啾啾大神
春秋末期,管仲病重之时,齐桓公问他:“群臣之中,谁可以担任丞相之职?”管仲:“知臣莫如君。”桓公再问:“易牙如何?”管仲:“易牙烹其子讨好君主,没有人性,这种人不可接近。”桓公又问:“竖刁如何?”管仲:“竖刁阉割自己伺侯君主,不通人情。这种人不可亲近。” 管仲去世之后,齐桓公把管仲的警告通通抛到脑后,重用易牙、竖刁等小人。最终被围困宫中,活活饿死,尸体放了六十多天都无人收殓。 为何管仲可以一眼看出易牙、竖刁的奸佞本质,而齐桓公却视而不见呢?他们的差别之一就在于“识别隐藏在行为背后的人格的能力”。 读完《隐形人格:思维和行为背后的人格奥秘》之后,冒出的第一个念头就是:要是当年齐桓公读了这本书,大概统一六国的就不是秦国了,说不定中国的历史都要被改写。 因为通过分析易牙和竖刁的行为,会发现他们可能属于“反社会人格”,虽然他们的日常行为举止正常,但“烹子献糜”和“自残悦主”等行为,其实已经暴露出他们内心缺乏良知和同理心。《隐形人格》中给出的与这种人的相处建议是“考虑离开”,这样的话,齐桓公的悲惨结局可能就会完美避开了。 《隐形人格》一书以荣格的人格理论为基础,深入剖析隐藏在行为和思维背后的人格特质,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自己和他人,构建健康的人际关系网络。 《隐形人格》由海伦·麦格拉斯和哈泽尔·爱德华兹合作编写,二人均为心理咨询师、作家。值得一提的是,哈泽尔·爱德华兹在2001年完成冰上作家的探险历程之后,南极基地将《隐形人格》一书引入,作为参考读物。 《隐形人格》一书从人格的定义出发,探讨人格的三维度,分析了3大类、9种不同的人格类型,最后提出关于人际交往的建议。本书思维导图如下:《隐形人格》中对于人格的定义:人格是指相对恒定的,可预测的个人特质和行为模式。 心理学中关于人格的理论很多,比较有代表性的有奥尔波特的特质理论、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荣格的内-外倾人格理论、埃森克的三因素模型、塔佩斯的五因素模型、特里根的七因素模型等。以这些理论为基础,也设计出许多的心理学量表,进行人格特质评估。 其中MBTI量表就是根据荣格的人格理论设计出来的,主要从4个维度进行测评:内向与外向、计划与即兴、思考与感觉、全局与细节,并组成了16种人格类型。《隐形人格》一书主要探讨的是前三个维度。 它们是差异,不是缺陷;需要理解、尊重、接纳和包容,而不是谴责与嘲笑。 这三个维度均由两个反义词构成,在分析不同维度时,我们需要注意的是: 1、每个维度都有其积极的一面,没有“更好”或者“更坏”之分。 2、大多数人的人格是多个维度的集合,并且在不同场合和时点上,可能展示出不同的特点。 3、无论哪一个维度,只有少部分人处于极端位置,大多数人都处于中间位置。 你需要接受这个事实:不同人格类型的人思考和处事方式是不同的,但同样都是合理正当的,这样你便可理解他人的行为。 《隐形人格》中提出的核心观点之一: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人格差异所造成的,理解和尊重对方的思考方式,可以有效减少冲突。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男女朋友吵架,女生会说:你为什么不考虑我的感受。男生则会强调:我是要帮你解决问题。这种思考方式的差异,产生了不同的行为模式,进而造成了矛盾。在这些行为和思维方式背后,所隐藏着的就是不同的人格类型。因此,了解人格类型,可以帮助我们有效地改善社交关系。 根据《隐形人格》所绘制的“人格地图”,人格类型有三大类:令人困扰型、令人烦恼型、令人受伤型,又可进一步细分为9种具体人格类型。分别为: (一)令人抓狂型:消极型、自负型、专制型。 (二)令人困扰型:焦虑型、强迫型、索取型。 (三)令人受伤型:被动攻击型、霸凌型、反社会型。 海伦·麦格拉斯和哈泽尔·爱德华兹两位资深心理咨询师,在分析各种类型的人格特征时,如同剥洋葱一般,一步步引导我们认识各种人格类型,并且提供了实用、有效的社交建议。 第一步:引入案例,在读者的头脑中留下一个直观的印象。 第二步:归纳该类型人格者的行为模式、典型行为。 第三步:剖析该人格类型中光明的一面,以及是否与性别有关系。 第四步:如果与这种类型人格的人相处,我们需要怎么做? 第五步:如果“我”有这样的人格类型特质,我应该怎么做? 回到开头易牙的例子,《隐形人格》中关于反社会人格者的典型行为中有以下几条: (1)牺牲他人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无情利用他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 (2)他极少表现出同情,……将受害者“非人格化”。 (3)他不是疯子。他充分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是不对的,备受社会谴责,但还是选择去做。让普通人最难以接受的是,那些犯下可怕罪行,掠夺盘剥的人神智却非常清醒。 易牙听到齐桓公随口的一句“没有尝过人肉的滋味”,就把自己的儿子做成肉糜献上,这种在常人看来“疯狂”的行为,只是为了得到他想要的名与利,儿子不过是他实现自己目的的一个“工具”罢了。这与反社会人格的特征不谋而合。 一只狐狸看到果园里的葡萄熟了,晶莹剔透,还挂着一层薄薄的白霜,看起来美味极了。狐狸咽了咽口水,跳起来想要摘一串来尝尝。可是无论怎么跳,始终无法够到。要怎么办呢? 选择一:既然无论如何都摘不到,不如再往前走一段,说不定附近果园的桃子也熟了,不如去碰碰运气。 选择二:我已经尽力跳到最高了,附近也找不到可用的梯子,那就暂时不吃了,少吃一串葡萄也没啥。 选择三:怎么也摘不到葡萄,但除了葡萄,其他任何的食物都不想吃,狐狸觉得心好累。 选择四:狐狸看了看周边,发现墙上有个不起眼的牌子:果树已喷洒农药。既然如此,今天的葡萄是吃不成了,拍拍屁股走人吧。 这是心理学上”狐狸与葡萄”测试题的一个改编,用《隐形人格》一书中的定义,这四个选择也对应了CAST原则的4个方法: 例如当你的工作伙伴是个焦虑型人格,那么不妨提和他(她)进行协商,把可能遇到的问题提前沟通好,达成互相之间的谅和支持,使工作环境得以改善。 改变包括两个维度的:一个是改变自己的想法和行为;另一个是努力让对方做出改变。 有时,让他人做出改变是很难的,所以在一些情境下我们要学着接纳这样的一个事实:差异是存在的,不要试图解决所有的冲突。 有时当无法改变当下情境,而且受到种种条件限制时,不得不留在当下情境之中,这是一个颇为无奈的选择。 在面对反社会、被动攻击型等人格类型时,“认怂”离开,获取是保护自己最好的方法。因为与他们相处,不仅会消耗自己大量的精力,还有可能让自己的精神和身体受到巨大的伤害。 《隐形人格》的两位作者海伦·麦格拉斯和哈泽尔·爱德华兹,像医术高明的医生,一一剖析各种人格类型的症状、分析病因,再开出药方。 齐桓公的故事发生在2000多年前,但同样的案例依然时常见诸报端,江歌案、上海杀妻案、保姆纵火案,这些极端事件的发生也在提醒我们,在法律和道德之外,我们还可以用心理学作为工具,更加理性地分析自己、剖析他人,敏锐捕捉行为和思维背后的人格讯息,远离危险,拥有更加健康、良好的人际关系。
我的小满
