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30

龙龙fighting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皮亚杰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我就是小J

已采纳

让·皮亚杰(Jean Piaget,生于1896年8月9日,逝于1980年9月16日),瑞士人,近代最有名的儿童心理学家。他的成为了这个学科的典范,一生留给后人60多本专著、500多篇论文,他曾到过许多国家讲学,获得几十个名誉博士、荣誉教授和荣誉科学院士的称号。

幼儿的思维发展表现出三种不同的方式:直觉行动思维、具体形象思维和抽象逻辑思维的萌芽。幼儿早期的思维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幼儿中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末期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

1.直觉行动思维

0~2岁幼儿的思维主要是直觉行动思维。直觉行动思维是指主要利用直观的行动和动作解决问题的思维。例如,幼儿通过拖动桌上的布来获得他不能直接拿到的玩具。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幼儿对客体的感知和动作,是幼儿早期出现的萌芽状态的思维。皮亚杰认为这个阶段幼儿思维的发展有两个明显的标志:一是幼儿有时不用明显的外部尝试动作就能解决问题;二是产生了延迟性模仿能力。所谓延迟性模仿是指模仿的对象或动作在眼前消失一段时间后对行为或动作的模仿。

总体上说,幼儿大致获得了以下能力:幼儿通过伸手和抓握等动作,开始注意到物体的空间关系,这使幼儿逐渐超越了直接的感知和运动,开始理解周围的世界;幼儿突破了直接经验的限制,发展起了具有先后的时间维度的概念,出现了对因果关系的初步理解;幼儿开始逐步理解目标和手段的关系;幼儿可以模仿不在眼前的行为并表现出明显的目的性等等。

在皮亚杰看来,这一阶段的幼儿思维发展的最大成就之一就是获得了“客体永久性”的概念,即幼儿明白了消失在眼前的物体仍将继续存在。皮亚杰认为,幼儿在没有直接感知物体时却相信物体仍然存在是一个逐步学习的过程,贯穿整个感知运动阶段,其典型的表现就是婴儿出现藏猫猫的游戏行为。直觉行动思维是贯穿人的一生的思维方式。幼儿的直觉行动思维离不开幼儿对实际物体的感知和动作,因而缺乏行动的计划性和对行为结果的预见性,思维具有明显的狭隘性。

(图:客体永久性)

2. 具体形象思维

2至6、7岁幼儿思维的主要形式是具体形象思维。具体形象思维是利用事物的形象以及事物形象之间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这一阶段的幼儿虽然摆脱了对动作同步性的依赖,但仍受到具体事物的形象和动作的影响。皮亚杰将这一阶段幼儿的思维称为前运算阶段。

皮亚杰又进一步将这一阶段分为两个阶段:前概念阶段和直观阶段。前概念阶段幼儿思维的特点表现为幼儿普遍存在的泛灵论和自我中心主义。幼儿的泛灵论是指幼儿将一切物体都赋予生命的色彩。例如,幼儿认为在采摘植物时植物会受到伤害,植物也会感到疼痛。在以下的一段皮亚杰和一位前概念阶段的幼儿的对话中,可以看到幼儿明显的赋予太阳以生命的色彩。

皮亚杰:太阳会动吗?幼儿:会动,你走它也走,你转它也转。太阳是不是也跟过你? 皮亚杰:它为什么会动呢?幼儿:因为人走动的时候它也走。皮亚杰:它为什么要走呢?幼儿:听我们在说什么。皮亚杰:太阳活着吗?幼儿:当然了,要不然它不会跟着我们,也不会发光。

自我中心主义的幼儿完全以自己的身体和动作为中心,从自己的立场和观点去认识事物,不能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可能与别人的思想不同,因而不能从客观的、他人的立场去认识事物。

皮亚杰证明幼儿自我中心主义倾向的著名实验是“三山实验”。在三山实验(如图)中,把大小不同的三座山的模型放在桌子中央,四周各放一把椅子。幼儿被带着围绕三座山的模型散步,使幼儿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观察这三座山的模型。散步之后,让幼儿坐在其中的一把椅子上,将三个玩具娃娃放在其他椅子上,然后问幼儿放在其他位置上的玩具娃娃看到的是什么。

