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90

小铃铛MISS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热点新闻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巨匠智能家居

已采纳

因为这个测试通过短短的几个问题就能够分析出人们的性格,而且分析的还是挺准确的。

心理咨询师热点新闻

296 评论(10)

就在水的一方

我不敢,而且我也是这样做的。

之前有在一篇百度的问答里面,我回答过类似的问题,里面有一个观点:许多人认为家有一老,好似一宝,对此,我从不敢苟同。我认为,家有一老,好似一宝的观点起码是有一个前提的,那便是这个老人通情达理,在思想上能够跟上子女,在教育方式上可以顺应时代的发发展,在经济上可以实现独立,若无以上,家有一老,我认为算不上一宝。

回到此回答,这个奶奶只是因为孩子要买糖,而传统上认为,或者说是医学上认为:吃糖对孩子并无益处。于是乎,老人们对于糖之类的已经被大家达成共识“对孩子不好的东西”,是不分方式的排斥与拒绝。

首先,我们可以认为“糖”是个不好的东西,起码对孩子的牙齿不好。但,仅是这一点,就足以让孩子们远离糖吗?这个问题,想来老人们是很难想得清楚的,毕竟,老一代人带娃的方式和我们是有显著差异的呀。

在这种排斥的思想下,孩子们,是不要想得到自己想要得到的那些其实只与童年有关的东西了,一颗糖也好,一个洋娃娃也好......

我不敢想像,在我们的童年,当我们迫切想要得到某样东西而被大人拒绝,甚至是如此例中这位奶奶暴打的情况下,我们对于童年的记忆,是不是又会多了些“不好的回忆”呢?

关于老人带娃的弊端,一篇只有几百字的问答是说不完的。作为一名儿童心理咨询师,同是一名老师,也是一位用心呵护孩子的妈妈,我是不敢轻易让老人插手我家孩子的事情的,没有老人的帮忙,自然是辛苦的,但,我的内心是宁静的,我们这个次生家庭,是安全稳定并有秩序的,而其中最受益的,自然是我的孩子。

图|网络

慢下来,心生活,我是心理咨询师蒋敏,愿与您一起寻回生活的初心。

欢迎关注公众号:翔步心理    ID:JiangminXL.

296 评论(10)

小桥人家1982

一位16岁女生遭受校园霸凌,且施暴者与他人视频通话炫耀,引发关注。鹤壁市山城区教育体育局微信公众号11月19日凌晨发布通报,称针对网传“鹤壁市科技中等专业学校发生校园欺凌”事件,11月12日,公安机关接警后已依法受理调查。目前,涉案人员已被采取刑事强制措施。该局已组织心理咨询师对受害学生进行心理疏导,将根据调查情况,对学校相关责任人员予以相应处理。(中国新闻网)头条新闻1、两高两部联合召开深化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推进会:提出各省级检察院和试点地区检察院要充分认识开展审查起诉阶段律师辩护全覆盖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通知辩护案件范围和工作程序,切实保障辩护律师和值班律师依法执业,确保试点工作取得预期效果。(检察日报)2、最高检要求提升保护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质效:各级检察机关要强化法律监督,不断提升未成年人检察工作质效。以完善罪错未成年人分级干预机制为基础,最大限度教育挽救涉罪未成年人。以完善性侵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办理机制为抓手,依法严惩侵害未成年人犯罪。(中国长安网)3、市场监管总局发布11批次食品抽检不合格情况通告:其中酒类、薯类和膨化食品、油脂及其制品等8大类食品11批次样品不合格。发现的主要问题是,生物毒素、微生物污染、食品添加剂超范围超限量使用、质量指标不达标等。(央视新闻)4、银保监会印发《商业银行和理财公司个人养老金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其中明确,个人养老金理财产品发行机构和销售机构应按照法律法规及相关监管规定,不得宣传策略保本,不得承诺或宣传保本保收益。(央广网)广东司法行政动态河源

231 评论(12)

laijiaying4

MBTI测试之所以能爆火,是因为它能有效满足一些用户的需求,而且给人一种特别新奇的感觉,很引人入胜。

347 评论(15)

