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货肥仔喵
墨子:墨家学派庄子:道家学派墨家:一、墨子以及墨家学派详解: 墨子(生卒年不详) ,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 ,一说鲁阳人 ,一说滕国人 。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 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二、主要思想:① 兼爱非攻② 天志明鬼③ 尚同尚贤④ 节用节葬⑤ 非乐⑥ 非命三、影响: 墨家的主要思想汇集在《墨子》一书中,其中《经上》、《经下》、《经说上》、《经说下》、《大取》、《小取》6篇又称《墨辩》,一般认为是后期墨家所作。四、墨子墨家学派代表人物: 墨子、禽滑厘、孟胜、田俅子、腹黄享、公尚过、耕柱子、胡非子、随巢子、史佚、魏越、高石子 道家:一、庄子及其学说详解: 庄子,姓庄 ,名周,字子休(亦说子沐),宋国蒙人。他是东周战国中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为道家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二、主要思想: 据《史记》记载庄周“其学无所不窥,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故其著书十万余言,大抵率寓言也”。庄周喜托寓言以广其意,“东施效颦”、“邯郸学步”等著名寓言就出自他的著作。他在哲学思想上继承和发展了老子“道法自然”的观点,使道家真正成为一个学派,他也成为了道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三、影响: 道家以道、无、自然、天性为核心理念,认为天道无为、道法自然,据此提出无为而治、以柔克刚、因俗简礼、宽刑简政、依道生法、依法治国等政治、军事策略,以及逍遥自在、见素抱朴等生活方式,对中国乃至世界的文化都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四、庄子道家学派代表人物: 老子、列子、庄子、慎到、管子 另在同时期,有很多学派林立,学说纷杂,诸如法家、道家、墨家、儒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详情请见:
快到碗里吧吧吧
墨子,(约前468~前376)战国初期思想家、政治家、藏书家。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名翟。鲁国人,一说为宋国人。曾习儒学,因不满其烦琐的“礼”,另立新说,聚徒讲学,成为儒家的主要反对派。他的“非命”、“兼爱”之论,和儒家“天命”、“爱有等差”相对立。认为“官无常贵,民无终贱”。要求“饥者得食,寒者得衣,劳者得息”。其中不少具有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相传收藏图书甚多,有图书达三车。《墨子》称“今天下之士,君子之书,不可胜载”。梁启超在研究私人藏书的起源时:“苏秦发书,陈箧数十;墨子南游,无书甚多。可见书籍已经流行,私人藏储,颇便且当。”现存《墨子》53篇,记载了墨子及其后学的言行。 墨子(约前480-前400年),是春秋末战国初时期的思想家、学者,墨家学派的创始人。本名翟,鲁国人,有的说是宋国人。 墨子平民出身,是小工业者。他精通手工技艺,可与当时的巧匠鲁班想比。他自称是"鄙人",被人称为"布衣之士"和"贱人"。汉朝的王充甚至说,孔子和墨子的祖先都是粗鄙之人。墨子曾做宋国大夫,自诩说"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是一个同情"农与工肆之人"的士人。墨子曾经从师于儒者,学习孔子之术,称道尧舜大禹,学习《诗》 、 《书》 、 《春秋》等儒家典籍。但后来逐渐对儒家的烦琐礼乐感到厌烦,最终舍掉了儒学,形成自己的墨家学派。 在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的法家崛起以前,墨家是先秦和儒家相对立的最大的一个学派,并列"显学"。 墨家同时也是一个有着严密组织和严格纪律的团体,最高的领袖被成为"巨子",墨家的成员都称为"墨者",必须服从巨子的领导,听从指挥,可以"赴汤蹈刃,死不旋踵",意思是说至死也不后转脚跟后退。 