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181

WongQueenie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易一仆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叶烨夜夜

已采纳

16personalities竞选者人格合适的工作如下ESTJ:行政主管ESTJ的前四位功能是Te-Si-Ne-Fi。Te是管理能力、统筹能力、控场能力,Si是重复机械工作、注重细枝末节、规则至上主义。一个擅长监管、能处理好琐碎细事又循规蹈矩的人,最适合的职业便是行政主管。Te-Si模式意味着“细节监管”。第一功能Te使得ESTJ的职业生涯拥有广泛的涉猎,理、工、商各大领域皆可;第二功能Si作为Te的补充,很好地为Te搭建出的框架“填肉”,让ESTJ的工作思维更加饱满,滴水不露。ESTJ在行政主管岗位上能最大程度地实现个人价值。说白了,ESTJ最大的爱好就是“管人”,只要让ESTJ在管理层、拥有监督别人的权限,他们就很满足。ESTJ的管理方式虽不近人情,但却能让团队良性运转,所以ESTJ一直都被职场主流价值观所认可。ESFJ:公务员ESFJ的前四位功能是Fe-Si-Ne-Ti。Fe是社群连结、服务奉献,Si是细致、世俗,一个擅长与他人连结情感又遵从世俗的人,在中国社会,最适合的岗位一定是公务员这种带有社会服务性质的工作。Fe-Si模式象征着“为人民服务”。第一功能Fe让ESFJ在圈子里很能吃得开,收获良好的人缘,具有一定的号召力;第二功能Si使得ESFJ向往传统、稳定的世俗生活,体制内也欢迎ESFJ这样能聊一些市井话题的人。ESFJ是16型人格里最热心肠的人格,一天不助人为乐就难受,这样的人格一定要在一个奉献型的岗位上,做一名人民公仆最能让ESFJ自洽。ISTJ:会计师ISTJ的前四位功能是Si-Te-Fi-Ne。Si是严谨、机械重复工作,Te是统筹能力、全局观念,一个擅长使用Excel与数据打交道的人,最适合的行业为财会行业。Si-Te代表着数据处理思维。Si使得ISTJ成为精准的数据处理机器,Te为Si补充逻辑思维,让ISTJ的大脑高效运转。可以说,ISTJ就是为会计师这一职位而生的。ISTJ向往稳定、一步一个脚印、平稳上升的生活,会计师到哪里都不会失业,主要有人类的地方就有财会行业,符合ISTJ对于安稳生活的需求。ISTJ通常给人以细致、老实、靠谱、服从的印象,在职场大受欢迎,很有可能是ESTJ最欣赏的下属。ISFJ:护士ISFJ的前四位功能是Si-Fe-Ti-Ne。Si代表着细致、耐心、稳定,Fe有乐于助人、为人付出的特质,这样细致认真又渴望帮助他人的性格,最适合的岗位是医护工作者。Si-Fe是一种“守护者”的思维。Si使得ISFJ注重细枝末节,在工作上表现出极致的细心,同时遵守规章制度;Fe让ISFJ带有天使的特质,能很好地照顾身边的人。ISFJ希望从付出中收获人生价值,且不希望人生有大起大落,向往稳定。护士这一岗位能够发挥ISFJ的八维天赋,给予ISFJ安稳的生活和被大众认可的社会地位。ESTP:销售ESTP的前四位功能是Se-Ti-Fe-Ni。Se是表演天赋、口才、冒险精神,Ti是逻辑输出能力,拥有良好口才、善于与人沟通的ESTP,最适合的工作是销售类。Se-Ti是普适性高的洗脑能力。第一功能Se使ESTP不惧任何场合,面对任何客户都能输出;Ti补充了Se的逻辑,使得ESTP的观点逻辑合理。ESTP渴望冒险,喜欢体验刺激,每天面对不同的人让他们感觉生命充满变化。