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5

  • 浏览数

    224

不说客套话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家庭心理咨询师马兰

5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夕玲儿

已采纳

马兰,黄梅戏演员,生于1962年,祖籍安徽太湖。母亲是黄梅戏演员,父亲是舞台设计兼编剧。她1975年考入安徽艺术学校黄梅戏班,五年后分配到安徽省黄梅戏剧院。 马兰扮相甜俊,表演细腻,嗓音甜美。 擅演剧目:《女驸马》、《天仙配》、《龙女》、《风尘女画家》、《遥指杏花村》、《无事生非》、《西厢记》、《劈棺惊梦》、《红楼梦》、《梁祝》、《秋千架》及电视剧《严凤英》等。 所获奖项:1986年中国戏剧梅花奖;1988年中国电视金鹰奖和飞天奖最佳女主角奖以及第二届全国电视十佳演员;1985年全国黄梅戏中青年演员广播大奖赛和1989年全国黄梅戏青年演员电视大赛十佳演员奖;还曾荣获文华奖和白玉兰奖。

家庭心理咨询师马兰

322 评论(15)

我叫鑫小鑫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初次相遇时,一切都是那么美好甜蜜,郎情妾意,互许终身,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当年的海誓山盟终究是破灭了,班婕妤被打入冷宫,杨玉环被明皇赐死,什么比翼鸟、连理枝,都成了可笑的谎言。

28年前,余秋雨遇到了一位年轻貌美的女演员,在已有家室的情况下,两人仍然保持了不正当关系,最后余秋雨毅然选择与糟糠之妻离婚,如今28年过去,他们的现状如何?

1946年8月23日,余秋雨在浙江省余姚县桥头镇呱呱坠地,从小就展现出过人的文学天赋,17岁那年,余秋雨便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可惜余秋雨生不逢时,刚要开始新的人生,就被下放去乡里服劳役。所幸,他从未放弃过学习,一边劳动,一边偷偷学习,那段岁月结束时,他便出版了《读一篇新发现的鲁迅佚文》,引起不小的轰动。

1983年,他又写出了《戏剧理论史稿》,此书细致阐释了世界各国自远古到现代的文化发展和戏剧思想,余秋雨凭借它斩获北京全国首届戏剧理论著作奖,一战成名,2年后,余秋雨便成为当时全国最年轻的文科正教授,次年又成为上海戏剧学院副院长。余秋雨的学识和才华,毋庸置疑,但在感情上,他却是个不折不扣的负心汉。

和李红相遇时,正值那段不可描述的岁月,当时的余秋雨正在偷偷编写《世界戏剧学》,要知道,在当时这可是非常危险的行为,一旦被发现,后果不堪设想,而李红,却疯狂爱上了这个大胆、充满才华的男人,她用尽一切办法,照顾他关怀他,让他安心写作,就这样,两人坠入爱河。

1979年,余秋雨和李红结婚,几年后,他们迎来了爱情的结晶,由于此时余秋雨尚未成名,日子过得紧巴巴,但李红从未埋怨过一句,悉心照料好他,让余秋雨可以毫无顾忌地投入工作中,对于糟糠之妻,余秋雨亦是心怀感激,夫妻二人的感情也愈发深厚。

然而自古以来,都是共苦易,同甘难,随着余秋雨的成名,一些东西渐渐发生了变化——当余秋雨成为当年全国最年轻的高校院长时,一个女人出现了,她叫马兰。

马兰何许人也?她可是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国家一级演员,曾出演过《西游记》、《严凤英》、《红楼梦》等多部知名影视剧,生得是貌美如花,让人心动。不过在遇到余秋雨时,她才20多岁,名气尚未打响。

早在见到余秋雨前,马兰就深深仰慕这位才子,于是她到处找朋友帮忙,最后终于见到了余秋雨,见面后两人相谈甚欢,马兰愈发敬佩余秋雨,而余秋雨也被这个年轻貌美,活泼大方的女子吸引,随着交往愈发频繁,两人也打破了那层关系。

就在余秋雨和马兰打得火热之时,李红却为了这个家庭,独自在深圳打拼。1992年春节,一家人团团圆圆,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开心的笑容,李红如往常一样,为丈夫整理书桌,结果她却发现了一封信,上面的内容,让李红肝肠寸断——这是余秋雨写给马兰的。14年的感情,就这样化为泡影,但李红还是想给他一个机会,希望他回心转意。

