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3

  • 浏览数

    83

告别了以前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之家是谁建立的

3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就爱装修

已采纳

心理咨询师证书有: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颁发的证书、国家人事人才网颁发的证书。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颁发的证书是《心理咨询基础培训合格证书》,国家人事人才网颁发的证书是《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证书》,这两个证书在业内知名度、专业度都是很高的。心理咨询师是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人。心理咨询最一般、最主要的对象,是健康人群或存在心理问题的人群。于2001年4月推出,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颁发。

心理咨询师之家是谁建立的

118 评论(12)

为萍伤心航

心理咨询师证书有哪几种

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以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心理咨询师证书有哪几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中科院心理研究所颁发的证书

证书名称:心理咨询基础培训合格证书;

证书类型:培训合格证书;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以下简称心理所)成立于1951年,前身为创建于1929年的中央研究院心理研究所。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心理学科教研单位,心理所是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的心理学一级学科博士和硕士的学位授予单位,并设有心理学博士后流动站。业内知名度、专业度极高。

2、国家人事人才网颁发的证书

证书名称:专业技术人员培训证书;

证书类型:培训合格证书;

中国国家人事人才培训网是2005年5月,经原国家人事部党组批准成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中国高级公务员培训中心主管的网络培训教育专业机构,又叫“国培网”,是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直接备案的党政机关网站。“国培网”服务对象主要是公务员、专业技术人员、企事业管理人员和人社系统培训。

拓展

一、心理咨询师证书还能考吗

2017年国家人社部退出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鉴定后,是取消了人社部颁发的心理咨询师证书,但并没有取消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心理咨询师证书依然是可以考的。

现在证书的含金量以及行业认可度,是根据该证书的颁证机构权威决定的,目前权威比较高的证书颁证机构当属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了。

在国家政策变化、政府退出职业鉴定后,中科院心理所自觉有责任和义务继续推进心理咨询行业的工作。因应政策的变化和业界的呼声,心理所于2017年底,组织了一批专家,在人社部国家心理咨询师专家组的支持下,开发了心理咨询师培训项目。

中科院的心理咨询师不能以个人名义报名,考生必须通过培训机构报名,报考条件是大专及以上学历。

二、心理咨询师证书有用处吗

不管国家如何组织考试,考取心理咨询师证书都是用于心理咨询行业。任何用人单位不会以哪种考试得来的证书来区别对待持证者,因为这既不现实也难以操作。

毫无疑问,作为心理咨询行业仅存的证书,心理咨询证书仍然是衡量心理咨询行业者专业素质与能力的行业标准。

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是进入心理咨询行业的基础门槛。不可否认,一个心理咨询师的成才是十分悠长的,可是要进入这一行业,必须要经过系统的培训,而心理咨询证书是个很好的证明。

三、普通人如何考心理咨询师

1、明确心理咨询师的报名条件: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等相关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具有其他专科以上学历;大学本科大三以上在读。

2、符合条件的考生需要去机构报名并参加培训,心理咨询师不接受考生个人报名,都是由培训机构将考生的`信息统一报到有关部门,然后统一下发准考证,在规定时间内参加考试。

3、经过机构培训完成要求的指定课程;经过专业鉴定,鉴定包括理论知识综合考试和专业能力考核两项内容,上机答题,考试题目从题库中随机提取,按标准答案评分。考试成绩采用百分制,达60分以上者为合格。

4、考试合格者可以获得心理咨询师证书。

四、普通人有必要考心理咨询师吗

有人的地方就有心理学,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心理学相关知识,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做好所有事情的先决条件。报考心理咨询师,学习专业的心理学知识,对个人生活、工作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目前我国心理咨询人才匮乏,正值报考的最佳时机。

心理咨询师是一个崇高的职业,学习心理咨询师,可以学习心理咨询的知识与技巧,可以帮助人们认识自己与社会,处理各种关系,逐渐改变与外界不合理的思维、情感和反应方式,并学会与外界适应的方法,最终实现自我成长、自我发展。

随着社会的多元化发展,资源重新整合,社会分工与社会角色重新定义,机会越来越多,但是竞争也越来越激烈。每一个人的社会压力与焦虑情绪与日俱增。这个时候,心理咨询师作为社会情绪的稳定剂,渐渐成为热门行业和时代的需求。所以说心理咨询师是一个非常值得考的证书,也是一个非常有前景的职业。

五、去哪考?考证机构怎么选择

至于考证培训机构的选择,我推荐证书之家这个平台,你可能就要问为什么?我就这给你解答,证书之家是基于内容+数据技术的垂直领域“证件”服务平台,围绕着“5+1”证书生态服务体系(证内容、证查询、证就业、证生活、证培训及提高证书含金量),致力成为中国最大的证书证件产业链赋能服务平台。