同时,ESTP也善于同时维系跟多个客户的关系,甚至人越多他们越嗨,这也是销售岗位需要的重要能力之一。ESFP:演员ESFP的前四位功能是Se-Fi-Te-Ni。Se是表演天赋、镜头表现力,Fi是挖掘自我情绪,擅长在镜头前表现各种情绪的ESFP,最适合的职业一定是表演类。Se-Fi是一种沉浸式演绎的能力。第一功能Se的ESFP喜欢现实世界里的各种体验,表现欲超强,又喜欢短视频这类东西,在镜头前也有惊为天人的表现;Fi使得ESFP擅长挖掘角色人物内心,很好地把握人物心理,各种人物形象都能完美演绎。ESFP不喜欢一成不变的生活,他们渴望每天都有新的变化。演员这个职业需要饰演不同类型的角色,能够满足ESFP的新鲜感需求。ISTP:工艺师ISTP的前四位功能是Ti-Se-Ni-Fe。Ti是单一领域深度探究,Se是感官捕捉,擅长操纵机械、动手体验的ISTP,官方定义为工艺师。Ti-Se是一种动手构架的能力。Ti使ISTP的思维模式沉稳有深度,Se作为一个张扬的功能让ISTP拥有实操创造力,Ti与Se,是深邃与炫彩的结合,让ISTP制作出精湛的工艺品。ISTP骨子里是叛逆的,所以很多ISTP并不适合待在传统职场里过上每天上下班的枯燥生活。工艺师这份工作最适合性格内向孤僻的ISTP,使他们能够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创造出一个更惊艳的世界。ISFP:艺术家ISFP的前四位功能是Fi-Se-Ni-Te。Fi是挖掘自身情感诉求的能力,Se是色彩鉴赏能力、音乐感知能力等感官能力,因此,ISFP被定义为艺术家。Fi-Se是沉浸式的感官体验式创作。第一功能Fi使得ISFP情绪细腻,能感受到生活里的“美”,并擅长让生活变得更“美”;Se配合上Fi,便让ISFP擅长通过视、听等感官渠道创作生活中体现“美”的元素,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ISFP一生都在追求“美”,这就是他们的核心价值观。无论是画师还是音乐家,都符合ISFP的内心追求,艺术是ISFP最好的伙伴。ENTJ:首席执行官ENTJ的前四位功能是Te-Ni-Se-Fi。Te象征着权力、地位,统筹能力、大局观念,Ni是直觉,某种程度上也意味着果断,一个拥有权势又擅作决策的人,适合作为最终决策者引领企业发展,也就是CEO。Te-Ni是一种自信的统筹决断能力。Te第一功能让ENTJ拥有强大的领导能力,Ni作为Te的补充,让ENTJ不那么冷血和功利,更为公正、平易近人。ENTJ对权力的渴望是贯穿终生的。他们的内心诉求是大势在握,在一个高位上领导其他人走向更高处,从而获得满足感。只有企业奠基人、企业执行官能满足ENTJ对于权力地位的渴望。ENTP:战略咨询ENTP的前四位功能是Ne-Ti-Fe-Si。Ne是发散性思维、多条腿走路,Ti是单一领域深度探究,一个擅长出谋划策又能在专一领域研究的人,最适合的就是做咨询行业。Ne-Ti就是“军师思维”。第一功能Ne使得ENTP点子源源不断,擅长解决和处理棘手的问题;第二功能Ti作为Ne的补充,是Ne“变现”的手段。ENTP无处安放的主意和点子必须要通过为团队作出贡献才能得以释放,战略咨询是一个需要团队成员间高度配合、头脑风暴的行业,非常适合ENTP从事。INTJ:风险规划师拥有INTJ的前四位功能是Ni-Te-Fi-Se。Ni是神秘主义、警惕心理、疏离感,Te是统筹规划能力、领导能力,一个拥有风险意识和领导力的人,适合从事风险规划。Ni-Te是风险预测能力。第一功能Ni使得INTJ拥有高于常人的风险意识,万事都会提前预想最坏的结果;Te使得INTJ拥有出众的规划能力,Ni-Te模式就是风险规划师的模板。