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ow儿儿
1 常常为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演变成大的争吵,甚至闹到家庭解体的地步。我观察到冲突导致的争吵,情绪化是罪魁祸首。因为情绪化,造成永无止境的争辩,并且争辩的内容永远无法达成和解,失去了家人之间最核心的本质。 2 如何化解这些冲突? 在《囧妈》这部剧中,当徐伊万和张璐争吵不断,在生意上徐伊万破张璐的合作,张璐质问:我到底做错了什么?伊万说:“你什么都没有做错,你就是太讲理了,你可不可以不要那么讲道理啊,在感情里讲道理就是最大的不讲道理”。 那婚姻里到底应该讲理还是不讲理呢? 从众多心理咨询的个案和我自己的人生体验中,既然相爱,内心里就会装着对方,说话做事就会关注对方的感受。也就是既要考虑自己的需要,也要考虑对方的需要。好的婚姻既要讲爱,也要讲理。 3 爱,是婚姻的情感纽带,是婚姻的生命力,是婚姻幸福快乐的源泉。在家庭的琐碎上,在理性正确的范围内,尽量做感性愉快的事情。在家里,在不触犯法律,不涉及道德的情况下,少一些理性,给家人留些感性的空间。 打个比方:如果家人出门忘记拿钥匙、想多睡会儿懒觉、想要个自己喜欢的东西或者不及时洗碗拖地等等。 TA们只是做了自己愉快而没有伤害其他人的事,那就忘掉正确。不要计较,让大家感觉愉快作为第一位。 理,是婚姻的基本规则,是家庭的安全界限,是婚姻牢固的保障。在婚姻的大是大非问题上,尤其是涉及到一些是非观念,人品道德等问题,是需要讲理的。 比如一个男人背叛了婚姻,对老婆说,现在的男人都这样,这算多大点事——这就是他认为的“理”。那么,作为老婆,该不该这时候跟他讲道理呢?当然应该,这是大是大非的问题,如果他一辈子就认定背叛不算什么,这个家庭不可能幸福。 在家里,甚至在各种人际关系里,我们都尽量用愉快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照顾到大家的心情,那么你幸福的同时别人也幸福了。 4 有些人的观点是:家应该讲爱,不应该讲理,有的人用这句话,为自己的不讲理,甚至蛮不讲理找到了依据,在婚姻中比较自私,只在乎自己的感受,你必须听我的,如果你的想法跟我不同,你就得服从于我,我就是“道理”。我发现在一些影视作品,包括:电视,广告。男人的聊天中,都把女人当作不讲理的生物,男人则是大度包容的,贬低女人的智商和情商,夸大男人的智商和情商,认为女人的智商不足以和男人讨论道理。 比如男人女人在讨论一件事情,不能达成一致意见时,男人通常说:算了算了,不跟你一般见识。很显然把自己置于比女人优势的位置。在婚姻里,如果男人愿意和你讲道理,说明他把你放在一个平等对待的关系中。 凡有讲道理的可能性,都可以去讲道理,理性平等地沟通,是一切解决问题的根本。 5 通常,不讲道理的人,在家庭中,恰恰是决定家庭命运的那个人。因为讲道理的人一般都习惯性地让着对方,而不讲道理的人通常唯我独尊。 最后的结果就是,一个蛮不讲理,强势偏执的人,左右了这段婚姻,左右着这个家庭。在心理咨询过程中,很多来访者的心理创伤也是基于童年早期父母中的一方不讲理,而另一方回避退缩,没有给孩子营造健康的家庭氛围。在我做伴侣咨询的过程中,大部分的伴侣问题都是面对冲突时,一方或双方失去理性,说出很多伤害伴侣的话,做出很多伤害伴侣的事情。很多伴侣之间会因为一些极小的事情,升级为是否维持关系的大事。现在的离婚率如此之高,也与伴侣面对冲突时的情绪化,非理性沟通相关。有一位男士来咨询,原因是妻子要离婚,他希望我能够劝妻子不要离婚。先生是一位三高人员:高智商、高学历、高职务,是家里的经济支柱,妻子特别支持先生的工作,除了自己的工作外,包揽了家里的家务和孩子的教育。 但在夫妻关系中,先生经常会因为一些非常小的事情指责妻子,经常有冲动性的行为,妻子理解先生工作的不易,对于先生的情绪问题总是包容,妻子的包容并没有换来先生的感激与转变。他反倒越来越“肆无忌惮”了。 只要有不爽,就对妻子发脾气,妻子希望沟通,先生一副没什么好说的态度。