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181

痴货小逗逗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富豪变乞丐心理咨询师电影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枫月絮影

已采纳

电影片 名: The Game中文名: 游戏/致命的游戏(台)/心理游戏(港)导 演: ( 大卫·芬奇 David Fincher )主 演: (迈克尔·道格拉斯 Michael Douglas) (西恩·潘 Sean Penn) (黛博拉·安格 Deborah Unger) (詹姆斯·瑞波恩 James Rebhorn) ( Peter Donat) (卡罗尔·贝克 Carroll Baker)上 映: 1997年09月12日 美国 详细上映地区地 区: 美国 更多详细拍摄地对 白: 粤语 英语 德语IMDb评分 ( 66032票 )颜 色: 彩色声 音: 数字化影院系统(DTS) 杜比数码环绕声(Dolby Digital) SDDS时 长: 128类 型: 动作 冒险 神秘 惊怵分 级: 阿根廷:13 芬兰:K-12 冰岛:12 荷兰:16 美国:R 秘鲁:14 澳大利亚:M 加拿大:14 加拿大:AA 加拿大:G 加拿大:PA 德国:12 香港:IIB 爱尔兰:15 墨西哥:B 荷兰:12 新西兰:M 挪威:15 新加坡:PG 韩国:18 瑞典:15 英国:15·演员表:迈克尔·道格拉斯 Michael Douglas .... Nicholas Van Orton西恩·潘 Sean Penn .... Conrad Van Orton黛博拉·安格 Deborah Unger .... Christine詹姆斯·瑞波恩 James Rebhorn .... Jim FeingoldPeter Donat .... Samuel Sutherland卡罗尔·贝克 Carroll Baker .... IlsaAnna Katarina .... Elizabeth阿明·缪勒-斯塔尔 Armin Mueller-Stahl .... Anson BaerCharles Martinet .... Nicholas' FatherScott Hunter McGuire .... Young NicholasFlorentine Mocanu .... Nicholas' Mother伊丽莎白·德尼希 Elizabeth Dennehy .... MariaCaroline Barclay .... MaggieDaniel Schorr .... HimselfJohn Aprea .... Power ExecutiveHarrison Young .... Obsequious ExecutiveKimberly Russell .... Cynthia, CRS ReceptionistJoe Frank .... CRS Data Collating TechnicianJames Brooks .... James The Bartender格里·贝克 Gerry Becker·剧情介绍四十八岁的尼克是一个大富翁,他很富有,但精神却很空虚,他父亲在四十八生曰那天自杀的阴影一直部在他的心里。在他四十八岁生日那天,弟弟康罗送给了他一张消费者娱乐服务会的游戏卡,没想到这张卡改变了他的一生。尼克持卡来到“消服会”,一个名叫方吉姆的人让尼克做了心理和体能的测试,然后让他回去等信儿。第二天,尼克正在开会,有人给他打手机,说“消服会”不打算让他人会,说完就把电话挂断了。尼克满腹狐疑地开车回家,路上他捡到一个木偶小丑。回到家后,尼克又从木偶的嘴里找出了一把钥匙,钥匙上印有“消服会”(C R S)的标记。这时,电视里的节目主持人突然对他说起话来。尼克这才明白,游戏已经开始。次日,尼克到饭店与人约会。突然,一个女侍者撞了他一下,盘子里的酒水泼了他一身。女侍者马上被老板解雇了,而此时,尼克的手上不知被谁塞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不要放过她。尼克跑出去找那个被老板唤作克莉斯汀的女侍者。突然,一个老者迎面倒下,克莉里汀和尼克只好抢救老者。救护车来了,救护人员以为他们是老者的家属,要他们也走一遭。于是,他们便去了医院。一到医院,灯全黑了,刚才的人一下子全没了影子,只存下尼克和克莉斯汀。他们走进电梯,电梯不开。尼克掏出“消服会”的钥匙,才打开电梯。然而,电梯走半道又停了。俩人只好爬出电梯,好不容易逃出来。这时,克莉斯汀才告诉尼克,她之所以泼他,是因为有人出了钱。尼克要同下属会面,他来到一家饭店的总统套房,却见屋里放着色情录像,桌上摆放着色情照片。尼克见势不好,赶忙跑出来开车走了。路上,又有人跟踪他,还带着真枪。尼克这一下真火了,他找律师来,要律师调查“消服会”。尼克回到家,发现有人进了他家。他要报警,弟弟康罗出现了。俩人为“消服会”的游戏吵了起来。尼克打的气哼哼地走了。不想的士司机劫持着他,把车开进海里,尼克奋力挣扎才逃出来。尼克去找克莉斯汀,因为他看出饭店的色情照片拍的就是她。在克莉斯汀家,尼克遭到了伏击。逃跑的路上,克莉斯汀告诉尼克,说“消服会”在给他做测试的时候,已经获取了他的银行帐号和密码,他在银行的钱已被人转走了。尼克连忙打电话确认。克莉斯汀趁机给尼克下了药,尼克昏睡过去。一觉醒来,尼克已在一个贫穷的国度。他饥寒交迫、衣衫褴褛,所幸还有一只手.表,把它卖了勉强糊口。尼克像叫花子一样回到了家,他的豪宅已经被公开拍卖,他已经从富豪沦落成穷光蛋。生活迫使他对过去的一切重新进行了反思。他从前妻那里借了一辆车,重新进入了“消服会”的大楼。在那里,他又看到了克莉斯汀。陷入绝望的尼克情不自禁地从屋顶跳了下去。然而,他摔在了软垫上,毫发未损。这一切仅仅只是游戏……

