潇潇若雨
如果孩子在课堂上捣乱叛逆,那么最好的方法是尝试与他们沟通,并帮助他们找到问题的根源。有时候,孩子会在课堂上捣乱或叛逆是因为他们对所学知识没有兴趣,或者他们无法与同学或老师建立良好的沟通。在这种情况下,你可以尝试给孩子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帮助他们在课堂上更好地学习。同时,你也可以尝试调整课程内容,让它更加适合孩子的兴趣和需求。如果以上方法都无法解决问题,你可以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
长杠豆0725
孩子调皮不听话,打骂是很多家长认为最有效的法子。
表面上看,见效快,实际上,孩子心理上的伤害极大可能影响到孩子未来的人格发展。
知乎上有一个提问:“那些从小被打骂的孩子,后来怎么样了”?
有一位家长在底下说出了自己的苦恼:
孩子现在六岁半,调皮的很,现在上小学一年级,上课注意力总是不集中,被老师罚站,还不以为然。
我和他爷爷奶奶都管不住,根本说不听,说烦了就撒泼打滚。
他爸爸是个暴躁脾气,从小孩子不对就打,现在也就他爸爸一个人能管得住。
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
从小被打,让孩子有了一个“谁强大谁说了算”的观念,所以,他怕爸爸,却不怕妈妈。
无奈吧,再大一点,估计连他爸都制服不了了。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黄敏燕老师,在儿童偏差行为的家庭治疗案例分享中,表示,从小经常被打骂的孩子,会形成两种极端人格:
第一种是,性格倔犟的孩子在潜意识里认同施暴者。
即产生抵抗意识、对立情绪,进而变得性情暴躁,行为粗野;
甚至形成攻击型人格,导致对别人施暴,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第二种是,性格怯懦的孩子在潜意识里认同受害者。
即产生严重的畏惧心理,表现出软弱的顺从意识,进而形成懦弱自卑、胆小怕事的性格。
不管是哪种后果,打骂这种极度的惩罚方式,长期使用将影响孩子的整个人生。
著名心理学教授钱铭怡,在《青少年人格与父母养育方式的相关研究报告》中,也指出:
经常遭受打骂的孩子的性格:顽固,冷酷,残忍,独立或怯懦的,缺乏自信心、自尊心,盲从,不诚实等等。
我们气急打骂孩子的初衷是为了孩子好,如果会造成孩子性格缺陷,你还会这样做吗?
孩子调皮犯错了,确实需要管教。
除了打骂,还有哪些方式可以用来惩罚犯了错的孩子呢?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适当的惩罚,不可或缺!
这五个科学惩罚孩子的方法,希望对父母有所帮助。
一、及时规劝
规劝也是有方法的。
说白了,就是好好说话,说动孩子。
就拿孩子喜欢看电视来说吧。
你不想让孩子看电视了,想让他去做作业或是休息,你是不是开口第一句话就是:
“不要看了……”。
可孩子不听,仍旧磨蹭在电视前,直到你发脾气。
那是因为,孩子对“不要”这两个字是很排斥的。对其他类似的负面说教也很反感。
我们跟孩子交流时,总是喜欢使用负面语言,比如说“你不要干这,你不要干那。”
虽然我们的目的是好的,是为了帮孩子改掉坏毛病,但是我们的话语传达给孩子的,却是否定和不信任。
就如同跟孩子说:“你不行,你不对,你做不好!”
