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胖子0528
出版社:天津人民出版社 豆瓣评分:分 我的评分:分一、内容介绍 这本书被评为童话故事心理入门级咨询书。讲述蛤蟆先生患上抑郁症,朋友们都建议他去看心理医生。在10次心理咨询中,蛤蟆先生在心理咨询师苍鹭带领下一步一步地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解决抑郁的根源。 作者将蛤蟆和心理咨询师苍鹭互动拟人化,探索蛤蟆先生抑郁情绪究竟来源哪里?让读者看到童年对人的深刻影响,以及如何帮助蛤蟆先生走出抑郁,在心理上真正成为大人。二、个人思考 全书阅读感比较流畅,有些地方需要反复理解。《被讨厌勇气》阅读感更好,更容易明白。所以我的评分为8分。 蛤蟆先生是一只幸运的蛤蟆。 虽然童年因为父母关系留下的阴影,长大了是个讨好型人格,永远处于和别人角度来审判自己,导致蛤蟆先生觉得自己不好,人家好的人生观,终于有一天他抑郁了。 但是他有一群很好的朋友,鼓励他,陪伴他,还遇到一个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苍鹭,一步一步引导他走出抑郁,变回开心又阳光的自己。三、语句摘抄 ❶在蛤蟆记忆里,母亲拥抱他的次数少得可怜。 这里提到母亲,缺少爱的蛤蟆感到自己不应该被爱。以前曾经看到育儿经验,孩子哭,不要抱,他不哭才抱。现在看来,这个方法未必正确,在孩子有需求时候,父母应该及时给孩子回应。 ❷我记得父亲完全不允许我哭。我一哭,他就会说:马上停下来,不然我就对你发怒了。 昨天看到这里,整个人都觉得不好了。我也是这样对待我的女儿,她哭,我就会说不要哭了。忽略了她情绪,没有给予她情绪上的疏导。❸你是要听从你已经死了父亲的声音,还是要允许自己做主? 这里能感受到蛤蟆先生的无助,原生家庭对自己的影响很深。后面提到蛤蟆先生内心是憎恨父母,但是站在孩子角度是不能恨父母,咨询师苍鹭说,选择原谅他们,你还要为别人而选择怪责自己多久?四、总结全书 从蛤蟆角度,我觉得自己是挑剔型父母,意识到后整个人处于很低落状态。幸好遇到了这本书,还能改正过来,时刻提醒自己,孩子有情绪问题,及时梳理,而不是马上让她停止。
湘剑狠皖
小时候老师问我们长大以后想做什么?想成为什么家?大家千篇一律地选择了教书育人的教师、救死扶伤的医师、开阔疆土的建筑师等等,几乎没有人提及“心理师”。心理学对于儿时的我们来说,简直就是触及认知盲区,倘若现在问问身边的低年级小朋友:“你知道什么心理师吗?”大多数人的回答,则是“星座占仆师”、“算命先生”,似乎人们将心理学和神学玄学相牵连。在他们认知中,心理师可以像电影里角色一般,瞬间让对方昏昏欲睡,或是一眼读穿对方的内心世界。这本书的作者毕淑敏老师为我们解答了这个问题:“什么是心理师?”这本书是毕淑敏老师成为一名心理师后创作的第一本小说著作,通过跌宕起伏的小说故事情节为我们展示了心理师的职业操守与素质,向我们传达了正确的价值观,将一位意志坚定,坚持梦想女心理师形象刻画的入木三分。小说的主线索就是心理师与来访者之间的亲密故事。(此处省略剧透)既然我们已经了解心理师的职业操守与素质,接着作者又我们详细介绍了,成为一名优秀的心理师,应该具备以下的优势与能力:1、好奇心心理师的职业操守就是为来访者排忧解难,所以,对于来访者的故事保持足够的好奇心,能够从来访者的各个细节总结对方的态度情绪变化,以便于更加深入地了解来访者的内心世界,更容易与来访者建立亲密关系,但切不可过度。心理师在接待来访者,很多如同小说中的外交官一般,不愿意向外界透露自己的真实职业,当来访者抵触别人轻探自己的隐私信息时候,应该尽可能的尊重对方的意愿,让来访者放下心理防备才可以更好的实施心理上的帮助。2、耐心心理师需要最大的就是耐心度,特别是和来访者交谈过程中不急不躁。每一个人发泄情绪的方式都不尽相同,有的人会选择淘淘大哭、也有的人会选择默默哭泣,或者有的选择沉寂一段时间,无论如何,心理师都要尊重来访者倾诉的方式,不要让对方感受到你的不耐烦,让他们觉得,你正在倾听他的诉说。倾听,不止是心理师和来访者之间。和朋友之间,我们也需要保持倾听的态度,表现出自己很感兴趣,认真去倾听,及时给予对方反馈,在来访者倾诉的时候需要跟随对方的节奏来,不要催促或冒失提问。3、提炼信息能力来访者在交谈的时候,提及某句话、某个词或提到某个人的名字时都不经意得伴随一些不同寻常的表现。善于捕捉来访者的情绪突然波动,以及面部表情的轻微变化。往往交谈过程的小细节可以更好地帮助来访者走出情绪的阴影。其次,就是善于从捕捉到的信息中,快速提炼,分析问题可能出现的根源,及时的提出指导建议等。4、自我过滤能力这一点是心理师对自己心理的保护机制,咨询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奇奇怪怪的来访者,每天都会有不同的情绪造成困扰,学会及时的过滤身边接收到的信息,以便于减少心理压力。这一点不止于心理师。在当今这个信息增量爆炸的时代,即时通讯、互联网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必然是有好处,但也有一定影响,那就是我们每天需要接收海量的信息,如果不能够及时过滤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会使身体格外的疲惫、或者一些负面情绪直接影响到重要信息的处理效率。心理师永远只是心理治疗的配角,真正治愈自己的还得依靠自己。如果,如果你的心里也有一个黑暗的房间,你能够鼓起勇气打开一盏灯吗?
