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雯紫
在《生命.成长》纪录片里,心理咨询师李松蔚面对主持人问到,担心孩子一个人玩,要不要给他创造条件跟别的孩子一起玩的时候说,“我就是那个一个人玩的孩子”。 听到这句话的一瞬间我被击中了,因为我也是从小喜欢一个人玩的。但我却因为不够坚定,让自己走了不少废路、弯路。 我小时候特别不喜欢非常喧闹的地方。说一个最有代表性的例子,在我还不会独自玩,需要大人带的时候,每次亲戚朋友家办喜事,我一去到现场,看到那么多人,就觉得乱轰轰的,要么闹着要回家,要么现场无缘无故闹脾气,各种作,就是不能好好玩,好好吃饭。 再大点,我也几乎不主动找别的小朋友玩,都是别人来我家找我。然后,父母或别的大人就会陆陆续续地说我,要多跟小朋友一起玩,不应该一个人待在房间里。虽然我一个人在房间里也能玩得很好,但内心显然是动摇了,怀疑了,开始试着去找别的小朋友们玩。虽然我的体验并不好,但还是告诉自己,要跟大家一起玩,这样才算正常(好像一个人玩就是有问题的孩子)。 后来,上小学、初中、高中,甚至大学,我都一直在一个人玩,跟有意地去找别人玩之间来回摇摆,不管是去同学家玩,还是每次带同学回家,爸妈都很高兴,觉得我“正常”了。 再后来,毕业后也受所谓成功学里的“社交理论”影响,热衷过一段时间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但每次回来都感觉很疲惫,需要安静好一段时间才感觉能量得到恢复。 在有一次对性格这个主题学习的时候,让我 重新理解了内向者与外向者的根本区别,是因为他们汲取能量的方式和途径不一样,内向者是向内汲取能量,向外者是向外获取能量。 所以当一个内向者要去跟人打交道的时候,他其实是在消耗能量,而一个外向者如果要他一个人待着,他也会焦躁,无处安放。 外向者有外向者的优势,内向者有内向者的擅长。 每个人不是要活成某个“应该”的样子,而是要找到适合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 李松蔚老师说,我一个人的时候,我看了好多别的小朋友没有看的书,我研究了大量我感兴趣的数学题、物理题。我一个人的时候我玩得很自在啊。我也有同样的感受,我一个人的时候,我把家里、房间收拾得干干净净、整整齐齐,我可以沉浸地看一上午书,看一晚上电影,我可以几个小时候摆弄阳台上的花花草草…… 我喜欢《大学》里开篇讲的“止、定、安、虑、得”。 一个人只有先找到那个能让自己的心安住下来的地方,才有多余的精力、多余的能量去走出舒适区,去探索这个世界,而不是在焦虑中始终在应对自己的安全感。 如果你也是一个喜欢一个人玩,且一个人玩得好的人,千万别怀疑自己,假以时日,你一定能玩出个名堂。如果你的孩子是一个人就玩得很好,那也千万别打扰他,就让他好好去探索他感兴趣的世界。 罗振宇说,每个人一出生就自带剧本来的。 如果要定义一种成功的人生,那就是按照自己的剧本来演,而不是试着去演别人的剧本。因为那注定是失败的。
优雅的猫214
第五季圆桌派12期看完了。这一季做到了凤头豹尾,中间却是狼的腰,很脆弱无趣。 第一期嘉宾邓亚萍,非常出彩,她作为乒乓高手,业务处于顶尖的位置,还会表达,能总结,有逻辑,善思考,绝对是众生福音,一番对谈下来,台上神采飞扬,台下淋漓酣畅,一集就能圈粉无数啊,我是直接被倾倒。 怀着第一期被激荡起来的热情,盼来了第二期,嘉宾陈佩斯。 人在江湖,大家都知道,邓亚萍的口碑不如陈佩斯,邓如何跪受学位,如何短时间内败光国家投资几十亿等等。而陈则是高风亮节,德艺双馨。 感谢圆桌派这种谈话节目,可以全面立体地了解一个人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人说的,媒体传的,都不如这个人自身表现出来的有说服力。 从二三两期节目中,丝毫没看出陈的艺术造诣有多深,说话也是云山雾罩,不明所以。除了在子女教育那个点上贡献了一点有益的观点,其他论调真是让人为他捏一把汗,替他难堪,说的都是些什么呀,既不学术,又无心得。而邓亚萍恰恰是他的反证,无论术道,都结合了自己的执行与感悟,让人心悦诚服。 所以,江湖上的传说,听听就行。 第四、六期嘉宾是陈晓卿,对于热爱各地美食的人来说,陈晓卿的节目还是可看一看的,但是与之相比,我更愿意看罗朗,他真实,凡事从小处着手,更能流露对食物之外的真情与懂得。 第五期嘉宾李松蔚,他是个很棒的心理咨询师,非常学术,严谨,与武志红相比,他更学院,表述也更舒服。这一期相对比较成功。 第七、第十期,没有特约嘉宾,四架老马车文涛,马爷,周轶君,许子东,没有碰撞出太多的火花,因为文涛太话痨,许子东退步千里,脑子嘴巴都跟不上,周轶君太过小心翼翼,中规中矩,一个马爷,难翻风浪。 第8期嘉宾刘子超,比较成功的一期,因为生活中如刘子超相似经历的不多,梁红张昕宇算一对,他们本身的经历与游历就很传奇,倘若有意成书成像,对于想看世界,想体会多样文化的人来说有极大的诱惑力。可因为性格没有攻击性,比较谦谦君子,文涛作为主持人又引领不够,反而抢话太多,造成了很多能谈透的地方没有谈透,该展开的事情没有展开,周轶君此期可圈可点,有相似的生活经历,说起话来就是能插得上嘴。 第八期的糟点在第9期嘉宾肖全处重演,肖全作为一个人物摄影师,跟拍了那么多的时代人物,文涛应该多加引领,给略为讷言的肖全多点说话机会,看节目前我期待能从肖全处学得如何捕捉所拍摄人物特点的一招两式,但是完全没有可能,其他三人光顾自己说说说,让肖全的分享非常表面化,等于聊了场寂寞。 隔了好久,才提起精神来看剩下的最后两期,竟是意外之喜。 特约嘉宾尹烨,看这期节目之前,不认识更不了解尹烨,但是一期聊完,立马被折服,他完全具备我所景仰的科学家的特质,数学物理,AI生物,人文艺术,历史哲学,遗传进化,有问皆侃侃而谈,无所不知,无所不能。这两场谈话,周轶君毕现女性之聪明慧悟,窦文涛在巨擘跟前恢复虚心,所问所引都很在道上,许子东则是一个酸腐油腻的老男人形象,他的表现让人替他羞惭。 第六季圆桌派,假如还有第六季,愿马爷常在,呼唤梁文道、蒋方舟回归,周轶君可减少节目次数,许老师可以不用来了。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