然而同年7月,她却等来了余秋雨的离婚协议,李红心灰意冷,立刻签上自己的名字,离开了这个家。而余秋雨一转身,就和小自己16岁的马兰结婚了,一时之间,引起无数人唏嘘,更有愤怒者,大骂余秋雨是个“负心汉、伪君子”,但沉浸在爱情喜悦里的他根本不在乎,继续过着幸福的新生活。

时间会让人忘记许多事,比如余秋雨当年抛弃糟糠之妻的事情,如今28年过去,许多人已经不知道这些事了,甚至还把余秋雨和马兰当作“模范夫妻”来学习,如今的他们,一个是响当当的大作家、大学者,一个是国家一级演员、表演艺术家,名利双收,实在令人感慨万千。

328 评论(8)

杰爱小吃

在《西游记》这部电视剧中,大家关注最多的应该就是师徒四人一路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后取得震惊的过程。

其中这些白骨精、牛魔王、金银脚大王等的妖魔鬼怪更是精彩的部分,可是有谁注意到唐僧身世的这一段剧情呢?剧中唐僧的母亲是殷开山之女殷温娇。

而他的父亲是已经考取海州状元的陈状元,那天唐母本是陪着丈夫任职,可在途中却遭遇贼人欺占,当时唐母就已经怀着唐僧,随后3个月后产子。

因为这孩子来的不太平,唐母又无力照顾他,就把他抛入水中,最后被金山寺的僧人救起来,这就是唐僧出生的故事,其实他也是个可怜人。

那么你们知道唐母的扮演者是谁吗?她就是黄梅戏演员,也是国家一级演员马兰,45岁的时候获得了亚洲最杰出艺人奖的终身成就奖。

像这样优秀的老艺术家已经很稀缺了,被当今时代影响,大家关注的都是小鲜肉,颜值控,反倒那些有实力的演员和老一辈艺术家都说不上几个来。

无论怎么说,他们为我们国家的艺术事业做出的贡献是永远都不会抹去的,他们才是我们真正的偶像。

1962年,马兰出生于安徽省的太湖县,家里还有两个哥哥,母亲是县城里有名的黄梅戏演员,这种家庭氛围直接影响了马兰之后的艺术道路,虽然母亲不希望孩子步自己的后尘。

可是一切都是天意,马兰无法解释自己对黄梅戏的热爱,哪怕在艺术这条路上困难重重,马兰都没有放弃,后来在母亲的帮助下她成为安徽省艺术学校黄梅戏表演系的一名学生。

这5年的学习时间让马兰深深体会到了艺术之路的艰辛,青春期难免会有肥胖的烦恼,可是作为舞台表演者,马兰必须保持好身材才可以。

但是相比同龄人,马兰还是偏胖的,以至于后来翻跟头都不能独立完成,这给她的学习之路带来很大的阻碍,为了不落后,马兰开始减肥,比别人更刻苦。

最后却落下了腰肌劳损的毛病,以至于现在马兰的腰随时都会不舒服,但是1982年,一个决定改变了马兰的一生,那就是这部旷世奇作《西游记》。

导演杨洁在看到马兰的时候,认为她最适合演古装形象,于是让她饰演唐僧的母亲殷温娇一角,这个戏份虽然不多,可是却备受杨洁重视。

拍戏的时候专门派人接马兰来现场,只用了一天就把唐母的戏份拍完了,事后杨洁还派人专门再送马兰到机场,这样一件事被有人传言。

"西游记中最贵女演员,杨洁亲自包机送她,却只上镜几分钟。"但是事实只是杨洁派人接送了马兰,不过这样的待遇也不是谁都能享受的。

还有一点就是在剧中,马兰的戏份居然没有一段台词,全程都是音乐和背景声搭配,可以说马兰是最轻松的一个演员,但是也是留下影响最深刻的演员。

这也说明杨洁导演对人才的重视和怜惜,《西游记》中很多经典的角色选人物,都是杨洁亲力亲为,即便排除万难也要呈现最好的效果,为了留住人才也是煞费苦心了。

后来马兰就没有再拍戏了,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放在了戏剧上,多次参加各种国内和国际上的演出,获得了成就更是数不胜数,25岁评为国家一级演员。

