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74

红桃小K子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苍南网上心理咨询师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lalack1987

已采纳

靠谱。因为当然这心理咨询师报名的话肯定是通过网络链接报名的。但是如果你指的是找某人直接给你过包括之类的就是假的。

苍南网上心理咨询师

216 评论(13)

Doubleflower

由来网络模仿犯罪网络世界,对青少年来说有着巨大的吸引力。与此同时,他们强烈的模仿欲也会在这个虚拟空间得到极大满足,甚至把网络上披露的一些犯罪情节,直接变成现实版,最终走上犯罪道路。受不良网络信息影响诱发刑事犯罪的案件呈上升趋势,尤其是一些沉迷网络的青少年,由于心理发育不成熟,自控能力相对较弱,极易受到一些极具煽动力的暴 力、色 情、赌 博等视频或游戏的负面影响。在猎奇心理作用下,他们就会去模仿,在不知不觉之中触犯法律,走上犯罪道路。[1][1]形成原因首先是网络色 情泛滥。处于青春期的青少年,特别容易模仿,接受暗示,网络上的色 情淫 秽的信息很容易引发青少年的性犯罪,因此网络色 情已成为青少年犯罪的直接诱因之一。其次是网络暴 力升级,容易使青少年产生暴 力犯罪心理。充满暴 力内容的游戏便是其中之一。此外,网络媒体在一定程度上扮演“方向盘”的角色,引导某些人选择某种特定的犯罪活动。网络道德的无责任状态,对青少年产生严重的不良影响,毒化他们的心灵,甚至诱导他们犯罪。对于自我控制力不强、心理又极其脆弱的青少年而言,一旦缺少社会和道德规范的约束,更容易放纵自己的网络言行。不良网络信息引发青少年的一系列网络社会问题,进而凸显青少年的道德失范现象。[1]典型案例2012年5月,23岁的苍南人洪晖(化名)因涉嫌抢劫罪,被苍南县检察院批准逮捕。在此之前,他只不过是生意赔本、赌 博输光的倒霉蛋。恐怕谁也不曾想到,他会干出打劫金店的惊人之举。“我只是偶然在网上看到一段男子持铁锤抢劫金店的视频,结果头脑一热,自己就去抢金店了。”他懊悔不已,但一切都已太晚。 福建女孩熊某2012年24岁,案发前在永嘉县一家阀门厂上班。原本有着大好年华的她,却由于一段网络视频戛然而止。视频讲述一个人偷配朋友家的钥匙,并趁着朋友外出时行窃。这让她觉得很刺激,跃跃欲试。第二天,熊某偶然借同事张某的钥匙拧螺丝,就在那一瞬间,她突然想到那个视频,于是偷配张某家的钥匙,向公司请假溜进张某家,偷走笔记本电脑、太阳镜、手表、相机等物品,经鉴定价值为8204元。直到被警方抓获,她竟然还只是觉得这种做法好玩,压根没想到自己已经犯罪。 2012年,22岁的山西男子赵某更为夸张。赵某曾在忻州一所武术学校学习,一段劫匪抢劫银行的网络视频,让他萌生抢劫的念头:在体育用品商店购买发令 枪和仿真 枪进行改装,先后抢劫省城9家酒店和大型洗浴中心,抢劫现金4万余元,全部挥霍一空。当然,他最终难逃法网。危害互联网的匿名性给网络有害信息提供滋生蔓延的空间。过去,渲染暴 力、淫 秽的不良内容往往通过书籍、光盘进行传播。如今,网络成为首选的方式。网络的传播速度更快、更便捷、更形象,危害性也更大。同时,匿名状态下的互联网,言论、行为尺度较宽,一些不法分子借助虚拟身份,在网上发布大量不良网络信息,从而使得很多网站充斥违法有害信息,成为诱导犯罪的重灾区之一。据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显示,青少年犯罪中,有70%以上是14岁至18岁的未成年人犯罪,其中又有80%的未成年人犯罪是由于受互联网色 情、暴 力等内容影响而诱发强 奸、盗窃、抢劫等严重犯罪。[1]

159 评论(9)

糖纸0035

心理咨询师考试采用网上报名方式,报考人员须访问【授权报名入口】登录在线报名系统,报考人员须按照报名条件和注意事项完成网上报名。

第一步:明确报名条件

心理咨询师报名是为数不多不对学历、专业、户籍和身份等设限的报名条件。几乎是无门槛,无论你是想要从事心理咨询师的从业者还是想要找一份高收入兼职的宝妈、刚毕业大学生或者仅仅是对心理学感兴趣都可以报考。

但是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如果不是心理学专业的考生是要在正规培训机构学够学时并获得结业证书才能进报名考试的。

第二步:报名正规培训机构,踏实备考

报名心理咨询师考试最重要一步就是找一家靠谱的培训机构。在找培训机构的时候大家一定要擦亮眼睛,不要被现在市场上一些鱼龙混杂,趁机捞取利益的不法机构所蒙骗。更不要抱有侥幸心理,踏实学习才是通过考试的捷径。那些打着“包过”“代考”的名义宣扬拿证的机构都是骗子。

第三步:按要求提供报名资料,诚信参考

中科院的心理咨询师考试每年举办2次,基本都在五月份和十一月份,具体的报名时间不固定,要根据当地的报名考生人数等情况决定。

217 评论(8)

吃不饱的阿呜

不良行为”一般是泛指一切违反社会规范的行为,包括违反一般生活准则的行为,违反社会生活、学习、劳动纪律等公共道德规范的行为,违反法律规范的行为和犯罪行为。广义的说,所有这些行为的记录,无论是在公安局、派出所还是在单位,都是不良行为记录。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能有下列不良行为:(1)旷课、夜不归宿;(2)携带管制刀具;(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5)偷窃、故意毁坏财物;(6)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的音像制品、读物等;(8)进入法律、法规规定未成年人不适宜进入的营业性歌舞厅等场所;(9)其他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不良行为。

253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