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丹5678
黄飞鸿原名黄锡样,字达云,原籍南海西据岭西禄舟村。咸丰六年(1856年)农历七月初九。生于佛山,童年、少年多在拂山生活,从六岁时随相传为广东十虎之一的父亲黄腆英习武,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卖武售药,曾以其父所传的四象标龙棍打赢了顺德一号称“钓鱼棍王”的武师郑大雄,赢得“少年英雄”的美名。13岁时,黄飞鸿在佛山豆鼓巷(现升平路一带)遇广东十虎之首铁桥三的首徒林福成,遂拜林为师,学得铁线拳、飞铭等绝技。16岁时,黄飞鸿随父移居广州,并在广州西关第七甫水脚开设武馆。 约20岁时,一欧洲人带着一凶猛巨大经过专门训练的狼狗在香港设擂台与人比试,黄飞鸿以“猴形拐用法”智胜恶犬,此事流传甚广。约26岁时,受聘广州水师武术教练,并受到水师提督吴全美的赏识,在他的举荐下,黄飞鸿考取了广州将军衙门“靖汛大旗手”一职。约1886年,黄飞鸿在广州仁安街创跌打医馆“宝芝林”,相传先后研制了“大力丸”、“通脉丹”等跌打药。他还向社会公开跌打酒浸泡法和防暑凉荼验方,希望有助于劳苦大众。1888年,抗法名将刘永福不幸受伤,多方医治不愈,黄飞鸿治愈了其伤,刘十分感激,亲自撰文并请时任两广总督的张之洞书写“医艺精通”木员赠给黄飞鸿,此木愿的全文在宝芝林从香港回迁广州重开时宣传单上有记录(此宣传单藏于拂山黄飞鸿纪念馆)。刘永福还聘黄飞鸿为军医官和福字军技击总教习。1894年,黄飞鸿作为技击总教习,与刘永福幅字军一起人台,抗击日军数月,终因寡不敌众,撤回大陆。1895年6月福建省桌台唐景彬自立为“台湾民主国总统”,任黄飞鸿为殿前大将军,后被李鸿章的推军镇压,黄飞鸿回到广州,隐居宝芝林,停止授徒,门前大书“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干金不传求师莫问”。 武昌起义胜利后,黄飞鸿受刘永福之聘出任广东省民团总教练。据《广东武术史》记载,1919年4月16日,广州精武会在海珠大戏院举行成立大会,黄飞鸿以63岁高龄表演了双飞钥,虽两鬃斑白而雄风不减,赢得满场喝彩。1924年广东商团叛乱,宝芝林破焚,黄飞鸿忧郁成疾。次年农历三月二十五日,69岁的黄飞鸿结束了自己曲折坎坷的一生,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
yoyoyoyoyo224
杨永信杨永信于2006年1月,成立了由他担任主任的“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2008年7月3日晚8:20,中央电视台开始播出的7集电视纪录片《战网魔》第四集《谁把天才变成了魔兽》,内容主要是在对以《魔兽世界》为代表的网络游戏的抨击时,有污蔑歪曲的成分,该节目不顾事实,诬蔑《魔兽世界》里可以随意杀人,偷盗,甚至将一段《流星蝴蝶剑》的片断当做《魔兽世界》的视频。而《魔兽世界》游戏里从来不具备偷盗玩家物品的功能,并且该游戏装备是绑定的,杀死玩家根本不会得到任何装备。[25] 随即杨永信受到中国内外媒体和网民的广泛关注并引发广大网民的声讨,他和中央电视台《第一线》栏目组称,他们的手机和电话就不断接听到辱骂、威胁、诽谤电话,网上百度贴吧于2008年7月4日也多了两个以“杨永信”“谁把天才变成了魔兽”为吧名的贴吧。高额收费杨永信的临沂网戒中心隶属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央视《经济半小时》栏目曝光杨永信的网戒中心入账8100万元。[26] 将杨永信和他所创建的网戒中心以及整个网戒行业都被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上。网戒中心的治疗住宿费用每月在6000元左右,有网民批评其藉“治疗网瘾”之名,杨永信则表示临沂市第四人民医院网络成瘾戒治中心的所属性质(非营利性全民所有制)依据山东省物价局、卫生厅、财政厅2000年联合下发的《医疗机构收费项目及收费标准》收费,没有高价牟利。