INTJ拥有神棍一般的预测能力,又对独立工作的需求较高,风险规划师这一岗位能够满足INTJ的职场需求。INTP:学者INTP的前四位功能是Ti-Ne-Si-Fe。Ti是单一领域深入研究,Ne是发散性思维、好奇心、创作,拥有这些特质的INTP最适合搞学术研究,做某一个领域的研究员或学者。Ti-Ne是学术探索思维。第一功能Ti为INTP的学术之路打下基础,Ne使得INTP在该领域拥有灵活的思维,展示出更多的创造力。INTP的工作形式一定要是独立的,能不和他人合作就不跟他人合作,闭门造车才最好。学术研究这条路能使INTP做到真正的专注,不用分心在人际关系上。ENFJ:教师ENFJ的前四位功能是Fe-Ni-Se-Ti。Fe是助人为乐、与人联络,Ni是情绪洞察力、语言能力,ENFJ适合在讲台上教书育人,做一名教师。Fe-Ni是教育者的思维模式。第一功能Fe为ENFJ奠定了关注身边人、为人付出的性格基础;第二功能Ni让ENFJ擅长宣讲,把自己的观点转化为有效的语言输出给他人;而第三功能Se是一种“演讲”能力的补充,让ENFJ可以不怵站在讲台上面对大家;Ti则是最基本的学术研究力。ENFJ渴望的生活状态是和大家在一起,通过自己的感召力,让集体变得越来越好。教师这一职位很好地满足了ENFJ对于集体的幻想,也赋予了ENFJ十足的驱动力,让学生们越来越好。ENFP:企业培训师ENFP的前四位功能是Ne-Fi-Te-Si。Ne是发散性思维、多线思维,Fi是挖掘个人情绪,ENFP适合做一名企业培训师,组织各类培训活动。Ne-Fi是一种在休闲状态下对主职进行拓展的思维。Ne使ENFP拥有开拓的思维,不拘泥于某一单一思维模式;Fi作为深度挖掘情绪的能力,为Ne添加强有力的支撑;Te让ENFP有统筹全场的能力,可以组织大型培训;第四位Si则使得ENFP遵从规则,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Te的补充。ENFP向往气氛和谐融洽的生活,并且喜欢和人打交道。企业培训师这一职业与人来往多,需要脑洞和创新思维,非常适合ENFP从事。INFJ:心理咨询师INFJ的前四位功能是Ni-Fe-Ti-Se。Ni是对人心的洞察,Fe是助人为乐、为他人付出,这样特质的INFJ最适合从事心理咨询工作。Ni-Fe思维模式是对人性的分析。第一功能Ni负责捕捉抽象信息,确定咨询者的需求和情绪状态;第二功能的Fe使INFJ懂得换位思考,设身处地地为咨询者解答疑惑;第三功能Ti是INFJ的基础分析能力,作单线深入分析;Se帮助INFJ连接现实,输出实际有效的咨询方案。INFJ向往的工作状态是一种对生活的掌控感,可以自主决定工作的节奏,独立输出观点,又可以帮助别人。心理咨询师这一职位可以让INFJ收获人生价值,又能够保护自己,不必暴露在职场中任人鱼肉,是一个理想的职业。INFP:小说家INFP的前四位功能是Fi-Ne-Si-Te。Fi是自我取悦、自我情绪感知,Ne是发散性思维、想象力和抽象思维,INFP有着敏感的情绪、丰富的想象力,最适合撰写小说,充分发挥自己的文学天赋。Fi-Ne是一种脱离现实的构建乌托邦的思维模式。第一功能Fi让INFP对于深度情绪的感知高于常人,能够描绘出细腻的情感;第二功能Ne是编写情节的功能,让故事跌宕起伏,耐人寻味;第三功能Si是INFP的世俗观,让INFP的文学作品与现实连结;第四功能Te是INFP的全局观念,一定程度上协助Fi-Ne模式撰写长篇作品。INFP需要独立工作空间、舒缓的工作节奏,并且他们非常不适合与人打交道。小说家这一职业最能符合INFP的需要,能够让他们安然地做白日梦。