墨子的思想共有十项主张: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其中以兼爱为核心,以节用、尚贤为基本点。 为宣传自己的主张,墨子广收门徒,一般的亲信弟子达数百人之多,形成了声势浩大的墨家学派。墨子的行迹很广,东到齐,西到郑、卫,南到楚、越。他还曾和公输班论战,成功地制止了楚国对宋国的侵略战争。 墨子博学多才,擅长工巧和制作,他曾制成"木鸢",据说三天三夜飞在天空没有掉下来。他还擅长守城技术,其弟子将他的经验总结成《城守》二十一篇。 墨子还在名辩说方面有所成就,成为战国时期名辩思潮的渊源之一。墨子的事迹,在《荀子》 、《韩非子》 、《庄子》 、《吕氏春秋》 、《淮南子》等书中有所体现,他的思想主要保存在墨家弟子所编写的《墨子》一书中。 墨子及墨家学派的著作汇编,在西汉时刘向整理成七十一篇,但六朝以后逐渐流失,现在所传的《道藏》本共五十三篇,原来都写墨翟著,但其中也有墨子弟子以及后期墨家的著述资料,这是现在研究墨家学派的主要史籍。按内容,《墨子》一书可分五组:从《亲士》到《三辩》七篇为墨子早期著作,其中前三篇掺杂有儒家的理论,应当是墨子早年"习儒者之业,受孔子之术"的痕迹;后四篇主要是尚贤、尚同、天志、节用、非乐等理论。从《尚贤上》到《非儒下》二十四篇为一组,系统地反映出墨子"兼爱"、"非攻"、"尚贤"、"尚同"、 "节用"、"节葬"、"非乐"、"天志"、"明鬼"、"非命"十大命题,是《墨子》一书的主体部分,《经》上、下,《经说》上、下及《大取》、《小取》六篇,专说名辩和物理、光学等内容,前人因其称"经",定为墨翟自著,实际是后期墨家作品,这是研究墨家逻辑思想和科学技术成就的珍贵资料。《耕柱》至《公输》五篇是墨子言行记录,体例与《论语》相近,是墨子弟子们辑录的,也是研究墨子事迹的第一手资料。《备城门》以下到末二十篇(含已佚九篇),专讲守城技巧与城防制度,其制度与秦相近,是战国时期秦国墨者所作,这是研究墨家军事学术的重要资料。 《墨子》内容广博,包括了政治、军事、哲学、伦理、逻辑、科技等方面,是研究墨子及其后学的重要史料。西晋鲁胜、乐壹都为《墨子》一书作过注释,可惜已经散失。现在的通行本有孙诒让的《墨子闲诂》,以及《诸子集成》所收录的版本。 近代学者一般认为,墨子生于公元前476年左右,卒于公元前390年左右。墨子出生何地,也有争议。《史记·孟荀列传》说他是“宋之大夫”,《吕氏春秋·当染》认为他是鲁国人,也有的说他原为宋国人,后来长期住在鲁国。墨子自称“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之难”,似属当时的“士”阶层。但他又承认自己是“贱人”。他可能当过工匠或小手工业主,具有相当丰富的生产工艺技能。墨子“日夜不休,以自苦为极”,长期奔走于各诸侯国之间,宣传他的政治主张。相传他曾止楚攻宋,实施兼爱、非攻的主张。他“南游使卫”,宣讲“蓄士”以备守御。又屡游楚国,献书楚惠王。他拒绝楚王赐地而去,晚年到齐国,企图劝止项子牛伐鲁,未成功。越王邀墨子作官,并许以五百里封地。他以“听吾言,用我道”为前往条件,而不计较封地与爵禄,目的是为了实现他的政治抱负和主张。 墨子哲学思想的主要贡献是在认识论方面。他以“耳目之实”的直接感觉经验为认识的唯一来源,他认为,判断事物的有与无,不能凭个人的臆想,而要以大家所看到的和所听到的为依据。墨子从这一朴素唯物主义经验论出发,提出了检验认识真伪的标准,即三表:“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下原察百姓耳目之实”,“废(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墨子把“事”、“实”、“利”综合起来,以间接经验、直接经验和社会效果为准绳,努力排除个人的主观成见。在名实关系上,他提出“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的命题,主张以实正名,名副其实。墨子的认识论也有很大的局限性,他忽视理性认识的作用,片面强调感觉经验的真实性。他曾以有人“尝见鬼神之物,闻鬼神之声”为理由,得出“鬼神之有”的结论。墨子的世界观中存在着深刻的内在矛盾。一方面他强调“非命”、“尚力”,认为决定人们不同遭遇的不是“命”,而是“力”。他指出,“赖其力而生,不赖其力则不生”,充分肯定“人力”在社会生活与改造自然过程中的作用,另一方面,墨子又肯定“天志”和“鬼”的作用。他把“天”说成是有意志的人格神,宣扬“顺天意者”,“必得赏”;“反天意者”,“必得罚”。他认为“兼相爱,交相利”就是“顺天意”,“别相恶,交相贼”就是“反天意”。他又认为,鬼神能“赏贤而罚暴”。他把天鬼的意志和百姓的利益说成是一回事,认为天鬼是专门为万民“兴利除害”的,这实际上成了墨子所操持的工具。