么里斯古
什么样的人适合做心理咨询师 人格特征。这就如同选拔运动员和电影演员一样, 重要的不是看他是否受到过专业训练, 而是看他具有何种内部资源和潜力, 看他是否具有创造力。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是一项助人的事业, 其价值取决于它对人赋予多少人性, 人性的具体内容是心理治疗与咨询的主题, 其生命力取决于它对人性的态度和对人性的理解程度。因此心理治疗师应首先是一个善良、坚强的人, 具有爱心的人。爱心是产生人格魅力的根本动力, 而人格魅力又恰恰是影响病人所最需要的内在源泉。心理治疗师应该具备创造性, 具备创造性思维。所谓创造性思维是指形象和逻辑的一种巧妙结合的思维。而这种创造力正是来源于治疗师灵魂深处的特质。创造力的要素不同于模仿, 在治疗过程中是治疗师与病人在其互动关系中自然而然地创造出来的真实。治疗师还应具有渊博的知识, 应对人性有深刻的理解, 敢于并善于严格地解剖自己, 这是治疗师最为可贵的品质之一。俗话说: “正人先正己”, 一个不善于作自我分析的人又如何去给病人进行精神分析呢?治疗师无疑应是一个学者, 但更应该是一个语言大师。治疗的重要手段是语言, 一个不善于运用语言符号的人, 肯定不是一个合格的治疗师。例如在催眠治疗中, 治疗师要在丰富的想象中铸造出符合规定情景的语言, 又用语言来描绘传达这种想象。这包含着即兴创造的力量。治疗师在治疗中不能一成不变地使用一种指导语, 要根据不同病人的不同症状随机灵活运用。当然, 一个理想的心理治疗师, 严格地说应具有临床心理和医学临床的专业培训, 同时又具有广泛的人文学科的知识。而最重要的还是具有艺术创造的能力%把一切有关知识和经验融会贯通为一体并能运用自如的能力。因为从本质上说, 心理治疗与咨询是一门伟大的综合性艺术。治疗师与病人接触的每一个瞬间都是一种崭新的创造, 治疗师应该是创造这种瞬间的名符其实的艺术家。 我个人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乃至心理治疗学家的一个先决条件, 要看这个人是否具有某种先天素质与后天教养混合而成的人格气质。事实上, 我们能够在我们的周围发现, 有一些人, 他们没有任何心理学的知识, 更没有什么专业方面的训练, 但是他们具有着吸引人的魅力、乐于倾听、能设身处地的替他人考虑, 替他人着想, 能提出中肯而妥贴的建议与意见。故他们有着众多的倾诉者, 愿意向他们倾诉自己情感生活中的苦恼, 人际关系中的矛盾与纠纷等等难言之隐。这些人可以被称为“天生的心理咨询师”, 是成为专业的从业者的好坯子。在经过精心雕琢与反复锻造后,有可能成为这一行业中的姣姣者。成为一名咨询师与治疗家的另一个基本要求是需要一定的学历或者说大学本科的学历。除此之外还要有对一般文化知识的掌握。根据我自己的心理分析临床实践, 来接受分析与治疗的人, 其所诉说的问题的内容基本可归纳到童年期与父母、兄弟、姐妹之间的关系和性、爱情与婚姻这样二个主题中。这两个问题也是各种心理问题和神经症的两大基本成因。更一般地说这两大问题实际上又是个人的生理与心理成长和文化内在化这两个过程相互作用而导致的错位与不匹配的表达。为了充分理解他们的叙说、问题及症状, 尤其是隐藏在叙说、问题与症状背后, 并且支配着它们的被压抑的愿望与动机, 治疗师需要经过适当的哲学训练以便具有良好的分析推理能力, 能够从纷繁的现象中迅速、准确地把握问题的真正症结。同时咨询师与治疗家还需要具备一般的人类学、民俗学、社会学、历史学方面的知识, 以及语言学与修辞学的知识。缺乏这些知识将影响咨询或治疗师对来访者问题的正确判断, 并会影响咨询或治疗的进程及结果。成为一个合格的咨询师与治疗师的最后一项, 也许是最为关键的一项条件, 当然是接受该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培训并接受系统的咨询、治疗或分析的训练。 所谓专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 一方面包括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本身的理论与技术; 另一方面还应包括精神病学的理论与诊断技术。
豆大王zz
