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丹5678
在票房和青春片的喷射下,我以为,已经没人会拍“中国式大片”了,中国大导演这门绝学,也许已经失去了传人。结果,《道士下山》再次把我雷得里焦外嫩。老师傅的拳头,了不得。十年前呛口又酸爽的味道,仿佛就在昨天。《黄土地》看哭,《孩子王》又喜欢,我心目中的陈凯歌,并不是靠一部《霸王别姬》来吃老本的导演。当时一直觉得,《无极》的灾难,陈凯歌应该是偶然不小心掉坑里的,好歹也是个艺术家。《梅兰芳》时,觉得他还有拍三分之一好片能力,艺术家还是应该拍艺术家。《赵氏孤儿》那阵,至少至少有几个亮点配角,古典悲剧,那是他的拿手本行。即便烂如《搜索》,感觉他也是很努力在追赶年轻人的网络时代,可笑之余,尚还有点可悲。但辐射状的《道士下山》令人惊觉,也许他前半生的艺术成就才是一种偶然——哪怕是时代赐予的。拍电影,真的是一场人生修行。打从王宝强放出奸邪而放荡的狞笑,我就预感,他会像《泰囧》一样,一路装疯卖乖躁到底。如果说,范伟的发型可以原谅,吴建豪的蹩脚昆曲可以不听,林志玲的内心可以不提,当船沉西湖底,出现一堆阿修罗之类的恐怖石雕时,电影的画风就严重不对(在此之前仅仅是熟悉典型的本土影视基地美学)。 然后,王宝强就跑去见大和尚王学圻了。
Icecream0513
陈凯歌导演选择了一个并不十分轻松的题材来表达他对电影和文化的理解。但凡读过徐皓峰老师作品的人大概不会不知道,他的文字并不那么易于用影像来完好表现。倒不是说徐老师的文字不好,相反,他的文字总是不乏思想和某种带有“仙气”的韵味,且具备丰富的画面感。然而,这种带有“仙气”韵味的文字常常又显得有些散漫而冗长,不仅让阅读体验缺乏带感的高潮,也让除他之外的人平添了不少改编难度。陈凯歌导演被小说版《道士下山》当中的那股“奇”所吸引,用几年的时间打磨出一个电影作品,当中有什么改编趣事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他对这部电影是有付诸诚意用心的。刻薄者大概又要不高兴了:诚意就能遮盖作品的不足吗?当然不是,但它意味着一种不坏的初衷。对于创作一部电影而言,如果连基本的诚意都没有,即使票房再喜人,又有多少意义呢?如果那些缺乏诚意只有钱意的电影总是能够收获原谅,而有诚意却没有满足期待的电影一味被踩踏,中国电影除了进一步被拉低水准还能有多少值得寄望的发展?