富豪变乞丐心理咨询师电影

215 评论(8)

KauluwehiS

天才需要更多爱来浇灌~要不然就会成为精神病~

299 评论(15)

左左颜色

麻省理工学院(MIT)的蓝勃教授是数学界中大名鼎鼎的人物,他获得过被誉为“数学界中的诺贝尔奖”的菲尔茨奖,他给上他课的大学生们留了一道难题,题目写在了楼道的黑板上,并称,看看谁能在学期结束前给出答案。 看看谁能在学期结束前给出答案,蓝勃教授这句话的真实意思其实是,我不相信你们有谁能给出答案,毕竟,作为数学界的顶尖人物,他当年是花了很长时间才找到答案的。 但是,没两天,黑板上就出现了答案。但是,这个人并不愿露面,尽管露面可以享受难得的荣誉。 蓝勃教授再下战书,留了第二道难题,这道难题,他和伙伴花了整整两年才解开。 同样,没两天,那个“神秘数学天才”再次给出答案。这次,蓝勃教授看到了“神秘数学天才”的身影,发现他竟然是MIT这所顶尖学府的这栋大楼里的一位清洁工,但这位清洁工并不想被发现,他一边辱骂教授一边跑了。 这是着名的心理影片《心灵捕手》(又译名《骄阳似我》)一开始的情节。看到这种情节,我脑子里冒出一句话,世界是分裂的。MIT的光辉,竟被一个落魄的清洁工彻底盖住了。 不过,外部世界的分裂,源自内心的分裂。这个落魄的男孩,他其实只是在工作之外的少数业余时间做一下解数学难题和读书这种“正确的事”,而多数业余时间,他是和几个问题青年一起打架斗殴、偷盗乃至袭警等。其中,他最拿手的是去MIT或哈佛大学,“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 这个内心分裂的男孩叫威尔,等蓝勃找到威尔时,威尔已因打架斗殴和袭警而被关进监狱,但蓝勃申请作为威尔的监护人而将他保释,保释的条件有两个:一,威尔要与蓝勃配合解数学难题;二,威尔要看心理医生。 威尔不想看心理医生,但更不想蹲监狱。两害寻其轻,他不得已答应了做病人。 但是,作为天才的病人,威尔接连赶跑5名心理医生。最终,蓝勃找来了自己大学同窗、现在的心理学教授西恩来为威尔做治疗。 同样的,在第一次会面中,威尔也刺痛了西恩。他通过对西恩一幅画作的观察,而看出了西恩当时的心态。西恩的画作是一个在波浪滔天的大海中独自画船的人。对此,威尔看出了两个内容,他对西恩说,第一,你当时正在暴风雨中,第二,你娶了“错误的女人”。 西恩被激怒了,他警告威尔,不要侮辱他已死去的太太,而当威尔再次说“没错,你的确娶错了女人”时,西恩暴怒,他冲上去掐住威尔的脖子并威胁说,如果你再这么说,我会杀了你。 威尔震惊了。以前,他戏弄那些心理医生时,他们的方式先是惊惶,接着是掩饰自己的愤怒,而后是拒绝继续给他做治疗。但西恩不一样,他也被刺痛,但他直接表达愤怒。更不一样的是,这个被刺痛被激怒的男人,答应继续给他做治疗。 在心理治疗中,或者在一切亲密关系中,这都是很关键的一点。 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套固定的逻辑,我们认为,自己的某些特质是“好我”,这些特质可以让自己维持并促进关系的发展,而自己某些特质的是“坏我”,这些特质会导致一个关系的疏远甚至结束。 因此,当我们想与一个人亲近时,就会表现出“好我”,并刻意压制“坏我”,而当我们想与一个人疏远时,就会表现出“坏我”,而不再表现“好我”。 譬如,一个依赖者,当想与一个人亲近时,他会表现得非常依赖,有时就是所谓的“可爱”。相反,一个支配者,当想与一个人亲近时,就会表现出非常有能力的一面。 