秋林花语
爱德华大夫观后感《爱德华大夫》这部影片虽是上世纪的一部老片,可在几十年后的今天,我看完之后,仍觉得是电影中的不朽佳作。其故事情节,演员以及对爱情的诠释和对病人的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的方法堪称经典。影片是以一段关于心理分析的语句“心理分析是现代科学处理健康人的情感问题的一种方法。分析者只要求引导病人谈出他潜藏的问题,使其敞开心扉。一旦围绕病人的情结被揭示出来并加以解释,病人的痛症和混乱就会消失。”和一句莎士比亚名言“非理性的恶魔就会被逐出人类的灵魂。”表明了这将是一个始终贯彻弗洛依德理论的有关心理分析的故事。影片一开始,英俊年轻的“爱德华大夫”的出场让大家觉得其年龄与其资历并不相符,事实的确如后面的故事所讲述的。而专心学术的美女心理大夫彼特森在见到这位“爱德华大夫”时一见倾心,很快两人便产生了爱慕之情。随着故事的发展彼特森渐渐发现,“爱德华大夫”并非真正的爱德华大夫,而其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精神病行为,让女主角认识到这位“爱德华大夫”只是一个被某些可怕的事情困扰着的失忆症病人,这未免让女主角心寒,可爱情的力量是伟大的,女主角决心用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来挽救她的心上人。故事总是那么具有戏剧性,第二天赶来的爱德华大夫的女秘书便使他背上了谋杀爱德华大夫的罪名,彼特森为了爱情和一同潜逃,并在逃亡的路上,帮助恢复意识.在警察的严密搜捕下,万般无奈的彼特森带着来到了自己恩师阿历克斯的家中,慈祥的老人收留了他们,并帮助自己的学生一同治疗的病。屋外的白雪、明亮的强光这些不起眼的东西可以强烈的影响到的情绪并且在梦中常常会梦到这些可怕的东西。弗洛依德认为人具有两种心理机能——即原发过程,以做梦为代表和继发过程,以日常清醒的思维为代表。前者是以凝缩、移置和象征为特点,毫不顾忌时空规范,并用睡眠时满足欲望的幻觉来缓解本能的冲动;而后者即继发过程,则严格遵循语法和形式逻辑。做梦就代表着在压抑下拼命寻找幻觉满足的原始欲望尚未消失,因而从根本上说,梦是一种精神病症状。所以,从梦入手,渐渐的,师徒二人找到了病情的根源,若把一切的来龙去脉都弄清楚了,解开那些梦魇般的情结,病症就会减轻,甚至可以痊愈。经过治疗,说出了自己的梦境,为了让彻底噩梦,彼特森和他来到滑雪场,在两人的危急关头,终于想起了儿时的痛苦回忆,原来在很小的时候与他的弟弟玩耍,一不小心把弟弟推下屋顶摔死了。当时是大雪纷飞的寒冷的冬天。尽管这只是一件偶然的意外事件,但它给幼小的心灵所造成的伤害却是无比震撼而强烈的,从此噩梦开始伴随着他。而当爱德华大夫被枪杀时,雪地,白光等一些特殊条件触碰到了他的潜意识,与他同年时的经历有太多的吻合,所以混乱地以为自己就是凶手,为了逃脱法律,就开始扮演爱德华大夫的角色。而事实上并无法真正摆脱这么大的精神压力,而最终导致了整个故事发生。警察按提供的线索找到了爱德华大夫的尸体,但却从尸体中找到了子弹,仍然无法摆脱谋杀的指控。彼特森为了多方奔走没有结果,只能回到医院。然而没想到的是默庆森大夫一句失言让故事的真相渐渐浮出水面。原来真凶是默庆森大夫,在他的阴谋败露后,心理已经完全崩溃的他选择了饮弹自尽,其实这也不失为一种明确的选择,因为这样的精神负担,即使能过活着,也会压的喘不过气。看完这部心理分析影片《爱德华大夫》,给我留下最深印象的情境,就是“爱和直觉”。