马铃薯菇凉
一. 直男也能懂的那些事儿! 大家都观点一致的,是故事里比较好理解的那部分。 师傅田壮壮在弥留之际,把超级无敌厉害的猿击术教给了徒弟郭富城,而并没有传给亲儿子元华。这让元华一辈子都心理扭曲,收的徒弟太厉害了,就干掉徒弟,好让儿子房祖名没有后顾之忧,总之是不想让儿子有自己的遗憾啦。 后来房祖名阴差阳错的,和小道士王宝强厮混,遇到了郭富城,就跑去和老爸打小报告。元华于是上门追债,要向郭富城要回他家的猿击术,结果双双全都重伤,谁也没能干掉谁。 小道士王宝强目睹了两大高手对仗,执意拜郭富城为师。最初,郭富城说他不收徒,但王宝强说自己有个初恋女友,即便是这辈子再也不想、不找初恋女友了!也要和郭富城学猿击术这门功夫。 郭富城的眼睛因为这个细节亮了,这部电影的隐藏剧情自此开启。二、猿击术到底是什么? 月色如雪,郭富城让王宝强跪下,念了"不离不弃,不恨不嗔"的八字箴言。这八个字本来就让王宝强够奇怪的了,本来他跪下是打算念"尊师重道,薪火相传"之类的。 接着郭富城开启了赵忠祥《人与自然》的模式,来扫盲猿击术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儿,首先他交代了需要一个同性同伴一起练功,又描述了突破练功瓶颈时,"听见大地吹箫,看见阴阳交合",自己也"死去活来"。 郭富城这么讲话,差不多也和"雨季过后,又到了一个交配的季节"同等直白。突破练功瓶颈的方式,就是男男双修,哦,真是好羞。 然后他等着王宝强的反应,对方惊讶地长大了嘴,一幅听不懂的样子。此刻,王宝强不仅听懂了,还在进行激烈的内心抉择, 他的脑内在回忆刚才元华和郭富城对话的细节,有一些与常理不符,譬如,刚才这两个人原本是客客气气聊天,元华生气下杀手的转折点在哪里?当时元华要求郭富城交出猿击术秘籍,郭富城告诉他,猿击术没有秘籍,师傅只是口授。不过!他画了一本猿击术修炼的心得,还表示,如果当年留下来,应该也已经和元华练成了猿击术。 这不是两厢欢喜的事情吗?但这时,转折点出现了! 元华疑惑地接过了郭富城著的《猿击术修炼心得》,翻了几页,生气地烧了。结合郭富城刚才与王宝强所讲,元华应该是看到了一本男男体位图。他一定很生气,觉得自己被耍了。 善哉。王宝强把这一切想通后,合上了假装听不懂的震惊嘴。他把那本练功秘籍恭恭敬敬放回郭富城的手里,鞠个躬回屋睡觉,真是装傻达人。 可惜之后几秒钟里,郭富城就被为父报仇的房祖名冷枪打死,不然可以看看这一晚师徒二人会不会有啥变化。但有趣的是,这就引出了郭富城的练功同伴,张震。三、神仙眷侣为何分手? 郭富城在临死前,是看到幻觉中的张震来看自己。他曾经对张震说,你想我了,就来看我,但是张震因为赌气也好,想重新生活也罢,两人再也没有见面。郭富城请王宝强带自己去见张震,但张震见到的也只是一床沾满血的被子。 本来是一起听过大地吹箫、看过阴阳交合、体会过死去活来的朋友,为什么会一拍两散呢? 正因为一起做过这些事,所以张震对郭富城这个人,有比较强的占有欲。他知道郭富城已经死了固然悲痛,却也没忘了问王宝强:你是谁?当王宝强说他是郭富城徒弟的时候,张震的反应是很生气的,第一直觉是不相信,所以他说,不可能。直到王宝强念出了"不离不弃、不恨不嗔",他表情复杂。 结合前文,日练、月练突破瓶颈的方式就是双修,那么师傅和徒弟练功,也一样要双修。所以张震大概是认为,王宝强和郭富城,已经双修过了,于是扔出一句话说:你知道,我是他什么人?王宝强懂得察言观色,赶紧汇报,师傅临死前咽不下一口气,就是为了见到你啊。意思就是说,放心啦,知道你是师娘啊。 张震讲述他与郭富城如何结识,如何在一个世外桃源一起练猿击术。他们谈崩的原因,正是要不要收徒。 张震的意向是很明显的,因为他只想和郭富城一个人双修,所以会说出猿击术是两个人的这样的话。