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魔漫步
所谓的“讨好体”,就是人们在线上聊天的时候,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聊天词汇,增加一些语气词,从对方的角度出发,让它看起来“更舒适”。初级“文字讨好症”患者,在回复他人聊天的时候,还在拿捏“哈哈”与“哈哈哈哈哈”之间的分寸;中级“文字讨好症”患者,则会带有一些强迫行为,但凡遇到朋友或同事聊天冷场,总是忍不住要发一个表情包收尾;终极“文字讨好症”患者,则将“病情”扩散到文字以外的肢体语言中,常见的例子是“讨好型加班”——不少网友指出自己下班后仍会逗留在工位上,“摸鱼式”敲键盘、用余光观测上司行踪,伺机而动。为什么我们会患上“文字讨好症”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跟随小编一起看看吧。不用语气词和表情包,已经不会聊天了吗?来源:央视网你有“文字讨好症”吗?9月上旬,脱口秀演员杨蒙恩发布的一条动态,让这个词汇冲上了热搜,引发了不少人的共鸣。如何用文字“讨好”别人?所谓的“文字讨好症”,顾名思义,就是人们在线上用文字聊天时,会字斟句酌地修改词汇,习惯性地加一些语气词,显示出自己是在积极回复对方,让对方看起来更舒服。最常见的“文字讨好症”就是在词句的结尾处加上“哈、嘞、呀、嗷、哇、啦、哟、滴、~、!”等亲切的语气词和符号。比如,“好的”会说成“好嘞”“好哒”“好滴~”“好哇”;“收到”说成“收到啦”“收到哈”“收到了哟”;“嗯”说成“嗯嗯”“嗯嘞”“嗯啦”;“来了”说成“来啦”“来嘞”......有人会仔细拿捏“哈哈”与“哈哈哈哈哈哈”、“OK”和“okkk!”之间的分寸,让自己不显敷衍又不过分“沙雕”。还有人打的是“组合拳”,不仅文字如此,还喜欢在每句话的末尾或者聊天冷场时,发一些表情包来表现自己的友善。尽管大家“文字讨好”的方式有所不同,但不得不说,“文字讨好症”已经逐渐成为网络环境下的一种社交习惯。“我一个一米九的山东大汉,给老师回信息,都是说好哒~”“我只是礼貌,怎么就成讨好了呢?”如今,互联网上总是有各种“疑难杂症”——“潮人恐惧症”“开学焦虑症”“热度排斥症”……如果把聊天时的文字修饰定义为“文字讨好症”,可能会让人感觉自己有问题,“哎呀,我怎么这么卑微,每天都在讨好别人”。但其实呢,我们不必为“文字讨好”而自卑,“文字讨好症”不一定是个贬义词,不妨把它看作是网络时代下的一种“悦人悦己”的新型社交礼仪。面对面交流时,聊天当事人都在现场,除了说出口的话,语气、表情、眼神等都能传递出情感信息,不太需要专门使用语气词来表现情感;书信沟通时,受到传输效率和成本的限制,“寸字寸金”,人们也很少使用没有实际意义的语气词。但如今,社交媒体逐渐成为人们主要的沟通工具,沟通成本大大降低。网络聊天时,人与人隔着屏幕,很难感知到彼此的神态、动作、心情,而每个人对文字的理解方式都不一样。比如,有人的“哦”表示“好的”“我知道了”,但有的人就会理解成对方很冷漠、在生气。因此,使用活泼的文字和表情可以加强语气效果,传递出文字以外的信息,很大程度上避免文字聊天时“词不达意”的误会。同时,我们需要线上联系的人也越来越多,很多人我们在线下生活中并不熟悉,甚至没见过面,聊天语言的克制和礼貌,是对特定聊天对象的尊重。对于被“文字讨好”的人来说,看到友善、亲切的文字更容易产生被尊重、被信任的感觉。俗话说得好,“伸手不打笑脸人”。对于主动进行“文字讨好”的人,“文字讨好”可以为自己打造一个和善、谦卑的社交形象,让沟通更加顺畅,维持体面的人际关系,减少社交难度。职场,是“文字讨好症”出现最多的场景。在这个情境中,我们沟通的对象常常是领导、同事以及合作伙伴,通常是上下级、甲乙方的关系,“文字讨好症”也是一种职场人展现亲和友善工作态度的方式,是职场中讲究礼貌和分寸的体现。
不计较的心
你好,文字讨好体其实是一种自我掩饰,在发送微信消息的时候会下意识的使用一些讨好和欢乐的语言,让人感觉你的情绪是比较饱满的。比如说在表明我到了某个地方,会将到了这两个字打成到啦,让人感觉你是一个很外向且可爱的人。阅读者在看到到啦这两个字的时候心情也可能比较的好,这就表明你讨好到位了。