影片虽然是在向人们讲述弗洛伊德精神分析的基本理论,但我的感觉却是:最终是“爱与直觉”洞悉了心灵深处的幽暗,启发出假爱德华大夫迷失了的记忆,治愈了困扰他内心的多重创伤,包括误杀弟弟,战火,坠机,目睹谋杀等,并帮助侦破了凶案。英俊潇洒的“假爱德华大夫” 前来接替院长职位,无疑给观众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这同样也影响到剧中人物的内心。老院长心怀鬼胎,男大夫充满醋意,以及女主人公情意萌动,等等,都表现得惟妙惟肖!男主人公其实是因受真爱德华大夫被杀的刺激而失去记忆,并在精神防御机制作用下,把自己幻想成爱德华大夫的一名医生。一开始,年轻的假爱德华大夫风度翩翩,身上笼罩着其个性魅力,很能打动异性的心。于是男、女主人公迅速地坠入爱河.但在随后的具体工作中,在与男主人公接触时,以及对一些场景,比如看到条形被子的反应里,假爱德华的出现失态,让女主人公察觉出了异常,并断定男主人公的假身份.但是这丝毫也不影响她对“爱德华大夫”的爱。用影片中女主人公的老师老艾利克斯的那句话来说就是,“女人能成为最出色的心理分析专家,但一旦坠入爱河,就可能是一个典型的病人。” 在爱情中,自我让位于博大与利他,思索让位于感受与直觉。正是爱情促成了女主人公职业生涯中最精彩的一场心理分析!从中我们应能感悟到,爱是治愈心灵创伤,以及提升生命的最佳途径。在爱中,紧闭的心灵之门能够一扇扇打开。这里所指的爱不光是爱情。虽然影片对心理分析过程表现在过于简化的诠释,《爱德华大夫》仍然是一部表现弗洛伊德理论的优秀作品。1944年的这部影片,已体现了某些行为主义的色彩,透射出正反辨证的思维,以及后来人本主义意识的萌芽。作为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注意,情感和直觉也是影响咨询成功的因素,作为每个人,也应该敢于面对爱情、亲情、友情、家乡情。
cathyzhou214
电视剧《女心理师》中王嘉饰演的叶家辉,其身世是越发明朗了,他基本上就是姬铭聪和傅棠的儿子,因为当年误以为母亲抛弃了他,因而对姬铭聪产生了浓烈的怨念,结果被养父叶念棠给利用了。首先,叶家辉跟踪了姬铭聪,当时姬铭聪接受了他人的采访,在过程中,姬铭聪说自己没有爱过的人,叶家辉听到这句话,心如死灰。愤然离开的他,还有意打翻了水杯,或许,在那个时候,他已经难以抑制心中的暴力冲动,所以这是他在不暴露的前提下,能过做出来的,动静最小的举动了。回到住处,叶家辉也是忍不住发泄着心中的怒火,他说过,自己感觉自己在7岁的时候就已经死了,参考一下他回忆中的7岁。那晚上暴雨不止,叶家辉拉着母亲的手,希望母亲不要走,但是母亲还是头也不回地上车了,最后叶家辉还被一个高大的成年人一把推倒,从此之后,叶家辉就再也没站起来,也再也没长大。从此以后,无论外面是否是阳光高照,在叶家辉的心里就是冰冷的雨夜,身边没有任何人可以依靠,他的哭喊声都被暴雨声所掩盖,似乎,这个世界对他都是厌弃的,他的存在与否,没人关心,更没人在乎。所以《女心理师》中王嘉饰演的叶家辉始终走不出儿时的阴影。个人推测一下,傅棠应该是是当年姬铭聪的来访者之一,在姬铭聪给傅棠治疗的过程中,两人相爱,而有了叶家辉。但是不知道因为什么原因,傅棠离开了姬铭聪,并且在叶念棠的照顾下,生下叶家辉,只是傅棠的心理问题还没有解决,叶念棠和姬铭聪有着明显不同观念的治疗方式,傅棠在叶念棠的治疗下,病情没有得到缓解,反而加重了。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