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吃好喝好玩i
老年人一天天的年纪大了。天天呆在家里无事可干。捡垃圾,一可补贴家用;二是自己也有点事做。和乐而不为。农村来城市生活的很多老人,大多数都是那种比较喜欢劳动,觉得现在的年轻人生活压力大,于是不想成为自己孩子们的负担,所以就会捡些垃圾补贴生活费用。
老年人身体逐渐衰弱,力不从心的事情越来越多,渐渐感到对周围的事物都失去控制。这会使老年人心理产生焦虑的感受。拾集旧物作为一种心理补偿,可以使老年人获得控制感和成就感。
扩展资料
深入理解对老人捡拾垃圾的行为,子女最需要的是深入理解,理解老人捡拾垃圾行为背后的补偿心理情结,不要简单否定和排斥,不要一味抱怨和斥责,更不要强硬粗暴地盲目阻止,对老人捡拾垃圾的行为不要轻易地当成坏事,更不要当成丢面子的事。
作为子女,应该学会心理换位,站在老人的角度,设身处地地体谅老人捡拾垃圾背后的种种心理需求。恰当应对理解了老人捡拾垃圾的种种心理需求,子女就可以因势利导采取相应的迂回应对策略。
huangxinru7
大家好,我是心理咨询师木木。 01 最近这段时间,我被工作中的庞杂事务压的有些喘不过气来。 因为某个难以克服的阶段性工作上的难题,不知不觉陷入其中,痛苦的纠缠一番之后,耗费很多心力,情绪也变得不高,意志消沉。 直到整个人被一种浓烈的消极情绪笼罩,大脑内充斥着负性思维,做事也缺乏干劲儿,效率低下。 不知道手机屏幕前的你,是否也有过和我一样的不良体验。 压力的累积是一个人状态崩塌的催化剂,往往不容易引起人们的重视。 但就像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一样,也许你觉得稻草很轻,但是一根一根地累加到驼背,最终还是会将硕大的骆驼压死。 生活中无处不在的压力就像是一根根稻草,看似很轻却越积越多,最终量变产生质变,压垮身心俱疲的我们。 时常出现的抑郁情绪虽说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遇到神经质个性的我们,就很容易持续发酵,掉入情绪的怪圈里钻牛角尖,越陷越深。02 我这两天的体验是,抑郁来了挡也挡不住,急于摆脱不是最佳选择。 工作多,压力大,本想着多加一会儿班,多做一点,再努力一把,硬扛下来也就过去了。 可是连着几个晚上加班到深夜,不但没有换来状态的好转,反而因为睡眠不足,白天工作精力不集中,变得更加焦躁不安。 满怀负性情绪的自己像是胀满的气球,稍有不顺心的事,就容易爆发,结果弄得工作气氛也紧张起来,一切都朝着与自己期待的反方向发展下去。 某天晚上,吃完晚饭,家人邀我一同出去逛夜市。 说实话心底也没有太大的兴致,还想着没有完成的工作和那些解决不掉的烦心事,但因为不想扫大家的兴,于是拖着疲惫的身体走出家门。 空间转换,移步异景,目光中充满了市井烟火气,头脑也暂时放下了工作中的烦闷和压抑。 盛夏街头熙攘的人流,夜空明亮的星月,路灯下各色小吃摊位已是人头攒动。 走累了,坐下来吃一碗透心凉的刨冰解解馋顺便歇歇脚,和家人聊聊闲话,一片岁月静好。 情志向外界扩张,瞬间驱散了近些天一直压在心头的乌云,困住自己的那个难题也突然在心里找到头绪。03 这也就是森田先生在书中提到的“烦闷即解脱”,人的情绪自有一套生灭起伏的自然规律。 在社会竞争之下,每个人都负重前行,难免因为压抑太久产生短暂的抑郁情绪和烦躁不安。 遇到过不去的坎儿时,任痛苦在身体里流动,不需要过度思虑,也不需要急于摆脱。 当心中的烦闷情绪达到顶点时,会瞬间转换,在生活场景的不断更迭中消失的无影无踪。 所以,不管是学生还是白领,无论是自己创业还是给老板打工。 如果感到意志消沉,动力不足,又一时找不到破局之道,不如先回到当下接接地气,吃吃喝喝,最简单的生活内容,也是最富有智慧和疗愈功能的解压良药。 苦思冥想无法解开的难题,也许只需要楼下张大爷的一碗麻辣串串,或是李大妈的一碗冰粥就能瞬间得到灵感。04 人生无处不转机,只要我们不过分执着于内在痛苦的消失,任其束缚。 工作上只管做好自己该做的事,保持应有的节奏;打理好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处处都能得到人生的转机。 人生是一场马拉松,几十年的慢慢长跑过程中,比的不是起跑速度多快,而是谁能匀速向前,笑着坚持到最后。 被中途的困难困住不可怕,可怕的是放弃比赛。咬牙坚持,把每一次陷入危机都看成是一次实践的绝佳机会, 换个角度看世界,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听友留言划拉: 我听着大家的分享我都想哭,前段时间严重的时候抓着个人说着说着就哭,后来发现把情绪发泄给别人太自私,感觉也没什么作用,就自己熬。 最近了解到森田疗法,也买了一些书听木木老师讲解,我了解到有许多人跟我一样,我并不孤独,我们在一起努力的活下去。微笑对人生: 想告诉强迫症的人,坚持,不放弃,首先得对自己有信心,相信自己一定会好起来,就一定会好起来的!这不是口号,是真理。真诚的告诉自己,再难也要坚持。六年了,经历过很多很多,其中的艰辛只有自己体会,终于是好了。蜗牛006: 我也5年强迫了,自己尝试了各种方法,始终不能改变,最近突然想,既然改变不了,那就这样吧,强迫了就强迫了,做不好就做不好,不管我愿不愿意这就是我了。