心理咨询师易一仆

270 评论(13)

冬冻咚洞

《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原作是三部敬绘制的全八册漫画,故事发生于2006年,由一个平凡漫画家藤沼悟开始说起,他出道后一直没有成功的作品,平日以送披萨维生,并认识同事爱梨。在这没什么个性、生活无趣的男主角身上唯一特殊的地方就是:他有时候会看到「再上映」(リバイバル),也就是身边的场景时间重新回放,这其中必然有什么问题等着他去解决,并避开危机。

第一次出现「再上映」并被悟解决,他也因此车祸受伤,悟的母亲因此跑来与他同住,这开启后面的主线──在某一次「再上映」发生时,由于悟找不到不合理之处,因而求助母亲,母亲因此看到幼童诱拐未遂的现场,并被凶嫌察觉进而跟踪杀害。悟在当下被巧妙安排给制造成为凶嫌,被警方追查,进而引起「再上映」,一举回到悟儿时发生幼童诱拐杀害惨案的时期1988年,并开始设法改变过去。

主角的目标一开始只是单纯的想要拯救雏月,但随着故事进展,发现拯救雏月并不是解答。

三部敬的铺排细腻精彩,由各个角色用不同视角观看故事的走向,一开始短暂安排的「再上映」应该是让读者先进入概念,而后才有三次大规模的时间轴改变。第一次是从主角被怀疑是凶手而跳到1988年,第二次在改变失败后再次回到2006年,藉由「再上映」进入第三次时间轴,重新来到1988年事件发生前。从时空跳跃的使用手法来说,有点类似于《蝴蝶效应》,但是其中推理部分又一直让我想到贯井德郎的《恸哭》。

读者始终觉得我们跟着主角的第一视角去查案,然而我们一直有一个庞大的盲区,这正是引起案子不断重复出现的契机,总要到了紧要关头,我们才发觉被叙述手法给欺瞒了。而且整个阅读过程最恐怖的就是:逮不到凶手,案子持续不停地发生。情节铺排紧凑,迫使阅读者无法停下来,有种错觉会在停下来不去阅读的同时,故事内将产生更多的牺牲。

这部作品后来改编为小说、动画与电影,非常受到欢迎。动画共分成十二集,故事铺陈基本上与漫画相差不多,但是对于人物的特写非常明白,强烈地暗示着什么,就这点来说比漫画刻意了许多。光是店长这个角色,一开始就故意给予他特写,让故事可读性更高。但许多情节也有赶进度的感觉,不像漫画那样复杂而真实。像是发现母亲被杀害时,漫画是发觉外头有人追上去,房东正巧探出头看到,于是被当成是嫌犯,这里加深凶嫌的恶意,是故意为之的栽赃;但动画简略这整段,反而像是房东登门意外看到,作者为凶嫌铺排那令人为之惊叹的恐惧感,顿时消散了一大半,略为可惜。

至于真人版电影,在对话上减省了很多动人细节,毕竟长达八集的漫画内容要简略在两小时内说完还是太赶了一点,而饰演母亲的角色一直有种略显不足的感觉(也可能是漫画的角色给人印象太深刻,总觉得这个母亲的诠释太过于轻浮虚伪),加代的母亲也十足违和,小孩们的演技反而意外的要好很多。

除此之外,电影在暗喻上却做得很到位,像是不停出现在笼子里绕着圈子跑的天竺鼠,拍摄手法也较为接近动画,用很多移转镜头去表现视角、并由孩童出演成人配音来表现由于「再上映」促使时空穿越的时间轴状态。

电影版值得一看的部分是童星的演技。

动画与电影里变动较大的地方都是结局的部分。两者塑造与安排的结局各不相同,各有特色。整体来说,三部敬建筑的《只有我不存在的城市》推理剧情十足精彩,时间轴掌握适当,角色刻画亦生动,在三次不同的穿越让主角的改变显而易见。段落情节安排紧凑,让人欲罢不能,非要不眠不休赶紧看到结局知道真凶才肯罢手。也难怪在漫画连载还没结束,就出现大量再创作,不难见得大家对这部作品的喜爱,喜欢推理漫画的读者千万不可错过。

149 评论(14)

