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110

宁静雨城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李项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扈志泉额

已采纳

在收到老师要组建“精神动力学小组”的通知之前,我们开发区的学员已经在进行着这项工作,而且已经进行了大约有一年的时间,只是我们小组还没有那么规范。也许是出于想组建一只专业团队的想法,老师公开招募小组成员,只收8到10人,而且要求非常严格:每天写一篇读书笔记,每两个周进行一次集中授课,每周都要整理国内精神分析大咖的录音,读《精神分析动力学疗法》这本书,从书中自己出题,并且每两个周考试一次。招生要求可谓是严格的,最终,报名的有三十多人,我就是其中一名。 有几点需要重点强调一下,当时想报名的人很多,因为当时报名参加李老师研修生的费用已经上万了,很多研修生想要上这个课的,结果李老师一道命令,研修生和精神分析小组的成员不用再参加。很多同学接到这个通知后,就没有报名。万幸的是,我没有接到任何通知,因此报名表里就多了一个我。第二点需要强调的是李老师举办这次课程的意义。因为李老师是青岛市心理咨询师协会的副会长,老师就要为协会做贡献,因此,本次活动,他上报了协会,由协会的人参与监督审查,因此,在面试的时候,协会的好几位大咖参与了进来。最后的结果没有让每个人失望。本来打算从三十几个人当中挑选出10个人,结果看大家那么想参与,李老师把所有的学生都收纳了,为了保证学习效果,把我们分为了三个组,很荣幸,我被分到了1组,据说,一组学生的学历还行,基本都是研究生,当然有一名医学博士,也是大神级别的人物,让我们小组蓬荜生辉。这位宿博士,写起文章来,不是一千字,而是每一篇都三千多字,每一篇都像是小论文,从摘要到关键字,从理论到实际,我的那个天哪,活生生一个博士在你面前展示的时候,只有膜拜的份了。 我记得那是一个冬天,面试之后的第一次会议是分组进行的。那次,我是带着家里的三个孩子去的,一个是大学生,我希望通过我的引荐,能够把她带到心理学的领域,另外两个是小学生,我希望让她们感受一下成人对于学习是多么渴望。开会完毕,我带领着她们去青岛大学参观了一圈,并合影留念。 之后,煎熬的日子就开始了。每天读书,写读书笔记,整理音频资料,还要出题,还要考试,天天忙的呀,晕头转向。当然,有很多善于偷工减料的学生,许多作业是跟不上的,像我这样的,算是认真的了。那个时候,我基本算是得了强迫症,天天写,有时候太累睡着了,半夜三更一骨碌爬起来,接着写。我那个时候的理念是:饭可以不吃,但任务不能不完成。记得有一次去考试,我和一名同学坐在一起。我只顾自己低头答题,题答完了,抬头一看,她一个字没动。她悄悄地问我:你每天都看书写文章吗?我疑惑地回答:对呀。我心想:这个问题还需要问吗?结果她笑了笑说:我就是来打酱油的,我的基础太弱了,跟不上。结果怎么着?我们的试卷都交上去了,她硬生生把自己的试卷留下来了。 我那个时候真是佩服她呀,对于老师的规矩置若罔闻,而且还敢报名。当然她也是相当佩服我,从此我俩成了好朋友。(千万别问这是哪位大神,我不告诉你。嘻嘻)那个时候,到了隔周周五下午,有两名同学总是会去旁听,她们就是现在我们群的穆占叶老师和刘丽囡老师,她们两个报了李克富老师的研修生班,没能参加这个小组,相当遗憾,因此只能旁听,下课就跟我们唠两句,我也是那个时候开始跟两位老师熟悉起来,尤其是刘丽囡老师,我们还是另外一个战壕的战友,更觉亲切。小组进行到快尾声的时候,我们原来的精神分析小组的成员听说我进了小组后,羡慕地不得了,后悔没有当时不顾老师反对报上名,她们也要求旁听,因此最后几次的学习,我们的队伍中总会多出那么几个人。 参加心理动力学小组的收获还不止这些,我们从这些学员中,找到了有共同兴趣爱好的人,找到了可以互相学习的人,比如:代桂云老师。她有一个公益援助团队,自己的写作水平很高,阅历丰富,再加上记者的身份,让我之后一直到今天,都在与她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我的公益团队的建立,以及很多心理方面的发展,都离不开这位同学的帮助。最后一次结业仪式,我邀请了三个好友参加,无奈路上着急,与别的车发生了追尾,没能参加,相当遗憾。年后,我们动力学学小组聚会,难得李老师有时间来参加,那天,我们第一次见到了唱歌很好听的公元,听李老师唱歌,就是那首“无言的结局”,说起来这件事,我还奇怪,刚刚结束的“职业心理咨询师实操培训”活动中,有人专门为李老师点了这首歌,我很好奇,为什么大家都知道他爱唱这首歌?要么这是李老师的“老粉”,要么李老师太喜欢这首歌,唱的次数太多,同学们都知道了。建议下次李老师换一首别的歌曲,大家都听腻歪啦。 继续说那次聚会,班长定了一个农家宴,我弯弯曲曲从家到酒店,开了大约2个小时的车才找到,酒店是在一个山上,来自农村的我,实在对山没有太大的感觉,除了觉得路难走,菜也没觉得有多好吃,印象中好像这里面的菜特别贵,时间太久,记不清楚了。但是这些都阻挡不了我们见李老师的决心,我和一名来自莱西的女生坐在一起,酒桌上她情真意切,走的时候流下了不舍的泪水。从此我们两个也算是相识了。三个月的时间,魔鬼式的训练,对于我来说,收获的太多,挺过来了,其它都不是事,所以这次“思维训练营”,对我来说,强度属于小case。每一次学习,不管是理论上,还是认识的那些同学给予我的帮助上,已经无法用某一个标准来衡量了。总之,就几个字来总结:参加李老师的课,好!