墨子在政治上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节葬”、“非乐”等主张。“兼以易别”是他的社会政治思想的核心,“非攻”是其具体行动纲领。他认为只要大家“兼相爱,交相利”,社会上就没有强凌弱、贵傲贱、智诈愚和各国之间互相攻伐的现象了。他对统治者发动战争带来的祸害以及平常礼俗上的奢侈佚乐,都进行了尖锐的揭露和批判。在用人原则上,墨子主张任人唯贤,反对任人唯亲,主张“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他还主张从天子、诸侯国君到各级正长,都要“选择天下之贤可者”来充当;而人民则要服从君上,做到“一同天下之义”。 墨子也是中国古代逻辑思想的重要开拓者之一。在《墨子》一书中,他比较自觉地、大量地运用了逻辑推论的方法,以建立或论证自己的政治、伦理思想。墨子最早提出名实必须相符的思想。他还在中国逻辑史上第一次提出了辩、类、故等逻辑概念。在《耕柱篇》中,要求“能谈辩者谈辩”,并要求将“辩”作为一种专门知识来学习。他在反驳别人的观点时常说“子未察吾言之类,未明其故也”,并把“无故从有故”,即没有理由的服从有理由的作为辩论的原则。墨子的“辩”虽然统指辩论技术,但却是建立在知类(事物之类)明故(根据、理由)基础上的,因而属于逻辑类推或论证的范畴。墨子所说的“三表”既是言谈的思想标准,也包含有推理论证的因素。墨子还善于运用类推的方法揭露论敌的自相矛盾。由于墨子的倡导和启蒙,墨家养成了重逻辑的传统,并由后期墨家建立了第一个中国古代逻辑学的体系。 墨子的哲学思想反映了从宗法奴隶制下解放出来的小生产者阶层的二重性,他的思想中的合理因素为后来的唯物主义思想家所继承和发展,其神秘主义的糟粕也为秦汉以后的神学目的论者所吸收和利用。墨子作为先秦墨家的创始人,在中国哲学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墨子在上说下教中,言行颇多,但无亲笔著作。今存《墨子》一书中的《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等篇,都是其弟子或再传弟子对他的思想言论的记录。这是研究墨子思想的重要依据。 《墨子》全文 墨子,姓墨,名翟,我国古代著名思想家、军事家、社会活动家和自然科学家,楚国鲁阳(今鲁山县)人。墨子的主要著述是《墨经》一书,现存53篇。墨子创立的墨家学派,与孔子创立的儒家学派在当时并称显学。 墨子天资聪慧,见天上鹰飞鸟翔,制成了木鸢,即现代风筝与飞机的雏形;看到满山的野果壳在雨水浸泡之后流出色液,就发明了坑布之法引导山民坑染布料。墨子还把自己对坑布技术的感悟上升到哲学的思维高度,这就是后来他写的名篇《所染》。 墨子在学习中,常把学到的知识与实践相对照,写出了《非儒》、《非乐》、《节葬》、《节用》等名篇。许多知名之士都投奔到墨子门下,墨家学派开始形成。墨子对其门徒不但授以思想理论,更重视在实践中学习,关键时刻还能挺身而出,出兵打仗。历史上有名的墨子止楚攻宋的故事,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墨子在军事上知道以兵制兵、以战制战、以术制术、以器制器。为此,他写了《非攻》、《备城门》等一系列军事名篇。 在墨子的著作中,还有一部分学说涉及自然科学,如力学、光学、声学等。小孔成像原理还是墨子最早发现的。他的微分学原理,也比西方要早。因此,他被西方科学界称为东方的德谟克利特。 由于墨子主张从劳动者中选拔人才,受到普通民众的欢迎,因而墨子被称为平民圣人。 墨子老年隐居于鲁山县熊背乡黑隐寺并卒葬于此,现存有土掉沟、黑隐寺、坑布崖、墨子城等古迹供人们瞻仰。 《墨子》是墨家学派的著作总汇。墨子是墨家学派的开山鼻祖,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论,被集成一书,便是《墨子》。自秦以后,墨子及其弟子的言论,散见于各种典籍之中,如见于《新序》、《尸子》、《晏子春秋》、《韩非子》、《吕氏春秋》、《淮南子》、《列子》、《战国第》、《诸宫旧事》、《神仙传》等等。西汉刘向的《汉书·艺文志》将散见各篇著录成《墨子》。共七十一篇。经历代亡佚,到宋时,只存六十篇,目前只存五十三篇,已亡佚十八篇。其中已亡佚的有:《节用》下篇,《节葬》上、中篇,《明鬼》中篇,《非乐》中、下篇,《非儒》上篇,除此八篇外,另十篇连篇目皆亡佚,在这十篇中,只有《诗正义》曾提到过《备卫》此篇目,其余无可考。 《墨子》一书,既非一人所作,又非一时所成。一般认为《墨子》是由墨子自著及其门徒记述墨子言论的书篇而写定的一家之言。 按梁启超的分类,《墨子》一书内容可以分为五大类。 