嫣雨飘零
可能是因为某些事情心累,觉得自己已经看透这个世界,感觉看什么都是黑暗的,人心是黑暗的,看到社会上发生不好的事情,就会有种“呵呵,这个世界就是这么黑暗”的想法,脑子里充满了负面情绪。或者有被别人欺负过吗,不敢还手或者打不过,只能忍气吞声,觉得没有人会帮自己,然后默默的把事情埋在心里,谁也不说,因为说了也没用,久而久之就形成对某些人的畏惧,心里不想见到某人,而引发的厌世。也有可能是因为自身条件没有周围人的好,或其他原因常常感到自卑,但是又没法解决,不想让别人知道自己的处境,不想与周围的人说话,见人就想躲,久了也会厌世。
招财KItty.
一、扑克牌读心术的操作:
道具:一副有52张的标准扑克牌(不含王牌)。
表演者:3人(1位观众,魔术师甲、乙)。
表演过程:
首先,让观众随意洗牌,并从中抽取5张牌交给甲;
然后,甲将4张朝上(明牌),1张朝下(暗牌)放在桌面上,这时乙参与进来(之前乙不可以在附近);
最后,乙看了4张明牌,思考后告诉观众暗牌的花色和点数。 例如:乙看到下列4名牌后,报出暗牌是梅花Q,经验证是正确的。
二、扑克牌读心术的原理:
暗牌有2个信息:花色和点数。甲需要利用4张明牌来编码上述2个信息,然后,乙解码这些信息,得到暗牌的花色和点数。
由鸽笼原理知,任取5张牌中至少有2张是同花色的,所以甲可将同花色的某张牌定为暗牌,并用明牌中某张同花色牌的位置来编码,将信息传递给乙。
暗牌点数的确定需要利用其它3张明牌以及用来指定暗牌的那张明牌的点数,是问题的难点。为解决这个难点,我们将52张牌进行排序,再用同余理论来确定其点数。
扩展资料
扑克牌的常见规定:
在牌桌上,有一些约定成俗的规矩。这些规定往往是源自于防止作弊而来。
语言限制:赌场中玩扑克为了防止玩家串通,通常在牌桌上只准许用英文沟通。但是随着网络的发展,其他的语言已经慢慢进入聊天环境。
当你拿到一手牌,你不能询问任何人的意见,也不能给别人看,也就是一手牌只能有一个玩家。
当最后开牌比牌的大小时,假如对方亮牌后,你发现你的牌比较好,要迅速的亮出你的牌。故意的拖延或者假动作会被视为不礼貌及挑衅的动作。
戊己庚辛
人总是善于想象,想象人生一帆风顺,处处充满芬芳和鲜花。但实际生活还有它的另一面,孤独、苦闷,感到悲观和厌世,而人往往在这个时候,走向了极端,生命被扼杀。我们在心理咨询中,遇到了很多悲观、厌世的朋友,他们中有中学生,也有大学生;有男性,也有女性;有工人,也有农民,等等。人的悲观和厌世,是与我们这个欣欣向荣、蓬勃发展的社会极不协调的。它似一种毒瘤,吞蚀着人的灵魂,不利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理所当然应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我们通过对心理咨询事例的归纳和分析认为,导致人悲观,厌世的因素有如下一些:⑴缺乏崇高的理想,没有人生的奋斗目标。崇高的理想是一种精神支柱,它会使人克服很多困难、挫折,使人勇往直前。但是缺乏理想,没有奋斗目标,人好象就在黑暗中徘徊,它会影响人的心理和思想的健康发展。一位大学生在来信中这样写道:“很多大学生一进大学校门,中学那紧绷的弦好象一下子就松了,没有了压力,没有了负担,天之骄子,同学们很是悠哉闲哉。许多同学不上晚自习,在宿舍里搓麻将、打扑克,再不就是上录像厅、卡拉OK厅,好不清闲。还有一些同学在恋爱,校园里双双对对,随处可见。有的一对对干脆溜出校门,到歌舞厅翩翩起舞。由于没有用心和用功于学业,因此,考试作弊成风,考场上条子一个传一个,他们信仰的是的60分万岁……。”这只是在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在企业中,职工没有理想,没有奋斗目标的更是普遍。由于没有精神支柱,他们得过且过,过一天算一天。很多有就是因为长期生活在这种环境中,感到生活越来越没意思,厌世感逐日加深。⑵在单位不受重用,感到前途渺茫。