先生还喜欢在亲朋好友聚会时细数妻子的不是,妻子都是先忍下来,事后妻子质问他为什么要在亲朋面前诋毁自己。 先生说:我是实话实说,为的就是让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我这么说,还不是让你进步,怎么算是诋毁你呢?通常妻子说一句,先生会指责妻子十句。先生理直气壮,不愿意沟通的态度最终点燃了妻子的愤怒,妻子下定决心离婚。 先生这下慌了,来寻求心理咨询,他说:其实在我心里,我妻子是天使!!我对她没有不满,不知道为什么我就是想挑她的刺儿。先生的问题是:潜意识中有愤怒,移情性地释放在妻子身上,缺乏对妻子的尊重,贬低妻子的价值,忽视妻子的感受。 心理咨询过程中,先生能够认识到自己对妻子的伤害,反省自己,坚持了一段时间的心理咨询,探讨为什么总是想指责妻子? 他通过正念保持自我觉察、学会换位思考、尝试从妻子的角度看问题、重建平等式沟通、肯定妻子的价值。 在内心建立情绪暂停键 :当想挑妻子毛病时,能够暂停一下,区分这种想抱怨的冲动,是因为现实中妻子做了不恰当的事情而不满意,或者是自己无事生非,内心有某些难以名状的情绪,总要找个出口,投射到妻子身上,对他来说释放出来了。 如果是现实问题,则多用描述性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如果是内心情绪问题,则需要内心消化。最终他的婚姻得以继续,他也用自己的方式努力经营婚姻。 6 在家庭关系中,我们每个人的意识层面都希望对家人好,采用自己认为正确的方式处理家庭问题。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有理,都觉得别人是错的,于是有了争吵,开始讲道理。 道理也要基于有成熟的人格。有些爱和理是成熟的,有些爱和理则是扭曲的。在家庭中,我们有能力保持内心的开放性,认识到家庭是我们修行的地方,在家庭中保持自我觉察,发展将心比心的能力,提升自己的心智化水平,就像前面个案中的先生一样。再举个女性来访者的例子:当她遇到问题时就预约心理咨询。这次的预约,她问了我一个问题:我是否需要离婚?原因是老公开始对她发脾气了。她恋爱三年,结婚二年,不管她怎样小姐脾气,怎样不讲理,老公总是包容她,哄着她,她说:最近老公却对我发脾气了!在她的幻想中,一切都要按照她的愿望来。违背了她的愿望,她就暴怒,完全没有沟通的空间。 她的不讲理,不断消耗着老公对她的爱,她则认为理所当然,她没有将心比心的能力,再多的爱也没用。讲爱建立在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否则就变作了一方对另一方的纵容,变成了施虐和受虐的关系。好的婚姻,不是没有冲突和矛盾,而是会用成熟的方式处理冲突。讲道理的夫妻,愿意坐下来好好交流,有理说理,有苦诉苦,有冤申冤,通过沟通解决问题。不成熟的夫妻,有冲突时不讲道理,互相谩骂指责,不知不觉中把发泄情绪和对对方的人身攻击当做是交流,当做是解决问题的办法。 总结: 婚姻中如果要讲道理,就一定要把道理包装好,用一种夫妻之间都能接受的方式来表述,最好是用爱的语言进行表述,往往效果最好。 心理学告诉我们,生活中我们处理“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这是一种心智成熟的观念,但是很多人在潜意识中则抱持着“我对别人怎样,别人就必须对我怎样”的不合理信念。 婚姻中,我们要学会用合理信念代替不合理信念,让自己的行为理性起来。这样,我们的冲突才能越来越少。 婚姻从来都不是容易的,核心是相爱,原则上要讲理。找到两个人舒服的相处模式,然后继续下去。 文/广州红树林心理咨询中心 尤红
爱宇冰冰
