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馍馍27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邓超饰演的马皓文问儿子马飞:“你有没有想过,长大后干什么?” 马飞回答说:“清华北大呀,妈妈说的。” 而马皓文的回答是“清华北大只是过程,不是目的。人生就像射箭,梦想就像箭靶子,如果连箭靶子也找不到的话,你每天拉弓还有什么意义?” 马皓文意在引导儿子找到学习的内在驱动力,让马飞真正爱上学习。 其实,这个道理,也适合教育孩子读书,如果孩子连内心的读书目的都找不到的话,漫无目的地阅读有什么意义呢? 《我用阅读教育孩子》主要解决《金字塔原理》中怎么做的问题,读书有什么作用,我们应该如何教会孩子读书? 作者周璐,是青少年阅读教育专家、有书少年的总编辑,曾任中信书院副总,北大《后E视野》主编。 她分享优秀女儿的读书写作经验,以及采访十几个优秀青少年,总结出非常实用的读书方法和工具,并推荐适合青少年阅读的书单。 我们不仅需要教育孩子读书的方法,更需要帮助孩子发掘内在驱动力,让孩子真正爱上读书,这将是孩子受益终身的一件事。我们读书的目的是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将来长大后谋一个好的生计,平平安安地过好一生。 这是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渴望。但现实的生活往往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孩子的学习成绩成为全家的奋斗目标。 殊不知,读书的结果变得不那么重要,最重要的是读书的过程。 《银河补习班》中还有一个情节,令人印象深刻。 高考取得好成绩的同学,将教科书撕碎并从高高的教学楼上撒下,书籍像雪花片一样漫天飞舞。 马皓文对校长及众人说,高考不是人生的全部,只是过程中的一部分。 读书何尝不是?读书是伴随孩子一生的养料、习惯,以及成长。 我们如何让孩子理解读书只是一个人生的过程?我们应该教会孩子两个道理: 一是,读书是一辈子要做的,而不是一时的事情。 大学毕业后,你有多久没有读过一本书了?这是许多家长的实际情况。 同样,现今的大学生也是同样,大学毕业即意味着“失业”? 我想,这是把读书当成了一时的,一个阶段的事情,而不是当成一辈子的事情。 正如朱光潜在《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关于读书所讲到的观点: “你如果没有一种正当嗜好,没有一种在闲暇时可以寄托你的心神的东西,将来离开学校去做事,说不定要被恶习惯引诱。” 如果把读书当作一辈子的习惯,那么最起码你在遇到苦难,或者人生烦闷之时,在书中找寻答案。 在你可能即将误入歧途时,阅读能够帮你找回自我。甚至找到关于生活,关于生命的意义。 不如,把阅读当作良师益友,终生相伴。 二是,成长是一辈子要做的,而不是只属于青少年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讲的即是读书带给我们的成长。 《我用阅读教育孩子》的作者周璐的女儿云舟,在周璐的培养下,小学五年级就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 并且她的梦想是当一名作家。在初中繁忙的学业中,仍然坚持读课外书,坚持自己的写作。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读书不仅告诉孩子一些问题的答案,还能帮助孩子成长。使他们找到自己的兴趣,找到人生的目的。 成长不是止步于青少年,更是一辈子的事情。 作家阿瑟.克拉克的墓志铭写道:“我永远都没有长大,但我永远都没有停止生长。” 青少年长大后要步入社会,要成就事业,要为人父母,要教育子女,就要不断的读书,不断地突破自我,才能获得终生成长。 著名社会学理论家班杜拉认为:“儿童通过观察榜样人物的行为,相应地会去模仿他们而习得一些社会行为。” 孩子的模仿能力强,要让孩子爱上阅读,最为关键的方法,即是父母的言传身教。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有一个情节说得就是父母的言传身教对孩子的影响有多么重要。 深夜爸爸马皓文在伏案工作,马飞看到后,对爸爸说“那我也可以不睡觉吗?” 爸爸说“你自己的事情,永远不用问我”。 于是,马飞也学着爸爸的样子,读起书来。 如果是现实中的家长,会教育孩子“快睡觉,别耽误明天上学”。在大多数父母心里,保证睡眠重要,不要耽误学业也同样重要。 《我用阅读教育孩子》作者周璐,陪孩子一起读书的方法,就是言传身教的榜样例子。 首先,周璐自己就是一个热爱读书的人,并且坚信读书是最好的教育方式。 其次,周璐亲自为女儿选书,自己亲自读一遍,女儿读完后,母女俩一起讨论书中的内容,思考的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然后,从始至终的言传身教,在教育好女儿的基础之上,自己也成为了青少年阅读教育专家。 所以说,要想让孩子爱上阅读。首先父母需要正确的示范和引导。 教育家第斯多惠说过“教育艺术的本质不在于传授,而在于唤醒、激励、鼓舞。” 父母除了以身作则,亲身示范之外,还需唤醒、激励和鼓舞孩子的潜在才能,发挥他们的优势,使之尺有所长。 