很多年青职工,他们有文凭,有才华,精力也足,本想在单位里大显身手干一番,但由于种种原因,领导并不喜欢他们,不受重用。虽内心不服,但又无可奈何,因为现在好多企业领导都采用的是任命制,并不是竞争制。自己再有能耐,又能如何。坐在机关和办公室里,终日无所事事,用一张报纸、一杯茶来打发时光。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岁月在悄然流逝,而自己在事业上依然还是没有什么建树,他们叹息,这辈子算晚了。很多中青年职工就是在这种环境下,产生了悲观情绪,但又无法摆脱。专业用不着,由于受环境限制,同社会也缺乏沟通。久而久之,他们感到前途渺茫,厌世感便产生了。⑶失业对人心灵的冲击。据我国有关部门统计,到1995年底,我国城镇失业问题的现状是:519万登记失业人员,900万下岗和停产企业工人,2000万企业富余人员,总数为3400万人,失业已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失业、下岗,很多人感到心理不平衡,他们沮丧、悲观、失望。原来自己是企业的主人,但一转眼间,自己却成了一个社会多余之人。没有工资,要生活,要供子女读书,一系列问题压得失业和下岗职工喘不过气来。由于没有其它专长,加上社会目前就业程序不配套,因此想找份工作可谓难上加难。闲于家中,有些职工得不到爱人的理解和关怀,家庭矛盾聚增,夫妻感情日益危机。我们在心理咨询中,曾接待过一个商场的下岗女工,她说商场不景气,很多营业员被辞退了,她也是其中的一个。自己在这家商场工作快20年了,但一下子自己象垃圾一样,被人扫出了店门,说不要就不要了。自己以前交的几千元风险抵押金,商场也不退还。虽多次与场领导交涉,但仍无结果。回到家里,丈夫也瞧不起自己,整天吹胡子瞪眼,好象自己就是这个社会多余之人,谁也不需要自己了,她感到好难过、好悲伤,觉得活着真是没意思极了……。类似有这位下岗女工心绪的例子,还有许多。⑷受人生重大挫折和打击,心理难以承受。人生难免会有挫折和打击,例如,家庭不幸、身残、寄人篱下等,人人都会遇到。但由于存在个体差异,人的心理承受力有很大不同。有的人受到挫折、失败和打击,没有退缩,而是振作起来,继续前进,他们把这些因素作为前进的动力。但也有很多人,受到打击后,从此一蹶不振,悲观极了。一个小青年在给心理咨询组织的来信中这样写道:“我自从经历过一次沉重的打击后,人变得十分消极了。过去的斗志和自信心消失得无影无踪,甚至有时候觉得世上的一切都变得无意思,恨不得从此在地球上消失。心灵的空虚使我迷失了方向……。”我国社会现正处于转型期,快节奏的生活使人忙于奔波,很多人由于心理承受力弱,而承受不了各种压力和打击,他们有的陷入苦闷和悲观之中,也有的甚至走上自杀的道路,这应引起社会的高度重视。⑸过早地体验到性,并在性方面放纵。两性之间可以相互吸引,爱情具有神奇的力量,它可以激励人克服重重困难去完成未尽工作和任务。但两性关系若把握不好,它也可以使人产生性放纵,开始堕落。由于过多地体验到性,而又缺乏对性的正确认识,很容易导致人产生对人对社会的失望感,从而厌世。一位女青年在给心理医生的信中这样写道:“我对人生感到淡漠,见日记一则:我是谁?我是个爱幻想的人,象幻梦,寻觅梦境的女孩。黑色的眼神时常消失在迷雾中,我跟世上某些人一样,在随随便便地浪费自己的青春。跟你亲吻,我习以为常,因为我吻过很多,很多的人;和你拥抱,我视如白水,因为我拥抱过许多,许多的人。我说过那些钟情、动听的话,就象划火柴一样轻松随便……。”还有很多青年,由于没有正确的人生观和恋爱观,造成性放纵,他们对人生好象什么都看穿了,对什么也提不起兴趣,最后,有一部分人走上犯罪和自杀的道路。⑹随着我国的改革和开放以及人民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婚姻生活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各种婚姻问题便应运而生。