证书之家正规:证书之家甄选拥有正规办学资质, 丰富办学经验,雄厚师资团队,完整教学体系的培训机构,并对入驻机构进行资质审核,同时,和机构签订责任书,确保学员在不花冤枉钱的基础上,能够学有所成。

证书之家专业:证书之家致力于对接行业内的每个商家都是用心选择并签过保证责任书的培训机构,专业性和权威性毋庸置疑、并对每一个客户负责到底。

197 评论(14)

我的臭熊熊

l  单纯与复杂 ①越简单,越复杂 简单是一种强大的自我防御,根本是为了给自己一种很好的感觉,认为自己是有道德的人,是对的,是好的,以此回避掉自体虚弱所带来的糟糕感觉。最简单的人选择最复杂的人,这是简单且自体虚弱的人,走上复杂并增强自体的一条常规之路。 活得太简单的人,需要看到自己这份对道德的自恋,并且要知道去做一个真正对自己和重要他人好的人,要比抱着一些简单信条生活,难多了。 人性无比复杂,任何人都没有简单活着的福气。追求人性完整的力量,要远胜过追求幸福快乐的动力。 ②“好人”逃避了什么 每个人的行为都是在追求好处,“好人”和“坏人”在一起,是在追求一些“坏人”能提供给“好人”的好处。“好人”的“好”既赢得了道德自恋与他人同情,还借助“坏人”来应对外部世界。 把握好权力规则的关键点是如何表达你的力量,也就是攻击性。只想使用珍惜规则的“好人”,找到太想乃至太会使用权力规则的“坏人”,就逃避了面对社会领域的种种焦虑,包括进入黑暗的焦虑和直面自己弱小的焦虑。 对胆小的羞耻和面对恐惧的焦虑在“好人”身上同时存在,“好人”如果不想再做所谓的打引号的“好人”,就需要去一点点学习如何合理地使用自己的攻击性,这需要不断地练习和觉知。 ③输在起跑线上 所谓叛逆,其实是孩子想做自己,想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行动,这个时候如果大人利用自己的力量去压制孩子,那就会破坏孩子的意志。 每个人都想做自己,如果在任何关系中都无法做自己,都太考虑别人,那就会选择内向与封闭,任何关系都会成为巨大的挑战。 如果生命一开始,就被教导顺从,那这可以说是一种地地道道的“输在起跑线上”。单纯的脸,常常就是一张顺从的脸。顺从的人,必须简单,因为一旦有了复杂的智慧和力量,就不可能再去顺从了。 ④中国式关系中的“葵花宝典” 如果一个人既顺从,又真的像是心甘情愿一样,那很有可能是启动了“自我功能的抑制”这种自我防御机制,抑制的就是自己的智商。 太听话的人,容易出现一种愚,因为人根本上都想做自己,而听话的人不得不在相当程度上放弃这一个根本动力。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世界准备好接纳你的本能喷涌而出”,在养育孩子时,我们希望给孩子这样的感觉,而不是顺从。同时,还要谨记,作为成年人的自己一样需要这种感觉。 ⑤幼稚、单纯、世故和成熟 可以制作一个四象限坐标图,横竖两个维度为:一个是内在人性的幼稚与成熟,另一个是外在规则的无知与掌握。这样就可以区分出四种模式: 内在人性幼稚,同时对外在规则无知,这是幼稚; 内在人性成熟,同时对外在规则无知,这是单纯; 内在人性幼稚,同时掌握了外在规则,这是世故; 内在人性成熟,同时掌握了外在规则,这是成熟。 世故和成熟的人,都是复杂的,而幼稚与单纯的人,都是简单的。 可以想象在坐标图的原点,就是内在人性和外在规则都是零的这个位置上,这是一种原初的合一,而在内在人性和外在规则得分都极高的位置上,也会存在着合一的可能。 这样的人,就可以达到王阳明的境界,不仅证悟到“天理即人欲”和“此心之外,别无它法”,而且懂得“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到了这种境界,就是最简单,也最复杂,简单和复杂由此也统一了起来。 l  从想象世界到现实世界 ①三重世界 婴儿本来处于孤独的想象世界,他和妈妈构建的世界是过渡世界,整个家庭都可以视为过渡世界,而广阔的社会是现实世界,这就是三重世界。 共生关系是共享一个自我,不管谁离开谁,共生关系的破裂都意味着这个共享自我的死亡,这时活在共生关系中的人会产生死亡焦虑。 从孤独想象世界进入过渡世界,在婴儿时是最容易完成的。