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42

rabbit林恩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西游记心理咨询师讲解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一只自由鱼儿

已采纳

就是言简意赅的意思,比较贴近生活,还反映大道理

西游记心理咨询师讲解

179 评论(13)

冰峰之晶

众所周知,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数百年来,学者们对这本书做过极其详尽的解读。今天,我也从心理学角度浅谈孙悟空是如何学会了本领。孙悟空本是天地所孕的一只灵猴,为求得长生不老之术,它飘扬过海,来到人类世界。初次步入人世的悟空,亦如同一个刚刚出生的婴孩,人类世界的一切对他来说是如此陌生。上岸后,为了适应社会,孙悟空开始了他鹦鹉学舌般的学习。从心理学角度看,孙悟空的行为不正是符合皮亚杰所提出的人类心理发展阶段理论。 刚上岸后的悟空,心智尚未成熟。从他对他人穿着的效仿和对老翁吃面条行为的学习中,可以看出,此时的他,尚处于前运算阶段,在这个阶段他的思维和语言还存在自我中心的特点。他并不知道吃面条要用筷子,也不知道辣椒是辣的。光阴荏苒,岁月如梭。拜师学艺七载后的悟空的认知结构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不断重构,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在这个阶段,他的个体推理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他能从师傅用棍子敲打他三下这件小事洞察出师傅将在凌晨三点向他传授技艺。仅从这点,我们就能看出,悟空已能从多个维度对抽象的性质进行思维。人的心智发展都是循序渐进,而非一蹴而就。悟空亦是如此。从他上岸后到拜师学艺这一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他运用的不正是班杜拉所提出的观察学习来获得新行为,习得新本领的吗?他通过观察并效仿人们的言行,穿着,在面馆里吃面条以及添加作料的行为来达到充实自己对外界世界的感知和了解,获得成长。最终达到了对师傅极其隐晦的暗示也能进行及其正确和深刻的剖析的境界。不得不说,悟空从动作的模仿到人格 的形成都运用了观察学习。心理学无处不在。仅从西游记的一个小小章节中,我们就可以发现如此多的心理学原理。

254 评论(13)

笔岸四叶草

林庚先生说西游记给人的大眼光大感悟大境界

169 评论(11)