45岁获得亚洲最杰出艺人奖的终身成就奖,可是感情生活中的马兰却是饱受诟病,还被别人吐槽是"插足者"上位,看来再优秀的人总会有感情的烦恼。

马兰的现任丈夫是余秋雨,而他是我国知名的散文家和文化学者,代表作有《山河之书》《中国戏剧史》以及《中国文脉》等等。

而马兰认识他的时候,他已经有家室了,妻子李红是话剧团的演员,余秋雨就是看中了李红的美貌和不屈服的倔强,对她展开追求,更是在她生病期间亲力亲为。

1979年,两人结束5年恋爱期步入婚姻,又一个五年,李红为余秋雨生下女儿,可是家庭却出现了变故,余秋雨被检查出患有肝炎,为了给丈夫治病,李红独立闯荡。

她一个人来到了深圳,每个月辛辛苦苦赚钱把钱全部寄回家里,只给自己留40元的开销,可是妻子的付出换来了余秋雨的背叛,一个叫做马兰的女人出现了。

余秋雨像喜欢妻子那时候一样喜欢上了马兰,对她的年轻貌美和才华所吸引,两人更是暧昧不断,终于1992年,李红在过年收拾家的时候,发现了丈夫写给马兰的情书。

她之前的不安和怀疑全都得到了证实,其实一个女人在外有多不容易她都知道,但是为了丈夫的身体和女儿的将来,她愿意牺牲,但是久而久之她发现丈夫不再和自己回信。

终于那一天她发现了丈夫的秘密,两个人也敞开天窗说亮话,同年7月份,余秋雨提出离婚,李红默默签字,唯一的要求就是带走女儿。

三个月后,余秋雨迎娶30岁的马兰,两人的关系终于光明正大,因为两人的恩爱程度让大家都遗忘了余秋雨的前妻,可是这些年来的愧疚与日俱增。

余秋雨常常打电话问前妻女儿的状况,他语重心长的说到"这些年辛苦你了,要不是你,女儿怎么能快乐健康的成长,我对不起你啊。"可是一切都过去了。

而马兰再为余秋雨开枝散叶后,她的婚姻生活如何呢?据爆料很多次余秋雨也有几个暧昧的对象,甚至有传闻两人已经离婚,而马兰面对传闻这样回应。

"我和丈夫的感情很好,多谢大家关心。"但是其中的酸楚也只有经历过的人最清楚了,这段感情让马兰背负了不好的声音和评论,可是她无怨无悔。

有时候爱情就是这么自私和不公平,没有什么先来后到,只有爱与不爱,我想我们对马兰就表示祝福吧,毕竟感情讲究缘分,更讲究天意。

如今已经58岁的马兰和丈夫安享晚年生活,她把自己的毕生所学也教授给了几个得力弟子,让黄梅戏更好的传承下去,这是她的义务也是她的使命。

311 评论(9)