[27] 质疑治疗资格在法律层面上,医院以及杨永信的网瘾戒治机构是否有权收治网瘾患者同样存在争议。由于网戒中心并没有取得相应的资格批文,[28] 网戒中心能否获得未成年人的监护权是个问题;对于成年“患者”,其法律问题则更难以规避。[29-30] 其次网戒中心的患者每天都需要服用一定剂量的抗焦虑和抗抑郁药,有人提出质疑,但高志峰、李宁、刘炳伦等人的研究均证实服用抗焦虑药和抗抑郁药能有效缓解网络成瘾的戒断反应症状和渴求上网的冲动或不安。虽然卫生部专门召开的网瘾诊疗专家讨论会已将网瘾纳入精神病学的范畴[31] ,但是卫生部疾病预防控制局副局长孔灵芝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网瘾不能作为独立的精神障碍诊断标准,杨永信的治疗中心也因此同时遭到媒体的质疑。[32] 医疗事故隐患网戒中心的日程表并不像宣传的那样合理,每天11点睡觉6点起床,只能睡7个小时,而军训是整下午的,中心里接受治疗的人员几乎每天都在肌肉的酸痛中度过。前十五天不能出去参加活动,周末的活动基本就是磕等身长头,每次磕一千多个,整整一个上午。一个标准的等身长头是从站着开始然后双腿跪地,双手合十于肘部 同时落地,双手向前伸直至全身趴下,双手向上作揖,最后站起来,曾经有“盟友”因为逃跑被罚每天晚上做200个。同时,电休克治疗在中心的应用比精神科还普遍,只要一点做的不好就要电。还有一个就是针对挑食的惩罚方法,吃清水加纯白菜和清水煮水萝卜。出院“盟友”对这个治疗中心的置疑还包括:1.入院容易出院难,收费很暧昧。收取费用的时候非常容易,名目繁多。收费标准很是不低;课上克扣家长以达到约束家长的目的, 非常模糊的标准,基本就是杨永信的一句话,家长的几百块就拿到了,如:利用家长心疼孩子作电疗威逼家长拿出几百块为自己的行为赎罪。入院没有任何理由就可以,出院的时候必须奉上“锦旗”,或者请您“自愿”放弃本月已交纳的费用(2009年的时候是6500/月)。2.入院标准以及含糊其词的“网瘾”概念。没有科学、实际的入院标准。(基本与精神病院入院标准相同)没有“网瘾”病症的诊断过程。自己对“网瘾”的概念还不能解释清楚。让家长签字的那张纸,就是各家精神病院在收治精神病人时签的委托协议一类的东西。3.医者,关爱生命、尊重人权。逼人下跪是否应该纳入网络成瘾的治疗程序中也遭到质疑,而且,跪的不是自己的父母,要先向他跪。受到捆绑与殴打这种只有在重症精神病区才会上演的方式方法在这是家常便饭。4.侵犯人权以及隐私。杨永信在课上自己都说,“这里不存在任何人的隐私”。所谓点评课,其实是...把自己的隐私被强制性的“晾晒”于世。甚至还有跟踪录象。在法律面前,法官可以评断事件中人的是非。杨永信不是法官,只是一名普通的中专毕业的精神病系医生,没有权利来评断别人的是非。杨永信网戒中心的孩子进行的是一种精神上的洗脑,或者是一 种恶意误导,甚至是人身攻击。5.杨永信没有进行专业的心理课程的培训和学习,自称自己是心理专家,或者认为自己有心理辅导能力。而心理咨询师不可以去以自己的意志来说服甚至是强行改变被咨询人的想法,这是所有专业心理咨询师的大忌。6.认为自己的治疗方法是可以妥当处理“网瘾”的。一个病症的出现,尤其是精神类疾病的判定,要为它定性,就要经过一个长期而且需要众多专家、学者考虑到社会道德承载能力,并在遵循国家相 关法律之下,才能被孕育而出。然而,杨永信推行的自己的这套理论,明明是漏洞百出,尖锐问题避而不谈,概念含糊其词,举证不足,并一再强调自己, 令人质疑其存在性能否作为一个科学理论去正常支持他的治疗方法。更严重是,他认为进行心理干预来治疗网络成瘾没有任何效果,并否认心理学的许多著名理论,还有暗语攻击《心理访谈》中曾出现过的众多权威心理专家。[33] 疑似软文杨永信被许多媒体做过正面报道,有网民认为那不过是付费类广告,和广大的游医的营销手法类似。杨永信在一些的报纸上登载的文章,疑似“广大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医疗广告”,也就是以一种医患探讨的口气推荐自己医院,而这是在中国媒体每天都会出现的软文广告。但网戒中心的受益家长们对这一说法表现出极端的愤慨,认为这是没有事实根据的无端猜疑,甚至是诽谤。