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丫夏夏
1、确定自己是否具有资格 可以公开考核的心理咨询师分为两个等级:二级心理咨询师和三级心理咨询师。确切地说前者为心理咨询师后者为心理咨询师助理。三级心理咨询师是没有资格建立私人心理咨询室的,而且即便是在咨询公司工作的三级心理咨询师也必须在二级心理咨询师的指导下才能做咨询工作。所以,你要建立自己的私人心理咨询室,首先你应该具备二级资格。 2、清楚自己擅长的领域 任何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都有自己擅长的一个或少数几个领域,只有那些刚刚入门还没有建立自己的咨询风格的咨询师才会把所有领域当做擅长领域。如果你连自己的专精领域都还不清楚,那么你不要随便的开始自己的私人咨询室。 3、 社会 资源网络的建立 在开始自己的私人咨询室之前,你应该首先建立起自己的资源网络,这个网络包括:一个经验老道的导师,在你有问题的时候可以寻求帮助;可以共同成长的同行从业者,单打独斗的心理咨询师很难成长,所以有的咨询师把心理咨询看做是一个集体咨询,是一群咨询师面对一个来访者;可以信手拈来的 社会 资源,比如红十字会的电话, 社会 保障部门的电话,可以提供免费法律咨询的电话等等,这些资源都是在咨询过程中用到的,比如你的来访者因为民事纠纷而产生心理问题,来拜访你,你可能只要提供一个免费的法律咨询电话或者网址就可以帮助他走出困境。 4、法律与保险问题 心理咨询有相关的法律法规,如果你决定了私人咨询,那么你必须能够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还要和保险代理人沟通看你是否需要购买相应的保险。 5、申办手续 很多想要创业的心理咨询师首先提出的问题就是需要什么手续,但是我告诉你,手续是最次要的问题,所以我放在了最后做出解答。你首先要做的就是去工商部门询问所需要的各种资质证书,具体细节由于个地方有所不同,所以应该以当地规定为准。准备好所需材料,之后申办,等待批准 您好,既然是开心理室,除了最基本的条件(注册个体工商户),还需要进行资格审查,必须要有这方面的资质, 健康 证、心理咨询师证书等等。手续齐全以后那就是募集人马,组建团队了,分为技术团队、营销团队、管理团队,分工明确,高效率地运转公司。前景的话,对于眼下日益扭曲的 社会 观、价值观,心理室是很有存在的必要的,需要心理辅导的人将会越来越多,祝老板创业顺利 简单的手续是到工商局注册为个体户,经营范围写上心理咨询就可以,只要你有房产证、或者租别人的房子都可以。需要考取二级证书或者ACI高级证书,才可以自己开工作室 你的资格证书和一个租室(或线上)。
冰可乐28
在2019年的第一天,在海南第一届“做自己节”的会场我给自己选了一张卡片,在五颜六色各式各样的卡片中我独情于这张纯白色的卡片,卡片上除了一句黑色字体的话什么都没有“前进不必遗憾,若是成功,叫做精彩,若是失败,叫做经历”。我钟情于它就因为这句话诠释了我的人生。我记得在我最落魄的时候遇上了第一位人生导师,他跟我说“小鱼,一切都没有关系,你所有的经历都是你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也因为这句话我走上了一条折腾的道路,只要我想做的我就去做,哪怕到最后失败了一无所有了但至少我去做了,等老了想到时不会懊悔地说“如果当初……”。我不想让自己留有这样的遗憾所以我就不停的折腾生活,当你去折腾生活时是一种乐趣,被生活折腾是一种痛苦。 2018年对我来说是过得最痛苦的一年,也是我人生又一个转折点的一年。2018年续我妈妈去世十年后我的爸爸也离开了我。在爸爸生病期间不能兼顾到生意,生意也一落千丈。当爸爸离开的那一刻我的心被掏空了,感觉就是个尸壳。