粘土宝宝

很多人认识黄梅戏演员马兰是从1984年的央视春节晚会开始的,那时她剪着短头发,穿着格子裙,整个人就像是一朵清香的兰花。此后她的舞台形象更深入人心,从《龙女》、《红楼梦》、《西厢记》,一直到后来的电视剧《严凤英》等,观众记住了黄梅戏,也记住了马兰。 马兰出生在安徽太湖县,马兰的母亲是当地的黄梅戏剧团的演员,父亲是一名大学生,从事黄梅戏舞美设计工作。受家庭因素的影响,13岁的马兰穿着碎布做的上衣,背着自己的行李走进了安徽省艺术学校的大门。1989年,马兰凭借着电视剧《严凤英》,在艺术上取得极大成功,一跃成为中国最知名的黄梅戏演员。 余秋雨和马兰现在很少在公众面前露面,在网络上搜索余秋雨,和他有关的消息,关注度最高的是与妻子马兰的“离婚”传闻。事业正值高峰之时,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马兰却心力交瘁地暂别舞台。2000年,离开舞台的马兰,决定陪伴丈夫余秋雨共走“千禧之旅”。“千禧之旅”是一次以探寻古文明为目的的文化考察,是一档电视节目,也是余秋雨写书的素材来源。“千禧之旅”始于希腊奥林匹克,终于中国万里长城,历时4个多月,跨越4万多公里,踏遍了全球10个国家。观众们跟着余秋雨一起,重游了四大古文明发源地和三大宗教发祥地,一起 探索 、破译、感悟古文明的演变和兴衰。可是,这趟文化之旅却意外地给马兰带来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疼痛。 “千禧之旅”游历了当时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带,约旦、伊朗、伊拉克等等。知道丈夫要去这些国家,马兰心里总是有些担心。一路上严格的盘查、荷枪实弹的士兵,让人揪心。陪伴了丈夫几天的时间,马兰要走了。跟丈夫告别的那天是在佩特拉美丽的风景区玫瑰谷。本来说好的车次临时提前了两小时,马兰突然意识到可能分别的无力感,以及生命中一种真切的痛苦。告别的时候,马兰坐在车里,手放在车窗上,与丈夫的手隔着一层玻璃。车子开走了,丈夫的手顺着灰尘,在车窗上留下了一道长长的五个指头的指印。马兰用手摁着这个手印,仿佛抓住了丈夫的手,眼泪无声夺眶而出。“千禧之旅”的这次分别,让马兰更加清楚的意识到对丈夫的爱恋与依赖。马兰曾在一次采访中说过,余秋雨真是上帝给她的最珍贵的礼物,她的人生因为余秋雨而完整。但在世俗的眼光里,人们总是习惯性的不去看好那些年龄差距较大的夫妇。因为尽管爱情没有年龄的界限,可年岁的区别总是容易带来思想的差距。为此,马兰做出了许多方面的努力,尽力去弥补与丈夫余秋雨之间的思想差距,让两人的心灵处于同一起跑线,保持爱情的温度和婚姻的长久。 后来,余秋雨在《千禧之旅》一书中也提到了与马兰的这次分别,很多读者为之深深动容。余秋雨曾经这样说:“马兰不仅仅是有外貌美,在古典概念中,读书的权利全部交给男子这一方,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了。她不仅仅只是看重我的才,我也不仅仅看重她的貌。” 即使因为工作原因,两人时常分开,可感情却没有因为相守时间的减少而变淡。大部分时候,余秋雨和马兰都会携手出席各类 社会 活动,两颗心因此贴得更近。《冰河》是余秋雨创作的第一部长篇小说,讲述了一则在生命绝境中诞生的爱情故事。“这部作品,可以看成我们夫妻俩在绝境中的悲剧性坚持。但故事还是美好的,甚至没有一个坏人、恶人。真正的艺术,永远不是自卫的剑戟。”余秋雨在序言中写道。 当年还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余秋雨,虽然是院长,但在民间的名气却远逊于马兰。有一次,艺术界的一位老专家送给马兰一本余秋雨的理论著作《艺术创造工程》,并叮嘱她:“艺术工作者一定要读读这本书。” 