其中一个原因是赔偿受害者家属经济损失了,袁某是没有经济实力做到这一点的。

这样的小孩,如果不是有无止境帮忙的父母帮他挡住一切应有的处罚或应有的代价,他们早就该学会自己无止境的欲望是该自我控制了,他们原本就不是这世界的神祗,而世界也不是围绕着他而转。

187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