这在父母为孩子选好书上体现地尤为明显。在孩子不同的年龄阶段,父母为孩子选适合他们阅读的书,更有利于激励孩子。 比如,作者周璐给孩子选择读《德兰修女传》,就意在通过人物传记来激发孩子的社会责任感。 印度修女德兰是1979年诺贝尔和平奖的获得者。 在获奖仪式上,德兰说:“我以穷人的名义接受这笔奖金。因为我相信:你们是愿意借着颁奖给我,而承认穷人也有尊严,也有在这个世界上生存的权力”。 获奖后,德兰卖掉了奖章,将19万美元的奖金全部捐赠给贫民和麻风病患者。 当她去世时,她的全部个人财产,只有一张耶稣受难像、三件旧衣服和一双凉鞋。 用阅读激发孩子心中的爱。给孩子选一些这样的书,激发孩子的社会责任感。殊途同归,父母可以通过为孩子选择不同类的书籍,也能起到一样的教育效果。 青少年的逆反心理,是令家长头疼的问题。很多孩子到了青春期之后,不愿意跟父母说出他们的心里话,才造成这一问题的重要原因。 父母要想和孩子搞好亲子关系,第一要做的就是建立信任关系。 “你是这个地球上,最聪明的孩子。”《银河补习班》中的马飞被校长定义为“缺根筋”,不仅学习上落后,还不遵守纪律。 但爸爸马皓文相信马飞,他相信自己的孩子,不是像校长认为的那样是个蠢孩子。别人能做到的事情,他相信马飞一样也能做到,而且会做得超乎预期。 于是,马皓文在校长面前立下誓言,马飞要考进全年级全十名的成绩,在这校长眼中,简直是异想天开。 但是,最终信任的力量发生了作用,马飞不可思议地实现了目标。 马皓文与儿子马飞之间的信任关系,让孩子有了同伴。马飞更愿意为了和爸爸的共同目标而努力,而进取。 就像《我用阅读教育孩子》作者周璐所提倡的:父母要做孩子的成长合伙人,而不是监工。 尤其在读书这件事上更是。 生活中,我们经常见到的景象是,家长为了让孩子按时完成作业,对孩子说“不写完作业,不准吃饭”。 电视剧《小欢喜》中,乔英子的妈妈就是一位“监工”家长,凡事孩子都需要按照妈妈的“旨意”完成。长此以往,结果造成乔英子失眠,精神状态不佳。 后来,父母的适当改变教育方式,才缓和了母女之间的矛盾。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研究发现,高中生宁可跟网友说心里话,也不爱跟父母说,愿意跟父母说心里话的高中生仅有三成。 在父母与孩子之间的关系问题上,要做孩子的合伙人更为合适。以朋友关系相处,以合伙人关系共事,让彼此都找到适合自己的位置,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所谓成长合伙人,即家长和孩子共同商议和制定学业目标,然后放手让孩子自主学习,家长提供各类支持,包括资源、时间和技术支持。 这种新型的亲子关系,使得父母和孩子组成一个团队,为共同的目标而一起努力。 周璐与女儿云舟之间就是这样融洽的成长合伙人关系。云舟的同学很羡慕云舟和妈妈之间这样的合伙人关系。 她身边的同学更希望父母不要把自己看成小宝宝,凡事都替自己代办,更愿意父母跟自己,平等独立,一起奋斗。 马皓文与马飞的父子关系,也是这样的合伙人关系,他们为了考进年级前十的这一共同目标而一起努力。 马皓文用他的教育方式帮助马飞怎么取得好成绩,马飞也是更努力地读书。虽然马飞不确定是否能实现目标,但爸爸一直在鼓励他,最终他们达成心愿。 总结: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在驱动力,让孩子真正爱上读书?我们从三点出发: 一是读书是过程,而不是人生一个阶段的结束,就像中考和高考不是读书的结束; 二是父母的言传身教,更能激发孩子爱上读书,孩子往往是看到父母做什么,他们便模仿,就像爱说话的妈妈,孩子更爱表达一样; 三是亲子之间相互建立信任是沟通交流的前提,父母更应该做帮助孩子成长的人。 在这个越来越重视孩子阅读的时代,能够激发孩子内在读书的动力,让孩子终身爱上阅读,是最好的用阅读教育孩子的方式。
hdgjcxsgbjj
自我价值感的高低,并非取决于一个人外在表现的是强势还是弱势,它指的是一个人内在的自我认可程度。把评价事情和评价人分开我们习惯了通过事情处理的好坏来评价别人和自己,这本无可厚非,但是,一件事的成败是不能用来定性一个人的价值高低的。事情没有做好,我们应该考虑的是问题出在什么地方,有没有更好的处理方式,这样才有利于积累经验,让我们下次可以做的更好些。相反,如果我们急于拿事情来评价自己,认定自己能力不足,这种对自我的攻击只会唤醒自己的负面情绪,让自己处在一种挫败感的情绪化状态中,这样我们的头脑就不能思考,更别说提升自己了。正确的看待自己的不足就像我们刚才提到的,自我价值感高的人并不是没有缺点,没有不足,相反,他们也会遇到很多很多的问题,并且有很多问题也是无法解决的,但是他们面对自己不足的时候,可以用更理性的角度去看待:接受那些不能改变的不足,承认自己能力是有限的,但并不为此而自卑,而是认为不足也好,能力有限也好,都是生活的一部分,这并不可耻。终生学习要让自己真正有信心、真正的自我认可,我们还需要通过各种机会实实在在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在具体的生活和工作中体验到掌控感,这样才能真正的形成较高的自我认可。(比如这里有一个学习的好地方:蘑菇学堂)最后,实用菌想说,假如你认为自己的自我价值感不高,别把它当成一件坏事,把它当成改变自我的方向和动力,生活中的挑战无穷无尽,这是我们的幸运。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