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秀于森林
五年前,凌志军得了肺癌,在医院做了手术后,没有继续在医院里按照医生的嘱咐化疗放疗,而是走出医院,按自己喜欢的方式生活。运动、晒太阳、摄影、吃粗粮、旅行、放声大笑…… 凌志军有自己的抗癌心得。凌志军坚信,其实大多数的癌症都不是绝症,癌症患者能不能康复,主要取决于心理素质和身体素质,医学治疗只是辅助手段。 凌志军甚至还创新提出了一个词语——“非医学意义的治疗”。 也就是通过心理重建,以身心舒适为标准的治疗。 凌志军认为,对于癌症患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心理重建。 其实很多癌症病人都是被这个病吓死的,真正死于癌症本身的其实很少。 凌志军建议那些得了癌症的病友,不要一味地去依赖医生的救治。 而是要通过积极努力的生活态度,改变以往不良的生活习惯,让身体和心灵得到充分的滋养,从而让癌细胞在身体里没有立足之地。 2012年,凌志军终于将自己体内的癌细胞全部赶了出去。 同年,凌志军出版了自己的新书。凌志军将自己抗癌的经历,全部写进了书中,他还将自己的抗癌方法总结为“康复九策”。 这九策就包括: 树立正确的治疗观念,不过度治疗。 改变错误的生活方式,不抢时间,让自己慢下来,静下来。 注重“吃喝拉撒睡”,多吃杂粮、粗粮,少吃大鱼大肉,多喝水,促进人体新陈代谢,早睡早起,不熬夜。 没事多步行。 在抗癌初期,由于癌细胞的影响,凌志军连迈开步子都很困难,但凌志军依然坚持每天走一点路。 从几百米到几千米,凌志军慢慢地越走越远,他的生命也越来越有活力。 此外晒太阳、深呼吸、调节心情、家人的关爱以及做自己喜欢的事,都被凌志军视为自己能够抗癌成功的法宝。 在确诊癌症五年后,凌志军用自己的方式,成功地挽救了自己的生命。 因此凌志军也被称为我国“抗癌第一人”。康复后的凌志军会时不时地带着相机和家人,四处去旅游,享受生活,享受生命。 后来凌志军又出版了新书,里面全是凌志军在世界各地的摄影作品。 如今,凌志军依然活着。 只是他不再活在大众的眼中,而是自己安安静静地过着自己喜欢的生活。 对于自己的抗癌方式,凌志军认为,他只是如实地把自己的抗癌经历告诉了大家,但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情况都不一样,病友们可以参考但不能照搬。 可不管怎样,面对癌症,只有克服内心深处的恐惧,与命运和解,倾听身体的声音,乐观地面对生活,才不至于被病魔所左右。
桑塔卢西亚
刘存光,中西医结合博士。师从于北京名中医、中央保健局高级保健专家邓开伯教授,北京市卫生局中医“ 治未病”工作专家咨询组专家,曾在卫生部北京医院、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从医多年。曾经作为前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等多位重要国家领导人及多家知名企业家特聘保健医师,中国女排备战里约奥运会首席中医养生专家。2008年荣获“ 全国首届百名中医药科学普及金话筒奖”。刘存光博士在中医养生方面颇有造诣,受邀参加过很多大型养生讲坛讲座、知名养生栏目的录制。
小鸡炖蘑菇mimi
1今年开始,对生命与死亡的话题敏感而想要去探究。于是开始关注了一位多年研究临终癌症患者的心理咨询师作家,唐婧。第一次看到她的书是从书店里的匆匆一撇开始的。那天已经决定从书店离开的时候,突然被一本橘红色色调的书吸引了视线,上面写了醒目的四个黑色字体“知死方生“,橙色的副标题是“生死必修课”。在还没有翻开封页的时候,我应该就已经有了买下这本书的决定。之后仅仅是看了作者简介,和封底的两个推荐片段,“武汉的春天又来了……”“这是一份珍贵而及时的生命礼物……”我知道,这就是我想要探寻的生死议题。因为这本《知死方生》,我随后买来了唐静老师其他的三本书籍《穿越生死的情书》、《爱来癌去》、《你就是奇迹:战胜肿瘤君的心理康复方法》;加入了生前预嘱推广协会的志愿者;把《爱来癌去》这本书中如何让重疾病人在疾病的痛苦中,还尽可能感受到爱和幸福的读书笔记分享在印象识堂,被很多人保存;和老公在睡前做了一些书中美好温暖的冥想练习。这些方法真的不只针对重病患者,如果我们在身体健康的时候,就能通过这些心理疗愈的方法,让自己化解内心的淤堵,找到更多更深刻的意义所在,当疾病来临的时候,就能更有勇气面对和接纳。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