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108

530katrina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妈妈太强势了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Jasmine2001

已采纳

一般情况下是没有严重危害的,只能是让人觉得格格不入

心理咨询师妈妈太强势了

160 评论(8)

悠悠思忞

父母过于强势的话对家庭是很有危害的,尤其是孩子会背的变得自卑,不自信软弱

118 评论(12)

白树dodo

在每个家庭里,母亲往往在家庭里扮演的角色更多戏份,在家庭里照顾孩子的责任也更多,可是如果妈妈太强势了,那可不是一件好事!妈妈占了主导地位之后,过于强势的妈妈,反而是影响了孩子性格的形成……朋友笑笑半夜给我电话,哭腔:“我的婚姻终于要结束了。”我问她:“真的过不下去?是因为你婆婆吗?”她哽咽,低声哭泣,说话断断续续:“真的太累太苦了,觉得自己根本就不是嫁给老公,而是嫁给婆婆了,这些年下来,自己活得行尸走肉,这种苟且的日子,我再也忍受不了了。”我想象着电话那头悲痛欲绝的她,心如刀割,但与她远隔千里之外,该如何安慰她?笑笑是我的高中同学兼闺蜜,那时的她,明媚漂亮,活泼乐观,我们总感叹她父母太会为女儿起名,真的是人如其名,那么爱笑,那么快乐。笑笑与她老公是大学校园恋情,从恋爱到婚姻殿堂,历经七年,一路走来,倒是挺浪漫。其实在她与我郑重告别,赴那场婚姻开始,我就开始担忧她的未来。她与老公毕业就来了深圳,也算在深圳打拼多年了,理应在深圳安家,但因为婆婆一句不同意,就决定双双回老公老家定居。她婆婆看起来如此强势,什么事都不容商量,在这样的家庭里,谈幸福似乎有点不现实。那时的她,信心满满,笑得满脸甜蜜:“不怕,我们有爱,我什么都不怕。”婚后第一年,“婆婆说要住一起,方便相互照顾,还能省钱。也好,住一起热闹。“婚后第二年,“我们儿子出生了,我和老公想给他起名“涵之”,但婆婆不同意,说要叫“子轩”,好俗气的名字,但也没办法,婆婆擅自拿“子轩”这个名字入户口了。”婚后第三年,“和婆婆大吵了,我和老公这几年工作赚的钱,都交给她,现在房价一直涨,我们想拿出来买一套,她不愿意,说房价会降,现在不是买房的时候。”婚后第四年,“受不了,真的受不了,婆婆竟然不让儿子上幼儿园,说上幼儿园都是浪费钱,等到六岁直接上小学。“每每看她牢骚留言,总感概万分,她那些一片狼藉、烟熏火燎的日子何时是个头?那个阳光人儿的光芒,就这样在强势婆婆的自以为是,颐指气使中,一点一点消亡。我还记得她笑得一脸灿烂对我说:”我们有爱,我会幸福的。“只是, 在婆婆的“强势保护“下,仅四年,“爱”就溃不成军了;也仅四年,一个家就这样支离破碎。也许有人要问:“那她老公呢?”笑笑的回答都是:“这个家里,老公没有说话的份,我们都没有说话的份,一旦违了婆婆的意,这个家就会鸡犬不宁,婆婆可以闹得天翻地覆。”一个家庭里,如果有个强势的母亲,大事小事都要求唯命是从的控制,绝对会逼得人崩溃。很不幸,笑笑就嫁入了这样的家庭。曾经有专家研究显示,在一个家庭中,母亲越强势,女儿就越彪悍,相对儿子就越懦弱。当母亲以“女王”的姿态出现,孩子的成长又会受到哪些影响呢?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阿德勒曾对这种问题有一个精彩的论断:“假如母亲较富于权威性,整天对着家里其他的人唠叨,女孩子们可能模仿她,变得刻薄好挑剔;男孩子则始终站在防御的地位,怕受批评,尽量寻找机会表现他们的恭顺。”因为,当母亲总是指责、批评丈夫时,其实是在指责、批评一切男性,儿子作为男性必然会跟他的父亲一样躲在无人的角落。妈妈越强势,女儿显霸道一般来讲,当父亲在这个家庭的作用越来越边缘化之后,母亲就会变得日益强悍甚至说一不二。从孩子总会向同性父母一方形成认同这个角度来看,女儿就会向强悍的母亲认同,久而久之,女儿也会变成强悍的女儿。有时候你会发现一些很有趣的现象,当女儿反抗母亲的专制时,女儿也在偷偷地继承母亲的这种专制,并会顺理成章地带到她将来跟她女儿的关系中。如果在女儿成长过程中,女儿总是看到母亲对父亲存在太多愤怒的情绪,女儿长大后,也会不自觉地把这种情绪转移到自己的亲密关系中,总是莫名其妙的对男友或者老公生气。中国有句老话,叫“有其父必有其子,有其母必有其女”说的 就是这种父母认同心理,暴虐的父亲必然有个暴虐的儿子,爱唠叨的母亲必然会培养出爱唠叨的女儿,我们总是这样在不经意之间充当儿女的榜样,塑造着儿女的性格,并影响着儿女的心理成长。母亲越强势,儿子越懦弱在强悍的母亲面前,女儿选择无条件认同,那儿子呢,则会出现另一种情形,那就是无条件逃避。当母亲总是指责、批评丈夫时,其实是在指责、批评一切男性,儿子作为男性必然会跟他的父亲一样躲在无人的角落。所以当一个性格过于强势的妻子喜欢嘲笑、奚落她懦弱的丈夫之时,她其实也等于把这种嘲笑和奚落同样甩给了她的儿子,所以,强悍的妻子,必有一个懦弱的儿子,她越指责她的丈夫懦弱,她的儿子也就越懦弱。每个人的智商、学历、能力等各方面存在不同,不一定每个家庭都一定是男强女弱。但在教育孩子方面,我更赞同家里有一位温柔体贴的妈妈,加上一个伟岸威严的爸爸。即使你在职场是铁娘子,回家后也只是一位贤淑的妻子,一位温婉的母亲。比如香港特区第五任行政长官林郑月娥,她的两个儿子都毕业于英国的剑桥大学。她谈起对孩子的教育,就特别强调要做到家庭共融,“一齐讲、一齐听、有商有量”,一家人平等交流。真的,强势的母亲是教育孩子的大忌。实际上,一个聪明的母亲,总是会给父亲机会,让孩子随时感到父亲的存在,而自己尊重丈夫,则是最好的体现父权的方法。当然,做父亲的不能逃避责任,也要争取多参与家庭事务的决策上来。最后,需要知道的是,强势的控制有时未必是强权控制孩子的思维或情绪,也可能是温柔的强势关怀或甜言蜜语的强势控制。