[34] 涉嫌违法中央电视台于 2009年05月12日的报道中披露,杨永信的网戒中心中,互称“盟友”的被治疗者们,年龄从13岁到30多岁,绝大部分都是被家长们哄骗或强迫送进网戒中心接受治疗,媒体表示此种做法涉嫌非法限制人身自由。杨永信网络成瘾戒治模式在出院“盟友”的透露下,临沂网戒中心实际上用的是一套结合了电击、捆绑、限制人身自由、个人崇拜和洗脑等方法的“疗法”。接受治疗的孩子绝大多数都是被强制送来的,他们被称为“盟友”,每个盟友的房间都有该网戒中心的权力架构图,顶端是“网戒中心主任”杨永信(中心称其“杨叔”),再下面有两个机构“家长同盟委员会”和“同盟班会”。“家委会”和“班会”负责监督盟友,一旦某盟友“表现不好”,就会被“加圈”或“点现钱”。“加圈”指在盟友名字后画一个圈,而累计5个圈就要接受一次电击。“点现钱”是电击疗法,在“入院盟友必读”上写着:“在这个大家庭里,要杜绝一切社会上的不良习气。我们最痛恨的就是"口是心非、表里不一、言而无信、承而不诺、耍小聪明、出尔反尔、执迷不悟",违反任意一条就等于"触电",要做物理治疗,也称"醒脑治疗",俗称"点现钱"。”会被“点现钱”的行为共有86条,具体的如“7:30~17:30在小室挂衣服”、“点评课堂内私自调座位”、“忽悠家长想回家”、“吃巧克力”、“空腹吃药”、“盟友未经许可坐杨叔椅子”和“上厕所锁门”等,抽象须裁决的如“严重心态问题”、“执行力不足”、“挑战杨叔模式”和“在点评课上带有不接受情绪”等。违反这86条中的任何一条,都要接受“相当疼”的电击治疗。[35] 而其治疗方式是使用已经停产的抽搐型电痉挛非法设备[36] 进行“低剂量电刺激治疗网瘾”,直到被叫停。[37] 杨永信使用的DX-II型治疗仪,尽管世界精神病协会精神病诊断与分类标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在《小康》杂志采访中称杨永信使用的DX-II项科研实际使用证明是安全有效的。[38] 但是《新闻调查:网瘾之戒》节目中经北京著名的精神病院北京安定医院的专家证实有副作用并没有生产许可证,被业内禁止使用,[36] 而留美生物学博士方舟子则发表文章表示,通过对脑部施加电击诱发抽搐并改变大脑功能,其机理至今不明,但损害记忆和认知功能是已知的;杨永信的治疗手段已经违反了国际惯例和世界卫生组织要求。[39] 电击治疗这种治疗方法引起了广泛争议,对于这一疗法,很多网民认为不人道,是一种强制性手段,侵犯了孩子的人权,甚至触犯了《未成年人保护法》。[36] 。自2009年起,杨永信已改用符合卫生部标准的低频脉冲治疗仪。对外沟通杨永信在新浪同时注册了两个博客“快乐使者杨永信”和“网瘾戒治专家杨永信”,同时还注册了一个新浪微博。他的大部分网瘾相关文章以及对新闻、媒体平台的负面报道的回应、解释都收录在内,但是所有文章都不允许留言和评论。
Icecream0513
清末民初的佛山武林 陶城,丝织城,粤剧的源头活水,岭南中成药之都,南派武术的发扬光大之地,这样一些似乎毫不相干的称号背后,在历史上和今天都指向了同一个地方,这就是黄飞鸿的出生地,“肇迹于晋,得名于唐”的佛山。 这个距广州只有半个多小时车程的所在,自古以来就水网交错,交通便利,是广东西、北、东三地物流的聚散中心。早在唐宋年间,手工业、商业就已经非常发达,到了明清时代,更是三步一店铺,百步一码头,被时人排名“四大名镇”之首,位列“四大聚”中除京师之外的第二聚。佛山证明了经济与文化发展间紧密相连的互动性,历史上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也带动了这里民间文化、艺术的繁荣,价比黄金的石湾陶塑,能以假乱真的秋色工艺,不断革新改良的粤剧艺术,那些年代或形成或发展或定型或成名的文化成就,在千百年后的今天依然夺人眼目。 与许多地方不一样的是,佛山武术兴起的背景是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然而因为地势平坦,没有天然险峻的屏障进行守卫,所以在民间为求自保,当地人很早就有习武强身以及自卫的习惯。在历史上,有一个例证可以窥见当时佛山人的尚武风气:1449年(明正统十四年),黄萧养起兵围攻广州,同时分兵进攻佛山,一路势如破竹。