这时,如果那个人中招了,真的在我们表现“好我”时而与我们亲近,并在我们表现出“坏我”时结束了与我们的关系,那就意味着,我们的逻辑再一次得到了强化。 这是导致我们心理问题的根本所在。如依赖者总会发现,别人之所以不接纳他,好像总是因为他还不够依赖,支配者则会发现,别人之所以不接纳他,好像总是因为他还不够有力量。所以,每当遇到一个危机事件,我们都会进一步强化自己的逻辑,这导致我们越来越僵化。 假若说治疗能发挥作用的话,关键点就在于,心理医生帮助来访者明白,他可以不必对那个逻辑那么执着,也就是说,他的“好我”并不一定会促进关系,而他的“坏我”也并不一定会疏远关系。 威尔的逻辑,其实就是,“天才”是坏我,“平庸”是好我。他其实认为,天才并不能换来关系中的亲密,而平庸倒可以做到这一点。每当他展现天才时,其实多数时候都是在疏远乃至结束一个关系。所以,我们看到,他的聪明都用到了刺激心理医生、“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等事情上。 也可以说,他其实讨厌他的天才,他不原因别人因为他是天才而接纳他,他更愿意别人仅仅因为他这个人而接纳他。 那5名心理医生都中了威尔的招数,威尔用坏的方式表达他的天才时,他们都中断了和他的关系。西恩不同,看起来,他也中了威尔的招数,一样被刺痛,甚至更痛。但他这时不是中断与威尔的关系,而是选择了真诚袒露自己的心声。 当西恩这样做时,威尔的世界已经是在被颠覆了。威尔第一次发现,原来真诚地表达愤怒,并不意味着关系的结束。 第二次会面中,威尔的世界进一步被颠覆。西恩先是承认,威尔的确刺痛了他,令他彻夜难眠,但在这种痛苦中,西恩想明白了很多。 尽管总是将聪明用在攻击上,但威尔还是以自己的聪明自豪。但是,西恩对他说:“看到你,我没有看到聪明自信,我看到的是一个被吓傻的狂妄孩子。” 这句话的意思是,西恩明白,威尔狂妄的聪明自信,不过是对痛苦的防御罢了。这种防御是一堵墙,令威尔只敢与书本建立关系,而不敢与世界直接建立关系。而在说这段话之前,西恩还说了一段震撼人心的话语: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麽。 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基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他与教皇相交莫逆,和他的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知道西斯汀教堂的气味吗?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你肯定未见过吧? 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 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大可以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背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战阵,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里,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 