养育者一次次满足婴儿的吃喝拉撒睡玩这些需求,也是在和婴儿建立关系。同时无论养育者怎么努力,都不可能满足婴儿的所有需求婴儿会遭遇挫折。 当婴儿基本被满足,又有“恰到好处的挫折”,婴儿就既可以和外部世界,特别是养育者有连接,又有边界,同时又不会自体瓦解。养育者把孩子从孤独的想象世界拉出来,这并不容易发生,需要无数努力。 ②两条道路 人会面临着冲突的两条道路:到底是继续停留乃至滑入到和母亲的粘稠过渡世界,还是进入到现实世界。前一种道路会让你越活越简单,越活越封闭;后一种道路会让你越活越复杂,意味着开放和宽广。 很多人本来认为自己对别人的判断简直就等同事实,可现实检验后他们知道,他们的判断原来只是想象,而不是现实,必须得到佐证,才可能是事实。 心理病理学中有一个重要的术语是现实检验能力,是指当你的想象和现实发生矛盾时,你能否尊重现实,而不是执着于你的想象。如果有现实检验能力,就意味着你能接收外界信息,能放下你的想象,于是你就不再只是活在一个人的世界中,而可以和世界交换信息了。这也是两条路,到底是活在自己想象的循环中,还是活在和外部世界的丰富交互作用中。 ③如何迈入复杂 当我们觉得自己的自体弱小时,一个黑色的敌意的权威传递任何信息,会担心是种毁灭性攻击,所以会拼命屏蔽,也因此会一直活在自己一个人的孤独而简单的世界,不能进入复杂。 进入复杂,必须有这样一个开始,一个自体虚弱的人感知到外界的重要客体是基本善意的,他传递的信息是来增强而不是破坏自己的自体的。在这种感知下才能敞开自己,吸纳重要客体的信息。 围绕着孩子的感觉,是在增强孩子的自体;破坏孩子的感觉,很容易破坏孩子的自体。成年人也一样,对自体虚弱的来访者,心理咨询师主要是给他们认可、支持和鼓励,也就是传递善意,等他们自体增强,并与咨询师建立了深度信任关系后,咨询师就可以传递一些强硬的信息。 ④强与弱、善与恶 自我和关系都有两个维度,强弱和善恶。强弱是指关系中谁强谁弱,善恶是指关系中爱多,还是恨多。当你既是强大的,又是基本善意的,我们最容易展开自己,由此拥有一种完整的复杂人性。 每个人都想带着主体感展开自己的生命,因此会生出强烈的竞争欲,想用各种方式增强自己,并想在各种各样的关系中一较高下。 在展开生命的这条路上,一个人很容易会被这两种感觉所折磨:当自体虚弱时,容易感觉到羞耻;当自体强大后,又容易感觉到罪疚。解决这个冲突的是情感,也就是善恶。当你能充分活在爱与连接中时,羞耻感和罪疚感都会得到化解。 强弱和善恶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这两个维度和自我与关系等因素糅合在一起,会生出复杂的人性,这也是现实世界复杂无比的根本所在。关于这两个维度可以概括为鼓励自体的增强,同时别忘了拉回到关系中来。 l  金钱的隐喻 ①金钱恐惧症 金钱恐惧症者每次收入上有“意外惊喜”时,都会有些慌张和不适应,“意外惊喜”越大,这种慌张和不适应就越明显。 社会中的各种关系停留在共生中时,一个人的收入就不能由他本人来分配,而会由共生关系的掌权者分配。干活好,收入多,那意味着要承担太多责任,并且被剥削,挣钱动力就会受到巨大影响。 共生关系中常会看到“鞭打快牛”的现象,能干的人不断被加上各种责任,同时又被剥削被驱使,而拿到的好处又有限。谁挣的钱主要归谁支配,这是非常简单而根本的规则。 ②金钱恐惧症的核心恐惧 金钱最重要的隐喻是力量,钱多的人可支配的资源更多,力量更强。 力量的强弱可以延伸出谁高谁低这个维度,越是活在全能自恋中的人越容易在乎关系中谁高谁低。这引出一个很深的矛盾,一个人既不能接受别人比自己高,又不敢比别人高,那最好就是彻底平等。 力量强弱这个维度关乎竞争,金钱恐惧症可能是惧怕自己特别有力量、特别有地位时,会被嫉妒、被惩罚。金钱恐惧症,其实是强大恐惧症。 ③金钱与嫉羡 嫉羡是最深刻、最根本的一种死能量,它的根本在于我觉得我创造不了也拥有不了好东西,我掠夺你的好东西,但还是感觉拥有不了,于是我把你的好东西,连同创造和拥有这个好东西的你一并摧毁掉,这样我就比你高、比你强了。 最原初的嫉羡是婴儿对妈妈乳房的嫉羡。如果一个社会和文化中嫉羡过于浓烈,金钱恐惧症、强大恐惧症就会很常见。 