不同的人对于这种发送微信消息的习惯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有人认为这是一种社交礼仪,不把负面情绪传递给他人,而有一种人就认为这是一种精神内耗。不过小编认为每一个人的交往方式是不一样的,有一些人就比较的可爱,喜欢一些可可爱爱的文字,而有一些人就很理性,会在发消息的时候比较的简洁。 网友在看到新闻之后就表明自己确实有这样的毛病,不仅会用一些可爱的文字,还会加上一些表情,比如说太阳或者捂脸笑。还有一些人会在网络上存上很多的动画表情,在发消息的时候也会不自觉的使用上。这可能就是你把自己的地位放的比较低,也可能是你认为对面的人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才会这样做。不过也有另一种解释,就是你感觉这样发消息可能会让你显得比较的随和,让彼此的沟通交流更加的顺畅。
无论是社交礼仪还是一种精神内耗,其实还是取决于你自己,如果你本身就有这种习惯,当然是可以继续下去的,因为这不会让你觉得很累。但如果你之前没有这样的习惯,只是下意识的去讨好他人,那就可以遵循自己的本心,不要让聊天成为一种负担。不过在和陌生人交往的时候,人们就会下意识戴上面具,特别是在和异性接触的时候。你可以根据对方的一些条件来改变自己的聊天方式,也不会让对方有一些不一样的想法。
b玻璃心
1、专业讲师
中国梦实现,社会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未来文化一定会繁荣昌盛。而文化行业里面,教育培训是重点,人们在拥有丰富的物质财富的时候,普遍会缺一种产品,那就是精神产品。
灵魂的痛苦是最大的伤,中国人普遍没有宗教信仰,为别人提供精神上的寄托,将成为一种行业。谁在某个领域具有专长,如心理咨询师、健康管理师,或是能给予别人精神寄托的讲师,都将成为高收入阶层。
2、金融分析师(CFA)
中国目前最赚钱的公司都是商业银行,人民币的国际化会让人民币未来具有现在美元的地位,成为国际性的储备货币。人民币有一天也会像美元一样在全世界推高资产价格,通过人民币升值再回收流动性,向全世界收取铸币税。
3、AI人工智能行业
人类的发展就是不断地解放我们的双手双脚的过程,无人驾驶汽车、无人驾驶轨道车、机器人保姆、工人、售货员,机器人统计员、律师,未来机器人无处不在,会让很多行业的工种消失。
有人曾经做过未来十年将消失的工种预测,如:电话销售员、客服、仓库工人、收银员、电话接线员、快餐店员、快递员、洗碗工、生产线质检员等,所以你现在正从事这些行业,可能就要为自己另做打算了。
4、收藏业
俗话说,乱世黄金,盛世收藏。未来人民币只会越来越多,各类文物、艺术品、书画等的收藏,将成为一个非常可观的资本增值的行业。做收藏就是做投资,相当于把别人的时间买来卖,通过一段时间的沉淀会带来更多的收益。当然我们还会得到文化的洗礼和修养的提升,经历更多的体验。
5、环保产业
围绕个人及家庭的环保治理和健康预防相关产品和行业市场广阔,商业模式创新将会层出不穷,都将会有巨大的吸金能力。相关行业的研究和市场拓展将具有巨大的收入潜力。
vera911213
第一个就是大白。“大白”指身着白色隔离防护服、投身“抗疫”前线的医务人员及志愿者。这三年来,为了抗疫,无数的大白投身到一线,有很多大白甚至倒在了抗疫的最前线,提到大白,我们的内心充满了感动和难忘。三年了很是不易。第二个就是拿捏。“拿捏”通常是指把握、掌握,如“拿捏分寸”“拿捏时机”。现今流行的“拿捏”常和一个简单手势的表情包一起使用,其搭配对象几乎无所不包。可以“拿捏”人,表示对某人完全掌握,也可以“拿捏”事,表示将某事彻底搞定。可以“拿捏”过程,表示对整个活动设计精准,也可以“拿捏”结果,表示对最终预期控制自如。比如:写头条这件事,我拿捏了。第三个是雪糕刺客。可能好多人没听过这个词。这个词来源于天价雪糕包装普通,混迹于低价雪糕中,消费者结账时才发现。伤害了普通消费者,危害了正常商业秩序。第四个是烟火气。“烟火气”则指生机盎然、充满活力的生活气息。人间烟火气,最是暖人心。其实这也是我们全国人民一种美好的愿望,充满烟火气的中国定会蒸蒸日上。第五个词精神内耗。精神内耗则是精神上、心理上无用的消耗,若长期存在有害身心健康。“精神内耗”是一种普遍的心理现象,所有人都有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但做好心理调节,向前看,是可以走出来的,可以得到“治愈”。其实在这个词产生之前,各种“内耗”也早已出现。第六个词天花板。英语以“天花板”比喻“最高限度、上限”,这个用法传入中文后含义进一步引申,指无法超越的“最高点、顶峰”。比如我希望我的孩子成为学习的天花板,希望我老公成就事业天花板,而我想做头条的天花板第七个词沉浸式。这个词估计大家都知道。 “沉浸式”指在活动中全情投入,过滤无关知觉,达成融合体验,获得充分的心理愉悦。