实言舌实言兑

如来为什么不直接派子带着经书到东土大唐弘扬佛法,而是让他投胎转世成凡人,还辛辛苦苦地带着徒弟历尽艰险地取经。能够非常容易就做成的事情,为什么如来却要费尽周折?是如来没事干闲的,还是他哪根神经出了问题?都不是,其实西游记团队西天取经的过程是如来收服孙悟空的过程。于是有人问,孙悟空大闹天宫时不是如来出面把他压在五行山下了吗?不是已经收服了吗?其实如来把孙悟空压在五行山下只是权宜之计,并没有真正收服孙悟空。原因有三:第一、孙悟空是在五行山下被压五百年后唐僧救他出来的。试问,如果不救他,还能压他五千年、五万年吗?如有有一天孙悟空出来,心中必定带着无比的仇恨,而被压期间他一定苦练功夫,出来的那天,就是五行山压不住他的那天,本领愈发厉害而又充满仇恨的孙悟空出来的第一件事必然是报仇,那么他对天庭的破坏是可想而知的,而与天庭交战所带来的三界的灾难是不可想象的。这是一件非常可怕的事情,而如果他被魔界的无天救出的话那就更可怕了。第二、孙悟空如果一直被压在五行山下,即便没有能出来,但时间长了,人们会对他生同情之心、怜悯之情,毕竟他是盘古开天辟地时的一块石头,本领大而且是有来头的,不善加利用也会被人认为是浪费人才,这样对如来的名声不好。第三、压在五行山下始终是禁锢他的身体,通过外力进行压迫,这也不符合“爱”的思想,人们对如来的评价只不过是法力高强而已,在人格魅力与修为上不一定被认同,这对如来作为最高统治者的影响力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如来需要做的事情不再是降伏孙悟空的身,而是收服孙悟空的心。于是他策划上演了西天取经的这场好戏,而西天取经的过程就是如来收服孙悟空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如来无疑是一个心理学运用的高手。首先,如来利用了孙悟空的感恩之心,让唐僧把他就下来,被压五百年吃尽禁锢之苦的他,对唐僧感激涕零,无以为报,能做的只有是保护唐僧去西天取经,这就为孙悟空设计好了职业通道,他不能干别的事情了,若干年内他只能在去往西天的路上。这一路如果平平安安、一帆风顺的话,孙悟空恐怕走到半路就不愿意再走了,哪怕是需要报恩,但是取经路上不需要他的话,他没有价值感。所以需要在这一路上,让他体现出价值,就是降妖除魔。保护唐僧,这是如来有意安排的,既充分发挥了孙悟空的能力,又利用了孙悟空强者保护弱者的心态。所以,如来为孙悟空设计的这条职涯道路他是逃不掉的了。其次,如来为孙悟空构画了愿景,就是西天取经修得正果之后可以位列仙班,其实孙悟空对这方面是无所求的,但他无所求对如来来说是危险的,因为无所求意味着不能为我所用。于是如来又安排被贬的天蓬元帅、卷帘大将,还有白龙马,这一干人等是希望能够重回天庭的。于是如来就让他们在这一路上影响孙悟空,一次两次不行,所以要历经九九八十一难。时间长了,如来为为孙悟空设计的愿景就成了孙悟空自己的愿景,更为重要的是,如来知道孙悟空是一个特别爱面子的人,不如他的猪八戒和沙僧都位列仙班了,如果他没有的话是特没有面子的事,这时任命他的话,他决定不会推辞的。如果不这样,孙悟空保唐僧西天取经后肯定会回花果山过闲云野鹤的生活,这也不是如来想要的结果。 接着,如来开始改造孙悟空的心智模式,孙悟空是一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好战分子,如果不在心理上让他感觉有不如人的地方,那么他那颗高傲的心永远不会服输,而如来要做的是让他知道自己的能力很有局限,而且遇到事情最好的解决办法不是马上就去斗个你死我活。于是如来才让金蝉子转世成肉体凡胎的唐僧让孙悟空保护,孙悟空大闹天宫时怕过谁、输过谁呀?如果不是如来亲自出马,恐怕没有人能降伏得了他。那么他怎么会在西天取经的路上谁都打不过了呢?因为他的任务不再是和别人打斗,而是要保护唐僧了。如来高就高在这点上,单打也许你厉害,保护人就没有那么简单了。于是孙悟空才会处处求人,我们不是看到这一路上很多妖怪不都是大罗金仙们的童子坐骑吗?这是如来有意安排的,就用来改变孙悟空的心智模式,一遇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马上有高人指点,于是培养了孙悟空依赖他人的习惯,如来成功了,我们看到孙悟空到后来越来越几乎都是找人帮忙解决问题的。后来如来又安排了真假悟空的一幕,更是让孙悟空对他本人的心理依赖得到巩固。最后,如来为孙悟空进行了定位,封他为斗战胜佛。这一封不要紧,却彻底地将孙悟空收服了,第一、斗战胜佛就是战神,也就意味着承认孙悟空在打斗方面是最厉害的,是对他这方面权威性的认可,这让孙悟空有了荣誉感;第二、成佛后有自己专用的住处,就不能到处去闯祸了;成佛后要摆出一副佛的样子,言行举止要庄重得体,于是为他套上了精神枷锁,这让孙悟空有了内心的自我约束。第三、斗战胜佛是如来封的,他也是有任务的,一旦如来遇到危险,斗战胜佛替如来出头是当仁不让、理所应当的事情,这也才有“西游后记”中孙悟空斗无天,舍身救如来的一幕。由此可见,有效地运用心理学进行管理,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306 评论(15)

初夏红豆冰

心理辅导的角度去读西游记吗?我认为西游记是一个励志的电视剧哦,不管去西天取经的路上有多困难,他们都坚持住了

187 评论(8)

篮球手仙道彰

西游记里面的大眼光就是悟空能够看中曲靖这个相应的业务大感悟就是能感悟到唐僧的坚持不懈大经解大触就是他们师徒的一些取经的坚强的精神

307 评论(15)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