就是这本书让24岁的马兰认识了40岁的余秋雨。读了这本书后,马兰就被作者的睿智和学识深深吸引和折服了。不久,马兰去上海演出《遥指杏花村》,当时她冒昧地打电话邀请余秋雨去看,但是她自己却没有戏票,倒是余秋雨说,“我有啊,你要的话,我也可以给你几张。” 《遥指杏花村》的演出很成功,谢幕的时候,马兰四处张望,盼着余秋雨出现。这时,一个中年人健步登台嘹亮地招呼她:“嘿,马兰,我就是余秋雨!”原来余秋雨对马兰也仰慕已久!就这样,两人第一次会面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马兰被他的学问、智慧、人格魅力打动了,“我和余秋雨在一起的感觉非常奇妙,我和他就像在上辈子就结过婚一样,而今生要做的只是完成前世的那个约定。”一天,余秋雨突然对马兰说:“我觉得,你做我的老婆挺好的。”马兰马上回了一句:“我觉得呀,你做我的老公也不错。”这就算是求婚,很快余秋雨和马兰结婚了。 余秋雨比马兰整整大了16岁,“老夫少妻”式的结合曾经引来过许多人的流言蜚语,但他们却没觉得两个人有差距。 正像马兰所说:“其实在心理年龄上,我们俩是差不多的。秋雨有时候更像个孩子似的,比如走路的时候,他总是不好好地走,有时候会突然绕到我的面前,做个夸张的动作,吓我一大跳!我们俩在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上非常接近,相当默契。” 从知名黄梅戏演员,到著名作家太太,马兰婚后的 社会 角色发生了突变。这丝毫不改变余秋雨对她的评价:“马兰肯定不仅仅是有外貌。在古典的概念中,读书的权利全部交给男子这一方,现在情况发生变化了。她并不仅仅只是看重我的才,我也不仅仅看重她的貌。” 有一段时间,马兰还从书店抱回一大堆印谱,认真地学起篆刻来了。过年的时候,马兰送给余秋雨的就是一方刻有“秋雨”的印章。马兰还用自己的方式参与丈夫的工作,余秋雨每一篇文章出来马兰都是第一个读者,她会用不带演员腔的自然方式读出来。 每每看到“被离婚”的传闻,两人都笑弯腰。2009年,网上有消息称余秋雨与一美女作家厮混,余秋雨作出回应:“这个美女作家就是我妻子!” 而余妻马兰的话更值得回味——那些不懂爱的人产生的困惑,很值得同情。对于自己的婚姻,马兰坚定地表示:“若有下辈子,还会嫁给他。” 不久前,余秋雨心情大好,被问及和马兰的感情,余秋雨畅所欲言,首次谈到了很多他与妻子亲密无间的感情,破除了此前微博上传言他和马兰离婚的谣传。 “每半年网上就有人说我们离婚了,我们两个笑弯了腰,怎么又被离婚了呢?”余秋雨用马兰说过的一句话来回应此事:“马兰说,老是住在沼泽地的人没见过山,没看到山就以为山会倒,过一年心想总该倒了吧,没有倒,过半年又来还是不倒,所以他就老是幻想山已经倒了。” 总之,马兰的婚恋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声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会喧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需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在我还是很小的时候,她(马兰)已经红遍大江南北了。我们也很崇敬她,看着她一出戏一出戏展示给大家,我是非常喜欢她,我就觉得作为一个戏曲演员,她在塑造人物的功力上非常深厚,不是一味的展示我们传统艺术的那种形式的东西,程式化的东西。 那么两人如此恩爱,给了我们什么样的其实呢? 借用余秋雨的话就是: “如果真的有一天,某个回不来的人消失了,某个离不开的人离开了,也没关系,时间会把正确的人带到你的身边。”