比如沉浸式阅读,沉浸式学习,当然,我也希望我自己能沉浸式赚钱。第八个词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这个词很频繁地出现在报告、新闻报道、宣传语之中。踔厉,义为亢奋昂扬、精神振奋;奋发,义为精神振作、情绪高涨。勇毅前行,义为勇敢坚毅地向前进。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历史时刻,我们多需要这种精神啊,它是全国人民的精神力量所在,体现了全国上下团结一致奔未来的向上精神。第九个词新赛道。“赛道”指距离竞赛或速度竞赛时使用的比赛区域。经济领域的“新赛道”指以新技术、新模式为核心竞争力的新兴产业或行业细分领域,具有引领性发展、颠覆性创新、爆发式成长等特性,蕴含海量的市场和全新的增长机会,面向未来,呈现动态性。
起舞徘徊风露下
一、主播
在过去的年代,业余的时候电视陪伴着我们,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崛起,直播行业已经风生水起了,很多人已经不再看电视,没事都会打开直播。
不管是才艺直播、游戏直播等各种类型,都是人才济济,主播的收入轻轻松松月入过万,只要你多才多艺,尽情的展现出自己,也会成为网红。
二、视频编辑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影片的发行渠道越来越广了,因此视频制作行业是越来越火的,作为后期最重要的一环,剪辑也越来越重要了。
而且大多数的剪辑师都是自由职业者,时间灵活,想挣钱就多接活,不想挣钱就少接活儿,强度自己控制。
其实每个人都能成为专业的视频创作者,我们只需要在手机上必备一个清爽视频编辑工具,支持一键生成电子相册,提供了很多精美的视频模板,还能添加特效、制作转场视频等。
三、健康管理师
随着慢性病患病率高、老龄化人群、亚健康群体的逐渐庞大,未来将需要大量的健康服务产业人才,而专业的健康管理师需求将会更多。
未来,健康管理师人员的待遇,会成为重点高薪职业之一,连马云也预测,未来的首富将会在健康产业里浮出水面。
四、心理咨询师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也不断在提高,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就导致了人们的心理容易因婚姻、恋爱、家庭等问题出现。心理咨询师在未来将是一个很热门的行业。
五、医生
医生这个职业最需要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需要牺牲你的生活和其他情感投入的,因为疾病不能根据你的上班时间来调整。
虽然医生的上升空间并不算很大,但是完全要看医生的专业能力和行医水平,因此在这一行业中,学的越精就越吃香。
苏苏湖光山色
讨好体理解起来很简单,就是在正常的话语之后添加一些看似可有可无的感叹词或者表情图标或动画头像,目的就是给传达给对方一种或可爱或无奈的情感,总之就是要让对方感觉自己是一个人畜无害的家伙。即友好,又无辜。目的么自然是想引起对方的好感,表达自己的顺从,或者最少让对方不要感觉自己的言语当中夹杂着恶意。
如果问我在网络上是否会使用,如果这些感叹词和表情都算是讨好体的话,我也只能很坦诚地说:"经常使用"。使用的对方包括自己的领导或同事,当然也包适自已的朋友和家人。真的一说话就要带上,一时都离不开了。我仅我如此,我看我周边的人也大多是这样哦。
想想在前几年,领导发你个信息让你做某事,你为了表示已经看到此信息,并且将马上去做,大部分人的回答的“收到”。表达的语气很干脆。但是现在我发现这个之前常用的回答词已被取代,很多人的回答“嗯嗯“,表达的意思是一样的。但是这"嗯嗯"两个字却体现了接受信息者内心当中的无限的顺从。当然有时女孩子还会配上一个可爱的小猫的图片,或男方则会回一个敬礼的动画表情。
有一次我竟然发现我的领导再和我交流时也会使用讨好体了。记得包括那次我比较圆满地完成了领导交代的一个小任务。领导看来很满意,居然在微信的聊天记录中发了一个”谢谢哈“,这个让我当时感觉非常非常的吃惊。因为他之前和下属交流时,说谢谢,更别说带个”哈“。我当时就暗想,可能是他刚才刚和他的那个领导发完信息,手滑了一下就给我打上了这个”哈“,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个简单的语气词好像突然改变和我和他有之间的下级之间的关系。当时给我的感觉是既亲近又陌生,甚至自己还有一点小庆幸,难道我真的要成了天选之人了!