新艺能门窗公司

雅阁女事件 来源: 作者: 日期:2006-9-28 20:03:44 最近,一个叫“雅阁女”的女网民的“名气”席卷网络,此女子数次在网上发布自己的视频录像,宣扬“崇富”思想,并在最近一次公布的视频中扬言“月薪低于3千元都是下等人”。数百万网友对她的言行展开“讨伐”,称她为“网络公敌”。 “雅阁女”视频定义“低等人” 昨日,记者打开“青娱乐”网站,“雅阁女”的视频最早就发布在此。记者看到,“雅阁女”第一次出现是8月9日,她上传了视频《蛮横白领美女自述:我开本田砸你破车》,在视频中,她声称自己是“高贵、有品位的高级白领”,而她开的是“豪华、高贵的本田雅阁轿车”。一天,一辆QQ车把她超了,她就把QQ车拦下来,砸烂了。 一石激起千层浪,此女子很快遭到大量网友的抨击,网友们给她取了个绰号——“雅阁女”。 虽然已经引发众怒,但“雅阁女”后来又发布了4个视频。视频中,“雅阁女”一如既往的以高高在上的语气,宣称自己如何高贵、有钱,鄙视穷人。9月19日,“雅阁女”再次发布视频《工资3000元以下的都是低等人》。 数百万网民讨伐“雅阁女” 这个视频随后引发了几乎整个网络对“雅阁女”的“讨伐”。在“青娱乐”网站,记者看到,关于“雅阁女”帖子的点击量超过580万次,成千上万网民发表评语对她展开口诛笔伐,记者了解到,最多一天,网民评论超过一万条。另外还有不少网友同样以视频的方式,对“雅阁女”进行批驳。 昨日下午,“青娱乐”网站编辑金一楠告诉记者,“雅阁女”出现后,每天都有不少网友打电话联系他们,表达他们对“雅阁女”的愤怒。 在天涯、网易、搜狐、大旗等网站论坛,记者同样发现“雅阁女事件”也都成为网民关注的热点事件,搜狐、大旗等网站也都将之置于论坛首页。此时,在网民的口中,“雅阁女”被冠以“网络公敌”的称号。 新闻链接 “惹祸”视频录音摘录 “……在我看来,现在月薪低于3000元以下的,基本上可算下等了。 不是吗?一个女人,每个月的花销绝对远远超过这个数字。拿我来说吧,首先是买衣服,其次是,然后是每个月的应酬开销,3000元够干什么啊?也别跟我说,你们工资低的原因,都是你们自己造成的。如果你的工作能力像我一样出色,能兢兢业业的对待自己的工作,你们也可以像我一样开雅阁,作为有品位有身份的白领。 我知道,又有人要怀疑我的话了,也没关系,对于那些嫉妒我是不会在意的,唯一要说的是,真有那嫉妒和骂街的工夫,你们倒不如努力工作吧。我开雅阁并不可耻,那是对我努力工作的回馈。而月薪3000元以下的,你们之所以下等,其实是你们的工作能力下等。” 身份之谜 “雅阁女”疑为北京一白领 网民在“讨伐”“雅阁女”的同时,对她的真实身份也开始展开调查,但至今没有结果,只有一点可确定——“雅阁女”是北京人。 记者看到,“雅阁女”在视频中操一口标准的普通话,但她一直没有露脸,最多也只是将自己的下巴露出来,有些视频甚至只露出一只手。 昨日,“青娱乐”网站编辑金一楠告诉记者,她也曾经试图弄清楚“雅阁女”的真实身份,9月18日她终于发现“雅阁女”上网了,通过“站内消息”她与“雅阁女”进行了简短交流,“雅阁女”拒绝透露自己的身份。金一楠说,根据她的判断,“雅阁女”应该是北京一个白领。 动机之谜 炒作?还是妄想症? “雅阁女”为什么要发布这些视频?有些网友认为“雅阁女”是想炒作,也有网友认为“雅阁女”有精神方面的疾病。 昨日,记者联系到高级心理咨询师、研究生心理咨询中心客座专家朱美云,他了解“雅阁女”的情况后,表示,“雅阁女”可能患有“夸大妄想症”或“超价观念”,这两种心理疾病有类似的特征,而且患者自己不知道,而且即使别人指出来,她也不会承认。 月29日,雅阁女再次回应:我是拜金!收入决定身份,身份决定一切! 雅阁女语:我是一个正常人,我现在的身份、地位以及我所拥有的都可以说明我没必要炒做自己,我也没必要出名。你们的思想太愚蠢了,据说还有拿我跟芙蓉姐姐比的?呵呵,芙蓉那样的要钱没钱要模样没模样的低档次女人才是你们说的那种疯狂想出名的人吧?拿来对比的人太没水平了 …… 我想说我爱财我也爱国。 这样物质的社会,月薪低于3000的员工就是小催把儿,在我的公司都抬不起头来,衣服穿的不是名牌,聚会都没人愿意邀请,为什么?收入决定身份,身份决定一切!