当时佛山只是南海县辖下的乡级建制,当局并不派兵驻守,一切防备俱由地方负责。结果,乡绅梁广等22人只用一天时间,就组织起了乡勇,在“无甲兵之援,险塞之限”的情况下坚守半月,杀敌数千,直到黄萧养兵败。据史书记载,这当中不乏骁勇而又有谋略之人。 许多图谋反清复明的秘密组织开始在经济发达的佛山建立机构,像清初在石湾出现的“五顺堂”,就是珠江三角洲地区最早出现的天地会(洪门会)组织。雍正年间,为躲避朝廷的追捕,京剧艺人“摊手五”(张五)由湖北流落到了佛山,开始在戏班中教授北派武功,其中包含有咏春的推手功夫。1853年,佛山粤剧伶人、天地会拳师李文茂更是扯起了反清复明的大旗起兵,并且一直打到广西建立起大成国。 富庶的经济也吸引了不少武林人士,到了黄飞鸿出生的清末年代,佛山的武术已进入了鼎盛的时期:蔡李佛创始人张炎1851年在佛山创办鸿胜馆,传下弟子先后到广州、香港设馆。首徒陈盛是三水人,继任时馆员逾万,为当时中国最大武馆,蔡李佛拳也成为当时广东最大的武术流派。加上清末传入佛山的咏春拳经由名师梁赞的发扬,门徒众多,佛山成了南派武术的中心。 随着鸦片战争的爆发,还有以陈启沅在西樵兴建的继昌隆缫丝厂为代表的近代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佛山当地家庭作坊式的手工业受到了极大的冲击,大量的工人失业,加上因为河道年久失疏,水路交通优势渐渐式微,佛山也开始失去了区域商贸中心的位置,一些商业贸易也开始转到了交通更加便利的广州去。社会开始动荡不安,许多黑社会性质的组织不断涌现,不少武馆应运而生。而为了防身抗侮,许多城市贫民以及失业工人更是纷纷到武馆学习武艺。这个过程一直持续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并且在大革命前夕,佛山的学武风气达到了空前的繁荣。 一个普通的岭南武师 1856年农历七月初九,黄飞鸿出生在佛山,父亲黄麒英被称为清末武林“广东十虎”之一,武功虽然高强,家道却是非常困难。因此6岁开始跟从父亲习武的黄飞鸿,不得不在12岁起就随父亲在佛山、广州还有顺德一带四处卖武,同时还卖跌打药。据说,有一次他曾经以四象标龙棍,战胜了武师郑大雄左手钓鱼棍法,博得了“少年英雄”的名声。 所谓的江湖机缘的出现,是在13岁那一年,正在佛山豆豉巷卖武的黄飞鸿父子救助了铁桥三的高徒林福成,为表谢意,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林福成向黄飞鸿传授了“铁线拳”、“飞砣”等绝技。 16岁时,黄飞鸿开始移居广州,当时铜、铁行工人集资为他在西关第七甫水脚创设武馆,向工人们传授武艺,漂泊多年的卖武生涯才得以结束。两年后,开始有点名气的黄飞鸿还被“三栏行”(果栏、菜栏、鱼栏)中人聘为行中武术教练。 黄飞鸿的主要事迹都是在青年时期留下的。19岁那年,在西樵官山墟的一家当铺夜宿的黄飞鸿遇到了贼人打劫,仅凭单枪匹马,就击退了数十强盗,在当地传为一时佳话,随后被邀请到石龙乡授徒。1876年,一洋人携如牛犊大的狼狗在香港设擂向华人邀斗,20岁的黄飞鸿不甘华人受辱,赴港以“猴形拐脚”击毙恶犬,自此扬名香江。又一年,香港一恶棍强占水坑口大笪地小贩彭玉的摊档,并将彭玉打伤,黄飞鸿路见不平,挺身相助,却被数十人持械围攻,最后仍能全身败敌。 1882年,黄飞鸿开始在军中任职,当时被广州水师聘为武术教练,后来还考取广州将军衙门“靖汛大旗手”一职。3年后,记名提督吴全美聘他为军中技击教练,此前在回澜桥开办的武馆停业。然而在30岁那一年,父亲黄麒英辞世,不久吴全美也过身,黄飞鸿心生退意,遂辞去了军中的技击教练职务,在广州仁安街开设了一个跌打医馆“宝芝林”,门前悬有一副对联:“宝剑出鞘,芝草成林”。 两年后即1888年,黄飞鸿治愈了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的脚疾,刘永福向他赠送了一块写有“医艺精通”字样的木匾,并聘请他作黑旗军的军医官,同时担任福字军技击总教练。1894年,刘永福率领军队赴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黄飞鸿随刘永福率九营福字军抵台,驻守台南。