由于婚姻的一方对婚姻感到不满意,他们为了摆脱因为不满意而带来了苦闷和压抑,必然寻找其它途径来得到满足。当自己在婚外寻找幸福时,必然会对婚姻的另一方造成伤害。一位中年妇女在给心理咨询组织的信件,诉说了自己的遭遇,“这半年来,我简直快发疯了,我真想去找她、骂她,把他们堵在那里。现在,他经常不回来 ,一问起他在干什么?为什么不回来住?他总说忙。可我知道,他在外面租了房子,他的心变了,心里有了别人。只要他一回家,就会有BP机的呼声追着他……。我虽是女人,但我也是人,谁没有正常的欲望。每当他弃我不归,每当我唤他而他报之以冰冷,我简直觉得太气愤了……。遭背弃的苦楚经常弄得我头痛、失眠、神经衰弱、内分泌紊乱……。”通过我们近几年搞的心理咨询来看,大部分都是由于婚姻问题前来咨询的。由于婚姻问题而感到悲观、厌世的占很大的比例,这不得不引起社会学家和心理学家们的重视。⑺受市场经济的冲击,人将面临许多问题,择业、失业,再就业以及复杂的人际关系等,这些问题若处理不好,会给人很大的心理压力,从而导致心理疾病。一旦患了心理疾病,其悲观、厌世情绪是非常明显的。一位中年妇女在给心理咨询组织的信中,这样写道:“我丈夫是一家国营的总经理,近两年来我发现他变了,变得不愿意与人交往,情绪低落,总说心情不舒畅,烦燥易怒,虽然能坚持上班,但总说自己能力不行了,无法担任现在职务,觉得很累,感到活着还不如死去。”另一位焦虑症患者,这样写道:“近五年来,我每当见到人多就感到紧张不安,听到汽车刹车声就特别恐惧,很难受,总是处于莫名的恐惧和紧张之中……。近半年来,自觉手脚不听使唤,行走困难,需拄拐杖,手无举杯之力,无法看报、写字等,有几次感到嗓子发堵,呼吸困难,心前发紧,有死的恐惧感……。”由于心理疾病造成人的悲观、厌世,这些例子,在我们这个越来越充满竞争的社会里会越来越普遍,理应引起社会的重视。⑻现在,在另一个群体中,人的悲观、厌世、孤独,已引起心理学专家们的广泛关注,那就是一些文学家和艺术家的精神忧郁。纵观近代世界文学和哲学史,很多文学家和哲学家们,在他们把精神粮食奉献给世人的时候,他们就象燃烧的蜡烛一样,慢慢地也耗尽了自己,或自杀,或进了精神病院。例如,莫泊桑、尼采、海明威、川端康成、顾城等。文人和哲人的厌世和自杀的原因值得后人去深思。但起码有这样几点,很有代表性,即对人性深刻的洞察和领悟后,所带来的失望感;创作达到顶峰后的失落感,新的目标和动力又在哪里呢?由于创作的需要,心灵始终处于一种封闭状态,忧虑、寂寞和孤独始终深深地缠绕着他们,迫使他们只有去不停地创作,才能摆脱心理危机(后面将详细论述此问题)。综上所述,我们探讨人悲观、厌世的因素,其目的就是要让人珍惜生命,去愉快地生活。对那些悲观、厌世者,我们要给他们以帮助和辅导,让他们摆脱危机,充满信心地面对人生。当然,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
ERICA漠漠
【“赌徒”心理分析(3)】 赌博,是一种被数学家称为"零和游戏"的娱乐游戏,因为参与游戏的各方最终获利的总和为"零"。随着欲望的膨胀,自制力的缺乏,"赌徒"应运而生了。他们甚至以赌博为主要的获利手段和谋生方式。他们不是数学家或博弈学家,但有自己的理论和自己的运算法则, 我们将其称为"赌徒谬论",其特点是始终相信自己的预期目标会到来。就像在押轮盘时,假如押红,黑色若连续出现几次,下回红色出现的机会比例就会增加,如果这次还不是,那么下次更加肯定。实际上,每局出现红或黑的概率都是50%,但是他们就是始终坚信那种"不合数理"的原则,不向命运低头,如果他所期望的结果不出现,就会越战越勇,加倍下注,一直提高筹码,希望能一举赎回损失并加倍盈利。他们在这种"知其不可为而为的"精神支撑下,就会诞生出更多自己必赢幻想,直到彻底塌陷为止。赌徒们都存在着一些共同的性格心理特征: (1) 只想碰运气发横财,不愿意劳动致富、创业致富; (2) 敢于孤注一掷,铤而走险,甚至不惜以生命为代价; (3) 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择手段。