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igbig米米
子木是很多年前,我在省中医实习时,科里的病号,却生生活成了我的偶像。 那时省中医针灸科病房的西头,有个开水间,里面有几个水龙头,下面是水池,病号和家属可以在那里刷饭缸什么的。 那时我刚到这个科实习没多久。有一天,我打开水时遇到一个高个男人,剃着光头,背很弯,有些僵直,脖子往前伸着,他在水龙头那儿洗着什么。 有人问他洗的什么? 他说:洗的咸菜。一边嘟囔说:医生不让我吃辣的,可我就喜欢吃这个,不让我吃怎么办呢?只好洗洗吃了。 我听了在心里暗暗好笑,心想这个人不是掩耳盗铃自欺欺人吗? 这个人就是子木。 后来就慢慢熟了。子木人很幽默,也很健谈,我们这些实习大夫护士都喜欢跟他聊天,把他当成好朋友。 他得的是强直性脊柱炎,主任查房时看他的脊椎X光片说:他的脊柱已经融合成竹节样变了。意思是:人的正常脊椎是一节一节的,而子木的脊椎是几节融合在一起,像一根竹节似的。 所以他的身形看起来很僵直,生活中转身、弯腰、坐、躺这些普通的事情,对他都是很大的挑战,而弯腰对他来说,更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完成的动作。 有一次,他说他做了个什么梦,我开玩笑说:这个梦吧,预示你今天出门,肯定能捡到钱。 没想到他撇了撇嘴说:我那天在大明湖门口,明明看到地上有一块钱,用了半天劲,也没捡起来。 还说:他那时已经五年没穿袜子了。 这些都是因为他根本就弯不下腰。 就这样,他还说:现在身体能恢复成这样,他已经很知足了。头两年,他曾经瘫痪了两年,双侧股骨头坏死,后来换了人工股骨头,这才能站起来自己走路了。 据说,他光做双侧股骨头置换,当时就花了二十多万,那可是2000年啊! 科里的男进修大夫说:像子木这样的病,幸亏有个好单位(单位给交医保,报销很大一部分)。 可后来,单位还是把他辞退了,因为他的身体。 他自我解嘲地说:用我们单位会计的话说,像我这样的,单位做到这样,已经是仁至义尽了。 其他实习大夫偷偷跟我说:子木以前结过婚,因为他得这个病,爱人跟他离婚了,这件事让他很受伤,从不提起,据说有一次一位病友开玩笑说起,他发了很大的火…… 他人缘很好,经常会有朋友来看他,给他带点水果牛奶什么的,他便时常给我们分享。 那时他每个月要做一次督灸,督灸就是督脉灸,用各种活血通络温阳的中药,加到艾绒里,搓成条;把姜打成沫,人趴在椅子上,姜沫铺在脊柱上,堆成梯形的小坝一样,把搓好的艾条点着,燃尽,热力会顺着姜“坝”,渗透到脊柱里。 督灸完第二天,脊柱上会起很多水泡,我们便去帮他放泡,就是把水泡用消毒针刺破,再把里面的水用棉签慢慢赶出来。 我们看着会想这得多遭罪啊?而他们几个做督灸的病人却都希望起的泡越多越好,起的泡越多,效果越好。他们都希望自己的身体能好起来。 后来慢慢知道,子木还有个妹妹,偶尔会来看他,我却一次也没见过。 他说:不想回老家,因为他父母心理压力太大了,说他妈妈说他,你爸还着急抱孙子呢。 我听了感到很心酸,心想他身体这样,谁能有勇气嫁给他呢? 他有一次给我看他身体健康时的照片,穿着蓝风衣,高大,帅气,意气风发。 那次,他有些黯然神伤地说:身体这样,都是自己作出来的,年轻时不知道爱惜身体,打完篮球,就直接用凉水冲,得他这个病的很多,可没有几个像他症状这么重的…… 我只能默默地听着,不知道怎么安慰他。 那年大年三十,我们通电话,问他在哪里? 他说:在病房里。刚吃完省中医免费的饺子,他都已经吃了两年省中医免费的三十饺子了。 