1895年6月,刘永福护台失利,遭受了重大打击的黄飞鸿开始离台返粤,自此只行医,不授武,并在“宝芝林”门前张榜说,“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千金不传,求师莫问”。 1911年,已届55岁的黄飞鸿再应刘永福的邀聘,出任广东民团总教练。第二年,广州一鱼栏伙记马如灿(卖鱼灿)遭歹徒勒索被殴,黄飞鸿出手严惩歹徒,“义救卖鱼灿”一事在羊城广为传颂。1919年,广东省精武会成立,在广州海珠戏院举行的大会上,63岁的黄飞鸿表演了飞砣入埕(圆口陶罐)的绝技。 黄飞鸿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他在24岁时才娶妻生子,共育有四个儿子,但前三任妻子都先后病亡,1915年续娶了时年19岁的莫桂兰为妾。1919年,精通武术的次子黄汉森在往广西梧州渡任“护勇”时被妒忌其武技的“鬼眼梁”暗算惨死,对黄飞鸿打击很大,自此不再向儿子传授武功。1924年10月,广州国民政府镇压商团暴乱,西关一带房屋被毁,仁安街“宝芝林”也受累被焚,所有资财付于一炬,长子又告失业,黄飞鸿忧郁成疾。 1925年4月17日,黄飞鸿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终年69岁。然而那时候家徒四壁的后人甚至无力殡葬,多亏了女弟子邓秀琼出资相助,才得以埋葬到白云山麓。 与电影里看到的相比,现实人生里的黄飞鸿的一生并不顺利,其家人除了二儿子早逝之外,其余三子分别从事肉行生意、行医以及经营杂货。在他去世后,得到其武艺真传的妻子莫桂兰先是在广州“义勇堂”教拳,抗战胜利后去到了香港,并且在高士道挂起“黄飞鸿授妻莫桂兰精医跌打”的招牌,不久后组织起了“黄飞鸿国术社”,并于1982年去世。 无法逃脱的历史命运 考黄飞鸿的一生,恰恰是中国历史,开始由封建专制转向民主共和的年代,内容博大精深,却又最为动荡不安。那时候,西方国家已经通过坚船利炮,用装满鸦片的趸船敲开了中国坚闭千年的国门,大量雪花花的银两不断地从那些被迫开放的口岸向外流淌。为了在虎门抗击英国舰队,当年林则徐甚至专门到佛山来铸造大炮。 然而长梦未醒的山河还是处处受人践踏,这当中,黄飞鸿就经历了1895年4月17日《马关条约》之后的一段历史:当时他追随刘永福来到台湾,在刘永福所依重的福建省臬台(即巡抚)唐景崧麾下任职。1895年6月,唐景崧自立为“台湾民主国总统”,黄飞鸿则被任命为殿前大将军。那个年代该有着多少荒诞不经的梦啊,不久,李鸿章率淮军前来围剿,唐景崧事败,黄飞鸿也随唐景崧一起逃回了广州。从此黄飞鸿就过上了隐居的生活,关于他的史料记载就愈发少见。 在崇尚勇力的冷兵器时代,有着高超武艺的黄飞鸿仍然要为生计奔波劳碌,他早年在珠三角的流浪,16岁以后迁居广州,正是中国国力积贫积弱到了顶点的时候,内忧外患,产业衰败,人们难以维持生计。于是向外流徙成了自发的行为。黄飞鸿在佛山、广州、顺德以及香港辗转的时候,更多的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人民开始向更渺远的海外流出,香港成了当然的第一选择,也有的人以香港为跳板,跑到东南亚以及欧美等国家和地区。甚至在黄去世之后,妻子莫桂兰也只好离开家乡,来到了香港。 都说“年深外境犹吾境,日久他乡即故乡”,可是没有品尝过个中滋味的现代人,又怎能体会那在一百几十年前背井离乡的人们的心情。去到异国他乡,面对着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迥异的人群,语言、风俗不同,民情也不一样,赤手空拳的人们就好比是只身进入了漫无边际的荒野,又好似徒手攀援的探险,担惊受怕就成了必然的事情。于是,握紧拳头就成了下意识,外出的人们往往都会修习武功,健身功能成了其次,自卫防身才是第一。凡是有广府人所到之处,就必定有习武之人,有的人甚至在当地开办武馆,将招收弟子教授武术作为谋生的主要手段。这其中,作为南派武术中心的佛山,就成了中国最主要的武术流出地之一。 以黄飞鸿为例,他在广州宝芝林里传授过的弟子,有凌云阶、梁宽、卖鱼灿、陈锦泉、帅老郁、帅老彦、陆正刚、林世荣等。