我一再地调节自己的心情和情绪,还有身边的朋友开导和陪伴,我终于恢复了一些。同时我做了一个让所有人都措手不及的决定。我决定离开生活了十年的三亚搬迁到海口生活。 记得以前有一位追求者对我说过“我喜欢你,因为你总是把自己的退路封死然后就一头往前冲。”我不给自己留后路是怕自己会退缩,只有知道无路可退才会拼命向前。我毅然决然的回海口奔波,给孩子找学校找房子。古言道“安居乐业”,“安”就是要有家要安家才能安定,家有了才能“乐业”。我不是土豪却做着暴发户的事情,去菜市场转了一下,手上有10块钱就买了10块钱的青菜回来了。我就这样掏空身上所有在海口安了家。 对于回海口生活我也有些迷茫的,毕竟十年了所有人脉所有资源都在三亚。回海口将是从头再来,这对于36岁的女人来说挑战不是一点点。我开始营造我在海口的圈子经营我在海口的圈子,我的人缘还是不错的。得到了很多老朋友新朋友的帮忙。我边接一些课讲边寻找机会创业。我就像顽强的蒲公英种子,风把我吹到哪我就在哪落地、生根、发芽、成长。 有一句话说的好:别人只愿看到你的精彩绝伦而不会在乎你的艰辛万苦。吸引别人的是你七彩的光环绝非是你银华落尽时的退场。 我开始折腾创业,为了节约成本能自己动手的全部自己动手。贴墙纸、组装货架、拉货、上货,折腾了大半个月迎来了开业。就这样我的2018也接近尾声,迎来了我的2019! 2019又是新的一年又有很多新的东西等着我去折腾。我折腾计划已经规划好,虽说计划赶不上变化,可没有计划你永远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我折腾着考心理咨询师证,折腾着读书计划,折腾着旅游计划,折腾着创业,折腾着折腾。 前进不必遗憾,若是成功,叫做精彩,若是失败,叫做经历。你去折腾生活总是比生活折腾你更精彩。
赫拉克里斯
关于心理咨询室与环境设计的关系上,不少人往往忽视人工环境会给来访者带来什么样的损害,也很少考虑到什么样的环境会进一步促进咨询工作的开展,注意力仅仅放在咨询上,对于咨询室环境与咨询人的关系不加重视。再加之我们国家的心理咨询工作起步较晚,人们对此工作还有一个逐步接受的过程,尽管很多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中心,但经费投入相对还是较少,心理咨询室的硬件环境十分勉强。本文将着重从心理咨询和咨询室环境的角度,探讨人与环境的最优化,即如何组织咨询室的空间、色彩等,处理好咨询室环境,使之符合咨询师及求询者心愿。
mutouchoupihai
文/育儿规 你知道吗? 每一个不愿意分床睡的孩子, 心里面都有一个不可告人的小秘密。 都和妈妈有一个不可告人的小秘密。 小树念四年级了,他的妈妈很烦恼:这么大了,儿子还是每天晚上要跟她一起睡。小树从小体弱多病,为了孩子晚上不着凉,也为了方便照顾儿子,小树一直跟爸爸妈妈睡一张大床。 这有多不方便,经历过的宝爸宝妈都懂······其他不说,那种事就非常不方便了······小时候还好,等他睡着了,偷偷摸摸的来,可随着年龄渐渐长大,孩子的睡眠越来越浅,而且对这方面越来越感兴趣,有好几次,夫妻俩都只好半途而废······ 以前不是没提出过要分床睡,可孩子总是闹,百般的不愿意,有几次还因此生病了,所以夫妻俩也就不那么坚持了,他们还抱有幻想:顺其自然吧,或许孩子长大了,哪一天就自己提出要分床睡了呢······ 分床睡的重要性,很多父母都有共识:能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理能力,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健康发展等等。但对于什么时候分床睡,却有很多不同的观点。 国外网友: 在欧美发达国家,大部分家庭,都会选择在孩子一出生时,就让孩子自己睡一个房间,最晚不会超过3个月。 