第一类:《亲士》、《修身》、《所染》、《法仪》、《七患》、《辞过》、《三辩》共七篇。 这一类杂有名家之言,混有杂家之说。比如《亲士》篇中的“�者必先挫,错者必先靡”、“甘井先竭,招木先伐”、“太盛难守”等,皆出于道家之语。“修身”一词,为儒家之言。《所染》中的“染苍则苍,染黄则黄”疑是出于名家之性说。“法仪”一词,疑是法家之言,纯出伪托,而后四篇是墨家记墨学的概要,有可能是墨学的提纲挈领。 第二类:《尚贤》上中下篇、《尚同》上中下篇、《兼爱》上中下篇、《非攻》上中下篇、《节葬》下篇、《天志》上中下篇、《明鬼》下篇、《非乐》上篇、《非命》上中下篇、《非儒》下篇,共二十五篇。 这一类是代表墨家的主要政治思想。除了《非攻》上篇、《非儒》下篇之外、各篇皆有“子墨子曰”四字,认为是墨子门弟所记的墨子之言。 第三类:《经》上下篇、《经说》上下篇、《大取》、《小取》篇,共六篇。这一类被治墨者称为墨辩,亦称为墨经。此六篇难通难译,古字词较多,辩理深奥,加上杂有朴素的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理论,光学力学和数学等自然科学理论、社会科学、伦理学、逻辑学等等,实在难以理解。这一类是《墨子》的精华部分。梁启超认为这六篇是墨翟自著。而孙怡让则认为是后墨学者所著。孙怡让所据的理由之一是:公孙龙与墨子时代不同,而且公孙龙在墨子之后,因此不可能有坚白石之论。 第四类:《耕柱》、《贵义》、《公孟》、《鲁问》、《公输》共五篇。这五篇是墨子弟子记载墨子的言论行事。亦算是对墨子的生平的记录,体裁接近《论语》。第五类是守城各篇。它们是《备城门》、《备高临》、《备梯》、《备水》、《备突》、《备穴》、《备蛾傅》、《迎敌祠》、《旗帜》、《号令》、《杂守》共十一篇。 这一类可以说是墨家兵法。墨子提倡非攻,以守御为主,十一篇皆以守备之法为主题。墨家兵法是墨学之弟子精研而成。此十一篇古字词颇多,古代兵法阵法用词不少,很少通译。 墨子(约前468~前376),姓墨名翟,战国初期鲁国人。墨子是我国先秦时代继孔丘之后的第二个有巨大影响的思想家。他所创立的墨家学派。一开始是以孔丘和儒家的反对派的姿态出现的,儒墨两家相互驳难,揭开了先秦历史上“百家争鸣”的序幕。到了西汉中期,墨家由战国时的“显学”地位,逐渐湮没不闻,成为绝学。 《墨子》一书有丰富的哲学思想,亦有丰富的政治、伦理、逻辑思想。它从小生产者的利益出发,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作为衡量一切思想和行为的标准。 《墨子》的核心思想是“兼爱”,认为“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兼爱》上) 《墨子》书说:“当(尝)察乱何自起,起不相爱。臣子之不孝君父,所谓乱也。……虽父之不慈子,兄之不慈弟,君之不慈臣,此亦天下之所谓乱也。……若使天下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其身,恶施不慈,……犹有盗贼乎?(故)视人之室若其室,谁窃?视人身若其身,谁贼?……视人家若其家,谁乱?视人国若其国,谁攻?……故天下兼相爱则治,弃相恶则乱。”(《兼爱》上) 墨子认为天下之“乱”,起于人与人不相爱。假如天下人“兼相爱”,爱人若爱其身,那天下就太平了。《墨子》认为儒家的“爱有差等”是不对的,因而大力提倡“爱人犹己”,但这只能是一种幻想。因为在阶级社会,阶级利益的不一致性导致了阶级之间的敌对,墨子不了解这种阶级之间不可能相爱的社会根源,而提倡不分任何阶级的“天下兼相爱”,是不现实的,只能是一种口号,一种幻想。 政治思想占《墨子》思想的绝大部分。其政治思想,主要的是所谓“十论”,即“尚贤”、“尚同”、“兼爱”、“非攻”、“节用”、“节葬”、“天志”、“明鬼”、“非乐”、“非命”。这里面也包含着宗教、伦理的思想。 《墨子》书载:“子墨子曰:凡入国,必择务而从事焉。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国家■音湛湎,则语之非乐、非命;国家淫僻无礼,则语之尊天、事鬼;国家务夺侵凌,即(则)语之兼爱、非攻。” 其大意是,贵族阶级昏庸腐朽,就需要提拔贤才治国;国家贫困,就要节省浪费,禁止厚葬;贵族阶级淫乱享乐,就要反对音乐酒色,反对迷信天命;贵族阶级暴虐无道,就要以天、鬼来加以警示;贵族阶级穷兵黩武,就要提倡互爱、反对攻伐。 墨家的“十论”,以“尚贤”、“尚同”为首。“尚贤”直接反对西周以来的宗法礼治传统,主张改变“无故富贵”的世卿世禄制度,让那此出身微贱,但有才华智慧的人参与政治。