其中以梁宽的武艺为最好,然而天妒英才,他又是众弟子中最早辞世的一个。成就最大的是随黄飞鸿习武20年的林世荣,这位早年卖猪肉为生的弟子人称“猪肉荣”,曾获清末在广州东较场举办的首届广东武术比赛第一名,后来因为热心公益而获得过孙中山的银牌嘉奖,他就曾经在广州开办过三家武馆,一生授徒万余人,其亲侄林祖继承衣钵后授徒五十余年,弟子更是遍布美加、欧洲还有东南亚。 除了为“抗日保台”到过台湾之外,就现在的记载而言,黄飞鸿再远的也就是到过香港,并且留下的大多是为国人雪耻以及除暴安良的事迹。为他在华人世界里带去更多真实影响的还是他的妻子莫桂兰,以及弟子林世荣。尤其是后者,在晚年因为受牵连只身逃往香港后,在徒弟朱愚斋、张士镳还有李世辉的协助下,开始打破门派的界限,著书立说,约于1930年左右出版了《伏虎拳》、《铁线拳》、《虎鹤双形拳》等拳谱,开创了广东近代武术套路写作的先河,使得黄飞鸿流传下来的洪拳远播港澳、东南亚、欧美和南非等地,经久不衰。 在流徙成了必然的时代背景下,终黄飞鸿的一生,他除了不断地在困厄中奔忙以外,别无他法。作为一个职业武师,在战火与危难遍布的年代,还能够在后20多年中躲在市井的一角默默地为人推关把脉,或者闲来授徒,虽然没有见着“成林芝草”,并且是抑郁而终,黄飞鸿的命运也属不错的了。被改变的黄飞鸿 由上个世纪30年代一直到世纪末,在近70年间,黄飞鸿几乎成了香港所有的文学艺术表现形式中惟一取之不尽、绵延不绝的题材来源,以影响最大的电影为例,其中饰演黄飞鸿角色的演员就有关德兴、成龙、李连杰、赵文卓等,单是关德兴一人,就主演了77部黄飞鸿电影。自1949年以来,香港以黄飞鸿为题材的电影就拍了100部,创下了吉尼斯世界纪录。 没有早年在珠三角的流离,也没有现实世界里的亡妻丧子,在以黄飞鸿为题材的文学、艺术创作中,他更多的时候是以一个超脱的英雄或者是侠客的面目出现。就文化品牌而言,香港电影对黄飞鸿的塑造无疑是成功的,无论是在早期的小说以及电影里那位行侠仗义、扶危济困的慈父严师,还是后来徐克电影中加入更多的时代元素后,面对文化冲突、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时表现出民族气节以及自强自立的青年侠客,已经由几十年的历史积累,将其化作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化身。并且,经由香港这个特殊的经济、地理以及文化平台,黄飞鸿的形象被辐射到了世界各地,在港产功夫片大行世界的时候,成了一个著名品牌。 在早年写黄飞鸿的作家中,也有像朱愚斋、马云这样的弟子门人,也有着像念佛山人等佛山乡亲,他们的初衷或多或少都会有着扬师门、褒乡贤的意思在内。而黄飞鸿品牌的成功,在一定程度上也带动了海外武术产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于遍布世界各地的佛山武馆来说,他们可以更自豪地向弟子们说,瞧,我们的佛山功夫多厉害。在现实的世界武林中,在以往的武术比赛中,也以咏春、蔡李佛等拳术的胜率最高。因此,今天世界各地的武术拳馆中,很大部分就以从佛山外传出去的蔡李佛、咏春还有洪拳为主。据说沈阳金德足球俱乐部的加纳外援阿尤,甚至在来中国之前就已经听说过“黄飞鸿”,就足以看出这个品牌的效用。 然而黄飞鸿电影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期的忽然而斩,以及黄飞鸿电视向娱乐题材靠拢,却颇足玩味。 内地市场一直是香港电影的主攻战场。黄飞鸿在香港影视、文化走过的不断聚合、形成品牌的几十年,恰恰是中华民族由乱而治、从贫到富的几十年,更多内地观众接触到黄飞鸿,已经是改革开放之后的事情。这当中,国人的心态也渐渐由弱者向强者过渡。这种变化是缓慢的,然而在日历翻过一个世纪之后,却又是那样的清晰可见。因此,对许多观众而言,早年黄飞鸿电影或许可以铺陈洗刷“东亚病夫”的事迹,但是到了今天,题材上就得考虑,是否应该再加上诸如十三姨这样一些讨巧的娱乐因素。加上信息获取的渠道增多、娱乐手段的多元化,即使是内地观众的胃口也已经被吊高起来,类型单一的电影看一部可以,看第二部或许就会生厌。 