天壹老师

《桃姐》我看了十遍之多,看完以后我默默地对自己说今年过年我不再远行,要在家陪伴妈妈过一个团圆年。        看着桃姐从生病到死亡的过,我突然发现那个曾经让我恨了很多年的,“不爱我”的妈妈,其实一直都在努力给予我最好的爱,只是我从来不曾在意过她的努力,我没有真正体会过她的痛苦和不易。        那是一个在我看来一直不曾老去的实则是已经快七十,需要呵护的孤独的老人。        这样一个凉如水的秋夜,因为这样一部电影让我重新审视三十多年来妈妈和我之间的爱恨纠葛,那些覆盖在我内心尘封已久的美好的回忆上的灰尘被轻轻拂去,一张张充满温情的老照片散发出温暖的光,在这样的黑夜中暖暖地照亮我的眼睛。       看的过程中,我时而会笑,因为我看见了人在暮年之际那种像孩子一样可爱的一面;我时而会掩面啜泣,因为透过影片我也看见了妈妈终有一天也会像那些老人生病,痛苦,恐惧,孤独直到她离开我。        或许我从来就不能承受分离,所以我也从来不想去正视她的存在,就像梁罗杰在陪伴桃姐度过生命中最痛苦的阶段,在即将离世之际却离开,因为他无法承受死亡把亲人与自己分离。        他临行之时,在病榻前,为桃姐捋了捋头发,为她穿好袜子,那一刻他提前在心里与之做最后的告别。        提前离开的那个人永远都是最痛苦的,因为怕被抛弃,所以自己首先离开,这样或许可以让自己永远处在没有失去的状态中。就像影片结尾,他在楼下凝视着家里的那扇窗户,似乎那盏以前为他时刻亮着的灯依旧散发着温暖的光照亮他回家的路;进了房间,桃姐始终在家里的某个角落陪伴着他,似乎从来没有离开过一样。        短短一个多小时的一电影却涵盖了关于每个人在不同时期对于依恋,死亡,分离,丧失的态度。   每个人内心都有一个桃姐        我们从出生需要依赖母亲或者母亲一样的人,是因为对方可以提供我们活下来的营养,如果这种依赖是稳定的,持续的,令人满足的,那么到了青春期,成年期之后,这种依赖逐渐减弱变成一种稳定的依恋模式,存在我们的内心世界,是我们后来和其他重要客体关系的模板。        依恋是人类最重要的话题。不仅是婴儿期,幼年期需要依恋稳定的客体给予其存活的条件,影片中已到知天命的梁罗杰,像桃姐一样垂垂老去的老人院的老人,年夜里无处可去的蔡姑娘,病入膏肓的梅姑等等,这些人其实象征了从青年到中年,老年这几种人生阶段也都需要稳定持续的依恋关系。        所以依恋话题贯穿于人的一生。 钟春桃 即桃姐 原籍台山  自幼家贫 出生不久被人收养 养父在日本侵华期间被杀 养母无能为力再照顾桃姐 辗转之下  将桃姐安排到梁家充当家佣 自十三岁起桃姐先后照顾了梁家四代 共六十多年       我一直在想,为什么导演要把她称作桃姐。桃子多汁,味道好,俗话说桃子养人,孙悟空当年冒着犯天条的危险盗取王母娘娘的蟠桃是为了长生不老,其实从这就可以看出桃子象征着长寿吉祥的寓意。除了果实,桃枝可以辟邪,桃胶可以美容,桃花可以观赏入药,同时“桃花运“形容人在爱情上有好运,还有”面如桃花” 诸花之中,桃花虽然花期短,但有最完美的女性气质,艳丽、妩媚、飘零,无不扣人心弦,所以桃树是一种非常宝贝的植物。         俗话说家有一老如有一宝,影片中桃姐的存在对于梁罗杰是个宝。 爱别人 , 也被别人爱 , 这就是一切 , 这就是宇宙的法则、 为了爱 , 我们才存在、 有爱慰籍的人 , 无惧于任何事物 , 任何人。                                                                                                  —— 彭沙尔         从桃姐简单的成长资料中可以看到她内心带着巨大的创伤------被抛弃。从婴儿期到少年她没有一个稳定的依恋关系,从小家贫,养父被杀让她带着深深的死亡恐惧,流离失所,动荡不安的童年让她终其一生都在寻找一个可以依赖的家庭关系,这些都是她终身未嫁,在梁家做佣人服侍了四代人,到生命终结的那一刻的主要原因。        