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好比上帝安排天使下凡只献给你,把你从地狱深渊拯救出来,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从未试过,你从未试过对她的情深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再所不惜,你从未尝试过痛失挚爱的感受…… 西恩继续说,不要以为,我了解你,也许我可以通过知识来看你,但那不是你,除非你愿意谈谈你自己,否则我不知道你到底是谁。 说完这番话后,西恩撂下了一句话“现在该你了”,这句话的意思是,我愿意真诚地去面对你,但你是否做好了真诚面对我的准备? 西恩的这番话也刺痛了威尔,或者说,令威尔感到震撼。第一次有“正确的人”对他如此坦诚相待,而他以前对付这些人的招数好像也都不再能发挥作用。那么,自己愿意冒一次险吗?真的对一个心理医生袒露心声? 最终,威尔选择了继续。 小标题: 选择继续是一个意愿,意味着威尔愿意尝试改变,但从这个初步的意愿到袒露心声是需要时间的,所以,在接下来的两次治疗中,威尔长时间地陷入沉默中。 威尔沉默时,西恩一样沉默着。他绝不先开口,而是等待威尔开口。 这种沉默有两种意思。第一,他在告诉威尔,你有沉默的权利。第二,威尔要自己决定是否袒露心声,而不是由心理医生来诱惑或施加压力让威尔袒露心声。 终于,在玩了很长时间的“瞪眼游戏”后,威尔主动开口讲话了。这意味着,治疗正式开始了。 治疗正式开始后的第一个话题是爱情。西恩问威尔,在恋爱吗?威尔回答说有,但他有点不敢进行下去。 为什么?西恩问。威尔回答说:“现在她很完美,我不想破坏。” 对此,西恩说:“或许是你认为自己完美,你不想破坏……这是极好的哲学,可以一辈子不认识人。” 这是无数人在恋爱时会犹疑的原因。看起来,我们是认为对方太完美了,所以不敢接近或不敢破坏这个幻想,但其实是我们惧怕自己的不完美被对方看到。 读大学时,我做电话心理热线,一个自称很帅的男孩打电话给我说,他失恋了,很痛苦。但这失恋又是他选择的。他和一个美女去逛街,美女突然说,你等我一下。他等了好长一会儿还没见美女回来,这时他突然明白,美女正在大便。一想到这么漂亮的美女在大便的情景,他特别忍受不了,于是转身而去。 这个故事中隐含着的道理是,美女的“美”和帅哥的“帅”是“好我”,他们之所以能被别人接纳,是因为相貌上的“好我”,而一旦有“丑”的“坏我”出现,他们就得不到关系中的爱与认可了。所以,这个男孩转身而去,看起来是不能接纳美女也大便的事实,但其实是不能接纳自己也有丑的时候。 怎么在治疗中让来访者放下对这个逻辑的执着呢?心理医生可以戳穿来访者这个逻辑背后的把戏,但只这样做的话,就太生硬了。 于是,西恩在不动声色地戳穿威尔的游戏后,讲了自己一个故事。他说,他的太太放起屁来超厉害,一次,他被太太的屁惊醒了,接着,他家的狗叫了起来,最后,太太自己也被弄醒了,问他,是不是你在放屁,西恩说是。 西恩讲这个故事时,忍不住狂笑起来,而威尔也忍不住大笑起来。故事讲完后,西恩解释说,真实就是美,“不完美才是好东西,它可以选择谁进入我的世界……你的女生也不完美,关键是,你们是否合适。” 这次咨询结束后,威尔立即去见他钟爱的女孩——哈佛大学的史凯兰去了。 小标题: 威尔和史凯兰,是在哈佛大学的一个酒吧认识。当时,威尔与他的三个死党——他们都没有机会读大学——去这个酒吧,一方面是为了“泡妞”,另一方面是继续威尔最擅长的游戏——“三分钟摆平一个笨蛋”,而且是全球最知名大学的“笨蛋”。 这两面威尔都得逞了。