190 评论(14)

一佛爷一

你的自卑、没主见都源于你没有自信。小时候被父母限制了太多的自由,连思想都被禁锢了,自我否认才会导致自己自卑,自卑就会没有主见。所以最重要的是你要让自己变得自信。

首先你要练习自我鼓励,要自己先从心里接纳自己。要相信自己是最好的,不要怀疑自己。凡事都往好的方向去想,要坚信自己有能力改变自己。

其次你要清楚,你的自卑可以给你带来更好的反省自己的机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努力的改正它,让自己变得更优秀,把缺点变成优点,把小小的自卑变成提升自我的工具。

接着你要锻炼自己的办事能力,学习为自己做选择,从小事做起,一点一点地提升自信,之后在面对更大的抉择时就能做得更好。

然后你可以交往一个非常自信的朋友。让你的朋友感染你,带给你正面的积极的鼓励,让他的存在变成你积极向上的动力,并且带给你信心。而且交往朋友的过程也是提升自己自我认知的过程,交际活动的体验可以让你更容易变得自信。他人对你的反馈是很有帮助的。

最后如果你还是不能帮助自己变得自信,你应该去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让他打开你的心扉。他们可以帮助你重构过去的经历,在当下改变我们年幼时对经历的事情的看法。心理咨询师会给你足够的帮助和支持。

希望你能够从自卑中走出,迎接自己更美好的未来。

193 评论(11)