佣人的身份让她自觉卑微,但潜意识中她把这个家庭当作了自己的家,幼年的经历让她无法离开去创造属于她自己的生活。她竭尽全力照顾好每个成员,用这种讨好的方式获得一个位置,肯定自己的价值。        一个女孩十几岁,正值青春期,和王馥荔扮演的少奶奶的同年岁,推算从她去帮佣的时间,大少爷那个时候也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她也有点像童养媳的角色,所以当梁罗杰对她说:“你一定是喜欢我爸爸,所以没有嫁人”的时候,她的反应是跳起来极力反驳,但是你从她脸上能看得出一种少女般暗恋的羞涩。        她赠送给这家孙媳妇的项链是家里老人留给她的遗物,大少爷死后交代把位于深水埗的一套房子给她养老送终,可以看出,这个大家庭对她应该是比较不错的。        她收藏的第一个月的工资应该算是很高的,说明这个家庭的物质条件在当时很好,这也是让她有安全感的原因。最重要的是这个家庭早已经把她当成了其中的一份子,最后的合影让桃姐完成了一生的心愿----找到了回家的路。        这让我想起我妈妈,我妈姊妹七个,她是老三,是最大的女孩,上面两个哥哥。外婆是童养媳出身,可惜这个童养媳没有去到一个家境富裕的家庭,吃了上顿愁下顿,也没遇到一个包容她,疼她的丈夫,所以外婆一生脾气都十分古怪,根本就不知道疼孩子。        我们之所以可以给予别人爱是因为我们自身内心充满了爱的力量,如果我们内心的情感是贫瘠的,那对方也无法从我们这里得到滋养。 这也是外婆对于孩子是没有什么爱的原因。她本身就没有被爱过。我几个舅舅,姨也都和外婆的情感反应出奇地相似,不懂得关心别人,不懂得如何表达,也不善于与孩子交流。这就是家族代际传递最好的证明。也是每个家族的秘密所在。        妈妈不止一次告诉过我,有一天,外婆一家在她上学的时候突然搬走了,她放学回家家人都不在了,要不是同学收留她,她可能就在那个冬夜会被冻死;六零年的自然灾害,她被亲舅舅换到了乡下,差点饿死在田埂上,这些在别人看来都是小时候的事情,其实对她来说是一种巨大的创伤,可惜后来她也没有找到一个可以理解她包容她的丈夫,她内心中爱的模板是那么模糊,脆弱,所以她能尽力给予我的爱都是她倾其所有的结果。        在依恋理论中,对于母亲的定义更多倾向于像母亲一样照顾孩子的人以及孩子依恋的对象,而不一定是真实的母亲。         梁罗杰 年近五十却没有婚姻,每次出门不带钥匙,到了楼下总要抬头看看家里的灯有没有亮,在国外留学多年,一家人移民海外,可他最终还回到桃姐的身边,也都足以说明了他对这个重要客体深深地依赖。而他和王馥荔扮演的母亲在一起没有母子的亲近,更像是一种普通亲缘之间的客气,礼貌。        影片中,当桃姐打开那个装满梁罗杰小时候用过,玩过的东西的旧箱子,( 在象征意义上,箱子是母性腹部 --- 容器象征,同时还包括各种各样的器皿,大桶,盒子,篮子,槽,囊等,是容纳的子宫, 虽然桃姐没有生育过,但是这些梁罗杰儿时的记忆一直放在箱子里,在某种层面上象征了她对他的另一种孕育的方式)       那些珍藏的电影画报,力士香皂,桃姐背他的背带,和他的合影的泛黄旧照片等等被她如数家珍地翻出来。细数往事,梁罗杰在那一刻明白了眼前这个悉心养育并照料他半辈子的女人才是他真正意义上的母亲。        看到这个场景,我想到了妈妈也有一个橘色的糖果盒子,里面盛着我中学的团员证,成绩单,月票,师范入学通知单,我小时候的照片,爸爸的照片等,她虽然没有能力拥有“大箱子”,但是她有“小盒子”,那一刻我流泪了。        小时候我喜欢吃什么,妈妈就一直买到直到我吃腻了为止;小时候患病,她去外地干活,尽管条件艰苦她依然把我带在身边尽力照顾我。自己买来缝纫机,给我做各种好看的衣服,每年生日会给我拍一张照片。        她从来不会当面夸我,但是背地里她也会很骄傲地跟别人说这件衣服是我给她买的,那双鞋子是我买的,我不仅是个老师还是心理咨询师;总会打电话告诉我别减肥,瘦了不好看,其实是怕我身体不好,她就是不善于向孩子表达的那么一个母亲,小时候她夸我乖,我就努力乖巧,隐藏自己的调皮,长大了我越来越会折磨她,只是想用各种伤害她的办法证明她是爱我的,希望她能当面告诉我。        