281 评论(12)

红色高跟鞋H

他的一本著作使两人结缘 而那时候的余秋雨虽然已经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但在民间的名气却远逊于马兰。 有一次,艺术界的一位老专家送给马兰一本余秋雨的理论著作《艺术创造工程》,并叮嘱她:“艺术工作者一定要读读这本书。”就是这本书让24岁的马兰认识了40岁的余秋雨。 读了这本书后,马兰就被作者的睿智和学识深深吸引和折服了。 马兰后来回忆:“我当时想,这本书的作者肯定是一位阅历丰富、满头白发,甚至可能带着点学究气的老先生。如果有机会的话,我倒是很想认识这位余秋雨老先生。” 不久,马兰去上海演出《遥指杏花村》,当时她冒昧地打电话邀请余秋雨去看,但是她自己却没有戏票,倒是余秋雨说,“我有啊,你要的话,我也可以给你几张。” 《遥指杏花村》的演出很成功,谢幕的时候,马兰四处张望,盼着余秋雨出现。这时,一个中年人健步登台嘹亮地招呼她:“嘿,马兰,我就是余秋雨!” 原来余秋雨对马兰也仰慕已久!就这样,两人第一次会面就播下了爱情的种子。 马兰被他的学问、智慧、人格魅力打动了,“我和余秋雨在一起的感觉非常奇妙,我和他就像在上辈子就结过婚一样,而今生要做的只是完成前世的那个约定。” 一天,余秋雨突然对马兰说:“我觉得,你做我的老婆挺好的。” 马兰马上回了一句:“我觉得呀,你做我的老公也不错。” 这就算是求婚,很快余秋雨和马兰结婚了。余秋雨比马兰整整大了16岁,“老夫少妻”式的结合曾经引来过许多人的流言蜚语,但他们却没觉得两个人有差距。 平日里,他们经常手拉手去菜市场买菜,共同看双方父母,请朋友吃饭;闲暇时,两人就在家中一起观看外国戏剧表演录像,或者互不干扰地阅读自己喜爱的书籍;节庆日,余秋雨常常喜欢拉妻子出门找个有情调的地方用餐,在那里,两人就像热恋中的情侣。 但出门也有麻烦,上海人认出马兰的特多,人家总爱问余秋雨:“这个人是不是马兰?”他就说,哦,有点像,很像。 有一天余秋雨和马兰去外面吃夜宵,一人一碗面条。面条就叫“马兰拉面”,光北京就开了几十家分店,很多人都以为与她有什么关系。 吃完,结账时,店主人开起了玩笑:“看你长得有点像马兰,便宜你五角。” 余秋雨接过话茬说:“是嗬,就因为有点像,她还乐滋滋地给马兰写信,可人家不回。” 店主人同情地叹了一口气:“人家是大人物啊!” 更为有趣的是,在家里,两个人还经常互称“余老师”、“马老师”似的吹捧,余秋雨对马兰说:“老婆,我喜欢你的戏”,马兰则说:“老公,我喜欢你的书。” 正像马兰所说:“其实在心理年龄上,我们俩是差不多的。秋雨有时候更像个孩子似的,比如走路的时候,他总是不好好地走,有时候会突然绕到我的面前,做个夸张的动作,吓我一大跳!我们俩在人生态度、生活方式上非常接近,相当默契。” 3、一回到家,她总是亲自下厨为丈夫做饭 希望能在爱人的怀里撒娇,渴望拥有一个坚实的男人肩膀能为自己遮风挡雨,这似乎是女人的天性。尤其是当自己的年龄比丈夫小很多的时候,女人更会时时摆出一副小公主的姿态,久而久之有了恃宠而骄的习惯,丈夫偶尔的“侍奉不周”便会成为冲突的导火索。 可实际上男人和女人对感情的需求是同等的,一味地索取或一味地付出都会导致感情天平的倾斜,而且婚姻要靠两个人共同经营。 作为安徽省黄梅戏剧院院长、安徽省文化系统高级职称评委会负责人,马兰不能如平常女人一样每天回家守在丈夫身边,但她每每回到家中,总是不辞辛劳地去菜市场买丈夫喜欢吃的螃蟹、咸鸡什么的,亲自下厨做饭吃,以补偿自己不能居家的日子。 最初家里没有请人打扫,马兰演出回来总觉得家里到处都是灰尘,就开始自己动手擦。 可余秋雨对她说:“所谓尘世就是充满灰尘的世界,要学会承受,别擦了。” 马兰却从来没有抱怨过,她说自己回来辛苦一次至少可以让丈夫享受一个星期。 更为难得的是,马兰还到公婆家包揽全部家务。这时,余秋雨总是拦她,马兰就急了:“我好不容易找到你这么个丈夫,你还不给我一个机会和环境尽尽妻子的义务!” 看到妻子忙前忙后,余秋雨感到十分心疼,每次出差,他从来不会把脏衣服带回来,都是在宾馆洗好,叠得整整齐齐带回来,但是回来他也会向马兰讨好:“看,老婆,我疼你吧。” 当然,夫妻之间总有磕磕碰碰的时候,但是两人吵架之后,一般是马兰做出让步,先求和,“因为家里是个不讲理的地方,对于一些小事情不能太较真。” 一开始余秋雨写作,马兰就在他身边绕来绕去,没想到有一天余秋雨急躁地对妻子说:“你能不能到隔壁去?”从那时起,马兰就学乖了,当余秋雨写东西时,除非万不得已,否则她绝不进书房。逢到想唱两嗓子的时候,就把自己锁进洗手间。 又一次,两人一起去买衣服,余秋雨看中了一件花短袖衬衫,可马兰觉得自己不适合穿而死活不肯买。这时,马兰发现别人已认出她,她拉上余秋雨就跑,可他偏站着不动,马兰一气掉头自己走了。 余秋雨还是执意买了那件衣服,虽然马兰心里不喜欢,可后来却“勉为其难”地穿了那件花短袖衬衫,人家都说漂亮,有点“雾里看花”。

188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