293 评论(11)

咖啡熊33

北京中关村二小凌晨回应:涉事学生非“校园欺凌”2016-12-13 07:45:07来源:新华网资料图:中关村二小原标题:北京中关村二小:涉事学生不足以构成“校园欺凌”新华视点官方微博12月13日消息近日网曝“北京市中关村第二小学‘欺凌’事件”引发公众关注。对此,中关村二小13日凌晨对新华社记者披露此事调查情况,认定其为“偶发事件”,尚不足以认定涉事学生构成校园“欺凌”或“暴力”。同时,校方表示,“对该事件发生深深自责,对给学生及家长带来的伤害,深表歉意”,将汲取教训,以此为鉴,本着认真理性、客观公正的原则,妥善处理。(新华社记者魏梦佳、梁天韵)微博截图早前报道:北京“中关村二小事件”真相依然成谜发生在北京市中关村二小的校园事件,近日刷爆了朋友圈。有学生家长称自己的孩子遭到同班同学的“霸凌”,抱怨学校方面处理不妥。另有“家长”在网上发文称事出有因,家长不该只许自家孩子占便宜不吃亏,更不该借舆论施压。而校方10日的回应称这只是“学生、家长之间的事件”,回应不但没有平息事态,反而激起更大的舆论风波。在很多学生家长心目中,中关村二小是北京市海淀区的一所名校,名校该如何处理“校园欺凌”事件引发各方的关注与思考。11日,就中关村二小有学生受伤害事件,北京市教委官方微博援引相关负责人的说法: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仅是家长所盼望的,更是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媒体调查母亲发文称儿子在校受辱失眠、易怒“急性应急反应”刚过去的周末,一篇题为《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我要陪他向校园霸凌说NO》的文章在朋友圈广泛传播。文章作者称,自己是一位母亲,儿子是中关村二小的学生,刚刚满10周岁,在学校遭遇校园霸凌,被同学用“厕所垃圾筐扣头”。她听完孩子的哭诉后,随即给班主任打电话,要求处理,并表示事发后,孩子出现失眠、易怒、恐惧上学等症状,并被诊断成急性应急反应。然而,家长找学校沟通未果,家长称“老师把这个事说成是‘过分的玩笑’,还让我们大事化小,我们不能接受。”此事在网上引发热议后,中关村第二小学10日发表声明:“近期,一起发生在我校三名中年级学生、家长之间的事件引发了社会的关注。从事发到现在,学校一直在积极努力协调,客观、公正地处理几方家长间的相关诉求和矛盾纠纷……此外,针对近期网络上出现的关于我校以及相关事件的不实言论,我校将保留通过法律途径维护学生及学校声誉,并追究相关主体责任的权利。”在新华社、《人民日报》等介入调查后,该事件迅速登上网络热搜。然而,该事件在11日迎来了热点新闻出现后常见的反转。事件反转有家长称发帖者夸大事实“母亲是个编剧,很会编故事”随着事件的进一步发酵,网上也出现了一些不同的声音,有些网友称“事情根本不是文章描述那样,会出现反转!”之后,有其他“家长”发朋友圈说,此事件事出有原因,暗示双方互有不当行为,文章称当时只是孩子们之间的课间打闹,并非诚心欺辱。还说,只许自家孩子占便宜的家长是有的。文章称发帖的“被欺凌”学生家长“夸大事实、借题发挥”,更有人贴出“通过找关系进的学校”“母亲是个编剧很会编故事”等内容。短短的一个周末,此事不断发酵,原帖被众多微信公众号和微博账号连续转发,引起网民热烈讨论,各种分析文章迭出。从家长、学校的各种“声音”来看,同学之间的“课间打闹”确实是存在的。究竟这个学校同学之间的“打闹”存在了多长时间,“打闹”的程度是什么样的,“打闹”给同学造成多大伤害?中关村二小方面没有正面回复。