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tcn0948
心理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艰巨的任务.在这个任务的完成中,咨询师要有耐心、恒心、爱心、信心、诚心.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要尊重求助者,把他们看做一个有自尊、有自主权利的人,不能把他们看成病人.第二,要有足够的同情心,要能理解他们,不能简单地把他们当作病人.第三,要有足够的耐心,要能等待,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因求助者没有按照咨询师的要求去做而发怒,要能容忍求助者的缺点.第四,要有足够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帮助求助者解决问题,要能容忍他们的反复.第五,咨询师要有良好的自我形象,不能在求助者面前表现出不良的行为习惯和不良的情绪反应.
团子888888
咨询师要做到以下五点:1、尊重。2、热情。3、真诚。4、共情、5积极关注。 尊重:尊重意味着完整接纳;尊重意味着一视同仁;尊重意味着以礼待人;尊重意味着信任对方;尊重意味着保护隐私;尊重应以真诚为基础。 热情:求助者初次来访时适当询问,表达关切;注意倾听求助者的叙述;咨询时耐心,认真,不厌其烦;咨询结束时,是求助者感受到温暖。 真诚:真诚不等于说实话;真诚不是自我发泄;真诚应实事求是;真诚应适度。 共情:咨询师应走出自己的参照框架而进入求助者的参照框架;咨询师必要时要验证自己是否做到共情;表达共情要因人而异;表达共情要善于使用躯体语言;表达共情要善于把握角色;表达共情应考虑到求助者的特点和文化背景。 积极关注:避免盲目乐观;反对过分消极;立足实事求是。 就是这些了!
健康&平安
什么是有效沟通?首先我们来谈一谈,什么样的沟通才是好的、有效的。 在第23讲《大头问题:揭示婚姻的本质》和第24讲《安于陪伴:如何拥有一段幸福的婚姻》,我提到过保持和谐亲密关系的原则。在第25讲《觉察谎言:你是否擅长检测背叛》我提到,对背叛的检测是不切实际的 ,我们更需要的是合作。而合作的前提,就是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那么,什么是有效的沟通和交流?你不妨来判断一下这几个对话,看看这些沟通是不是有效的沟通。 有人对你说:我真蠢,我怎么会相信这么一个人?你回答说:想不到你一向骄傲自大,如今终于承认自己的愚蠢了,真是难得啊。这个回答从出发点上讲,你是想让他/她反省,以后别犯类似的错误。但是因为你是在用讥讽口吻刺激对方,这不仅不能安慰对方,而且会进一步激化对方的负面情绪,最后你们可能大吵一架。 再比如,有人向你抱怨说:妈妈特别不尊重我,每次都打断我说的话,总是让我觉得她说的对,让我按她的要求去做。你回答说:你怎么能这样批评你妈妈呢?她毕竟是你妈妈,你怎么能不尊敬她呢?这个回答从表面上是在讲理,让抱怨的人看到事物的另外一方面。但是你武断地批评了对方,中止了理解他的感受,而没有去从根本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类似的说法还有:"他/她只是个孩子。" 你可以明显地感到,这些都是无效的沟通,是我们所说的情商比较低的解决方式,甚至会造成一些冲突。而一旦造成冲突,亲密关系就会极大地下降。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 这是因为我们没有意识到, 痛苦并不只是一种消极的东西,需要立刻去反省或者终止,而痛苦本身也有积极的一面 。 也就是说,痛苦越重,蕴含的能量就越高,这种能量一旦爆发出来,一方面就有可能形成冲突。而另一方面也是机会,因为只要你把这种能量转化好了,它也能促进亲密关系,促进个人的成长。 