前卫派网友: 我主张孩子一生下来就分床睡。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一个自然人,作为家长,我们只是监护人,我们不能剥夺孩子自主生活的权利。所以,我们要从一出生就要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意识,这样孩子长大后独立性强,抗压能力强,才能成为社会精英。 传统派网友: 我主张“顺其自然”。婴幼儿时期的孩童,非常缺乏安全感,如果太早分床睡,会导致安全感不足,反而会很依恋家长, 特别是妈妈。而且小孩子体温偏高,怕热,喜欢踢被子,如果半夜不及时发现帮他盖上,很容易着凉生病,导致抵抗力差,这样孩子难受,家长也累。所以顺其自然,等到幼儿园、小学后,孩子有了自我意识,想要自己的房间和床了,父母再顺势满足孩子的需求。 纠结派网友: 我也知道早点分床睡好,有利于孩子的心智发育,我们的夫妻生活也会比较和谐,可“臣妾办不到啊”!一说分床睡,小家伙就泪眼朦胧的看着我,一副可伶兮兮的样子,看了就舍不得;孩子他爸也狠心过,半夜偷偷把他抱到隔壁房间睡,可半夜起来就大哭大闹,你说咋分得了······ 你觉得呢?你支持哪种观点? 从心理学角度来说,3-5岁,这个阶段,是最适合分床睡的年龄。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值自我意识的萌发阶段,家长会发现,这个阶段的孩子,什么都喜欢自己干,不喜欢家长干预、插手:衣服想要自己穿,可又穿不好;想要自己开门,可又够不到,就生气;希望帮妈妈做家务,可总是弄得一团糟······ 很多家长为此烦恼,甚至很生气责骂孩子。其实大可不必,因为这些行为都说明孩子正处于自我意识的发育初期,家长刚好可以借助这些行为,顺势培养孩子的心理独立能力。所以选择这个时候和孩子分床睡,是比较合适的。 像开头说的小树,已经到了小学四年级了还没开始分床睡,会导致孩子严重的心理依赖性和扭曲性,已经到了非分不可的时候了。但同时,家长们也不能“霸王硬上弓”,要学会用巧劲,正确引导孩子,最后让他自己跟你提分床的要求,这对孩子的心智健康发育,才是最好的。 第一步,让孩子对拥有一个自己的独立空间,产生欲望。 家长们,把属于孩子的玩具、物品、书桌等,全部放到单独一个房间,并且让孩子自己选择桌子、椅子、台灯、墙纸、装饰品等,按孩子的喜好来布置,让孩子有一个主人翁意识:哦,这个空间以后就是我的了。 第二步:家长要尊重孩子的独立性,通过一些行为,培养孩子的隐私意识。 比如,尽量独立让孩子在子的房间里玩耍,家长尽量不要去打扰;家长进孩子的房间时,无论关没关门,都要主动敲门,问:“我可以进来吗?”培养孩子的领域观念和隐私意识。 第三步:先从简单的开始“分房”: 如果孩子比较大了,比较排斥,可以先从简单的开始“分房”。比如:特定的大型玩具,只能在自己的房间玩;做作业,只能在自己的房间做等等,循序渐进的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 随着孩子年龄的长大,你会发现,孩子不单单会崇拜父母,也开始关注比他年长的小朋友、哥哥姐姐们,或者动画片里的英雄人物等等。 这个时候,家长不用失落,这是很正常的发展现象,然后,利用好孩子的这种心理,经常在孩子面前,夸他的“榜样”如何勇敢,如何有独立自主性,很小就自己一个人睡,因为自己一个人睡所以才会这么优秀等等,抵消孩子对“分床睡”的抗拒,激发孩子自己一个人睡的欲望。 “逼、骂、恐吓、威逼利诱”,这些错误的育儿方法,同样不适合放在让孩子“分床睡”的问题上。 这里面的道理,是有科学依据的。脑科学研究发现,人类的主动行为,在大脑层面,有2个驱动因子:“去甲肾上腺素”和“多巴胺”。只要大脑分泌这两种物质中的一种,他就会很自觉自主的去做 一件事。 