威尔最铁的哥们查克冒充历史系学生和美女史凯兰搭讪,但哈佛大学的学生克拉克看破了查克是冒牌货,于是过来考查克历史学知识,但却被救驾的威尔给羞辱了。 威尔不仅羞辱了以哈佛大学生而自居的克拉克,也赢得了史凯兰的好感,两人第一次擦出了火花。 恋爱关系,是比治疗关系更为深层的关系。既然威尔不敢与心理医生建立关系,那么他更没有勇气去和自己所爱的女孩建立真正的关系。或者说,这是更为艰难的挑战。 在西恩的启发下,威尔终于鼓足勇气去见史凯兰了,并且两人的关系一直发展得好像很顺利。 但是,危机一直存在。敏锐的观众会发现,威尔一直不相信史凯兰爱自己,史凯兰的很多话,他都解释为,史凯兰并不是真心爱他。 譬如,史凯兰对他说,“有机化学对你这种人没用”。威尔立即问,他“这种人”是什么人。 再如,他几次对史凯兰暗示,他怀疑自己只是史凯兰的一个玩具,一个过渡性的男朋友,他的天才、贫穷和传奇会给史凯兰的生命添加一些色彩,但史凯兰作为一个富家女,早晚会抛弃他,而最终还是会嫁给一个成功人士。 最后,当他们的爱情抵达第一个最高潮时,也迅速跌落了最低潮。 史凯兰从哈佛大学毕业后,要去斯坦福大学医学院继续进读,所以希望威尔和她一起去加利福尼亚州。但威尔拒绝了,他认为,如果到时史凯兰发现他的缺点怎么办?那时她就会受不了他,而抛弃他。 这伤害了史凯兰,她说,如果你不爱我就该告诉我,你如果不爱我,我会消失,不会再出现在你的世界里。 听了史凯兰这番话,威尔立即说,我不爱你。 听到这句话,13岁时失去了父母双亲的史凯兰再一次痛得弯下了腰,而威尔也走了。 每个人都在坚持自己的逻辑,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逻辑看对方,结果,越爱时就越孤独,因为越爱时就越坚持自己的逻辑,而这时就看不到对方的存在了。 对史凯兰而言,她是个“好女孩”,而“好女孩”的逻辑是不能给别人麻烦,所以说如果你不爱就告诉我,我会主动消失。但对威尔而言,史凯兰这句话会让进一步相信,她并不爱他,她好像在寻找一个让自己主动离开的借口。 史凯兰认为,希望威尔跟自己去加州,证明她爱他。但在威尔的世界里,这种搬迁是最可怕的事情。他先是被父母抛弃,后来4次被送人寄养,其中3次被严重虐待。所以,他内心深处认为,换一个家是最可怕的事情。 于是,在第一次爱到最深处的时候,他们也遭遇了最严重的危机。这是他们各自坚守自己逻辑的结果。当然,主要是威尔坚守自己逻辑的结果。 小标题: 其实,这时不只是爱情到了第一个高潮,他的治疗也到了一个高潮,威尔和西恩已建立了很深的信任。同时,威尔的事业也貌似将进入一个高潮,蓝勃教授正接二连三给他介绍优裕的工作…… 但是,对威尔而言,这是一种颠覆,他会恐惧。 因为,他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中长大,这让他对自己的逻辑无比执着。这也是每个人的共同点。 我们每个人都深信自己的逻辑。假若一个女子说,男人都不是好东西。那么,她亲近的男子一定都不是好东西。因为,她会爱上“男人都不是好东西”这个断言,如若她遇到了一个“好男人”,她的世界就会有颠覆的危险,她的内心就会有失控的感觉。于是,为了避免这种失控感,她要么远离好男人,要么会把好男人变成坏男人。 对威尔而言,他的一个断言是“我只是一个玩具”,他的聪明可以给别人的生活带来些乐子,但只要他出现一些“坏我”,一个亲密关系会立即结束,对方会毫不犹豫抛弃他。他过去的人生经验一再证明了这一点。 所以,当治疗、爱情和事业都抵达一个高潮时,他内心的斗争也就抵达了一个最严重的危机——是固守自己已有的逻辑,还是冒险接纳新的逻辑。 