什么是同理心?那么,如何才能把痛苦的价值挖掘出来? 相信你在一些地方已经听说过了同理心这个概念。 但是,一个误区是,很多人把同理心与同情心混为一谈。 这里我先讲一下,同理心与同情心有什么区别。 简单来说,同理心不是同情心。同理心是高情商的表现,而同情心是善意的但是是低情商的表现。 我们可以想象一个例子:当一个人陷入悲伤情绪的时候,就好像他/她掉进了一个无底的深渊,四周一片漆黑,孤立无援。他/她在深渊底部大声喊叫,"我被困住了,周围一片黑暗,我现在好难受"。同情心的表达方式是:"哎呀,真糟糕,你掉到洞里面去了,很难受吧?饿不饿?要不我下碗面给你吃?吃碗面你就会好受一点。" 你会看到,同情心试图通过转移话题来安慰对方,但是它其实完全忽略了对方的感受,只是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对方的处境。于是同情心失去了与受伤者的联结,把自己变成了一个旁观者。 具有同理心的人会怎么做呢? 他会爬到地洞里去,告诉这个掉进地洞人,说:"我知道下面是什么样子,你并不孤单,我能够陪伴你"。这个时候,同理心实质上是在建立与受伤者的联结,让受伤者得到支持和理解,让自己和受伤者变成战友。 所以,同理心是在制造联结,而同情心则是在失去联结。 如何在生活中使用同理心呢?这里有同理心的四大原则。 这里我可以与你分享一个我自己的故事。 我在高中的时候,一直是全市的第一名。但是每次考试结束之后,同学问我,"你考得到怎样"?我都会说,"哎呀,这次第一名肯定不是我,这题目太简单了,人人都会做。我喜欢提前交卷,不认真检查,肯定粗心错了不少。"每当我说第一名不是我的时候,虽然我是发自内心的,从来没有意识到这对别人来说其实是一种伤害。 直到我到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读书,我发现无论自己怎么努力,不再是第一名了,我的自信心一下就崩塌了。我当时就觉得,我能学下去吗?我能坚持到下一学期吗?我能毕业吗?我甚至考虑过退学。 直到第一个学期结束,我的一个同班同学因为学业开枪自杀了。这个时候我才突然意识到,不仅我是这样,我们班七个同学都是这样。大家都掉进了无底的深渊,大家都在挣扎喊叫,只是没人听得见。在那一刻我才真正知道,我需要的不是别人跟我说,"刘嘉,你很聪明,你只要再加把劲,再努努力,你的成绩就能上去"。我需要的是,一个和我站在一起的人,说,"我曾经也经历了这些痛苦和挣扎,我知道这有多么的痛苦,你并不孤单"。 在了解了同理心的四项原则之后,那么如何才能提升同理心呢? 拥有同理心,并不容易。 这是因为,因为同理心是一种选择,是“我不下地狱谁下地狱”的选择。 因为同理心的核心就是要建立联结。而为了建立联结,就首先自己必须真诚地去体验到他人的抑郁、焦虑、愤怒等情感,这样才能感同身受,成为别人共渡难关的战友。比如当你试图去安慰一个愤怒的人的时候,你首先需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去挖掘出愤怒的感受,这样才能建立联结。 所以,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首先是一个具有同理心的人,一个能够捕捉来访者的感受,同时在自己内心产生同样的感受,这样才能建立联结。 所以,虽然现在互联网非常普及,各种互联网+的创业项目不断涌现,但是心理咨询还必须得在人与人之间当面进行。 此外,心理咨询师在执业之后,还必须定期地接受督导师的心理咨询与疏解,因为太多负面情绪的体验,也会给咨询师带来心理上的问题。 没有督导师的心理咨询师,是不能坚持太久的。 当然,拥有专业级别的同理心是非常困难的。这里我们不妨用一些简单的办法来提升情商,增强亲密关系。其中一个方式,就是避免用"一线希望"来帮助那些求助的人。什么叫做一线希望?我们通常说,天无绝人之路,总会有一线生机,或者我们在鸡汤文里经常看到的一句话,"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但是给你打开了一扇窗"。 