谴责刘鑫,其实意义不是太大。 对于刘鑫来说,很可能她这一辈子直到死,都不会认为她自己是做错了的。 因为刘鑫这个人身上,有非常多的反社会型人格的特质。 提到反社会型人格,多数人所想到的可能都是来自电影里的那种高智商,很冷漠,很残暴的形象。所以我们如果说陈世峰这个人反社会,可能大多数人都能同意。 但刘鑫这个人事实上比陈世峰更反社会,她在某种程度上比陈世峰更残忍。 从多方的证据和反应来看,刘鑫自己一个人先安全的进屋并锁了门,导致江歌进不来,在外面被陈世峰砍死,这件事情基本可以断定是实锤。 一个拿刀准备杀人的恶魔固然可恶,但一个有能力、有机会保护被杀的人的天使,却没有施与保护,那么这个天使事实上比这个恶魔更加残忍一倍。 刘鑫首先的一个非常明显的特质就是:不具备内疚和羞耻的感受能力。 如果说当时她基于那样一个特殊的情境一时吓懵了,处于自我保护的本能而没有开门,这事实上我们勉强可以说是也能理解的; 但是在当时的事件过去后那么久之后,她却仍旧没有丝毫的对于自己行为的愧疚,而且好像很快就把这件事情给彻底忘记了。那么这通常说明,这个人真的是彻底的无情了,她连人最基本的“恻隐之心”都没有。 其次是高度的利己主义。 刘鑫从头到尾,所有的表现,做的所有的事情,其实都只是一件事:保护她自己。 在陈世峰拿刀砍来时,她把江歌锁在外面,是为了保护她自己; 警察调查她为了撇清关系,不配合警察取证,是为了保护她自己; 假惺惺的和江歌的妈妈对话,也是为了保护她自己; 在刘鑫的世界里,自始至终永远只有她自己是唯一重要的。这是一种根植到骨子里、潜意识里的一种评判标准。有这个标准在,那么一切对她来说都是可以漠视的。 第三是没有责任感。 缺乏责任感和没有责任感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一个缺乏责任感的人我们可能只会说这个人太没担当了,但没有责任感则意味着这个人可能是有人格障碍或者精神病。 没有责任感是说对于这个人来说,在她的世界里面,根本就没有“责任”这回事,这个概念对她来说就是一个屁。或者说连屁都不如,最起码屁还有味。 她可能也根本没有办法去理解“责任”的意义。所以刘鑫基本上不可能认为自己在江歌的死要要付有什么责任,因为她可能不会觉得自己对任何事情有责任。 第四是良知的损害。 首先是刘鑫在这个事件上整体所呈现出的冷漠和逃避; 其次是她为了保护自己而对江歌家人做出的二次伤害。 就是说,她没有意识的自己的行为是怎样的在伤害别人的。 伤害不仅仅只是说你一刀捅别人身上、一句话狠戳别人痛处,还包括我们自己行为在特定情境下的考量。 你讲个笑话这没什么,但你在别人的葬礼上讲笑话这就是贱; 你开开心心的过年没什么错,但在受你牵连而死的人,其他家属还在悲痛时你倒开开心心的发朋友圈,这就是贱; 因此我建议大家,不要再谴责刘鑫。因为我们的谴责毫无意义,刘鑫这样的人是不可能因为被这么多人骂而感到什么羞愧和不舒服的。 别忘了,她可是亲身体验过为了保护自己而把舍友锁在外面,并自始至终都听着她室友被砍死的惨叫,而直至现在还有有任何内疚和觉悟的人。所以互联网上几句谴责,对她来说根本无所谓。 而且,在互联网上,任何热门事件的热度都很难维持一星期。 如果我们不趁这个热度时对刘鑫做出一些实质性的惩罚,那么热度一过,大家骂完对这件事的愤怒一消逝,再过几天就根本就没有人再关心这件事了。到那个时候,大家的注意力也会都被其他热门事件所吸引走。 我觉得最好的做法,是在这个时候,依靠舆论的力量尽可能的去呼吁对刘鑫本人、对江歌事件做出更详细的调查。 看看刘鑫在这次事件中的行为有哪些是有法可依应到受到制裁的,然后尽快让她受到应有的惩罚,这可能才是我们这些关心这件事的人,所做出的真正能告慰江歌在天之灵的努力。 不要试图通过谴责让一个人感到内疚和羞愧来惩罚这个人,人类可是有着大把的心理防御机制来保证自己逃避痛苦。 让他蹲监狱,将他的财产被没收,让他被所有人尤其是他身边的人都知道他的恶行,让他丧失在这个社会生存下去的空间,让他找不到工作,嫁不出去,这可能才是真正有意义的惩罚。 . 作者风墟,心理咨询师。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