赌博,就是赌上自己的运气和钱财,去博一下。这是一个不确定的过程,是没有人能够掌控的一个局面,说完全是靠运气,也不为过。赌博的人赌输了,都想要再赢回来,所以慢慢的越陷越深。而实际上,每个赌博的人,到最后都是输家。 生活中最常见的赌博就是玩麻将和扑克,我们会看到许多人无所事事,已经将赌博变成了自己的一个工作,每天按时上下班一样,忽略了亲人和家人。这就是一种病态的赌博现象,与娱乐没有任何关系。 对于属于娱乐性质的赌博,过年过节家里人之间偶尔进行的,小小的娱乐,是无可厚非的,他们这些就是属于一种娱乐心理占大部分的,是可以被理解的。 但对于病态的赌博心理,我们其实可以整体的归纳为两部分,一个是贪婪心理,另一个是侥幸心理,这两个心理常常是同时产生,同时诱发你去行动的。 贪婪心理 赌博的人都是贪婪心理很强的人,既然赌了,都是想要赢的,赢的是什么,赢得是金钱。对于金钱的巨大欲望,会使一个人的内心陷入黑暗,他们会使你越陷越深,完全的忘记了自己的投入和回报是不是成正比的,并且也会让你忘记生活的其它美好,只知道一味的去追求铜臭味,并且失去了努力的信念,靠赌来获得满足。 侥幸心理 我们可以说买彩票也是一种赌博,只是这个注是自己下的,靠的完全的是自己的运气成分,之所以那么多人买彩票,是因为很多人都做着用2块钱变富翁的梦,他们都存在着侥幸心理。同理,赌博一次你赢了,没有通过劳动就能获得利益,确实很美好。但这种赢你能维持多久呢?下次你输了,你还想要再挣回来,你会想这次输了,下次不一定输,所以会投入的更多。其实,这都是侥幸心理在作祟。就算你赢得了全世界,也赢不了赌博! 赌博,害得多少人妻离子散,害得多少白发人送黑发人,常言说到,久赌必输,然而很多人还是执迷不悟,一心想要靠赌博发财,殊不知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直到家徒四壁,直到家破人亡! 我来讲讲发生在身边真实的事情,老刘,今年62岁,江苏南通人,一生都是传奇,起初就是靠六合彩发家,具体有多少钱我不知道,听叔叔讲,家里一年到头没断过肉,出门兜里没低于3000块钱,80年代的一千元有多大购买力我想那个年代的人深有体会,90年代初去了深圳倒卖磁带,光碟等等,身价在两千年的时候有三千多万,我最后一次见他是在两年前,因为推牌九,整整五年时间,家徒四壁,儿子也扔下他带着刘奶奶走了,老刘就在安达街靠着打零工度日,现在也不知道去哪了,希望他平安无事吧,毕竟拿我当侄子看的,希望有看到这篇文章的引以为戒,平时可以跟亲朋好友打打牌,消遣下时光。真正参与赌博还是要三思而不行!什么赌博千万不能碰? 一,牌九,俗称骨牌,简单易懂。然而高手就算你把牌洗烂了也能垒出他想要的点子,所以一定要慎重,不认识的千万别玩。 二,炸金花,或者叫拖拉机,这个不认识的人绝对不能玩,两个人明抬暗闷能把人玩死! 三,新型网络赌博,俗称过三关,百家乐,网络打鱼机,还有私人彩票网站,这种赌博除非你大脑能胜过计算机,否则再多钱也能给你吸干! 戒赌吧老哥!基本都是栽这上面,借钱翻本导致跑路!可能还有很多普及不到,希望大家能够远离赌博,珍惜生活!赌博就像一种毒瘾,如果染上很难戒掉。 一般爱赌博的人都有以下心理: (一)好奇的心理。 当初都是处于好奇,在旁边"观战"。看多了就有了要亲自体验一把的冲动,很自然就入了"赌群"。 (二)消遣的心理。 因为平时无所事事,又没有太多的爱好和兴趣,就只好在赌博场里打发时间。 (三)娱乐的心理。 将打牌赌博作为一项娱乐活动,认为赌博刺激是其它娱乐活动所不能及的。 (四)减压的心理。 随着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亦越来越大,疲惫不堪的身心总想得到释放,就选择了赌博减压。 (五)发财的心理。 认为赌博可以赢钱,是个发财的路子。只有赌博来得快,这活不下气力,很轻松。 (六)侥幸心理。 这是赌博人共有的心理,开始小赢一把,还想再赢,就继续赌;赌输了想回本,越赌越输越想扳本。