这样做到“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尚贤》上),使那些虽在“农与工肆之人,有能则举之,高予之爵,重予之禄”。《墨子》的言论,反映了当时小生产者要求改善经济地位、参加政权的愿望。 “尚同”就是统一政权。《墨子》提出百姓要“上之所是,必皆是之,上之所非,必皆非之”,“上同而不下比”(《尚同》上)。在人间“天子唯能壹同天下之义”,所以“天下之百姓,皆上同于天子。”(《尚同》上)这个学说,在春秋战国之际诸侯割据的局面下,起了巩固封建国家的作用。这种民上同于天子,天子上同于天的逐层上同的思想,也是《墨子》的宗教思想的表现。《墨子》认识论的观点是唯物的经验论,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墨子》肯定了人的认识只能来源于人们的感官所能感觉的客观实际。《墨子》写到:“天下之所以察知有与无之道者,必以众之耳目之实,知有与亡(无)为仪者也。请惑闻之见之,则必以为有;莫闻莫见,则必以为无。”(《明鬼》下)《墨子》的这种观点是唯物主义的感觉论。其反对主张认识可以不通过感性的看法,是唯物主义的,但《墨子》的经验论仅仅从现象上来看事物,它不可能认识事物的本质,得出科学的结论。 二是《墨子》以唯物主义认识论论证了“名”与“实”的关系。《墨子》说:“瞽者不知黑白者,非以其名也,以其取也。……天下之君子不知仁者,非以其名也,亦以其取也”(《贵义》)。正确的认识不在于是否能说出黑或白的名词,而要看他选取黑白之物之时是否选对了。 三是《墨子》提出人们认识客观事物以“三表”(又称“三法”)作为判断是非的标准。《墨子》书说:“言必有三表,何谓三表?子墨子言曰:有本之者,有厚之者,有用之者。”(《非命》上)《墨子》认为判断事物的真假是非,第一要“上本之于古者圣王之事”(《非命》上),第二要根据“百姓耳目之实”(《非命》上),第三要“发以为刑政,观其中国家百姓人民之利”(《非命》上)。《墨子》认为鉴别是非,就要使言论见之于行动,验其功利,观其功效,这是对我国唯物主义认识论的一个重大发展。 墨学在秦统一之前是与儒学相抗衡的“显学”,相当强盛。这是由当时社会历史发展条件所决定的。当时处于社会大变革时期,阶级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同阶级的有识之志纷纷发表政治主张,要求参与政治,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作为小生产者的代表的墨家思想在一定程度上占了优势,所以能成为与儒家对等的学派。 但在秦统一六国以后,墨学开始走入低潮。无论是儒家的孟子、荀子,还是法家的韩非、李斯,都要求统一思想,以便中央集权专制主义的封建制度的确立和巩固。因此,秦统一后,墨家学说是当时最突出的“私学”,在统一思想的政策下,它自然是首先被禁止的对象。随着封建制的发展,儒家的一套逐渐被整个封建地主阶级所接受,成为支配的思想形态。特别是西汉武帝时,采取了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后,墨家基本上处于停滞阶段,《墨子》一书自然成为禁毁之书。墨学的中绝最主要的原因是它不适合新兴的地主阶级和地主政权的需要。从清初开始,墨学开始复兴。主要是由于《墨子》中的自然科学和逻辑学引起了开禁后的清朝学者们的注意。 《墨子》的思想有其局限,但他的中心思想,如“兼爱”、“尚贤”、“非命”、“节用”和“宽”、“惠”等,都反映了进步阶级的时代要求。《墨子》中的墨辩独具一格,在中国逻辑思想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墨子》提出的“三表法”,坚持了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中国哲学史上有重要的地位。 墨子名翟。鲁国(今山东西南部,都城曲阜)人。生卒年不详,活动于春秋末、 战国初(约公元前490—约前405年)。物理学、数学、机械制造、哲学。 公元前5世纪初,墨子可能是出生在一个以木工为谋生手段的手工业者家庭。 当时的社会是一个“处工就官府”的社会,即工匠处于官府的严格控制之下,隶 属和服务于官府,社会地位十分低下。而当时的工匠是世袭的,因此墨子从小就 承袭了木工制作技术,并由于他的聪明巧思,使他成为一名高明的木工匠师和杰 出的机械制造家,为他后来的社会活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墨子的生长地山东,是当时文化比较发达的地区。墨子从小就在齐鲁文化的 熏陶下,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他对于求取知识非常重视,他认为,人之所以 为人,是由于具有认识能力,能够获取知识。