另一方面,美国经济与好莱坞电影的关系证明,强势经济可以造就文化高地,而在上个世纪90年年代初期之前,香港一直是国际金融、贸易中心,这样的强势地位使得香港的文化,尤其是以武侠等影视作品为代表的文化一直不断地向外输出,包括东南亚、欧美、非洲,以及改革开放之后的内地。因此那些年代,在世界各地都可以看到黄飞鸿的“佛山无影脚”。然而经历了金融风波之后的香港经济徘徊不前,港式文化高地优势顿失,加上内地以及韩国等地电影业的发展,香港电影业也一直萎靡不振,像黄飞鸿这样已经拍老了的题材,显然没有人敢轻易拿来再炒。话说回来,如果实在还有可以深挖出来的东西,经验老到的香港电影人肯定会第一个嗅到。 从上个世纪90年代初的一些电视剧集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样一个端倪,比如在《我是黄飞鸿》、《我爱牙擦苏》、《铁胆梁宽》中,黄飞鸿都是作为配角出演,并且角色形象也越来越多元化。看来,特定时期树立起来的文化品牌,也有必要在适当的时候作出调整。黄飞鸿如何名满天下? 在今天所能见到的关于黄飞鸿的记载中,以林世荣弟子朱愚斋写的《黄飞鸿别传》为最早。朱愚斋是南海人,别名斋公,世居羊城,跟林世荣学武的时候,甚得老师的赏识。林世荣曾经这样评论自己的弟子:“若使(愚斋)学兵戎,学万人敌,其成就当中只一拳师耳。”朱愚斋终生刻苦为学,著述颇丰,在黄飞鸿去世后,他就开始整理有关资料,并于1933年开始,在《工商晚报》连载这部“事皆纪实”、“据其平生所历”的《黄飞鸿别传》。这本书详尽介绍了黄飞鸿传奇的一生,突出了黄飞鸿精湛的武技、行侠仗义的豪迈气概,同时还介绍了黄飞鸿的父亲黄麒英,师傅林福成,徒弟梁宽、林世荣以及多位武术名家的事迹。《黄飞鸿别传》开创了以黄飞鸿为题材的艺术创作的先河。 此后,还分别有忠义乡人、我是山人、禅山人等小说家出版了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小说,在上个世纪40年代最为鼎盛,影响也最大。到目前为止,至少有11位小说家发表了共20部黄飞鸿题材的小说。这些小说家中,有佛山人氏,也有黄飞鸿的门人,像朱愚斋的徒弟马云,本身是香港的资深作家,其他小说曾广泛在新马等地华文报章刊载,也有小说单行本三地出版,他也先后在1970年出版了两本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小说《花地歼恶霸》、《大闹丁家庄》。 黄飞鸿题材小说的创作一直绵延,1988年,佛山的本地作家任流也出版了一部反映黄飞鸿少年时期在佛山经历的长篇小说《少年黄飞鸿》。这些作品的题材多为反映黄飞鸿及其门徒除暴安良、匡扶正义、惩奸除恶、为民除害的事迹。同时,这些小说所辐射的地区也非常广泛,包括港台、新马、美国、欧洲等地。 正是由于这些小说的成功,才使得黄飞鸿能够开始超越寻常视界,以更为世人所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电影、粤剧、广播以及电视乃至今天的动画当中出现。黄飞鸿开始成为一名家喻户晓的武林人物。 上个世纪三四十年代的香港,粤剧红极一时,大大小小的戏院布满港九。1944年,在粤剧界声名极隆的杰出编剧家唐涤生,开始着手把黄飞鸿的故事编写为《黄飞鸿正传》,共三集,并交给由自己夫人郑孟霞以及著名的粤剧表演艺术家罗品超担纲演出的“超华剧团”进行演出。罗品超成了第一个在粤剧中扮演黄飞鸿的艺人。 将黄飞鸿带入电影的是另一位艺名“新靓就”,从13岁就开始学习粤剧表演艺术的广东开平人关德兴,1949年,他在香港主演了由胡鹏导演的《黄飞鸿传》,大获成功。两年后,关德兴乘胜追击,把《黄飞鸿传》搬上了粤剧舞台,同时把南派武打以及精彩的狮艺表演糅入其中,演活了黄飞鸿,所以在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柬埔寨的金边以及美国的旧金山市等多个城市巡回演出时,广受当地华人以及侨胞的欢迎。这个剧本后来也为佛山、广州当地的粤剧艺人演出。 此外,在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香港的一些导演开始为黄飞鸿的电影加入了一些新的元素。比如成龙在《醉拳》中逼真的“虎鹤双形拳”,还有后来徐克执导的“黄飞鸿系列”,就出现了时尚以及爱情的元素,除了更有观众缘的李连杰外,还添加了一个有着辈分障碍,又让人心动的十三姨。黄飞鸿电影直到徐克的《龙城歼霸》为止。另外,香港的播音皇帝钟伟明也曾经在电台里播讲黄飞鸿的小说,只要“话说黄飞鸿”一起,街头顿时万人空巷。 到了1970年代,电视开始进入千家万户,黄飞鸿也开始在1976年被香港无线电视台搬上电视荧屏。20多年来,香港、广州以及台湾共出品了8部共173集以黄飞鸿为题材的电视剧集。