郭富城志向远大,他说,不,猿击术也可以是大家的。他觉得双修只是练功的方式,并不包括任何情感。 察觉到张震对自己感情有异的郭富城,没有及时察觉自己的感情变化,反而去劝对方结婚生子,自己也承诺找个干净的地方,不收徒。郭富城对张震如何?这桩悬案只有他临死的灵魂飞升前,看到张震来找自己的那一眼可以说明,可惜人生没有take2。 心灰意冷的人比较容易往负面方向去理解对方的意思。譬如,有抽大烟癖好的前伶人张震,会开始怀疑为什么郭富城选择了自己,是因为感情、眼缘,还是因为自己是眼前这坨人里最适合陪他练猿击术的。 当年,获得了猿击术的郭富城,不好好练功,为什么要参军,军队里只有男人。为什么在一堆军人中选择了张震,他是伶人,还抽大烟。而《霸王别姬》早就告诉过我们,伶人的两大爱好,大烟、男风。 故事的结局有点凄凉,张震和王宝强一起去给郭富城报仇,元华为了保住儿子房祖名,自愿以命换命。 张震没有被敌人干掉,也没有殉情,而是带着王宝强去到了曾经与郭富城生活的世外桃源,重新日练、月练。他们有双修过吗?也许有,也许郭富城不在了,张震就能认同当年惹炸毛他的那句"猿击术可以是大家的"。 "不离不弃,不恨不嗔",对住一个人很难做到,对住另一个人就没那么难,有点像死在半路上的爱情,和超越了爱情、终于修成正果的婚姻。猿击术可以是两个人的,也可以是大家的,没有对错。能相处,最重要的是有共识。四、心疼直男们! 全片里存在感不强,但事事因他而起的,就是猿击术的前主人田壮壮,元华的父亲、房祖名的爷爷。他在弥留之际,把这份害人的功夫教给徒弟,不教给儿子也是一番苦心,这份武功的风险太大了,家里容易绝后。田壮壮修炼过猿击术吗?是否领略过"大地吹箫、阴阳交合、死去活来"的境界?也许有吧,可能他的那位陪练也告诉他,去结婚生子吧,他从了,于是有了不争气的元华。 有点心疼田壮壮、田壮壮的爹、爷爷,因为猿击术的特殊性,所以不能有秘籍,只能口授。可能是因为丢脸吧,田壮壮选择了在临死之前把秘诀说给徒弟听,不然活着的时候,大家无法相处下去了吧。 但他家毕竟差点也要绝后了,因为当时快挂了的元华一巴掌把房祖名推到张震面前,说"快,拜他为师,把我们袁家的功夫拿回来。" 看,这就是直男眼中的世界,多么简单、直接、粗暴。元华临死时,仍坚定地认为那本男男体位图,是郭富城在耍自己。他要房祖名去跟随杀死自己的人,学正版的猿击术。 还好还好,张震一脸嫌弃的"叔叔,不约,我们不约",保住了爷爷辈的心愿。
30岁男人的世界
像往常一样,我还是希望能够在评价一部电影时能保持对客观的无限靠近。当我发出“我们是否真的可以仗着自己是‘掏了票钱’的消费者而对所有不合自己口味的电影随意发泄不满,对电影创作者表达猛烈的愤怒,甚至不顾基本的敬意(尊重)?”的问句时,实际上是很容易招致误解的。尽管如此,这种拷问仍然很有必要。电影《道士下山》才刚刚上映便迎来一大波“激烈批评”,网络上一些图一时嘴快或博一时热门的“尖酸”甚至“恶毒”的评论看得令人不禁倒吸凉气:谈论电影本身也就算了,对电影创作者进行人身攻击就太失风度了。这是一个全民皆爱吐槽的时代,标新立异、毒辣大胆的言论总是能搏得不少眼球,但如果为了搏眼球而进行有意的人身攻击,在我看来,再正确的批评也无异于骂街(是的,说的就是豆瓣上某篇文章)。对电影的态度如果总是这样,未免有失得体。尽管我们谁都可以对电影保持高度苛刻,可以用近乎自由的表达去批评各自不满意的影片,但这些犀利的炮口对准那些毫无诚意的“快餐”是有必要的,对于那些有诚意且用心的电影,则大可不必。我不是反对批评,只是希望能够通过重申“尊敬”与理性的必要性,让讨论回到电影本身,出离主观喜好的愤怒或厌恶,还电影人一些基本的尊重(至少不要用谩骂之词进行人身攻击)。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