来威海工作后,就不怎么联系了,偶尔会当个励志的故事跟朋友说起。 后来,知道他通过自考,拿到汉语言文学的专科文凭; 又考上了某师范大学教育心理学的研究生,毕业后因为身体原因,很长一段时间没找到工作,只好在残联帮忙,有时也在某电台做播音节目,还时常在报纸上发表文章。 他很谦虚地说:电台的工作也是朋友帮着联系的。 我想:就算是朋友帮着联系,推荐他,也得他自己有能力撑起来啊! 有时我会心生向往和感叹:他是怎么做到的? 再后来,他发信息说:他要结婚了,邀请我去参加他的婚礼。 那时我自己生活一地鸡毛,因为不在一个城市,离得比较远,有心无力,只能给他一份苍白的祝福。 此时此刻,写下这些文字时,才发现那场婚礼,那次邀请,对子木的意义。 现在想想也是后悔和遗憾! 生活啊!有多少事情是输在“我没有心情”上?! 后来,偶尔,新年,他依然会在qq上给我一份新年祝福。 而且,终于有了一个聪明伶俐活泼可爱的儿子。 有一天,在他微信朋友圈,看到他自己做的微信公众号,作者简介写着:心理学硕士,中医学博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高校教师。还获得了很多奖项。 看到他这么多年努力的成果,真为他高兴,也发自内心的震撼:他是怎么做到的? 内心也升起“我也要像他那样努力,活出自己的精彩”的豪情。 感谢子木!让我看到一个生命自强不息努力后的样子,以及生命的无限可塑性,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祝福所有人! (为了尊重和保护个人隐私,子木是虚构的名字,请勿对号入座)
pinkyoyo0403
接触过后现代尤其是叙事和焦点的朋友,想必对吴熙娟 周志建 黄锦敦 林祺堂几位非常熟悉。他(她)们均来自宝岛台湾,授课风格迥异,或风趣幽默,或安稳沉静,但其共同特点就是高超的叙事和焦点水平,这些均源自他们20年以上的咨询实践和教学经验。我很幸运,在刚接触叙事,就遇到他(她),并与之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一)林祺堂老师 与祺堂老师相识,只源于他的一句话――没有抗拒的来访者,只有不知变通的咨询师。当时,处于困顿中的我,无意中收听了中育心理的一次5分多钟的焦点微课,由此我知道了焦点,并当即决定去呼和浩特参加由他主讲的短期焦点短期治疗课程。课上,祺堂老师风趣幽默的讲课风格深深地吸引着每一位前来上课的同学。贴近――希望――能量――修行,焦点精髓就此被结构了。 “贴近”,源于叙事,这也是祺堂老师的焦点课程的独特之处。虽然焦点和叙事同属后现代,但还是有各自的特点。焦点,擅长短平快,直击人的心灵;叙事,强调慢炖,润物于细无声之中。祺堂老师将叙事的哲学观融入焦点短期,发展出不一样的焦点。 在内蒙这次课上,我从祺堂老师那里知道了“叙事”――他与黄锦敦老师8月份将在广州开设为期两年的叙事长程课。由此,我知道了叙事,时间是月。由此,我认识了叙事,走进了叙事课堂,并疯狂地爱上叙事。以下附上林老师的简单介绍: 林祺堂(中国台湾),临床心理谘商师,心灵魔法师。 现任台湾清华大学咨询中心心理咨询师,历任台湾实践大学家庭研究与儿童发展学系,台湾新生医护管理专科学校心理谘商中心主任,台湾新竹教育大学教育心理与谘商学系。 台湾彰化师范大学辅导与谘商学系博士,游历各级学校、企业、心理咨询机构、海峡两岸二十年以上心理咨询与治疗丰富的实践经验与授课经验。 