他在《墨子》“经上篇”(下凡引 用《墨子》一书时,仅注篇名)中说,“生,刑(形)与知处也”,“知,材也”。 也就是说,人的生命力在于形体与知识的统一,求取知识是人的本能。离开了知 识的单纯形体,在墨子看来是没有生命的东西,不过是行尸走肉而已。他一生也 正是以此自励,始终孜孜不倦追求知识。他曾致力于诗、书和百国春秋的学习, 对已有的知识博采广收。这使他拥有广博的学识,并把他造就成一代学术大师。 对于知识的追求,即使在他成名之后也从未中断过。据“贵义篇”记载,有一次 他南游到卫国(今河南濮阳一带)去,所乘的车中载了许多书籍,他的弟子弦唐子 见了感到很奇怪,问载这么多书作什么用,墨子回答说:“昔者周公旦朝读百篇, 夕见漆(七)十七,故周公旦佐相天子,其修至于今。翟上无君上之事,下无耕农 之难,吾安敢废此?”由此可见墨子勤奋好学之一斑。 墨子的为学之道并不仅仅是表现在对已有知识的学习和继承方面,而更重要 的是体现在他富于批判和创新的精神方面。他努力地汲取前人的知识,又不被前 人的思想所桎梏。他能在继承前人知识的基础上,结合自己亲身的社会实践,提 出自己的见解,创立自己的学说,建立自己的学派。也正因为如此,所以连他的 论敌庄子也称赞他,在《庄子·天下篇》中说他“好学而博,不异,不与先王 同”。 墨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社会动荡和变革的时代。当时,旧的社会秩序已日 渐瓦解,而新的社会秩序还没有形成。这时期,一部分手工业者挣脱了“工商食 官”的隶属地位,又还没有受到新的专制制度的束缚,形成为这一特定历史时期 的一个独立的阶层。他们试图跻身于“士”的行列,力争参与政治,改变自身低 下的社会地位,因而成为社会上一股活动的政治势力。墨子就是在这一社会背景 下成长起来的,并成为这股社会力量的政治代表和领袖。 墨子本身就是一个工匠,生活在社会的下层,因此他了解人民大众的疾苦和 要求。他从亲身的经历中,深切地体验到统治者的奢靡浪费、以强凌弱以及兼并 战争带给人民大众的苦难。他立志要改变这种不平的社会状态,盼望建立一个政 治贤明,社会安定,人民安居乐业的“尚同”社会。为此,他把自己创立的墨家 学派不但建设成为一个宣扬自己学说的学术派别,而且建设成为一个为实现自己 的政治主张而奋斗的政治组织。 墨子一生的活动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广收弟子,积极宣扬自己的学说; 二是不遗余力地反对兼并战争。 春秋战国之际,私人讲学的风气非常盛行。孔子兴学在前,墨子讲学在后。 他以“遍从人而说之”为宗旨,随时随地无条件设教,以宣扬自己的学说和主张。 墨子对于教学,首重德行,其次为言谈,再次为道术。他特别重视义,并以 义为道德和行为的标准。他认为,“万事莫贵于义”,“义,天下之良宝也”。 因此,他教学时坚持“有道相教”,“隐匿良道,不以相教”的原则,即首先要 学生学义守义,在此基础上再学习其他的知识。 在教学方法上,墨子很重视因人施教,因才施教。他认为社会是有分工的, 各人的资质也有不同,每个人都应该根据自己的能力去做力所能及的事。教学也 一样,应该根据社会的需要和各人的特长,而分别进行,使学生发展个性,各有 专长,并在此基础上分工合作,共同谋求天下之大利。他说,这好比筑墙一样, 能筑的筑,能运土的运土,能掀土的掀土,这样才能把墙筑成。为义谋利也是这 样,能运用哲学的运用哲学,能运用文字的运用文字,能运用科学技术的运用科 学技术,各人都“量其力所至而从事”,如此方能达到天下之大义。 墨子在教学中特别注意教导学生要学用结合。他反对孔子“君子述而不作” 的主张,坚持传述与创作并重。他认为,如果大家都述而不作,就不能有所创造, 人类社会也就不会有文明进步。他指出,如果按照孔子和儒家的君子只述,小人 方作的主张来看问题,那么古时发明弓、甲、车、船的人就都成了小人,而现在 根据这些发明制做弓、甲、车、船的人反而都是君子。凡有所述,必是有人作出 的,则其所述,岂不都是小人之道。可见孔儒的主张是荒谬的。因此,他极力主 张和提倡“今之善者则作之,欲善之益多也”。他要求学生述作并重,言行一致, 身体力行,反对那种只说不做,只讲空话的学风和作风,指出“口言而身不行”, 即为“荡口”。 由于墨子的主张代表了下层百姓的利益,其教学思想和方法也深受学生的欢 迎,因此从其学者很多,墨家也因此成为当时与儒家并称的显学。正如《吕氏春 秋·当染篇》所说:“此二士(指孔子和墨子)者,无爵位以显人,无赏禄以利人。 举天下之显荣者,必称此二士也。皆死久矣,徒属弥众,弟子弥丰,充满天下。” 也正因为墨子教学的成功,使其弟子都成了他的政治主张的忠实信徒和执