鸿雁/文 41岁那年的盛夏,我开始和精神分析流派的心理学刘老师做一对一的自我成长。长达三年110次的自我成长体验,让自己重获了新生。 心理咨询中最重要的就是中立,共情,接纳。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师不会和来访者讲道理,摆事实。因为道理是意识层面的,很难让一个人心甘情愿地发生改变。 我感觉道理没有绝对正确的,年代不一样人们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变化。以前看是正确的道理,现在并不被人们所接纳。比如上个世纪提倡无私奉献,舍己为人。而现在人们开始提倡好好爱自己,活出自己才会有能力,去爱别人。 我们生气的主要原因就是,对方没有满足自己的期待,和幻想中的不一样。 然后为了实现自己的目的,就开始讲道理,企图用三寸不烂之舌,扭转对方的意志和行为,让对方改变。比如说: 你就是这样是不负责任的。 你这样是不道德的,一点也没有素质。你这样将来是不会有出息的。 …… 讲道理最主要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证明,自己是正确的,对方是错误的。 当对方觉得我们1.你讲这些道理,很难让他认同,也觉得自己错了。 2.即使他知道自己错了,也很难因为错了而改。为什么讲道理很难改变一个人呢?因为道理是个伪装的,是为了讲的人服务的。在人际交往中沟通最重要的情感,而不是谁对谁错。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对的,对方是错的,这样就形成了对立面。唯有情感的沟通才能让两颗心紧紧相连。 丛非从讲过一个女士的事例“我老公在家里抽烟,我很生气,我希望他不要在家里抽烟,理由有对孩子身体不好,对他自己身体也不好”。有理有据,但换到感受的角度来说就是:只有你不在家里抽烟了,我就不焦虑了,证明你爱我和孩子。 一个可以改变对方的动力就是真诚。而不是:我希望你做一些事,因为你是错的。 讲道理让人不舒服。讲道理只会让人觉得自己是犯错的一方,这样对方要守住自己的阵地。那这就意味着,如果你想建立长期关系, 首先让对方满足情感的需要。 正如丛非从说的,每个人都是渴望被看见的。放下道理,真正去理解:他怎么了呢?这就是共情的开始。共情,就是改善关系最好的方法。至于怎么去共情,就是看到他的脆弱。 我觉得运用好共情需要首先学会理解自己,不责怪自己,包容自己。 心理咨询师的共情是怎样修炼的呢?一个出色的心理咨询需要最少做200小时的自我体验,就是一周一次一小时,需要坚持最少4年。 如果没有条件做心理咨询,那么需要练习自我对话,不责怪自己,看见自己行为背后的原因。 心有人说心理学是研究,一个人原生家庭的关系,我想说心理学是研究,一个人和自己的关系。一个人如果习惯用指责的方式和他人说话,那一定是他也是这么对待自己的。 让我们和自己开始共情吧!
lulu酱求好运
父母这样说也有一定的道理。心理咨询师不一定能解决你的心理问题。就比如我就不相信他们,因为我认为我自己就是一个优秀的心理咨询师,只是我没有专业考试获得资格。另外心理咨询师是收费服务,你的父母不愿意承担这个费用,并且也认为没有这个必要。其实我也认为没有这个必要,有什么苦恼,心理问题你直接百度知道咨询一下就好。不一定就非要花钱找什么师。不要迷信他们,他们不一定是权威。有时候我觉得在这方面也是权威。心理咨询没那么神奇,没那么难。有广阔的知识面,生活阅历和经验,比较丰富的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最关键是有人生的智慧,全可以做所谓的心理咨询师。当然我不是说这是骗人,否定他们存在的合理性。只是觉得花那钱很冤枉。 退一万步讲,网上,知道向人求助心理问题,会有很多专业的心理咨询师或不专业但热心有见识的人生智慧人士出来帮助你。何必现实找心理咨询师呢?反正我个人是一分钱不想给他们,并且我想给他们辅导。 当然,如果有钱,自己有这个经济实力的话可以去找心理咨询师。花自己的钱或者说服做通了父母的工作再去。并且我建议你,去的次数不要太多。因为我觉得你其实个人没那么严重的心理问题,自我调节一下就好。有空看几本心理学著作就行。心理咨询师他不也得看这些吧。只不过他看的多点,看的深点。我们的生活其实根本用不着他们。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