学术专长与兴趣――后现代主义思潮下的心理治疗:叙事治疗、焦点解决短期治疗 督导:循环督导模式与自我统整。 隐喻治疗。 幽默在治疗中的应用。 (二)黄锦敦老师 如果说祺堂老师将我领到叙事门口,那么锦敦老师就是带我进入叙事这座神秘殿堂的人。 初见锦敦老师,是在开始的广州叙事长程课上。锦敦老师给人留下的第一印象就是他的小辫子,好玩吧?性格上,锦敦与祺堂完全不同,但两人是非常好的朋友,经常一起举办叙事工作坊。用“温润如玉”来形容锦敦老师其人,是绝不未过的。不仅如此,二十几年的叙事实践经验,成就了他独特的叙事个人魅力。由此,锦敦老师拥有了一大批忠实铁粉,追随着他台湾、香港、大陆等地上课。 以下是锦敦老师的简介: 黄锦敦,生于1969年,叙事治疗取向训练讲师,台湾知名督导与心理咨询师。 喜欢创作,从木工,手作灯具,发展治疗性卡片,写书,带领工作坊到生小孩觉得都是美丽的作品。 喜欢旅行,在移动中感受安静,在变化中体会简单; 喜欢叙事治疗,近年来持续投入书籍与治疗性卡片的创作。 已出版作品包括: 书籍: 《陪孩子遇见美好的自己》,《生命才是最值得去的地方》,《陪一颗心长大》,《生命的神秘配方》,《最想说的话,被自己听见》,《三根棍子乱讲话第一辑(有声书)》 治疗性卡片: 《哇卡:叙事治疗独特结果问句卡》,《哇卡二:生命故事卡》,《悟卡:叙事治疗重组会员对话卡》,《热情渴望卡》,《亲职卡:亲职对话澄清卡》,《情绪对话卡》。 想必,锦敦老师的书,很多朋友都读过了吧? (三)周志建老师 周志建,被称为“叙事王子”,心理谘商博士。台湾叙事治疗推广先驱。20年资深谘商心理师。疗愈光工作室主持人。台湾「叙事私塾」主持人。「自由书写」推广人。资深叙事取向咨询专业督导。「故事的疗愈力量」、「拥抱不完美」、「把自己爱回来」故事疗愈畅销作家。 初见志建老师,是月北京志建老师工作坊。志建老师是个特立独行的人,与锦敦老师是好朋友。生活儒雅而精致,至少在我看来是这样。这位大叔级的帅哥将自己活成了叙事,曾将自己的博客名字更新为“周叙事”(他说叫志建的人太多)。 他的叙事已走得很深,与锦敦具有完全不同的特点。如今,他在传统叙事的基础上发展出BEST身心疗愈(如若了解,请关注“叙事王子周志建”公众号)。如果你只是想疗愈自己,可直接参加他的工作坊;如果你想成为BEST疗愈师,我觉得还是应该有叙事基础的。我的同学已经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了。如今,他的书也是很多读书会都会选用的书。想必,很多朋友都读过了吧或者正在读? (四)吴熙娟老师 熙娟老师作为叙事创始人迈克.怀特的嫡传弟子,将叙事从澳洲引进亚洲,如果没有她,就没有我们现在的叙事。她是志建 锦敦 祺堂三位的老师,业内非常受人尊重。 初见熙娟老师,是月底熙娟老师长春叙事一阶工作坊。那真是一个温柔的人,也是把自己活成了叙事的人。以下是吴熙娟老师的简介:叙事大师吴熙琄博士 叙事疗法创始人迈克•怀特老师唯一华人弟子,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婚姻与家族治疗博士,美国国家婚姻与家族治疗协会认证督导,美国哈佛大学剑桥医院婚姻与家族临床中心顾问与督导,美国爱荷华州立大学婚姻与家族治疗博士。 吴熙琄最早将叙事治疗引入台湾,在香港、新加坡、日本等地举办多场叙事治疗工作坊,为亚洲咨询师进行培训为多部华语叙事著作进行导读。 (五)我与四位老师的合影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