文章开始时我说过,我现在基本上每天都离不开这种看似可有可无的“讨好体”了。其实也有一个我自己的客观原因,因为本人有时性格比较急躁,说起话来又直接,因此常常在无意之间就得人得罪了。后来我发现已经在与人交流的时候加一些语气词就会让交谈变得融洽很好,自己的情绪也好像因为使用了这些词变得更容易控制了。就连我妈都说我的脾气变得好多了,聊天时也不抬杠了。
其实我个人总经下来使用讨好体本身并不是坏事,只是看你如何去使用它,合理的使用可以拉近人与人之间的感情,可以通过一些叹词和动画表情来表达一些不好用语言表达的内心的情感。语言的最高境界也就是此处无声胜有声吧。
记得职场上有这么一句话,”不要讨厌你身边的那些人看似虚情假意的人,其实你总有一天也会活成他们的样子。“现在兴盛的讨好体就是如此。因为人总会不知不觉的有求于对方,或者希望给对方留下好感。这和讨好体并没有什么太大关系,有时我们的目的并不一定是想讨好对方,更多的时候则是表达一种善意,只要真心地对待他人,每个人内心都有一杆秤,无论你用什么样的表达方式,大家每个人的心里都和明镜一样的。
别纠结了,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吧,人生苦短,有时间可以多去想想诗和远方让自己心情愉快些!
奇奇怪怪的lemon
学习心理学的好处就是可以用更宽容眼光看待周围的事物,也会拥有更理性的视角。比如我们身边总是会有许多愁眉苦脸的人,他们似乎总是有说不尽的烦恼,而这种烦恼所带来的负面情绪更多,如何让自己更快乐,如果你懂得这几大心理效应,你的快乐指数更高,借用曾经笑星吴君如所说,做人总是要开心点好。
1、边际效应——不要过度用一件事情刺激我们情绪
边际效应是指我们的投入与产出关系。还记得朱元璋的故事,当他肚子最饿的时候,在民间的一碗面被他誉为是最好吃的面,而他后来在皇宫由于天天山珍海味,对于好吃的饭菜免疫力也会逐步下降,反而会怀念曾经那碗饥肠辘辘的面来。
从心理学角度上来说,我们对某种事物投入很强烈的情绪,当我们第一次体验的时候,情感是最为浓烈的,后来会逐步变淡,当我们了解了这个原理后就明白,为何有些人喜欢用分手来刺激自己男朋友,殊不知这种方式用多了,反而会适得其反,所以在生活中避免过度用一种方式刺激,反而会让你不快乐,而是学会用多种方法去调剂自己心情。
不值得定律
2、不值得定律——学会选择
我一个朋友总是喜欢在意别人的目光,因此总是活得很累,心理学上有一个不值得定律是指我们不值得做的事情,就不值得做好,一旦我们有这个心态,我们就需要明白,人生很多事情都不值得我们浪费时间和精力。
如何去定义自己不值得定律,你可以好好去思考,什么才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什么才是自己生命中最值得珍惜的人,当我们能够把这些顺序理清楚的时候,我们就能真正用心投入过好自己人生。
破窗效应
3、破窗效应——换个心情角度重新面对
破窗效应相信很多人都知道,意思一旦有一个窗户破了,就会有更多的窗户也会被别人打破,破窗效应讲述是环境对我们的影响。一旦我们在一个都遵守秩序环境面前,我们自然而然会懂得遵守秩序,而一旦我们总是处在一个混乱秩序中, 这种秩序也会深深影响我们行为。
心理学上也发现有这样效应,当一个陷入负面情绪时,这时她莫名其妙总是遇到各个方面的打击,而一旦我们振作起来,用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去修复被破坏心灵窗户,此时我们人生反而会走上正途,也会告别曾经黯淡的生活。
视网膜效应
4、视网膜效应——打破内心错误确认偏见
视网膜效应相信很多人都有体验,比如有些人怀孕了,往往看到周围很多人都怀孕了,比如你买了宝马的车,你就会发现身边更多宝马车,视网膜效应是我们对自己拥有某种东西或者某种特征确认反应。