同时,网络上更多的声音评论说,中关村二小的发声,过于官气、与家长不能平等交流,甚至上升到冷漠的态度。网友质疑真相究竟是什么?学校回复为何如此冷漠?真相未明,但网上的争论已经白热化,仅原网帖的评论就超过万次。梳理了一些微信公众号留言可见,一些网友表示:“这是孩子之间的事,应该由孩子自己解决,家长出面使事情复杂化了。”也有网友认为家长应该站出来。“在孩子受到欺负受到伤害时,如果父母没有第一时间站出来,那么孩子以后将会失去安全感和对父母的信任。”有网友认为,“若我是施暴孩子的妈妈,我会立即道歉,争取尽早解决问题,同时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还有网友认为,“一定要坚持到底,维护孩子的合法权益。”名为“张铧倩”的网友说:“必须坚持到底,我们家长是孩子最后的港湾!”还有网友认为,这位母亲一定是投诉无果,所以才会借助网络进行“战斗”。一位名为“子凡”的网友认为,“作为妈妈,没有教育孩子在被欺负的时候要反抗吗?这么受欺负都不反抗,甚至不敢告诉老师,这样长期积累会让孩子形成心理问题。”更多的网友对学校的做法提出了质疑。在与学校交涉过程中,这位发帖的母亲称她遭到学校有关领导“劈头盖脸一顿发难,大声呵斥。”一些网友认为:“最可怕的不是孩子间的行为,而是学校的态度。”有的网友对学校的声明也表示不满:“这是一所‘名校’中发生的、关乎学生切身利益的问题,但学校的做法背后,却有浓浓的权力气味,透出高高在上的冷漠和傲慢。”还有一些网友认为:“学校还是要尽快解决问题,应该认真了解事情真相并客观对待!”事发后新华社记者联系涉事双方家长。“被欺凌”学生的父亲10日表示,事件还没有得到妥善解决,孩子情绪尚不稳定,仍未返校上课。“我们现在需要更多时间去专心陪孩子,调整自己的情绪,才能更好地面对孩子,带他走出困境。”北京市教委负责人11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孩子是家庭的未来,也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孩子的身心健康不仅是家长所盼望的,更是教育行政部门工作的重中之重。首都教育系统将从一切为了孩子身心健康出发的角度,高度重视,主动工作。发现问题,严肃对待,妥善处理。”北京市教委同时呼吁,关注事件中每一个孩子的健康,特别是心理健康的疏导。每一位关心孩子身心健康的成年人,教育好身边的孩子,不做侵害他人的事情。孩子父亲“后悔最初没有站出来保护儿子”孩子父亲王先生告诉媒体记者,从今年9月份开始,儿子乐乐(化名)开始频繁跟他诉说自己经常受同班一个同学言语上、肢体上的攻击和骚扰,并被起外号;课下乐乐可以躲开,但课上因为座位在一起,经常被骚扰,极大地干扰了他上课。乐乐多次说起此事,让王先生逐渐意识到事情的严重性。王先生便主动跟班主任、对方家长沟通,他曾告诉对方家长,乐乐不喜欢这种肢体上的接触,包括对方所谓的开玩笑和外号,“我家孩子说起的外号是侮辱性的,是讽刺的语言。”“老师表示知道了,要去了解一下,但是并没有达到很好的效果。我每天送孩子上学的时候,能感觉到他很无奈,但晚上回家的时候又说某某某又骚扰他了”。王先生说,后来他再一次向学校要求,希望班主任把两个人的座位调开,“老师说效果好多了,之后的一小段时间,乐乐也没说自己在课上受干扰了。”但是,就在调开座位大概十天以后,就发生了乐乐被扣厕所垃圾筐的事情。“我最后悔的就是在孩子第一时间跟我说自己受到侵犯的时候,我没有选择站出来保护他,而是想让他自己去解决这件事情,让他躲开他们”。“孩子现在对我也比较抵触。”