AAA平淡的一生

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除了学校老师的教育之外,父母的家庭教育也事关重要。可以说孩子从出生下来接受的第一种教育就是“家庭教育”,并且,对孩子影响最大的也是家庭教育;那么,家庭教育中父母过于强势对孩子有什么影响?很多父母意识不到自己对孩子过于强势,往往都是孩子剧烈反抗之后,他们才会意识到自己是否太过强势。在这个时候,父母就需要冷静下来,好好反思一下自己的问题,为了让孩子更好的发展,也为了这个家庭能够保持和睦,那就要审视一下自己过于强势的问题。父母过于强势对孩子造成的危害如下:1、亲子关系较生疏强势的父母,通常在社会上是领导的角色,他们很容易把这种角色代入到家庭当中,自己说的话那就是必须服从。孩子在这样的教育方式下很容易成为家里的弱者,如果孩子长期受到父母的压迫,他自身成长的能量就会削弱,并且,会对父母产生恐惧心理,于是,他们会害怕父母,不敢和父母亲近。2、孩子缺少自己的主见长期受到压迫的孩子,就会把想法埋在心底,也根本不会跟父母说,因为即使说了也没什么用。从而使他们遇到事情没有自己的主见,缺乏战胜挫折的信心。3、可能导致孩子叛逆很多强势的父母对孩子不仅没有及时鼓励,反而对他们批评指责,这样一来,就加大了孩子的心理压力,使他们丧失了继续面对失败的勇气。同时,孩子也会因为父母对自己过高的要求,让孩子不能接受失败,因此,逆反的心理就会产生,厌学、顶撞父母甚至跟父母对着干。因此,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同时,除了督促孩子的学习,更重要的是自己的方式,过于强势非常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父母需要调整自己的方式。那么,关于家庭教育方面,家长有什么疑惑或者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可以私信或留言给我。我是心理咨询师-陈老师,从事青少年教育已有8年,我会用我的专业知识为您解答,帮助您的孩子变优秀

353 评论(11)

诗酒趁年少r

这种破坏力那是相当的大,因为我家里就有一个这样的强势的母亲,那每天在家里不能说是破口大骂,但是也是指责为主把家里的每一个成员都掌控在内,时时刻刻的盯着家里的每一个成员做的事情,虽然是好心,但是也是特别的强势,如果对方有一个不字或者是违反了他的意愿,或者在口气上,嗯,或者是在意见上与他有所不同,那么他就会想方设法的证明他自己说的是对的,你不听他的会有什么后果出现,所以说家里有个这样的强势母亲,不管是对这个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或者是对子女的伤害都是极其大的,这种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298 评论(12)