一生坎坷的经历让她内心有强烈的自卑感,所以不管家里谁生病了即使她特别累都会跑去照顾,希望被认同,现在我能理解她那些老好人的做法,但我也心疼她。        其实我们谁都离不开谁,即使我们总不在一起,彼此心里都会惦记对方却不让对方知道,因为我曾经也像她一样不懂得表达。以至于我在以后的亲密关系中也会像她一样不懂得如何与对方沟通,而总是像个孩子一样,希望对方能猜中自己的想法。       这是一种怕被拒绝的心理,潜台词就是我不配被人关心,怕被嫌弃,被抛弃。 “去别人家就不要顽皮了” “要守规矩” “你听话的,不被人嫌” “破扇无风 人老无用”        桃姐小时候被送来送去的创伤让她觉得自己是多余的,她是可以被忽略的,任何的关爱对于她都是不配的,所以每次吃饭都是罗杰和猫吃完了,她最后躲在厨房角落里吃;少奶奶把自己的围巾给她戴上的时候,她觉得那个东西太好了,自己怎么可以用这么好的东西,还是飞机上免费的袜子这样廉价的东西比较适合自己,因为她认为她也是廉价的。        当她知道自己无法完全康复,没有办法再伺候主人,自己主动要求去老人院,因为在那唯一能体现她价值的机会没有了,她再待在那只是别人的负担,其实那种曾经被抛弃的感受又一次袭上心头。        妈妈曾经也说过以后她老了给她送养老院,不拖累我,当时我觉得去那很好,有很多老人一起陪着她,我上班又不一定有空天天陪着她,于是就说好啊,结果她当时就愤怒了。我想梁罗杰也和我一样的想法,真的认为对方喜欢,而没有考虑到她们为什么这么说。       每次看似漫不经心地问梁罗杰什么时候再来,没空就别来了,当梁罗杰真的没空来,她会立刻表现出失落,难过的神情;电话里梁罗杰告诉她过段时间去看她,没等他说完,桃姐就急忙挂断电话,因为她害怕对方说出让自己失望的话,当梁罗杰问她有什么需要,她总说自己很好,没什么需要,她渴望这个“儿子”可以每天来看她,关心她,照顾她,接她回家,却从来不会向他要求。妈妈又何尝不是桃姐这样的想法呢?        现在我渐渐懂了,也就从心里上慢慢可以和她分离,慢慢长大,我也学会了去真正爱一个人,懂得向对方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心里的想法,看见对方的需要,理解,包容,默默支持,这些不仅是我觉察后的反省的结果,也是因为我生命历程中有好几位像桃姐一样的“母亲”给予我的爱,给我滋养,所以我看起来一直都活得很乐观,他们有的是我的朋友,有的是我的亲人,有的是我的师长。 就像影片中牧师说的: 人生最甜蜜的快乐  都是忧伤的果子 人生最佳美的东西  都是从苦难中得到 我们要亲身经历艰难 然后才学会怎么样安慰别人         当然成长是一生的课题,最终都是为了不断地接纳自己,接纳别人,学会在别人的眼中看见自己,从而看见对方。        不仅从桃姐身上我看见了妈妈的影子,从阿梅,金姨的女儿身上我都看见了自己。怕在父母需要依靠的时候我们没有能力给予他们依靠,给他们添负担,渐渐发现我们已经到了不敢生病,不敢出任何状况的年纪;怕在他们有一天离开的时候,身为子女的我们还有没有尽的义务,还有想说没说出口的话,那个时候只能睹物思人却为之晚矣。                                      真正的爱是用时间之火煲出的一道老火靓汤        我曾经说过这个时代是速食年代。在急功近利之下,任何一种爱的形式都显得那么仓促,苍白,单薄。利来则聚,利散则散。无止尽的欲望驱使我们在各种动荡不安的关系中徘徊,迷茫,以至于无法找到存在的意义。其实每个人都渴望爱。        施琪嘉老师在《依恋》这本书的序言中写到过:心理治疗师一个很慢很慢地建立关系的过程 …… 除了慢以外,早期不分开也是父母对孩子的重要承诺,“我爱你,我永远不会离开你”,这些恋人的承诺原则来自母亲对孩子说过的话。        那些急速远离我们而去的人和物形成了人们弥漫的焦虑的来源,一个慢下来的社会对我们的存在是有意义的。       