暴富未必是一种祝福,因为它突然增强了人的自恋,同时也引发了周围人的羡慕嫉妒恨,或自己内心对嫉羡的恐惧。所以一下子暴富的人没有学会如何和金钱打交道,驾驭不了它,反而会被它所控制。 和金钱或利益打交道,是一件难度很高的事。追逐利益但又不被利益控制,能处理好与金钱的关系,以及自己和其他人的金钱关系,会让一个人的人性变得更为成熟。这意味着一个人同时处理好了强弱的力量维度和善恶的道德维度。 ④升级你的生命尺度 故选择时有各种尺度,不同的生命体验和不同的认知,导致了不同的尺度,在做选择时就会有不同的境界,最终也导致了不同的人生格局。 影响选择尺度的因素有两大类,一是物理性因素,包括金钱、时间、空间、关系与身体的尺度;二是心理性因素,包括阅历、觉知和想象的尺度。 你的感知是丈量你自己命运的尺度。如果不省察自己,那么生命就是一个简单的轮回,成年的你会将早就形成的心灵地图再重演一遍;但如果有意识地去改变,那么你可以通过觉知并改变你的选择尺度,去过你自己想过的生活。 l  从分裂到整合 ①偏执、分裂与整合 人性复杂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不断试图把自己不想要的“坏”切割并投射出去,如果不做切割和投射的工作,人性就一直都是单一完整的,复杂就产生不了。 能直面、处理并适度整合“坏”,是人性成熟的一个标志。彻底完成了整合的人意味着走完了“英雄之旅”,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是在路上。 梅兰妮·克莱因提出,一岁前婴儿的心理发展有两个心位,一个是偏执分裂位,一个是抑郁位。三个月前的婴儿处于偏执分裂位,三个月后的婴儿可以发展到抑郁位。 处于偏执分裂位的个体,为了保护“好”的部分,会把“坏”,就是被摧毁的体验和想象分裂并投射出去,有恐惧,没有内疚;抑郁位意味着整合,看到客体和自体都有好有坏,容易让人觉得不痛快,但人的现实功能增强了很多。 ②你可以好,也可以坏 你可以好,也可以坏。做好人时毫不犹豫,下狠手时也干净利落,而所做一切都可以促进善的一面,这是将“好与坏”整合的一种至高境界。 健康的心智,是“我既可以A,也可以-A”,这意味着整合和灵活;相对分裂的心智,是“我只可以A,不可以-A”;而最有问题的心智,是“双重束缚”也就是“我既不可以A,也不可以-A”。 你可以展开你的任何一种人性,它们本来就是超越了“好坏”的,这也是最好的整合。 ③你可以执着,也可以放弃 精神分析认为,任何丧失都会导致哀伤,让哀伤的情绪情感自然流动,最终在情绪过程、身体过程和头脑过程中都接受这份丧失的发生,这个完整的过程就是哀伤过程。 当哀伤过程没有很好的进行时,一个人的能量就会仍然滞留在和这个丧失较劲上,如果这件事中聚集了太多的能量,那会导致一个人没有心理能量去做其他事情。 人之所以会停留在偏执位,是因为当“我”活在一元世界时,感觉到与自己发生冲突的对方是敌意的“它”,这种时候是不能低头认输的,如果认了,就会产生巨大的羞耻感,严重地攻击自己。 感知到这个世界有爱,是放下偏执的关键。虽然常有人说只有偏执狂才能生存,但如果只有这种感觉在,那就失去了灵活。 ④最终的整合 哀伤过程的深层逻辑是:外部世界的爱失去了,可它留在了内部世界。哀伤过程之所以不能完成,是因为我不想接受内在的痛苦,所以我拼命保留住外在的爱。我们担心外部世界夺走了所爱之人,其实是担心夺走所爱之人的那个力量是来自于我们自己。 每一个关于人性的冲突,最深处都指向这样的想象:我之外的世界和我之内的世界,是敌意的还是善意的;这个世界到底是生能量还是死能量占据上风。 全然的整合是,一个人成为了自己,但却无害于别人和社会。而当我们能真正看到世界有好有坏,自体和客体有好有坏时,这就已经是一种很高程度的整合了。 Ø  复盘 人,没有简单活着的福分。 真实世界是有疗愈性的。 害怕有钱,就是害怕强大。 弱小时,要切割并投射“坏”;强大后,就吸纳并整合“坏”。 没有哪一种人性是错误、糟糕、低级、该被消灭的,它们实际上都是完整人性的一部分。

360 评论(11)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