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海淼淼
作为床头书,利用睡前和早上的时间看的,将近一个月的时间,终于看完了。想到这是作者的真实成长经历,整个阅读过程有震惊、不满、心疼和对自我成长的反思。 一直在思考怎么会有这样的家庭?这样的父亲,如此强烈地否定教育、医疗和科学,寄希望于上帝的旨意,以上帝的名义解释周遭事物,也按照教义来维持生活各种秩序。一家人伤痕累累,瘀青、擦伤、车祸、坠落、脑震荡、腿着火、头开花……但父亲坚持将苦难视为一种上帝的赐福。每一次死里逃生,都是因为被上帝选中。于是得以谴责医疗机构,证明上帝的神力。 同时又敬佩作者,在这样的一个环境取得如今的成就,就如她所说: 你可以用很多说法来称呼这个自我:转变,蜕变,虚伪,背叛。而我称之为:教育。 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原生家庭,但我们可以拒绝被给予的家庭,我们可以改变自己,重组自己的家庭。原生家庭带给我们的影响并非无法改变,不过需要付出很多很多,也会有怀疑,正如:我已开始思考教育让我付出的代价,开始对它心生怨恨。当自己真的做出了选择:尽管我现在拥有很多机会,或者也许正因为这些机会,我才失去了那个珍贵之物。而这一切到最后无非是:见证和体验超越父亲所给予我的更多的真理,并用这些真理构建我自己的思想。 作者的痛苦主要来着家庭,这本书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作者和哥哥肖恩以及父母关系的反复反复,她不止一次对自己的母亲和哥哥心生希望,可是每一次都会遭受更大的打击,在每一次的对抗中受到伤害。 她期待的父亲是一位渴望已久的守护者,一名想象出来的斗士,一个不会把她扔进暴风雪中的人,一个当她受了伤,能让她重新变得完整的人。而父亲作为一家之主是那么有力量,不容拒绝。全书下来让我觉得父亲少有的充满了爱意是在塔拉去英国读书的时候,他说,“如果你在美国,我在地下埋了一千加仑汽油。世界末日来临时我可以去接你,带你回家,让你平平安安的。但要是你去了大洋彼岸……” 一开始在我看来,母亲还是很正面的形象,在父亲不愿让塔拉去读大学时,母亲的一句话震惊了她。“在我所有的孩子中,我原以为你才是那个穿越熊熊大火冲出这里的人。我从没料到会是泰勒……走吧。不要让任何事阻止你走。”她作为一个助产士也会跟人说急病去医院,也会做决定安装了电话。我以为哪怕母亲不敢正面反抗父亲,也会在塔拉受到哥哥肖恩的威胁站出来,可事实是母亲在另一个房间沉默,甚至到最后已经完全退化出以父亲为尊抹黑自己的女儿的女人。尤其在塔拉回到离家不到10英里,打电话想和她见面的时候,她拒绝的理由居然是:我不会到一个丈夫不受欢迎的地方。在自己的母亲去世时,因为丈夫不喜欢自己的妹妹而放弃和他们相聚。好几次都是假装塔拉和丈夫吵架,可每一次当面对质都是沉默甚至否认...... 父母爱孩子,从来都不是问题。但他们还造就了孩子的性格、划定了孩子的视野,这往往会决定孩子一生的命运。作者塔拉已经是剑桥硕士、哈佛的博士生了,受到非常好的教育,可还是无法摆脱家庭带来的伤害,尽管已弃绝了父亲的世界,却难找到寻找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勇气。 因为在父亲这得不到保护,所以寄希望于自己的哥哥。哥哥肖恩和泰勒,一个是黑暗一个是黑暗之光。 二哥肖恩跟人打架既凶又狠,博得了打遍天下无敌手的名声。他的性格来自于生长环境,对待自己的女友暴虐而不自知。