王先生说,9日晚上孩子突然哭了,浑身都在颤抖,持续了20多分钟,他们在一旁毫无办法,孩子不让靠近,最后在母亲的怀抱中慢慢平静下来,“只有真正做好了准备我们才能让他去上学”。对于中关村二小发表声明,呼吁社会让教育问题回归学校处理的处理态度,王先生表示,他对自己的话负责,他的要求是:“处理、惩戒施暴的孩子”,“保护我儿子不受二度伤害”,“让施暴者的家长道歉”,“对方承担相应的治疗费用”。专家说法不能把类似校园事件看成简单的“恶作剧”记者注意到,今年5月,国务院向各地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4月至7月为全国中小学校(包括中等职业学校)自查治理阶段,9月至12月为专项督查阶段。11月,教育部等9部门又联合印发《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要求对学生欺凌和暴力行为加强教育预防、依法惩戒和综合治理。根据教育部统计数据,今年5月至8月,共上报68起校园欺凌事件。此番中关村二小事件“刷爆朋友圈”,再次触碰社会长期痛点。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大连著名儿童与青少年心理专家黄子芳认为,“作为学校,绝不能把类似校园事件看成简单的‘恶作剧’,应及时发现问题根源,对孩子进行疏导,培养孩子稳定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黄子芳认为,在目前的教育模式下,多数家长和学校把孩子的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忽视了对心理健康与健全人格的培养。这起事件给各方带来很多启示,父母要重视家庭教育,“要重视学习,更要重视孩子道德和心理健康的培养。应鼓励孩子主动与父母、学校沟通,让孩子自信、乐观、开朗地成长。”究竟这件事情的真相是什么,面对网友的质疑,涉嫌欺负同学的学生家长和学校有何答复?10日上午开始,新华社等媒体记者一直在和中关村二小联系。截至11日11时,涉嫌欺负同学的学生家长以及该校负责德育工作的老师没有给记者任何回复。立即评治理“校园欺凌”,绝不能“和稀泥”蒋璟璟中关村二小“校园欺凌”事件仍在发酵,校园欺凌现象再次回归公众视野并引发广泛讨论。事实上,这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相较于最开始全社会对此类事情的无动于衷,如今公众的愤怒与反弹已然成为主流情绪。这一变化实则表明,随着人们权利意识的觉醒,“校园欺凌”所面临的现实处境已经极大变化。校园欺凌事件的发生,很大程度上与教育的失当不无关系。一方面,现有的学校教育,极缺关于人格教育、人文教育的部分,即便开设了相关课程也往往只是流于形式而已;另一方面,许多学校也并未教授学生们足够的自我保护技巧,这在客观上提高了欺凌事件的产生概率与施害后果……重视学科知识的灌输,而轻视情绪辅导、性格引导,学校教育模式的天然偏僻,很大程度上加剧了校园欺凌的恶果。校园欺凌,应该说是一种特殊的施暴行为。但在过去很大一段时间内,学校管理者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的严重性,而只是将之当成“学生争执”淡然处之。在这种认知前提下,多数学校并没有建立专门的欺凌预防、介入和应急处置机制。由此,常态化防范的缺失,直接导致极端恶劣的个案一再频发。在一些校园里,教师很少会对“被欺凌学生”的投诉足够重视,而那些长期施暴的“危险学生”也很少会得到足够的风险评估和事前干预。