这样的一线希望,不仅对没有对求助者起到帮助,相反,你还伤害了他们。因为这个时候你不仅关上了他的门,而且把他的窗户也关上了,把他/她的求助、他/她的联结也断掉了。 我来举几个例子。 比如,有人说:"我的婚姻正在破碎",你说:"至少你还有一段婚姻"。有人说:"我的小孩最近厌倦学习,成绩下滑得厉害",你说:"至少你小孩以前还是个优等生"等等。这个时候,你认为自己是在帮助求助者寻找其他理由,但实际上你其实是在说:"你还有不错的地方啊,有什么好抱怨的"。 你的一线希望,其实是把他/她往外推,甚至让他/她为自己的倾诉感到羞愧,把他/她的情绪打压得更深,而不是释放,最终导致火山爆发,甚至出现各种心理问题。而事实上,当我们在面临类似的沟通场景的时候,对方实际上更需要的是跟你分享自己的难过。他们宁可希望你说:我也不知道该怎么解决你的问题,但是我非常高兴你能跟我分享这些东西,而且我也非常愿意和你待在一起。 这就是联结。一旦有了联结,他/她就不再孤单,而你就能用你的正能量把他从负能量里带出来,同时帮助他继续成长、继续前进。 今天的课受益匪浅 ,受益主要有二点: 1、区分了同理心与同情心——同理心不是同情心。 同理心的核心是激发联结,感同身受,让受伤者得到支持、得到理解,变成战友。虽然同情心是善意的,初心是要去帮助他人,但却切断了对方的感情诉求,让彼此失去了感情的联结。 2、对痛苦的重新理解——痛苦本身有价值的 。痛苦并不只是一种消极的东西,需要立刻去反省或者终止,痛苦本身也有积极的一面。也就是说,痛苦越重,蕴含的能量就越高,这种能量一旦爆发出来,一方面就有可能形成冲突。而另一方面也是机会,因为只要你把这种能量转化好了,它也能促进亲密关系,促进个人的成长。 运用同理心,挖掘痛苦的价值,用痛苦本身的力量来治愈痛苦。 回想一下自己,在生活中对朋友与家人做得最多的,就是“同情心”。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总习惯给他人提建议、给方法。比如,我好朋友常常给我吐槽她老板、她同事、她下属,她的工作……每当这时,我就会告诉她:其实你说的这些现象,在职场中是很常见的,甚至是一些不成文的职场生存法则,所以你要平常心来看待,也要记住"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为了避免这类事情出现,你在工作中要注意:1……,2……,3…… 学了今天的课后,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会这么讲:我能体会,你在办公室政治中的痛苦与无奈,因为我曾经也或多或少经历过,知道那种被人算计、人与人之间阳奉阴违的个中滋味。我知道你很难过很挣扎,我很想帮你,你需要我提供什么帮助你告诉我;还有就是,无论你做什么决定,我都会站在你身边,支持你陪着你的。 认真回忆了一下,自己有很多次用同理心安慰别人,效果确实非常好。但那时不知道这个方式叫同理心。比如我好朋友,就常常夸我坚持晨跑这件事情,夸我常常也是因为她想要晨跑,但很难做到。我是这么和她沟通的:我能坚持晨跑,其实不是你看到的那样——够自律,有毅力。我其实每次跑得时候,也是在跑与不跑之间做激励的思想斗争,起初常常是10次想跑,结果跑了不到2次,我自己很嫌弃自己,最后想了一个办法,就是前一天晚上穿好第二天要跑步的衣服,准备要跑步要用的装备放玄关,第二天早上醒来后,上了洗手间喝口水就自然而然下楼去跑步了,自然而然是因为穿了跑步服装的,是身上的跑步服让我下楼去跑的,根本不是我的自律与毅力召唤我跑的。我朋友听了很开心,原来你也是各种思想斗争呀,也是想10次才做到2次呀……当她明白我其实和她的心路历程一样时,她对自我的打压就消失了,力量也不消耗在自我打压上了,最后是变成了积极想办法、或借用我的办法,去达成目标。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