马铃薯菇凉
1856年农历七月初九,黄飞鸿出生在佛山,父亲黄麒英被称为清末武林“广东十虎”之一,武功虽然高强,家道却是非常困难。因此6岁开始跟从父亲习武的黄飞鸿,不得不在12岁起就随父亲在佛山、广州还有顺德一带四处卖武,同时还卖跌打药。据说,有一次他曾经以四象标龙棍,战胜了武师郑大雄左手钓鱼棍法,博得了“少年英雄”的名声。所谓的江湖机缘的出现,是在13岁那一年,正在佛山豆豉巷卖武的黄飞鸿父子救助了铁桥三的高徒林福成,为表谢意,在近两年的时间里,林福成向黄飞鸿传授了“铁线拳”、“飞砣”等绝技。16岁时,黄飞鸿开始移居广州,当时铜、铁行工人集资为他在西关第七甫水脚创设武馆,向工人们传授武艺,漂泊多年的卖武生涯才得以结束。两年后,开始有点名气的黄飞鸿还被“三栏行”(果栏、菜栏、鱼栏)中人聘为行中武术教练。黄飞鸿的主要事迹都是在青年时期留下的。19岁那年,在西樵官山墟的一家当铺夜宿的黄飞鸿遇到了贼人打劫,仅凭单枪匹马,就击退了数十强盗,在当地传为一时佳话,随后被邀请到石龙乡授徒。1876年,一洋人携如牛犊大的狼狗在香港设擂向华人邀斗,20岁的黄飞鸿不甘华人受辱,赴港以“猴形拐脚”击毙恶犬,自此扬名香江。又一年,香港一恶棍强占水坑口大笪地小贩彭玉的摊档,并将彭玉打伤,黄飞鸿路见不平,挺身相助,却被数十人持械围攻,最后仍能全身败敌。1882年,黄飞鸿开始在军中任职,当时被广州水师聘为武术教练,后来还考取广州将军衙门“靖汛大旗手”一职。3年后,记名提督吴全美聘他为军中技击教练,此前在回澜桥开办的武馆停业。然而在30岁那一年,父亲黄麒英辞世,不久吴全美也过身,黄飞鸿心生退意,遂辞去了军中的技击教练职务,在广州仁安街开设了一个跌打医馆“宝芝林”,门前悬有一副对联:“宝剑出鞘,芝草成林”。两年后即1888年,黄飞鸿治愈了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的脚疾,刘永福向他赠送了一块写有“医艺精通”字样的木匾,并聘请他作黑旗军的军医官,同时担任福字军技击总教练。1894年,刘永福率领军队赴台湾抗击日本侵略军,黄飞鸿随刘永福率九营福字军抵台,驻守台南。1895年6月,刘永福护台失利,遭受了重大打击的黄飞鸿开始离台返粤,自此只行医,不授武,并在“宝芝林”门前张榜说,“武艺功夫,难以传授;千金不传,求师莫问”。1911年,已届55岁的黄飞鸿再应刘永福的邀聘,出任广东民团总教练。第二年,广州一鱼栏伙记马如灿(卖鱼灿)遭歹徒勒索被殴,黄飞鸿出手严惩歹徒,“义救卖鱼灿”一事在羊城广为传颂。1919年,广东省精武会成立,在广州海珠戏院举行的大会上,63岁的黄飞鸿表演了飞砣入埕(圆口陶罐)的绝技。黄飞鸿的婚姻生活并不如意,他在24岁时才娶妻生子,共育有四个儿子,但前三任妻子都先后病亡,1915年续娶了时年19岁的莫桂兰为妾。1919年,精通武术的次子黄汉森在往广西梧州渡任“护勇”时被妒忌其武技的“鬼眼梁”暗算惨死,对黄飞鸿打击很大,自此不再向儿子传授武功。1924年10月,广州国民政府镇压商团暴乱,西关一带房屋被毁,仁安街“宝芝林”也受累被焚,所有资财付于一炬,长子又告失业,黄飞鸿忧郁成疾。1925年4月17日,黄飞鸿病逝于广州城西方便医院,终年69岁。然而那时候家徒四壁的后人甚至无力殡葬,多亏了女弟子邓秀琼出资相助,才得以埋葬到白云山麓。 (据大洋网)现在香港影视界的泰斗级人物--刘家良之父就是黄飞鸿大弟子猪肉荣(林世荣)的传人,刘家良在电影中表演的功夫,也就是正宗的黄飞鸿传下的洪门武功。黄飞鸿传下的功夫有伏虎拳,虎鹤双形,无影脚等,民间习者很多。好运!!!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