相较于校园欺凌的普遍程度,我们的学校显然还未形成一套与之对应的标准化的处置方式。时至今日,在一次次的个案之后,在一轮轮的讨论之后,我们理应找到一套广泛适用的经验和方法,来有效地保护孩子们不再遭受暴力与欺侮,治理“校园欺凌”,最怕的就是“和稀泥”,只有对这样的个案“零容忍”,才能让孩子们健康快乐成长。网文《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节选:今天是儿子十岁的生日,是个大日子。他没有像往常一样顶着星星早起去上学,而是睡到太阳透过窗帘缝隙,刺到了眼睛。起床后,我又开车排在四环一点点向前蹭,而导航的目的地不是学校,是北医六院。漫长的等待,见了医生,开了一堆检查单子,拉着孩子楼上楼下在迷宫一样的诊室里穿梭,终于在医生下班前取到了所有的报告。女医生很无奈的看着我,一个小时前她就应该下班了,但是看到我拿着中度焦虑、重度抑郁的报告回来,她还是很尽职的坐下来在病历上写下了诊断:急性应激反应。“不要再让孩子上学了,在家休一周,学习什么的没那么重要,家长自己在家教教就行了,千万不要在孩子面前再提起这件事,不要让孩子有任何压力,你们大人得去承担,去把这件事解决了。记住!不能带孩子去解决,你必须保护他。哎,你们哪个学校的呀?”第一次看病听到医生说这么多话。“哦,中关村二小。”我恍如隔世般回过神,回答了医生。十年前的今天,我拼着命生下了儿子;十年前的今天,儿子拼着命来到我身边。每对母子都是这样拼着命才能相见,可是我却没有保护好他。上周四,课间操时,他一个人去卫生间小便,随后同班的两个男生跟了进来,一个堵在他所在隔间的门口大喊:“xxx我要打开门看看你的屁股!”由于那个隔间的门锁坏了,儿子很怕,很怕那个一直找他麻烦的胖子会冲进来,他想要赶快尿完跑出去,就在这时,另一个男生从旁边的隔间扔下了一个垃圾筐,正砸在他的头上,尿和擦过屎的纸洒了他一脸一身。那两个男生见状,哈哈哈一阵嘲笑跑走了……卫生间里又剩下他一个人,这时他开始哭了起来,他说自己太害怕了,一脸都是尿特别臭。因为很多男生淘气,经常会尿在垃圾筐里。当他回家告诉我这一切时,孩子已经抖成一团,我想安慰他拉他去洗澡,他立即嚎啕大哭起来,告诉我他已经在学校用凉水冲了好久好久,已经没有臭味了。天啊!当我把他哭着说出来的断续片语连在一起的时候,我才知道,他遭遇了校园霸凌,在小学四年级的男生厕所里。每对母子都是生死之交,无论多么艰难,妈妈都要带着十岁的儿子向校园霸凌说NO!该怎么看待“校园欺凌”?我们都该读一读小说《蝇王》“十年前的今天,我拼着命生下了儿子;十年前的今天,儿子拼着命来到我身边。每对母子都是这样拼着命才能相见,可是我却没有保护好他。”这样的文字让每一个为人父母者读来动容。虽然事情的具体细节还在核实,但校园欺凌的话题,再一次引发了社会的集中关注。刷爆网络的“中关村二小事件”仍在发酵,不禁让人想起了威廉·戈尔丁在1954年出版的一部小说——《蝇王》,这部小说讲述了一群流落荒岛的孩子,因缺乏成年人指导变得十分混乱,最终演化为野蛮原始人的故事。文艺作品,从来都是对生活的映射。“中关村二小事件”背后,让人想起的还有不久前陕西省蓝田县一个初中女孩因被嫁祸“在其他宿舍偷钱”,留下字条后离家出走;16岁的福州永泰县东洋中学学生小黄遭同班同学围殴至脾脏严重出血……屡屡发生的校园欺凌事件,暴露出学校、老师、家长、孩子等各方面的应对和处理能力依然严重不足。校园欺凌,不能只是一个“开过分了的玩笑”。面对“校园欺凌”,没有一个人是旁观者。正视问题,解决问题,才是防微杜渐,让孩子在有安全感的环境里健康成长。

323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