塔拉对他稍有冒犯,便把她从地上扛起来,将她的头塞进马桶猛烈撞击。塔拉第一次涂口红,在城里和另一个男孩聊了几句。肖恩便说她像个妓女,揪住头发将她拖进门厅,一顿暴打。甚至在后面和父母、亲人关系的恶化,也是因为肖恩。 另一个哥哥泰勒,因为口吃,总是沉默不语。他和塔拉的共同语言是听音乐,泰勒常为她播放唱诗班的音乐唱片,和哥哥的那段时光是塔拉的受教育启蒙时刻。车祸事件后,泰勒决定去上大学,他成了家里第一个选择教育的人。 在又一次塔拉被暴打后,泰勒给她一连串的提问:“ 你想过离开吗?”“去我去的地方,去上大学。”“杨百翰大学接收家庭教育的孩子。”是时候离开了,塔拉,”泰勒说,“ 你待得越久,离开的可能性就越小。 ”“ 外面有一个世界,塔拉 ,”他说,“ 一旦爸爸不再在你耳边灌输他的观点,世界就会看起来大不一样。” 作者塔拉自己也一直把泰勒自己的救命稻草,多年来,在作者的脑海中,他一直是最后求救的对象。在走投无路的时候,他是可以拉动的一根有力的杠杆。在姐姐因为害怕而站在父母和肖恩一边,塔拉受到的背叛和伤害后,塔拉以为哥哥泰勒同样会屈服父亲,幸运的是,从始至终哥哥都站在她这一边,相信她、给她力量,也是这个后来塔拉去找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书中三部曲,从懵懵懂懂到充满怀疑到勇敢坚定,虽然家庭观念和行为的冲突很难全部化解,可是因为亲情,人类之间最崇高美好的感情的缘故,一切问题都会得到妥善解决。人世间是美好的,尽管有着艰难困苦,从旧的环境里撕裂和分离、打碎自己再重建是如此的剜心刻骨。能伴随我们的,只有不妥协、不放弃,和在艰难人生旅途中,探寻未知的非凡的勇气。
小阿殷-
之前有部电影叫《分手大师》 说的是专门有人帮忙解决分手难题 如果现实中有这样的情感导师 你相信吗?有人信了 结果…… 具体案情2021年5月2日,市民牛先生向上海市公安局金山分局报案,称其为了挽回与女友的感情而被一家名为“实花教育咨询”的情感咨询机构诈骗万余元。交钱后不得与前女友联系据牛先生称,去年7月其与女友的感情出现问题,分手后微信、电话均被对方拉黑,导致无法联系上女友。为了挽回这段感情,牛先生上网搜寻情感挽回技巧,希望能让女友回心转意。很快,他就被一条“一对一私人定制,百分百挽回爱情”的广告语所吸引,并添加了该情感挽回机构的微信进行咨询。对方详细了解了牛先生的基本情况后,承诺只需提供其前女友相关个人信息,便会安排专属“情感专家”对其前女友进行交流劝导,帮助其成功修复感情,但是牛先生不得主动与其前女友联系,也不能介入情感挽回工作。苦苦等候时前女友已结婚一心想挽回感情的牛先生立即交纳了3280元的咨询费并与对方签订了电子合同。该机构遂安排“情感专家”对牛先生开展情感辅导,并称与其前女友已经取得联系。随后,该机构“专家”先后以“发现其前女友已有新男友,需要进一步工作引导”“其前女友已动摇,需联系现男友结束感情”等理由,要求牛先生转账支付3万余元。直至今年4月,牛先生也未与其前女友成功复合,联系该机构时也都是敷衍之辞,没有明确答复,遂意识到被骗后报警。警方调查发现,与牛先生联系的所谓“心理咨询师”并未取得国家相关从业资质,而该机构也从未与牛先生前女友取得联系,当民警联系上其前女友时,发现在牛先生尝试情感挽回期间,其前女友已经结婚。被害人平均年龄岁经过循线追踪、缜密侦查,专案组于2021年6月2日,组织警力前往山东实施抓捕行动,一举捣毁5处犯罪窝点,抓获肖某等69名犯罪嫌疑人。 