我们在心理咨询的过程中,需要掌握四项基本功: 1.同感力。心理咨询的入门,靠同感力。2.洞察力。心理咨询的进展,靠洞察力。3.觉察力。心理咨询师的成长,靠觉察力。4、沟通力。心理咨询中的对话,靠沟通力。同感力非常重要,心理咨询师在和来防者初始访谈中,第一印象特别重要。咨询师首先必须进入对方的内心世界,维持良好的第一印象,靠的就是同感力的表达,如果没有良好的同感力,来防者会对咨询式产生阻抗,不利于进一步的咨询。所谓同感,就是设身处地,以另一个人的思维和情感去感受、体会周围的人和事物,它以真诚和平等待人为先决条件。同感,既是一种态度也是一种能力。态度:对他人的关切、接受、理解、珍惜和尊重。能力:能充分理解别人的心事,并把这种理解以关切、温暖,尊重的方式来表达。操作角度: 能设身处地的感受他人的情绪,理解他人的意思,并以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对方情绪与意图的感受理解与尊重。阿德勒对于同感的描述:穿上来访者的鞋子(站在来防者的立场上),来观察和感受来防者的体验。岳晓东对于同感的描述:来访者说出上半句话,咨询师能够准确地说出下半句话。同感力的三个意义:1.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2.让来访者感到自己被理解,接纳和受到尊重。3.促进来访者的自我表达、自我探索、自我了解,使咨询双方更深入的交流。缺乏同感力的表现:1.来访者感到失望。2.来访者觉得受到伤害。3.影响来访者的自我探索。4.影响咨询师对求助者的反应。如果咨询师做到了很好的同感,来访者的负性情绪得到了较好的宣泄,来访者能够感觉到被接纳、被尊重,也开始更多的开放自己和自我探索。同感的是与不是:同感很重要,但如果在运用中使用不当,就会适得其反。同感的是与不是:1.是平等的,不是同意。不是简单地同意来访者的看法。2.是互动的,不是同情。同情是一种居高临下的,恩赐似的反应;同感是平等的,共鸣似的反应。3.是对来访者的感同身受的理解,不是移情。移情被视为一种投射,往往只是移情者将自己内在的情感或心情转移到了某种对象那里,然后对其产生积极(比如依恋)或消极(比如憎恨)的感情。4.是对来访者感受的由衷体会,不是模仿来访者感情,不是鹦鹉学舌。不能只是机械的重复来防者的话。既然同感力这么重要,那么如何在咨询中运用呢?同感需要五个步骤:1.倾听。全神贯注、不打断对方讲话、不做价值判断、努力体验对方的感受。倾听的过程中,作出适当的反应:点头、眼神示意,或者使用“嗯”,然后说出鼓励性的话语。2.换位思考。转换角度,真正设身处地地使自己“变成”来防者。用他的眼睛、头脑,去感知、去体验、去思维,体验他人的内心世界,就好像是自己的内心一样。“他告诉我什么事情?我要是他我会怎么想?会有什么样的感受?”3.信息整理。能够适时地回到自己的世界,借助于知识和经验把从来访者那感知到的东西,进行整理。4.信息反馈向来访者作出反馈,用言语或非言语行为作出反应,引领来访者做出感受,并作出进一步的思考。5.同感检验。留意来访者的反馈信息,是否感到自己被理解了。 必要时直接询问对方:“不知道是不是这样?” 了解了这么多同感力的知识,对比自身,我觉得自身的同感力还是有很大的缺失。同感,不仅可以用在心理咨询中,生活中,也处处离不开同感。记得在看《非暴力沟通》这本书时,第一次把同感应用到女儿身上,说出了女儿此时此刻的心理感受,女儿忘着我的那种惊喜的眼神,我至今还记得。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我并没有持续不断地使用这种技能,反而是在肯定赞美孩子方面,形成了习惯性的思维模式。昨天早晨,女儿在跟我抱怨,手机的闹钟太讨厌了,打扰了她的美梦。刚刚学过同感的知识,我试着同感女儿:“手机的闹钟响了,把你吵醒了,让你感觉到很烦恼,是吗?”从女儿的表情中,我看到了,这种同感还是有效果的。同感力,也需要刻意练习,在我的内心,给自己订了刻意练习的目标,争取让自己形成一种习惯性同感的思维模式。同感力,不仅仅用在心理咨询中。同感力, 用于日常生活中,会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traveler0723
你有没有强烈帮助别人的愿望?这一点特质我感觉最重要。其次就是悟性要好,自愈能力强。像乐嘉这样中专毕业的都可以做到著名心理咨询师,所以只要高中以上学力就可以。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