这样一来,孩子的逆反心理,只会让他越来越不愿意配合。
所以,我们要多用正面语句,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而不是“不要”做什么。
必须说“不要”时,给孩子一个简要的解释,孩子觉得你在跟他沟通,也就不会那么排斥了。
二、设立处罚区域
有的孩子,不管你怎么说就是油盐不进。
规劝对这类孩子来说,就没什么效力了,需要采取惩罚手段。
设立“站点”,罚站或是罚坐,在家里规划一个处罚区,以靠墙壁、不正对大门为主,以免伤及孩子的自尊。
罚坐的椅子必须专门专用,不做其他,否则达不到效果。
同时,注意惩罚时间,不宜过长。
2分钟,3分钟,把握在5分钟内为好,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来定。
可以,再准备一个计时器(闹钟),记录时间,有仪式感一点,引起孩子重视。
如果,能事先跟孩子达成约定时间,自然最好。
孩子接受处罚时间确定后,就必须让孩子待在处罚区域内,不可离开,也不能因为心软妥协,否则孩子会蔑视规则。
如果孩子中途离开,计时重新开始,直到孩子乖乖待在处罚区域。
在处罚时间内,家长要待在彼此能看到的地方,不管孩子撒泼打滚还是其他哭闹行为,只要保证安全就好,别理他,也不要露出情绪。
等时间一到,再去安抚孩子,并询问孩子处罚原因,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这样下次他就不会轻易犯同样的错误。
三、禁止某些权利、要求
很多家长哄孩子时,习惯承诺孩子,“只要他怎么怎么做,就给他一个什么奖励。”
比如:你乖乖把饭吃了,多吃点青菜,等会给你买零食。
这种方式,只会让孩子越来越难满足,后面哄起来也更吃力。
所以不建议用这种哄乖的方式。
我们得反其道行之。
如果,孩子本该做的事没做,可以跟孩子说,因为他没做到,所以会有相应的惩罚。
比如说:吃饭时间点磨蹭;看电视时间到了还在看;不愿意刷牙等等……
那么就可以采取这种方式――禁止孩子某些权利或要求。
像原本约定吃完饭后去公园放风筝,可是孩子吃饭时突然闹脾气,不肯吃饭,想直接出去玩;家长可以跟孩子说,因为他不吃饭,所以取消他出门的权利,作为惩罚。
吃不吃饭随他,反正饿一顿也没事。
即便孩子吃了,这次的外出也取消,并告知孩子遭受这种惩罚的原因,让孩子反思自己的做法。
当孩子日后表现好时,则恢复其相应的权利,并且可适当奖励。
这种惩罚,能让孩子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会带走他的某些权利,下次,他就不会肆意妄为了。
四、没收孩子心爱的东西
不打不骂,直接没收孩子心爱的东西,这对孩子来说就是惩罚了。
而且,用于相应情景效果会很不错。
比如,孩子发脾气,乱摔乱扔。
你骂他,他可能会害怕,你打他,他可能会听一次,但不能保证以后不再犯。
你跟他讲道理吧,他可能完全听不进去,还沉浸在自己悲伤的世界里。
你直接把他心爱的玩具收走,他就明白了,自己的所作所为会让他失去心爱之物。
下次再犯时,可以提醒孩子将乱丢的物品收好、停止吵闹,否则将有所处罚;不听,则收走。
哭闹随他,只需要静静地关注他就好;等他情绪平静下来了,再跟孩子沟通。
问问孩子为什么发脾气,告诉孩子自己为什么要惩罚他。
次数多了,孩子慢慢就学乖了。
如果下次出现相似的情况,孩子并没有出现吵闹哭喊等情况,可以及时做出一些奖励。
比如一个爱的抱抱,一句鼓励。
管孩子,真的是脑力活,也是技术活。
以上几种惩罚方式,家长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
我们管教孩子,不仅仅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了,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错在哪里。
从小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纠错空间,不为追求管教的速度打骂了事,孩子以后管起来才好管。
不然,就有可能遇到开头提到的那位妈妈的苦恼了――孩子除了服从常打骂他的人,谁都不放在眼里,而且等孩子长大了,说不定谁都管不了他了。
# 今日话题 #
孩子不听话,你通常会怎么惩罚他呢?
快来说说你的想法吧~
爱美食的飘飘
首先要和孩子经常沟通交流,培养彼此之间的感情,其次要了解孩子的内心想法。要尊重孩子,站到孩子的立场考虑
你好,还高兴能回答你的问题,孩子不听话,容易发脾气怎么引导我认为有两点。
第一,如果孩子正处叛逆期的孩子,那要是他们犯错的话,千万不要骂他,更不要打,要等他静下来的时候给他讲道理,让他自己认识他的错误。
第二,孩子小的时候,孩子怎么闹,怎么发脾气,我都会把他抱到一边去,陪着他,也不说话,就静静地陪着他待着,等他好了,我在抱抱他。
希望我的回答能让你满意
孩子发脾气的背后需求是什么,发脾气只是行为,反应的是心理需求。
另外,孩子最初的学习是通过模仿,发脾气的孩子身后绝大多数有个易怒、情绪不稳定的家长,如果家长情绪不稳定,又如何改变孩子。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孩子的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家长的问题。家长自己先试着调整,观察一段,看看孩子的反应吧!