冒火得很000

关于强势母亲,我们至少应该分成两部分来看:一部分是强势,一部分是母亲。强势所代表的,更多是母亲内心的恐惧和不安;而母亲所代表的,是孩子的主要养育者,即:并不仅仅指孩子现实中的母亲,也是指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所有可能对孩子产生重要影响的人:父亲、母亲、爷爷奶奶、姑姑阿姨、外公外婆、老师、邻居等等,当然,最重要的还是妈妈,因为孩子在母腹中的十月,与母亲建立起来的特殊联系,是其他人无法替代的。孩子出生后,就像一枚小小的蛋黄,柔软而娇弱,母亲就像蛋清和蛋壳,为孩子提供保护和营养。而爸爸呢?就像装蛋的篮子,抱持着母亲与孩子,给他们提供更大的容器空间,让母亲与孩子在被保护之下慢慢孵化。对于妈妈来讲,这过程非常重要。中国的坐月子传统,就是很好的被抱持的过程,可以帮助妈妈适应养育孩子这样一个生命中的重大变化。当她成为母亲时,她早年作为婴儿的一些焦虑性体验也可能会被同时唤醒,需要被丈夫和亲人抱持与安抚的。这个被抱持的空间如果缺失,比如产后抑郁,比如不得不独自处理日常繁重的养育任务,而这些,都有可能造成情绪的高度焦虑,让她成为“强势母亲”。她不得不用高度控制来找回安全感,缓解内心焦虑,而这很可能就是牺牲掉了孩子被抱持的可能。随着孩子长大,母亲的强势更多来自于人格中不够健康的部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孩子需要服从于父母的要求,这就给“强势母亲”提供了更多文化和社会性的保护,而让孩子形成人格缺损。强势母亲常以“苛刻的超我”形象出现在孩子面前,鲜少提供给孩子信任、尊重的体验,常常要求孩子必须无条件地服从自己,否则就会变得暴怒;或者会不断地挑剔孩子,使孩子不断体验到挫败——我是全错的,而母亲是全对的……在这样的关系模型下长大的孩子,被剥夺了自由发展的空间,他会一方面认同母亲,成为一个苛刻、挑剔的人,对外在世界充满了审视,感觉所有不符合自己过往经验的东西都是错的,好像他是世界的核心与标准——以致于在人际关系中,也会成为一个苛刻的超我,一个让周围人头疼的人;另一方面,他也可能被母亲的“统治”激怒,成为挑战权威的人。在工作、生活中,专门与领导对着干,专门去否认权威人士的话,进入所谓“愤青”的状态,甚至是“你说了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只要是你说的,我就反对”——网络中的“喷子”大多是这种状态。这一状态,也会使他面对事物时,缺少独立思考,只能在情绪的困扰下做出行动,所以,难免做事鲁莽,不招人喜欢。强势母亲在孩子面前的统治姿态,既可能源自成长中的创伤——比如她就是被这样统治的,也可能来自现实生活中的不安全体验所唤醒的焦虑——如果她对人生充满了失望,就可能将这些不如意投射给周围的人,包括孩子。她借助这样的方式来感觉是周围人伤害了自己,而不是自己不够有能力。这样,孩子就不得不承担起“坏”的、“无能”的部分。这一过程,就成为父母对孩子自尊的剥削,即父母从孩子内心拿走了他作为独立个体的、有活力和尊严的部分,来补偿自己的自尊不足。在这样的关系中,孩子很容易成为退缩、缺少活力和创造力的人。当然,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也同样会发生这一过程,因为溺爱本身,其实也在传递着“我行你不行”。对于一个孩子来讲,爱的体验是非常重要的心理营养,可以帮助他平衡成长过程中体验到的各种迫害性情感。所以被爱就是来建立内心最初的安全感、信任感,并让自己最终发展出爱的能力。但是,家庭中的强势父母,会造成孩子爱的体验不足。他们将内心的恐惧借助强势投射给孩子,孩子就有可能认同父母的恐惧,从而破坏他对周围的人与环境建立安全感和信任感的过程,最终影响到他发展爱的能力。而爱的能力,是一个人幸福感的最重要来源。强势父母的核心问题,同样是爱的能力缺失。他们的自我中缺少用爱来中和伤害的能力,才会无意识地逼迫孩子成为他们情绪的接收者。而最糟糕的是,在当时的文化和社会背景下,他们的做法被当成理所当然,这使得孩子的创伤修复需要经历更多的困难体验。如果你很不幸,遭遇了强势的父亲或是母亲,且所有的创伤也已形成,除了哀叹自己的不幸,还是有更多的重要事情可以去做:去与一个值得爱的人好好谈一场恋爱——因为好的恋爱关系不亚于好的心理治疗;去照顾好自己与家人的情感——因为去照顾他人时,在别人的满足中,你一样可能获得象征性满足,获得替代性修复;去努力爱你的孩子,将创伤尽量少的向下传递——当你的孩子得到足够多的爱时,他就可能学会如何去爱他自己的孩子;多与美好事物接触——比如去阅读充满思想与情感的书,这里面的人文情怀一样可以融化你心中寒冷的部分。如果,所有的这些对你的帮助都有限,你还可以考虑去寻找一位心理咨询师,在爱的陪伴之下,去重建内心世界。发布于 2016-01-26​赞同 35​​评论 15​收起​王信2016-09-21那我就多读一些名著吧!野明2017-05-16并不完全是的。有的时候,父亲的不闻不问,母亲不管孩子,难道让她(他)去野。还被加上“强势”帽子,可怜天下妈妈啊

129 评论(11)

kiki朱朱小猴子

可以先跟父母谈谈,你现在长大了,需要自己主宰自己的人生了

208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