我已经做好让强迫症陪我一辈子的准备,让它成为我的一部分。谢谢木木老师的陪伴,当我绝望时总能通过您的讲座让我对生活又充满信心。我一定会吃到“第七张饼”的,因为我肚子足够大,慢慢吃,我不再着急了。再次感谢老师的尽心陪伴。木木老师:今天的这些朋友都是来自喜马拉雅的,除此之外,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非常地乐观、坚强。 他们中的人有的已经走过来了,有的还在努力中,不过,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他们找到了正确的方向,这才是最关键的。 熬过来也好,挺过来也罢,痊愈之路也是一段人生的精彩旅程。 2020年已经过去大半,上半年的疫情和南方的洪水,让我们感到世事无常和生命的脆弱。 我想到了一句话“意外和明天,我们永远不知道哪个先到来。” 是啊,人生不就是一次偶然的开始,偶然的结束吗? 我们的执着,只是因为我们总想着得到不太现实的“永恒”,当我们放下那个“一定、必须、不得不”,其实生活根本没那么难。 希望大家都能像刚才的三位听友那样乐观,积极,相信当下的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把三餐吃好,和家人多聊聊天,有三两知己,定期运动,去一个不太费脑子的地方度假,这些才是人生的最大财富。好了,今天的留言互动就到这里,大家如果有想对我说的话,也请在这篇文章的底部给我留言,我会在每天的节目之前收集这些留言,并在转天的节目中进行回复互动。
景德镇瓷器
最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楼道垃圾桶经常被一个楼的几个老年人翻腾,他们生活在高档小区里面,子女们都生活的挺富足,但是他们家的老年人还是爱上了捡垃圾。这是为什么呢?一直让我疑惑不解。后来通过跟一些老年人聊天,发现了这些富足老人捡垃圾的爱好了。
A张大爷,退休教师,儿子在一个五百强单位工作,生活很富足,坐标北京。
据张大爷家人及他本人叙述:年轻人体会不到的,老人捡瓶子对他是一种乐趣,虽然他知道没几个钱,但是捡了一大堆东西的成就感是很强的,而且还锻炼身体。这是钱买不回来的。
人和人的关注点不同,那些瓶子不会引起你的注意,但对省吃俭用的老人,长年养成废物利用的习惯,那些瓶子会吸引他的注意力,不去捡,心里会很难受,一直挂念。只有捡回来,压力才能释放。
所以不是自尊心,而是思维惯性,过惯了苦日子,什么都要省下来的思维作怪。
B李大妈,小区回迁户,房子有四套。他女儿说她老年人这样做一方面的原因是因为受到过去贫困的折磨太深,即使后来生活好了,一样有这样的担心。所谓“见过鬼还不怕黑么”,因此比较节俭,不忍浪费。
另一方面是因为老年人身体逐渐衰弱,力不从心的事情越来越多,渐渐感到对周围的事物都失去控制。这会使老年人心理产生焦虑的感受。拾集旧物作为一种心理补偿,可以使老年人获得控制感和成就感。
我们这儿是拆迁户小区,有个老头,大概六七十岁,家里条件尚可,就在这里有栋楼,穿的还可以,智商也正常,没有残疾,有儿有孙。可是我不止一次见到他翻垃圾桶,捡一些瓶子纸盒之类的。我平时也有把瓶子攒起来给长辈卖的习惯,勤俭节约是美德,不丢人,哪怕路上捡瓶子回家攒起来卖更不丢人,这是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可是,翻垃圾箱我就不理解了,虽然可能获得更多的瓶子,但是为什么就不能考虑一下几点呢?
作为子女,很多时候是不理解或者不能容忍这样的,几万一平米的房子用来堆放瓶瓶罐罐,和垃圾是极其不划算的,而且也不卫生,子女们更多的是对老人的担心。
1-首先最重要的就是安全和卫生。老年人体质随着年龄增长下降,抵抗力也下降了,他们大热天的把手伸进垃圾桶,甚至进去垃圾房,各种病毒病菌就不说了,万一还碰到钉子、玻璃、小刀之类的怎么办?捡垃圾换的钱还不够医药费呀!还有家里有小孩,捡完垃圾都不一定会马上洗干净,然后就在小孩身上了呢。
2-其次,捡回去的瓶子之类的肯定不会马上卖,会攒起来,肯定占位置啊,房价这么高,却让垃圾占了大部分位置,很不值得吧。不过像这有钱的人直接拿个车库来装捡来的垃圾,就另当别论了()?
3-最后,捡了垃圾就能精神生活丰富了?就拿我外婆来说,她也有捡垃圾的习惯,家里堆的到处都是,每天也都计较这卖了几毛钱,有时候卖少了几毛就记在心里。更重要的是,这些卖瓶子的钱让她更不敢好好享受生活,老是觉得捡瓶子这么辛苦,又脏又累,更舍不得花钱了!
对比起来,在垃圾堆里捡瓶子纸板的行为,弊大于利。有些老年人总是为了一点蝇头小利而不考虑存在的风险,最后风险降临也许就是倾家荡产后悔莫及。
老人可能把捡瓶子当成释放压力的一种方式,以及周围人对她的情感的忽视可能会导致她们低自尊,不认为自己去捡垃圾是很不好的事。曾经看到一个老奶奶,她的女儿在中年发生了感情危机,后来就会她经常会看到她在外面捡瓶子。
富足的老年人捡垃圾的嗜好多起来,说明现在子女们陪老人时间越来越少。
多些时间陪伴在他们身边吧,就像他们以前怎样耐心陪护你。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