今天输了是运气不好,明天继续赌,使人失去自制力,欲罢不能,至死不悔。“赌“,是有很大瘾的。 斯金纳的”间歇强化“:当个体表现出某种行为时,紧跟其后的出现某一件事或其他的刺激能够使行为的刺激具有强化的作用,这一事件就叫强化物。比如小明因为打扫卫生得到了隔壁老王的赞扬,小明就会更多的表现出爱打扫的卫生,老王的表扬就是强化物。而赌博是强化中的变比强化,就是每隔一段时间给你赢一次,这种间歇强化获得的行为很难消退,对人的影响很大。现在的网上赌博包括手机游戏,它给人的快乐具有强化的作用,有时候觉得自己能够掌控现实中不能掌控的,有一种很美好的错觉,当这种错觉消退之后,剩下的只是疲乏。 除此之外,赌场的气氛也很重要,来到了金碧辉煌的大厅,有香槟美女,男人们自然要表现自己,把赢钱归因于是自己的技术,输钱是归因于是运气差,这是利用攀比的心理,毕竟男人都是争强好胜的。 赌场的很多方面都是精心为了挣你的钱而设计的,从你一踏入这个赌场,万贯家财也是眨眼之间烟消云散。 你的视觉,听觉以及其他的感觉器官都是赌场的利用对象。要想过好这一生,就要远离黄赌毒。在近年来的心理咨询工作中,接触过不少因好赌而形成的各种心理问题和危机事件。有一些奉行“小赌怡情、大赌伤身”的原则,偶尔小试身手。有一些则觉得无毒不丈夫,要赌就赌大的。在这些案例中,有的只是把自己的收入拿一部分出来赌,比如炒股、炒外汇、炒黄金等。有的则不惜借高利贷来“豪赌”,少则几万,多则上百万、甚至几百万,乃至身家性命,以至最后债台高筑,祸及家人、亲友。 从某种角度上说,社会像一个超大的赌场,每个人都必须在这个赌场中生活,用自己的付出,博明天的希望。赌的对象不仅有金钱,也有职位;有政权的稳固,也有战事的胜败;有工作的机会,也有婚姻的幸福。赌徒心理是怎样炼成的呢? 一、区域环境因素 如果一个人所处的城市或地区属于赌场较多的环境,社会“话语”都是关于“赌”的,那么,这个场域里出来的人,受环境的影响是很大的,“赌徒”心理必然比其他区域里的人更强。而在这个大环境中,个人想要洁身自好,出淤泥而不染也是相对较难的。在这个环境中,人性中的“贪念”就淋漓尽致表现出来而“占尽风头”——人们都想不劳而获,人人都想占便宜。当然,这还要看具体人自己的意志和毅力。二、家庭氛围催眠 在一个家庭中,如果父母喜欢赌博,必定有典型的“赌徒”心理。这个家庭里出来的孩子,通常会沾染“赌徒”习性——近墨者黑。这个孩子从小到大,接触的都是“赌徒”氛围,接受的是“赌徒”气场——这是一种现实环境的“催眠”。他若要远离这种氛围,恐怕要花费比其他人多一倍甚至几倍的努力。这样,在成长后,他就会情不自禁地接纳曾经似曾相识的情境而走向“赌场”。三、夫妻相处模式 前不久,曾经接待过一个案例:丈夫赌博输了十几万,夫妻俩用了几年的努力终于还上了,指望着可以过上幸福的生活。岂料,丈夫这次赌得更大了,借高利贷炒股,竟然输了300多万,再次陷入山穷水尽的无限痛楚中。 经过详细了解得知,夫妻是工薪家庭,虽然都有工作,但丈夫在家里没有地位,没有得到妻子的认可。妻子对丈夫处处不放心,大小事都要管,都要她说了算。 说到这里,也许你就知道是什么原因了!夫妻在日常生活中需要相互欣赏和相互认可。丈夫由于在家里没有地位,一直没有得到强势妻子的认可,所以,获得自我价值的认可便成为了其毕生的追求。 在一般工薪不能大富大贵的情况下,也唯有靠赌(炒股)这唯一的方式去铤而走险了。在潜意识里,他需要用赚钱来获得妻子的认可,因此才走上了“赌徒”的不归路!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会遭遇各种各样的诱惑。这需要一个家庭共同来面对,但是无论是丈夫还是妻子,都需要相互认可相互扶持。这样的婚姻家庭才有幸福的前提。如果一个家庭模式中,得到的总是批评甚至诋毁,那么,这个家庭成员中的个体,必然会在“批评——求得认可——得不到认可”这一失衡的模式中恶性循环! 丁俊贵 2018年5月24日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