这种确认效应常常导致我们内心的主观偏见,比如常常有很多人说这个世界上不公平,当他选择这个效应时,他会看到更多不公平,而要打破这种偏见我们一定要相信不要被它欺骗,要清楚,我们换一种心态来看,另一种美好也是非常多的。
懂得了这四大心理效应,你会发现,世界在你心里,完全取决你怎么看,你怎么选择,你的选择与你观察世界的角度就让你拥有什么样的人生。
作者简介:唐若,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心力成长训练营开创者,国际DISC认证讲师与顾问。头条认证心理达人,企鹅认证职场心理顾问。
鸡汁小笼包包
最大得收获应该是明白了人不能一心只读圣贤书,要仰望星空,也要脚踏实地吧。
现在有一种风气,不知道是怎么流行起来的,锤骨大家看很多晦涩的高级书,什么哲学、人文乱七八糟的,一开始我也陆续读了一些,后来不读了,为什么?因为我发现,这种东西读的越多,人反而变得越脆弱。
一个人最痛苦的是什么呢?就是觉得自己知道了很多东西,既懂苏格拉底和柏拉图,还看赫拉克利特和亚里士多德,既懂得民主又懂法治,懂这个懂那个,觉得自己很有品位,很优雅,是有思想的人。但是呢,在世俗的市场经济体系里,大众并不认可这些,可能人家只关心钱多不多,有几套房,不管你承不承认,这是社会现状。当你读了很多大道理之后,却发现自己无法参与到社会分赃中,根本没有能力参与社会的财富分配,你的内心会很痛苦,有时候活的可能还不如那些农民工开心快乐。
举个例子,ISIS基地组织的创始人,都是知识分子,因为在社会上无法得到认可,说白了其实就是得不到利益,于是揭竿而起。只读圣贤书的人,内心的敏感和自尊心,要比常人强很多,因为读了很多书,懂得了很多道理,觉得自己应该需要一定的优待,与之相对的,是读书多的人超越普通人的优越感。不要变成那种特别爱看书,但所有想法都来自书本的人,要结合社会实际情况,要看到形而上的东西,但也要考虑的形而下。只有这样读书,才不会使得人脱离实际。
好运咪咪熊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特点,对于事情的处理方式也会有所不一样,当然就算是对于同一事情他们所看重的点也会有所不同,因而给自身带来不一样的影响,可能有些人觉得无所谓,有些人却很在意,这些都是很常见的现象。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我们为了顺应时代的进步就需要不停地努力,不断地学习,力求自己成为一个与时俱进的人,争取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用的人才。在这个努力奋斗的过程中,除了获得掌声与回报外,批评、压力也是扑面而来的,所以说首先我们要学会自我调节,如果硬是到了自己调节这种负面情绪也无法挽回的地步,其次你还可以寻求他人的帮助,比如去找家人、朋友或者心理医生倾述,让他们给予你正确的方法,让你走出自己的负面心境。另外 可以试着转换自己的注意焦点,不要让自己一直去钻那个不好的点,可以多去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体会它们带给你的价值与意义,那样你会快乐很多。 像现在的娱乐新闻经常报道,谁谁谁宣布暂时告别娱乐圈,其实说到底不管你从事什么行业,不管你做了多大的事业,不管你处于什么位置,你都是有压力的,这个压力要是超过了你内心的那条界线,就会觉得自己心里的那根弦要崩了,所以说要学会调节自己的负面情绪,正确去看待这个问题。
负面情绪不可怕,怕的是你不去解决,我们要勇敢的去面对生活中的一切障碍,让自己活得更加精彩。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