您好,我是彭华勇,心理咨询师,专业从事青春期教育心理问题咨询解决,著有《越有效的教育越轻松》,欢迎关注我
孩子爱发脾气怎么办?
孩子爱发脾气,第一家长要正确的引导,对于发脾气的小朋友,最好是要冷静处理,当他发脾气的时候不理睬,等他情绪稳定了以后,再跟他沟通交流,同时家长也要控制自己的情绪。
第二平时要对小朋友做心理疏导,因为小朋友对事物的认知还比较局限,所以要在平时多给孩子讲道理。
第三父母的态度要统一。
第四要鼓励孩子多用正确的方式来表达自己。
第五家长要说到做到,对孩子要言行一致。第六平时要跟孩子多做 情感 交流。
孩子发脾气时,家长应谨慎耐心对待,理解其原因后谨慎处理。
1.耐心倾听:孩子发脾气时,家长需保持情绪冷静,不要一来就强行制止、训斥、指责或劝慰,应耐心地倾听,注意孩子的语言诉求和身体语言的表达。
2.认同情绪表达:发脾气是一种情绪发泄,家长不宜压制孩子的情绪表达,理解孩子闹情绪的原因,正确引导其合适的表达方式,如画画、打枕头或被子等柔软的物品。
3.寻找发脾气的原因:待孩子情绪稳定后,家长应心平气和地去了解孩子的真实心理。
4.对症处理:在明确孩子发脾气的原因后,对孩子正当、合理的需求,家长应主动、尽量满足,对不合理的要求,建议父母正确引导孩子,不可一味满足。
5.事后处理:当孩子发脾气的次数减少时,家长应注意表扬和适当奖励,以促进其情绪管理。对于仍然发脾气的孩子,家长应指导其情绪表达和管理。
孩子不听话,容易发脾气,这些坏毛病不是一天两天形成的,肯定是家里有人惯的。有一句话不是说:三岁看小,七岁看老。小孩一般三岁他的性格基本形成,如果成人引导教育不当,很容易养成一些坏毛病,因此作为家长要有正确的三观,对就是对,错就是错,孩子一旦做错了事情要及时纠正,及时引导,心平气和的去对待,不要一会打,一会哄,一会又骂,时间长了,孩子就不会把你放在眼里,由着他自己想干嘛干嘛。
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你的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孩子不听话,一个是容易发脾气。
首先,孩子不听话,有几方面的原因
一:孩子表达他的诉求,要么是为了吸引父母的注意,要么是主张他的权利。这种情况下,平时父母多关注孩子,让孩子们感觉到父母的关心和爱。对于孩子主张的权利,如只是孩子自身就能受的,能控制的,那就放手,让孩子自己去做好了。如“有种冷叫做你妈觉得你冷”的这种问题,就让孩子做主吧。
二:孩子认为父母说的不对,有自己的观点。这种情况,父母要和孩子耐心沟通,倾听孩子意见,如果是孩子的观点不对,也不要打击孩子,而是鼓励孩子有自己的主见,并告诉孩子这样的后果。如果是父母的观点有失偏颇,父母自身也要紧跟孩子思想,紧跟 社会 潮流,和孩子共同成长。
其次,孩子容易发脾气。都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那就要看看自己或家里除孩子外的其他人,是否容易发脾气。这种情况,父母是要修正原件还是复印件呢,每个家长都会有正确的选择。
不管是哪种情况,父母都要控制自己的情绪,倾听孩子的意见。
我是一个13岁男孩的爸爸,在 育儿 方面有着很多实践经验,并帮助很多家长解决了孩子的问题,希望能帮到你,欢迎关注。
家长面对一个难以管教的孩子,可能出于无奈,所以企图寻求正确的引导教育方法。
其实,孩子发脾气也是一种情绪发泄,是很正常的现象。孩子不听话说明孩子进步了,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见解,不能够一概否定。
应当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既不要以家长自居,居高临下横加指责,又不要放任不管,听之任之。
和孩子零距离接触,从孩子的身上查找自己的不足。纠正孩子的缺点先从自我批评入手,向孩子做检讨。孩子看到成人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自然也就不再坚持自己的错误。
当孩子发脾气耍赖时,让他独自在一个屋子里呆一会,不要急于去说服他,没有多久,他就会安静下来,这时在和他讲道理,他就会接受。
当孩子做错时,不要一味指责,要耐心询问,了解原因并帮他分析后果,使他认识到严重性,学会以后如何解决此类问题,调控自己的情绪。