不幸的是,绝大多数时候,我们都会坚持自己固有的逻辑。于是,人生就只是一个轮回。 有意思的是,化解这个危机的是他的死党查克,这也是影片感人至深的一个情节。在建筑工地上休息时,威尔说,他觉得整天这样做体力活也不错,他希望他们的孩子能在未来一起玩耍和生活。 没料到,查克却对他说,如果我们50岁时,你还和我在一起,我会杀死你。 这令威尔非常震惊,也许比面对西恩时还要震惊,因为他觉得,他和查克是如此好的朋友,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是他们都很享受的。 但查克告诉他,他每天最幸福的时候只有10秒,就是每天他去威尔家接他出来时。每次,他都想象,这次见不到威尔了,那意味着威尔到了能施展他的才华的地方。然而,每次他都能见到威尔开门,这种幸福感便消失了。 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一环。看上去,我们每个人都限制了自己,都生活各种各样的痛苦中。但是,我们之所以陷在这种痛苦中而不能自拔,是因为,这种表面上的痛苦其实有着极大的好处。我们之所以离不开痛苦,是因为舍不得这种好处。 威尔之所以自甘堕落,之所以浪费才华,无比重要的原因是,他通过这样的方式赢得了友谊,而他和查克等3名死党的友谊,是他多年以来在这个世界上仅有的支持。 关系就是一切,一切都是为了关系。我们常讲自我价值感,其实我们追求的并不是孤独的价值感,而是关系中的价值感。 在《心灵捕手》这部影片中,爱情是迷人的,心理治疗的过程更迷人,但威尔无意中最看重的,恰恰是和查克这些问题青年的友谊,因为这是他多年以来仅有的认可他、接纳他的关系。西恩懂得这一点,所以当蓝勃说威尔的朋友是“智障”时,他愤怒地为威尔辩护。 所以,当查克也对他说,你走吧,我渴望你顺应你的天才时,威尔真正解脱了。前面有爱情、事业等美好而正确的生活等着他,后面则是多年死党的督促、威逼和容纳,那么威尔还有什么好犹豫的呢? 小标题: 影片最后一个高潮,是威尔终于又来到了西恩的治疗室,而西恩拿着威尔的卷宗,那上面有他的种种问题和受虐经历,对他一遍又一遍地说:“这不是你的错。” 西恩第一次这样说时,威尔说:“我知道”。 但是,威尔并不知道,他只是口头上知道而已。所以,西恩继续说。 威尔惊讶了,他看上去甚至讨厌西恩这样说,所以说:“你不要戏弄我。” 但西恩继续说:“这不是你的错。” 终于,威尔的防线彻底崩溃了,他扑在西恩的身上,紧紧抱着西恩,像婴儿一样痛苦。 这种拥抱,有着极大的象征意义,意味着威尔终于第一次真正信任了好的关系。 影片的最后,是威尔驾驶着查克等死党送给他的破车,奔向加州,去找史凯兰。 这是一部非常棒的影片,无论是治疗过程,还是对威尔的内心的理解,都非常具有深度而且真实。威尔和西恩的扮演者也有极佳的表演。凭借这些因素,这部影片获得了1998年奥斯卡奖的最佳配角奖(给西恩的扮演者罗宾·威廉斯)和最佳编剧奖(给威尔的扮演者马特·戴蒙和查克的扮演者本·阿弗莱克),并获得了其他多项大奖。 不过,作为心理学工作者,我还想说,这部影片中有太多的戏剧色彩。导演给了威尔太多的支持性因素,譬如他的天分、爱情、卓越的心理医生和极讲义气的死党,而在现实生活中,同时获得这些因素非常不容易,尤其是查克的那番话,我很少在现实生活见到。 甚至,在这一点上事情总是相反的。当我们想脱离旧的逻辑而奔向新的人生时,那些与我们旧的逻辑捆绑在一起的人,很容易产生恐惧,并有意无意使用各种方式来阻拦我们的改变。 所以,我们在现实生活中若想有真的改变,需要比威尔拿出更多的勇气。