EatDrinkWorld
哀莫大于心死”意思是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或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意志消沉和丧失进取心。心死:古意对"心"的理解是人的"思维器官","心"字可理解为思想或观念。因此,庄子这句话意思是:"最悲哀的莫过于人没有思想、或失去自由的思想,这比人死了还悲哀"。因为庄子主张自由自在的活。“哀莫大于心死”出自《 庄子· 田子方》"夫哀莫大于心死,而人死亦次之"。庄子(约前369年—前286年),名周,字子休(一说子沐),后人称之为"南华真人",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老子哲学思想的继承者和发展者,先秦庄子学派的创始人。《庄子·田子方》 全篇内容比较杂,具有随笔、杂记的特点;从一些重要章节看,主要还是表现虚怀无为、随应自然、不受外物束缚的思想。回答于 2018-03-31赞同261想挽回一个人的心死心要离婚挽回后一招婚姻挽回专家在线咨询服务平台。汇集100+情感专家,挽回专家,情感咨询师,恋爱咨询师,心理咨询师,婚姻咨询师。提供情感挽回服务。致力帮助万千爱人修复感情长沙环宗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广告衰竭心脏 别急 这样做家里老人也有心脏疾病,在家这样做,坚持了一段时间,后来检查各项指标都回调了..芜湖市玻扫坳钟表商广告没有感情的婚姻怎么处理,女人的聪明做法_老公主动回归没有感情的婚姻怎么处理_不哭不闹,聪明女人都要会的"套路挽回"。只需要四招,教你做个高情商的女人。听听情感老师是如何挽回婚姻广告哀莫大于心死 是什么意思? 详细点视频回答鲸娱文化298点赞1108浏览更多专家“哀莫大过于心死”是什么意思啊?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马上提问最美的花火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lanqiuwangzi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garlic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188****8493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篮球大图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动物乐园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AKA 咨询一个教育问题,并发表了好评“哀莫大于心死”是啥意思?哀莫大于心死是一句汉语成语,指最可悲哀的事,莫过于思想顽钝,麻木不仁,出自《庄子· 田子方》鲸娱文化298点赞395浏览想挽回一个人的心死心要离婚挽回后一招值得一看的挽回一个人的相关信息推荐长沙环宗网络科技有..广告泪沟填充有几种方法-,填充维持多久值得一看的泪沟相关信息推荐东莞东城华美医疗美..广告— 为你推荐更多精彩内容 —70岁以上老人免费医保政策视频回答成都张伯乐律师 回答于 2022-03-31258点赞1评论在工厂上班受伤了请问怎样赔偿视频回答国樽律师事务所 回答于 2022-04-04254点赞586浏览东莞整形医院,2022年东莞整形价目表-东莞整形排行关注泪沟的人也在看东莞东城华美医疗美..广告酒驾闯卡怎么处理视频回答征地拆迁沙律师 回答于 2022-03-31258点赞793浏览钓鱼调漂技巧,调目与钓目之间有什么关系?视频回答碧呀幽5128 回答于 2022-11-0836点赞0浏览怎么挽回老公的的心看看聪明女人的做法情感社区值得一看的挽回老公相关信息推荐南京麦卡欧电子商务广告办税员可以自己解绑吗视频回答济南律师王金虎 回答于 2022-04-04254点赞2浏览正在加载全部
门门8898
1、从中国传统来说:庄子是道家学派;墨子是墨家学派。2、从哲学角度来讲:庄子是“真”,墨子是“美”,孔子是“伪善”,庄子是人性之真,墨子有人性之美,而统治中国人的无冕之王孔子,却只有伪善。而中国人只要了伪善,抛弃了真和美。3、从个人角度来讲:庄子属于个人主义派;墨子属于心怀天下派;庄子自由自在,注重个人修炼;墨子营营苟苟,四处奔波,为了人民4、从学术角度看:庄子属于理论派墨子属于实践派如果实践派在朝,理论派在野,两派亲密合作,一定会把中国建设好,可惜啊,可叹啊!!!