那么这两种驱动因子,有什么区别呢? “去甲肾上腺素”,是压力因子。当人面对压力、别人的恐吓、责骂、遇到威胁等,大脑就会分泌去甲肾上腺素,驱动我们去做出应对的行为。但脑科学家发现,这种激素,长期分泌,会对大脑产生不可逆的损伤,最典型的伤害是:抑郁症的产生。 “多巴胺”,是积极反馈因子。当人做一件事,被表扬、肯定时,大脑就会分泌这种物质,令人愉悦、有成就感。大脑非常喜欢这种感觉,所以但下次遇到同样失去的时候,它就会分泌快乐因子,驱动孩子主动去做。越做,分泌越多,分泌越多越做,形成这样良性的循环。 这就能解释了:有的家长说,我的孩子就要骂、就要打,才会去做,就是皮痒!但这种孩子不打不骂,就是不去做。——因为,他的行为,是靠去“甲肾上腺素”驱动的。 有的家长说,我孩子从来不用打、不用骂,很自觉的去做作业,做家务。因为当他做这些的时候,我会肯定他、表扬他、肯定他。孩子的主观能动性,就是这样被培养起来的。 所以,要想让孩子爱上“自己一个人睡”,千万不要“逼、骂、恐吓、威逼利诱”,而是当你尝试上面说的第(1)种和第(2)种方法后,孩子开始第一次的一个人睡时,你就要毫不吝惜的去表扬他、肯定他,让他爱上这种被表扬的成就感,孩子就会喜欢上一个人睡了。 很多分床失败的家庭,不是因为孩子分不可,而是因为妈妈分不开! 表面看是因为妈妈的爱子心切、不忍心、看不得孩子哭,其实,这些都是妈妈们,在用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来掩盖自己内心的不可告人的小秘密:母亲专属的母子脱离恐惧症。 偷偷告诉你们,很多心理咨询师,都接到相似的问题: 很多妈妈在孩子断奶后,还会让孩子抚摸她们的胸部或者乳头,以保持这种母子间唯一的、独特的链接关系。 “忽然断奶,感觉孩子突然就不需要我了,心理空落落的······”、“孩子不再那么粘我,非常的不适应······”、“看到孩子断奶后,更黏爸爸了,有种莫名其妙的醋意涌上来,我很失落······” 这是很多妈妈的心里话,于是她们背着家人,在孩子断奶后,还偷偷在孩子哭闹时、睡觉时,让孩子抚摸她们的胸部、乳头,让孩子重新对妈妈独有的胸部产生依赖性,这样,妈妈们才感觉心理踏实多了······ 这不是个例。心理学家把这种断奶后妈妈们的行为,称为“母子脱离恐惧症”。这很正常,因为女性普遍缺乏安全感,她们需要通过某些行为,获取安全感。 “母子脱离恐惧症”的另一个典型表现,就是在分床这件事情上。表面看,是很多孩子一哭一闹,母亲就舍不得了。其实啊,是妈妈们,自己舍不得······【嘘,答应我,这是秘密!看到此文的男性们,千万别去揭开妈妈们的这块遮羞布,除非妈妈们自己跟你“坦白”。】 所以,对于有“分床困难症”的家庭,爸爸们的责任就无比重大了。 一是,你的爱人安全感不足,这肯定离不开你的因素,自己好好检讨下,是否日常行为让你的老婆没安全感了?或者是最近对老婆关爱不周? 二是,女性普遍比较心软,见不得孩子流眼泪。所以爸爸要主动承担起这个重担。 提前跟爱人沟通好,当孩子出现抗拒情绪和行为时,妈妈一定要坚定立场,然后让爸爸出现沟通;当孩子半夜大哭大闹、半夜忽然又跑回你们房间时,爸爸要及时跟妈妈帮助,让妈妈坚定立场,配合妈妈做好安抚孩子情绪的工作,然后坚持送孩子回自己的房间,陪伴他、鼓励他、给他讲故事等,让他重新安然入睡。 所以说, 妈妈的暂时“无情”和爸爸的短暂“狠心”,是成功的关键。 “分床睡”,是一场“艰难的战争”,可能会是持续数周的“持久战”,爸爸妈妈,加油! 你们现在的辛苦、坚持和付出,是为了给孩子更加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可期未来,真的很值得!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