134 评论(15)

cn是一颗溏心蛋

《售梦人》售梦人讲述一个福布斯富豪榜排名前三的心理学家跳楼,众多亲人警察劝说无果,最后一位老乞丐短短几句话打动心理学家,他说服心理学家重新热爱生活,附上剧情简介胡里奥·塞萨尔站在一栋 20 层楼高的建筑物的窗台上,准备跳下时突然加入了一个神秘的、衣冠不整的陌生人,一个“梦想家”,他的使命是说服人们热爱生活。 接下来是一场哲学对话,陌生人将胡里奥从窗台上谈下来,并邀请他成为梦想家。 起初,胡里奥将这次旅行视为“社会学实验”,但他很快开始相信。 其他人也加入进来,在梦想家的指导下,这群“格格不入”的人参观了养老院和葬礼等各种场所,在每个地方都提供了教训。 梦想家指出了现代社会的疯狂,并邀请其他人接受他的理想。 随着他的影响力越来越大,批评者不断涌现,但他对每个人都有一个答案,直到企业巨头和梦想家最喜欢的目标 Megasoft 将他逼入绝境。

119 评论(14)

飞花叶叶雪

主角第一次和心理学家(第6个)见面时,却是后者的心灵率先被触动了。一个经常打架的天才,意味着其不按常理出牌。整部电影中的主要人物,他们都有博学的特点,粗制滥造的观点无法打动他们,就像哈佛酒吧里那场一边倒的交锋一样,注定一般电影中的常识背景与本影片不在一个层次和范围。心理学家的强大就在于当自身的情绪伤痕被触动时,能回以同样强大的反击……河边的对话,心理学家一针见血地指明主角的弱点——缺乏情感体验的深度。对于没有文化的人,你可以靠财富去征服他们;对于有文化的人,你可以靠名望去诱惑他们;但对于恃才傲物的家伙们,不会卷入常人小小的虚荣所依附的逻辑。一旦情感产生认同,人就像扑火的蛾子,心理学家则继续镇静地控制着主动。他首先把对话控制在一个较为严肃的背景中(针对主角所评论的那幅画),指明主角只是个伤心、狂妄的小屁孩,然后继续讲那些笑里藏刀的小故事。主角的生活逻辑有问题,重要的不是天赋(威尔和他的朋友大部分时间所谈论的都是一些滑稽的小玩意),而是“大部分的他”并未被无论是自己还是别人所发现,当其他人按照常识在跟威尔谈条件时,心理学家就只是让威尔“看到他”(告诉他他所看到的只是肤浅的文字面)而已。第4次会面之前,威尔的现实已经发生了呃许多变故,他继续贬低他人的情感(还有与其自尊不配的待遇,因为他本身有低自尊的问题),只是因为他本来拥有的内在是如此之少,他已经输不起了(接受意味着付出和责任)。心理学家指出威尔的问题在于不敢一搏人生,他不是选择低贱而是因为恐惧的驱使而不断做出自我破坏的行为。第5次会面之前,威尔的好友一番真话震撼了威尔。教授和心理学家正在为往日积习争吵,自大、嫉妒和失意,都是人之常情。这次会面,心理学家终于抓住威尔的脆弱,引导他原谅了自己的懦弱。一开始他们谈到两人都有的受虐经历,最后威尔说到分手的事,心理学家立即洞察到威尔沉默之中的伤感,知道这就是其一直等待的时机。一句句“这不是你的错”不断地撞击威尔最后的心理防线,寒冰终于从内部融化。影片的最有意思的是,威尔的固步自封正是他周围人的苦恼,但当他走向自由之路,也让他人感到了幸福。我们的生活不只是我们自己的,也关系到周围人的梦想。

326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