实验结果显示,不到4岁的幼儿根本不懂得问题的意思。4~6岁的幼儿不能区分他们自己和娃娃所看到的景色,不管观察者看到了什么景色,他们总是选择他们自己所看到的景色。能够区别不同观点的第一个信号出现在大约6岁时,这时幼儿表现出他们知道了区别所在,但是却不能指出来。在8~9岁,他们能够理解他们自己与娃娃的观测点之间的某些联系。在这个经典的范例中,8岁以下的幼儿被认为是自我中心者。因为他们是基于自己的立场,不能想象出他们自己以外的任何立场。不过,最近的一些研究认为皮亚杰的任务对于幼儿来说是困难的,可能皮亚杰低估了幼儿的能力(Donaldson,1978;Siegal,1997)。

(图:三山实验)

在整个前运算阶段,幼儿思维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是不可逆性,幼儿不理解逻辑运算的可逆性。例如,4岁的幼儿不能理解当a>b时,则b

幼儿在前运算阶段思维的局限性集中体现在守恒问题上。守恒是指个体能认识到当物体的外形或形状发生改变时物体固有的本质属性不随其外在形态的变化而发生改变。皮亚杰设计的守恒问题包括数量守恒、体积守恒、长度守恒、重量守恒等。

数量守恒实验是给儿童呈现两排砝码或糖果,前后排列一致,让他们回答两排砝码或糖果的数量是否一样多。幼儿一般回答说一样多,如果实验者把其中的一排扩大或缩小间距,改变其外在形态,然后让幼儿回答这两排的数量是否一样多。

体积守恒实验是给儿童呈现两个一样的杯子,将水装至两杯子同一高度水平,让幼儿明白两杯子中的水一样多,然后将其中的一杯水倒入一个较高或一个扁平的杯子中,问幼儿两杯水是否一样多。长度守恒实验是先向幼儿呈现两根相等的直线,移动其中一根,然后问幼儿移动后的两根直线是否相等。重量守恒实验是先向幼儿呈现两个一样重量的泥球,改变其中一个泥球的形状,然后问幼儿两个泥球的重量是否相等。一系列的守恒实验(如图)表明,处于前运算阶段的幼儿还不能理解不变性原则,还没有获得思维的可逆性。

(图:守恒实验)

3. 抽象思维的萌芽

抽象思维是指利用抽象的概念或词,根据事物本身的逻辑关系解决问题的思维。在幼儿末期即幼儿6~8岁这一时期,幼儿开始出现抽象思维的萌芽。

第一,幼儿开始获得可逆性思维。例如,幼儿开始认识到如果在一堆珠子中减去几个,然后增加相同数目的珠子,这堆珠子的总数将保持不变。

第二,幼儿的思维开始能够去自我中心化。所谓去中心化是指幼儿认识到他人的观点可能与自己的有所不同,幼儿能站在他人的立场和角度考虑问题。例如,幼儿开始能够解决“三山问题”。

第三,幼儿开始能够同时将注意集中于某一物体的几个属性,并开始认识到这些属性之间的关系。例如,幼儿开始认识到一个物体可以有重量和大小等几个属性,并且认识到这些属性是可分离的。

第四,幼儿开始使用逻辑原则。幼儿获得的重要逻辑原则是不变性原则,即一个客体的基本属性不变。另一个原则是等价原则,即如果A的某种属性等于B,B等于C,则A必然等于C。

心理咨询师皮亚杰

288 评论(14)