鼓励对任何一个调皮的孩子都是很好的办法。当发现他有一点进步,就要鼓励表扬他,给他信心,他就会自觉的约束自己的行为,不断的强化,逐渐改变不良的习惯。
正面教育为主,但是处罚必不可少。这样孩子就知道自己应该对自己承担责任。
孩子不听话,爱发脾气,作为家长应该反思,耐心、冷静处理。
为什么说家长需要反思呢?就是过去的教育方法是迁就、妥协、放弃原则太多,一句话就是娇生惯养的结果。当孩子长大了,自我中心、小霸王习惯逐渐养成,不再像当初一块糖就能哄住他。不听话、发脾气这种情况是不良教育产生的不良后果。
其实,所谓发脾气就是一种情绪发泄,是很正常的现象。孩子不听话说明孩子进步了,有自己独立的思维和见解,不能够一概否定。家长面对一个难以管教的孩子,可能出于无奈,所以企图寻求正确的引导教育方法。
首先,应当尊重孩子,保护孩子的自尊心。既不要以家长自居,居高临下横加指责,又不要放任不管,听之任之。
曾经有位家长突然发现自己教育孩子失职,迅速改变策略,和孩子零距离接触,从孩子的身上查找自己的不足。纠正孩子的缺点先从自我批评入手,向孩子做检讨。孩子看到成人敢于面对自己的错误,自然也就不再坚持自己的错误。
遇事商量解决,不要自作主张或者强迫命令。要改变孩子,是要其内因起变化,单靠外因是不行的。
无事早预防,有事冷处理。就是要把问题消灭在没有出现之前,预测到可能会发生的问题,早打防疫针,早约定,孩子对自己做出的承诺是愿意遵守的。出了问题不要立即处理,不要将矛盾激化。事后处理效果会更好。
再一个原则是多鼓励少批评,多赏识少处罚。以正面教育为主,但是处罚必不可少。这样孩子就知道自己应该对自己承担责任。
首先,作为大人的我们先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连自己的情绪都控制不好的人,肯定也调节不了别人的情绪。
其次,尝试去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是什么,了解清楚后,才能针对下药。才能更进一步地解决问题。
如果,孩子是胡乱发脾气的话,要去进一步了解其心理状况,了解其家庭环境,是否与家庭的教育环境相关,才能有进一步的治疗措施。
最后,大人可以与孩子事先制定好一些规则,让他们逐步养成遵守规则的好习惯,不能打破规则,不能一味地去迁就他们。养成任何的好习惯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家长和孩子共同努力。
题主你好,我是俩个孩子的妈妈,我用我儿子的亲身经历来给你解答,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这其中的小方法可以有所变动但总的原则不变。
我希望以上的几点可以帮助到你,原理很简单,贵在家长坚持,只要坚持和努力了,我相信什么样的孩子都会被你感动的。千万不要一打了之。
lunaseayoyo
1、因材施教对于调皮孩子要因材施教,并要采取较为宽容的态度,客观的分析。并且要耐心的对调皮孩子做思想工作,要充分了解孩子的心理状态,不要一味的使用高压手段,以免孩子产生口服而心不服的强烈逆反心理。2、不要过分溺爱孩子家长要给孩子树立一些行为准则,并制定相应合理的惩罚措施。还要多关注孩子的一些日常行为,如果察觉孩子想要做一些调皮捣蛋的事情时,要及时地阻止,并且告诉他们,如果不遵守之前制定的规则将会受到一些惩罚,让孩子及时醒悟,约束自己的行为。3、训练孩子的注意力为了减少孩子的好动,父母要有意识地训练孩子的注意力,让孩子学会在安静的环境中做事。让孩子做自己喜欢的事,比如画画、阅读、运动等。一开始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再逐渐加长时间。平时多带孩子去博物馆等比较安静的地方,让孩子学会在安静的氛围中集中注意力。4、耐心沟通无论是什么事情,耐心的和孩子沟通,面对面谈话都是最好的选择。无论孩子有没有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或言语已经给别人造成了困扰,父母都要告诉他,他这样做会给老师或是同学造成麻烦,要让他知道这样子不好。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