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18

小小荷尖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胡雪燕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祎伊妈妈

已采纳

胡雪岩古有陶朱公,今有胡雪岩。陶朱公范蠡帮助夫差平天下,到后来功成身退,然胡雪岩曾助左宗棠收复新疆,但到晚年却一败涂地。这位在光绪年间曾被称为“商圣”,富可敌国的商人到晚年被抄家,以致穷困潦倒。那么他的一生为什么大起大落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三岁看大,六岁看老中国有句古话,三岁看大,六岁看老。一个人的一生怎么可能就由短短的幼儿时期决定呢?那我们还要那么多的高等教育干什么,要那么多的人生境遇做什么?还有什么活到老学到老的动力?不得不承认,当今的中国教育逐渐和外国接轨,包括教育的价值观,人们关注的是才能,是需要你不断努力,不断学习的生存技能,是支撑一个人在当今社会中存活或者说为了更好存活,或改变自身的存活状态的手段,知识的积累,能力的提升需要教育开化,它驱使人们乐此不疲的上学读书,一直保持学习的状态。然而中国的传统文化看中的的品德,一个人品德良好,一生都稳固。它是由家庭教育决定的,是在人很小的时候就体现出来的,三岁是一个人价值取向开始的阶段,在他的世界里出现了好与坏,善与恶,美与丑。虽然它们界限分明,但不可否认道德观开始在孩子的心里生根发芽,他的人格的健全与否完全取决于幼儿时期的教育,由此开来,儿童的启蒙教育尤为重要,而其中母亲的责任重大。传统的中国母亲交给了胡雪岩节俭,勤劳,忍耐,无私,诚信。正是这些品质,奠定了胡雪岩未来之路的基石。是他们将胡雪岩一步一步领到了成功的门口。英雄不怕出身低胡雪岩(1823-1885)出身贫寒,家中5个子女排行老三,8岁开始便开始帮人家放牛,替家里分担经济负担12岁时父亲去世,是母亲一手拉扯大,他没有高深教育,只读过两年私塾,但胡雪岩从小读书认真,他常说读书不明道理等于白读。胡雪岩的成功说明要想做好人,做好事,学习到最基本的东西就足够了。英雄不怕出身低,怕的是人的梦想被现实所禁锢。战国时期的李斯,不甘心于家乡做一辈子小官吏,毅然踏出家门,师于名门,吕不韦府中韬光养晦多年,32岁才得以辅佐嬴政,平定天下。不论胡雪岩还是李斯的经历都告诉我们,机会只给与那些沉着镇定,充分准备的人,换句话说是给有智慧有品德的人,是真正的贤士,机会对一些人来说事良机,但对另一些人来说则是灾祸。就好比八卦的各相本无好劣之分,只是人们处理的方式不同结构不同罢了。所以你要相信是金子迟早会发光,不是永远也不会发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必先苦其心志,若有干一番大事业的抱负,必然要有遇挫折的心理准备,没有战胜挫折的决心就千万不要要出人头地,扬名立万的念头。是人才,就不要被残酷的现实所打倒,走出禁锢,天地可以更广阔,而这大得天地,也决不是一步就可以开拓的,它需要你一锹一铲的功夫,一点一滴的汗水。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有些东西会变,但有些是无论如何也变不了的,变不了的就是人性。胡庆馀堂是胡雪岩按母意修建的药堂,不为赚钱,只为救人,腊八舍粥,端午舍香袋。而今胡家古宅和胡庆馀堂已经成为著名的风景旅游区,每年引得数以万计的游客前来观赏,人们看到的是什么,看到的不仅仅是古宅的气派,慨叹的不仅是胡雪岩富甲一方,钱财无数,它留给人更多的是人性光辉,是百年来不曾泯灭的爱国情结,是慈悲、诚信换来的第二次生命,是单纯朴素的乡村教育保留下来的没有扭曲的人性。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胡雪燕

155 评论(10)

Krystaldxe

胡雪岩(1823-1885)19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商界名人,他的经历充满了传奇色彩:他从钱庄一个小伙计开始,通过结交权贵显要,纳粟助赈,为朝廷效犬马之劳;洋务运动中,他聘洋匠、引设备,颇有劳绩;左宗棠出关西征,他筹粮械、借洋款,立下汗马功劳。几经折腾,他便由钱庄伙计一跃成为显赫一时的红顶商人。他构筑了以钱庄、当铺为依托的金融网,开了药店、丝栈,既与洋人做生意也与洋人打商战。胡雪岩一生,是非功过褒贬不一,这里且只分析他的人道。胡雪岩的成功,很重要的一条原因就是他善于用人,以长取人,不求完人。他说一个人最大的本事,就是用人的本事。清人顾嗣协曾有诗: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舍长以取短,智高难为谋。生材贵适用,慎勿多苛求。

174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