贵州米粉

《教育心理学》买上品翡翠难?这的翡翠成色好,原产地直供,件件保真广告全文字数:1900字阅读时间:6分钟李婷,欢迎悦读者与我一起共享悦读时光。今天我与大家分享的是《教育心理学》第三章“身体发展与教育”的第二部分内容:“皮亚杰认知发展论的评述和教育学意义”。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对教育学的贡献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对整个心理学体系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他的理念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是:儿童的心智成长,既不像遗传论者所说的一切皆来自先天遗传,也不像经验论者所说的一切得自后天环境,而是儿童在先天遗传的基础上,经由内发的与主动的反应,向环境中各种事物去探索、思考、了解,从而获得认知。皮亚杰的理论肯定了教育的功能:儿童生来就具备自动求知的倾向,适时教他必要的知识,不但符合儿童需求,而且在施教中,亦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皮亚杰认知发展论明确指出,儿童认知发展各阶段间的关系只有顺进,没有逆转。这提示了广大的父母及教师,如果事先不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和他们在不同阶段时认知方式上的差异,只一厢情愿地单凭成年人的意图去教儿童,结果定然事倍功半,甚至徒劳无功。按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各阶段所跨越的年龄界限是相当大的。属于同一认知阶段的儿童,在年龄上有极大的差距。就此反观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实行的是年龄年级合一制度(将同年龄的儿童编为同一年级),而就儿童学习能力而言,这其实是不相宜的。自20世纪60年代以后,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受到了全世界心理学界的空前重视。同时,心理学家们针对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也提出了一些批评:①独重知识认知而忽视社会行为发展;②发展先于学习的论点拥有较少教育价值,没有解释成熟的生理和环境因素;③各年龄组实际发展水平与理论不符。例如低估了少儿的认知思维能力,高估了青少年的认知思维能力。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对教育的启示性大于实用性作为教育者,我们更应该理性地思考他的理论对实际教学的参考价值:一按儿童思维的方式实施知识教学在传统的教育中,成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去选择知识,组织知识,而后按照成人自己的思维方式去教儿童学习知识。而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儿童的思维和心智活动异于成人,随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方式会产生质的改变,儿童并不是具体而微小的成人。所以如果教育者们能理性移情,在教学活动中才能与儿童对话,才能欣赏儿童在学习过程中所表现的一切行为,那么,儿童才能在过程中更快乐、高效的学习。二遵循儿童认知发展顺序设计课程皮亚杰认知发展论对学校课程设置有两点重要的启示:其一,学校课程教材的难度必须符合学生心智发展的水平;其二,在确定某年级的课程难度时,宜先设计实验,从学生实际的思维过程中,观察分析各单元的编排是否适宜。同理,对于现在普遍存在的教育上的“剧场效应”,家长们也应该理性思考,比如奥数类的课程是否真的适合一年级的孩子来上呢?开设了奥数类课程的培训机构,也应该思考如何更合理地设置课程内容来匹配儿童认知和思维的发展。三针对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教学皮亚杰在与儿童面对面讨论问题时,对儿童的错误反应比正确反应看得更为重要。因为错误反应更能反应个别的差异因素。根据皮亚杰的经验,总结出给教师们的三点建议:一,在实施个别化教学时,尽量与儿童面对面沟通,让他用自己的话来说出对问题的看法以及解题的思路。二,对答对的儿童,让他肯定自己的想法是正确的,并给予鼓励。三,对答错的儿童,让他在完全放松的情境下,说出他对问题性质的了解以及思维的过程。特别是在与正确答案核对时,让他自由表达意见,使他有机会为自己的不同思维方式做解释和辩护。这样,当他发现老师的答案比自己的更好时,他才会更容易接受。四促进儿童心智发展的教育功能学校不仅仅是学生学习知识的地方,更应该是启迪学生智慧的场所。皮亚杰的这种环境教育重于知识教育的观点,对于学前教育阶段的家庭教育意义更大。年轻的父母们往往很容易受周边大环境的影响,在孩子幼年时期就开始提前教学,希望自己的孩子在“起跑线”更前面起跑,成为“牛娃”。按皮亚杰的观点,父母这样做,无异于舍本逐末。相反,教养幼年子女,我们应该创造良好的家庭环境,提供充足的有利于儿童认知发展的刺激,同时,尽量采用面对面的谈话方式与儿童沟通,从而了解儿童的思维方式,建立起良好的亲子关系。亲爱的悦读者们,面对周边大环境所引起的“教育焦虑”,作为家长我们如何更好的调整自己的心态,有效地帮助我们的孩子?十一月份END图文编辑 | 心上心理图片版权声明:本号发布图文为学习交流使用。图片来源于网络,其版权归原作者及网站所有,如有侵权,请及时提醒、联系删除。优秀心理咨询师孵化基地首赞+1平台声明

192 评论(8)

夏内内爱吃饭

是的。,他的名字非常的响亮,非常有名,被认为彼此

335 评论(9)

MIssinGLess

简述皮亚杰儿童道德发展理论2020年考过。根据查询相关资料可以得知,在2020年儿童心理咨询师考试中,出现了名为简述皮亚杰的儿童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的简答题,分数为10分,皮亚杰通过观察儿童的活动,用编造的对偶故事同儿童交谈,考察儿童的道德发展问题,得出了三大研究成果,写成《儿童的道德判断》一书。

157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