这何尝又不是普通人际之间建立深厚关系的过程呢?各种不安使得我们选择了观望,被动等待,因为害怕被辜负,希望被呵护却不敢迈出第一步,从而形成博弈。        随着社会的发展,沉淀被欲望所取代,爱成了各种形式的交换。因为很多东西来的快,所以消失的也快。所以很多人会说心里经常感觉空空的。因为内心没有可以坚信的东西,而显得生命是如此虚空,生活是如此幻境,缺少了踏实感一切都那么虚无缥缈。        在桃姐生病之前,罗杰从未想过到桃姐的存在对于自己的意义,甚至连一句关心的话都没有说过。他只知道不管走多远,多久,回到家里这个始终都在,并细致周到地照顾他的饮食起居却从不多说一句话,她没有朋友,没有爱好,她所有的生活都是围着罗杰转。在这个家里,而是角角落落都是她的气息,这个家也是见证桃姐一生价值所在        她就像家里那老式的铁锅,瓦锅,少了零件的缝纫机等,虽然旧,不好看,但是实用,耐用,她对这个家的付出,对罗杰的爱就像那老火靓汤,煲得越久越浓稠,是岁月的沉淀,记忆的厚重。真的是从前慢,慢到只够爱一个人。        正是这种无需回报的大爱,让罗杰懂得了“那年我生病,桃姐还健康,可以照顾我,现在桃姐生病了,我才可以好好照顾她”        从隔好几天去探望一次到后来寸步不离,从一开始呆呆地望着桃姐手足无措到后来给她煲生熟薏米羹,带她去看自己电影的首映式,陪她散步,在这个陪伴和照料的过程中,罗杰也从一开始那种缠着桃姐给他做牛舌,永远背着双肩包,不在乎衣着的永恒少年渐渐成长为一个男子汉。        这场超越了主仆的深情厚谊就是对真爱最好的诠释。                                     学会直面死亡是我们一生最要的课题        人从出生就开始产生对死亡的恐惧,随着年纪的增长,身边亲朋好友逐渐离开,也会引起我们内心的死亡焦虑。我们该如何处理这种焦虑?很多人选择了回避,还有选择挑战一些极限运动,培养更多的兴趣爱好,其实都是很好的方式,起到了缓解的作用。        影片中,老人院里昏暗的灯光就像个被死亡的阴影笼罩着的坟场,狭小的空间被无数个格子间隔开,就像一座座坟墓。        老人们住在这里,在焦虑,恐惧中等待着死亡,他们害怕第二天不知道哪个同伴就消失了。就像金姨,一跤下去,撒手人寰。当她从屋子里被抬走,桃姐自始自终没有看一眼,         其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坚叔。 “人无兴趣会死的”,所以他召集大家跳舞,去深圳相亲,借钱嫖妓,这些看起来有点讨人嫌的厚脸皮行为背后是对死亡深深地防御,但他没有像其他老人那样坐以待毙,也是一种向死而生的强大力量。        相对前面说的依恋,在这的老人此时更需要这样的关系,这是支持他们活下去的动力。 《依恋》中说到:当人进入老年期,依恋行为无法再指向更年长一代的成员或同一代的成员的时候,就有可能会指向年轻一代的成员。        作为子女,在尽可能的情况之下,把老人带在身边,就像我们小时候,他们养育我们那样,那个时候我们将成为他们的母亲式的重要客体,        人们常说老小老小,人老了就像影片中那些老人一样回归到婴儿的状态,用奶瓶喝水,用围嘴吃饭,时而发小脾气,时而耍赖,其实都是一种因为恐惧带来的退形方式,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时刻需要你及时给予回应,给他们提供营养,安抚,成为他们在生命的最后阶段最安全的依恋基地。        死亡是重生,重生即将迈向死亡,世间万物就是在这种轮回中生生不息。 《圣经》中说: 神使万物有时 哭有时 笑有时 生有时 死有时        在我们有限的人生中,希望每个人都能被温柔以待,你成为别人的桃姐,别人成为你的罗杰,互相给予无私之爱。让人性的光辉谱写最华美的乐章

229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