cherrychoi25
1、墨子,墨家学派
墨子(生卒年不详),名翟(dí),东周春秋末期战国初期宋国人,一说鲁阳人,一说滕国人。墨子是宋国贵族目夷的后代,生前担任宋国大夫。他是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也是战国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科学家、军事家。
2、庄子,道家学派
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先祖是宋国君主宋戴公。他创立了华夏重要的哲学学派——庄学,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为老庄。
扩展资料
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楚国人,约与孔子同时,出身于没落贵族。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整理而成。
老子把“道”抽象化,概括为普遍的无所不包的最高哲学概念。在他看来,道是凌驾于天之上的天地万物的本原。他还提出“天法道,道法自然”的思想,摒除利“天命”的绝对权威。
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两方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途径是“守静”。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庄子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墨子
80年代之后
事件经过:
2017年10月,有网友爆料称位于南昌一所名为豫章书院的学校存在严重体罚、囚禁、暴力训练等诸多问题,事件经曝光引起广泛关注。
一位2014年因叛逆被送入该校的学生张华(化名)介绍,刚被送进来时,就被关进了“小黑屋”。“一进去就被六七个教官围着,把身上所有手表、皮带、眼镜等有‘危险’的东西都脱掉。”那七天,张华的吃喝拉撒睡全在一个差不多十平方的房间里,没出来过。“感觉被绑架,后面几天有想死的心,想过撞墙。”
而被体罚是书院里经常发生的事情。因为偷偷吸烟被发现,小华说曾被五个教官按着打。那一次被打,他一个礼拜不能躺着睡,伤痕过了三个多月才消除。
“不知道是不是钢筋,反正铁的应该是。”小华没有看清楚那根打他的器物,但他被惩罚的身体却给了他最直接的感受。“手指大小粗,打起来发出‘咻咻咻’的声响。”被打了十下的小华回忆起当时的情景,直言“生无可恋”。
2017年10月30日下午,豫章书院执行山长吴军豹在朋友圈回应称:豫章书院修身学校尊重舆论,敢于承担社会责任,全体师生于今日正式宣告彻底停用戒尺管教。
2017年10月30日晚,南昌市青山湖区官方微博发布调查结果。经调查,网贴反映的问题部分存在。书院确有罚站、打戒尺、打竹戒鞭等行为和相关制度。对此,已责成区教科体局依法依规对该教育机构进行处罚,对于相关责任人员进行追责。
2017年11月2日下午,该校发布消息称,学校已申请停办,待政府部门批准后,对在校生逐步分流。2017年11月3日,南昌市青山湖区官方微博发布关停青山湖区豫章书院修身教育专修学校(青山湖区阳光学校)的通报。
2017年11月7日晚,豫章书院前信息办老师以及教官周文亮接受采访时称,自己在学院工作期间,除了用戒尺打过学生外,还亲眼见到有学生告状。
2017年11月7日,已注销豫章书院办学资格。根据有关规定,责令其在一个月内妥善安置在校学生和老师。
成立背景
豫章书院成立的前身是2007年建立的一家名为“龙悔学校”的戒网瘾学校。
2010年6月,吴军豹申请注册商标“豫章书院”。
2011年年底,商标注册成功,豫章书院德育学校在南昌市青山湖区罗家镇儒溪吴村正式成立,其师资主要来自龙悔学校。吴军豹对外宣称书院的成立,是历史上豫章书院的“复学”,他希望“通过‘传统’的回归,唤醒社会风气的改良”,用国学启发“90后”“00后”。
原南昌市市长李豆罗则为学校名誉校长,为书院背书。
2013年5月16日,豫章书院修身教育学校在距离吴村不到10分钟路程的万村正式成立,其资历为民办非学历教育机构,学生们则搬至新校区。
2014年1月,书院增加了一般不良行为青少年转化的工作职能。同年2月23日,书院获得了江西省南昌市西湖区检察院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的挂牌,并成为江西省首家未成年人观护帮教基地。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