诈骗团伙被抓捕回沪 从警方初步查实的案件来看,受害人遍布全国各地,平均年龄为岁,其中20至30岁男性受骗者居多,最小被害人年仅17岁,被骗金额最多为12万元,初步查实涉及全国各地的案件500余起,涉案金额700余万元。 犯罪团伙微信交流记录 警方调查发现,该犯罪团伙内部层级角色分工明确、诈骗话术欺骗性强、作案手法隐蔽。在获得被害人信任后,“情感分析师”即根据主观认定的被害人情感挽回难易程度,推荐不同金额的情感挽回服务项目,一般分为2880元、3880元、5800元、8800元、12800元五个等级,要求被害人支付费用。而实际上,该团伙从未与被害人的对象联系。 美好的爱情令人向往,可当大家奔走在追爱路上时,骗子们早就想好了骗你的套路。 事例一:女子为挽前男友被骗近5万元 “95”后女生小梁(化名)和男友感情出现问题后分手。分手后仍对前男友念念不忘的小梁为了挽回这段感情,尝试了很多办法,但终因对方心意已决挽留失败。 无计可施的小梁正好在网上看到一篇做“法事”的文章,还附有很多“作法”成功的案例。仿佛看到救星的她赶紧加了对方的微信,并向“大师”倾吐自己的烦恼,寻求帮助。 “大师”给小梁算了一卦,表示她和前男友的姻缘线很模糊,建议做“法事”修补一下。 (模拟对话) 此时,小梁一心只想着挽回前男友,在向“大师”支付了约14000元后,便把自己和前男友的生辰八字、住址等信息都发了过去,等待“大师”作法。 一周后,“大师”向梁小姐表示“作法”效果不是很好,并询问其是不是犯了什么禁忌。梁小姐这才回忆起,自己吃肉破了戒,于是又支付了1000多元“认错费”…… (事主部分转账记录)就这样“大师”以还情债、斩桃花、放生等名义分14次向梁小姐收取了约万元,前男友仍然没有复合的意愿,而“大师”却还在不断要求其付钱,小梁这才发现被骗立即报警求助。 事例二:女子为“挽回爱情”被骗上万元 小欣跟男友分手半年了,可还是走不出来,满脑子想的都是复合。 某一天,小欣在视频平台看到一些挽回指导视频。视频中的老师自称是情感咨询领域的高级导师,有丰富的挽回经验,可付费指导挽回。在老师勾画的复合蓝图中,小欣瞬间有了希望。虽然自己辛苦打工才攒下来1万多元,但感情是无价的,小欣决定试一试。 然而付完费,老师却扔给小欣一份电子资料,美其名曰亲密关系之类的爱情指南,让小欣仔细研读,并在一周内写阅读心得。 诈骗团伙话术本 可小欣一心想的是复合,哪有心思读书写作,只希望老师尽快给出方案。 面对小欣的疑惑和追问,导师回复消息越来越慢了,而且越来越敷衍。直到此时,小欣才明白过来自己可能被骗了,上网一查才发现类似的情感挽回服务基本都不靠谱。男友没挽回,1万多元也打了水漂,骗子对付你的不用说都是设计好的套路,那么市场上的“情感挽回”服务呢,事实上因市场的不规范,此类服务已造成大量消费者纠纷。 对此新闻晨报曾做过深度调查:“情感挽回”市场究竟有多混乱? 新闻晨报记者调查发现,在这个收费高昂的新兴市场里,充斥着隐私侵犯、跟踪监视、欺骗诱哄等灰色行为。为了说服服务对象花钱,“情感大师”们更是不顾常理,兜售着畸形婚恋观……为了走近这一新兴行业,新闻晨报记者,以寻求“情感挽回”服务为名,连续暗访了搜索引擎排名靠前的“珍爱网情感咨询”(下简称“珍爱情感”)、“上海民桢商务信息咨询有限公司”(下简称“民桢咨询”)以及柯李思名下公众号“交际社”、“上海维情网络科技有股份有限公司”(下简称“维情”),发现该行业存在服务混乱、定价混乱、理念混乱、规则混乱等诸多问题。●服务混乱:“分离小三”竟要潜入“小三”生活“如果你不想离婚,我们会采取一个分离‘小三’的工作。“维情”的专家在得知记者希望能够对出轨的丈夫开展情感挽回后,当即提出了这样一个建议。 “分离小三”竟要派出暗访小组 据这名专家描述,所谓的“分离小三”,就是该公司派出一个暗访小组,用假身份进入到另一方和“小三”的生活中。这名专家信誓旦旦地告诉记者,无需为具体操作过程担心,他们目前已经成功操作了17万例。发现记者心存疑虑后,这名专家主动分享起以往成功“分离小三”的案例,其中不乏跟踪监视、欺骗诱哄等手段。“这个真的合法吗?”记者质疑,“这哪里不合法了?”这名所谓的专家反复强调,“我们一定会保证在一个合理合法的范围内。”而我国《民法典》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刺探、侵扰、泄露、公开等方式侵害他人的隐私权。上海申同律师事务所的董劼律师也提醒,消费者在进行“情感挽回”等活动过程中,还应注意自身行为的正当性,不要踩到法律红线,部分“情感挽回”机构采用跟踪调查的方式,侵扰他人的生活安宁,已明显侵害了第三人的隐私权。●定价混乱:动辄要价数十万,成功与否都得付钱颇为夸张的是,无论是哪一种“情感挽回”服务,价格都很高,且无论成功与否,消费者都需支付大量费用,部分“情感挽回”服务存在价格混乱的问题。 “分离小三”的价格动辄要几十万元 “像你这个情况,一般要30万元以上,差不多40万元。”“维情”公司所谓专家说,其中20万元首付款需在“分离小三”开始前支付。“如果不成功,这20万元返还吗?”记者问。这名所谓的专家直言,“你不付钱,我们不做的,(这20万元)成功和失败都是必然的支出。”●理念混乱:观念背离正常的婚恋观在“情感挽回”服务中,多家机构或个人都提出,他们会安排“老师”,帮助当事人自我提升,以挽回伴侣。但是,与正常心理咨询需遵守严格的科学体系不同,这些机构给出的“自我提升”理念,常常背离正常的婚恋观。“女人必须在权力的臣服下,才能获得真实欲望的满足。”“女权是致命的‘思想病毒’。”“家庭一切的不幸,来自于女性的原罪。”“一段感情,并不需要男女相互理解。”……“柯李思”一直以“教练”自称,声称可以通过改变当事人思想,改变其与伴侣之间的关系,其所谓的课程就是灌输这些畸形的婚恋观和所谓的技巧。另一种极端婚恋观,体现在“维情专家”的言论中。为了推销“情感挽回”业务,他们试图让当事人相信,自己伴侣是无辜的,一切的错误都源自于“小三”。●规则混乱:不签协议或权利失衡严重规则混乱,也是“情感挽回”行业存在的一个严重问题。类似于“柯李思”这类个人从业者,在兜售服务时,他和消费者之间完全没有签订任何服务协议。“民桢咨询”、“维情”等机构,虽然会和消费者签订服务协议,但这些协议要么是一纸空文,要么基本都是在保护商家自身的利益。 “情感挽回”往往不签协议或权利失衡严重 专家:“情感挽回”乱象亟需规范 虹口区精神卫生中心心理科主任方芳记者,目前市场上存在的诸如“分离小三”、“情感挽回”等服务,和传统意义上的婚姻家庭心理治疗完全不同,事实上,这些服务项目已脱离了心理咨询服务的范畴,“它更像是某种辅导班,但绝对不是心理学角度的婚姻家庭治疗”。 最贵的心灵鸡汤都写在无良情感咨询师的手册里收割痴男怨女的韭菜,“真香”感情是双方的事情需要通过沟通来解决,盲目找大师作法或找情感导师挽回,结果可能只是交了智商税。爱情来时请珍惜,爱情走了请冷静,若真的有办法挽回,那也一定在你而不是专家或大师,虽然爱情从不是一腔孤勇,但想靠套路换得真心也绝对没用。 来源| 新闻晨报综合021视频、新闻CT等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