心理咨询师李项

121 评论(15)

cdzsmz5288

11月月末上映的《女心理师》,首播收视率登顶,开播连上8个热搜!豆瓣评分却只有,着实让人有些意难平。对于这部剧的评价严重两极分化,这部剧到底值不值得看呢?《女心理师》由毕淑敏同名小说改编,柯汶利导演,杨紫、井柏然领衔主演,章若楠、倪萍、张钧甯等知名演员也有参演。剧情紧凑不推塔,演员演技在线,内容有深度,引人深思。有网友表示:“天天追,一会哭一会笑,直呼过瘾,好几年没有看过这么好的剧了”又有网友不赞同:” 太浮夸了,假大空吹什么高级心理学。自杀写的跟玩的一样,台词剧情脱离现实‘’并给了一星。我认为,作为一部小众题材的都市剧,《女心理师》确实值得一看的!主要有以下三点原因:一、剧情精彩《女心理师》主要讲述了女主贺顿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工作,解析来访者的心理问题成因,帮助治疗走出过往心理的阴霾,并与男主钱开逸等人在笑与泪中治愈他人以及自我疗愈的故事。在剧情上,主要分成单元的方式讲述一个又一个悲伤又真实的故事,每个单元都不同,却都讲述着触动人心或触目惊心的血淋淋的现实。小莫就是一个例子,童年的时候遭到了校园欺凌,和校园霸凌的无数受害者一样,他不敢告诉父母同学只能藏在心里,默默地承受这本该不属于他的痛苦。“幸运的人,用童年来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来治愈童年”是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的至理名言,也是剧中贺顿的台词。而霸凌事件的冲击给他的心灵和心理带来了不可逆转的创伤,一直伴随着他的成长,甚至于像一颗种下去的种子一样影响他的成长,最终改变了他,变成自卑不自信,一切都默默承受。步入职场的他被起哄陪酒,更是怕惹怒同事选择了忍气吞声,可是换来的后果却是一个人负担了所有的应酬费。小莫的身上有很多职场年轻人的影子,他们初入职场,很多事情不知该如何面对,所以这段精彩的剧情让很多观众产生了共鸣。内容有深度《女心理师》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都市剧,主打心理咨询的主题。心理学反应社会当下流行问题,题材特殊容易抓住人们的好奇心,所以一直是影视剧行业的香饽饽,但是如果不能把心理问题揭露地特别好的话,也就过于平庸了

85 评论(13)

米诺很努力

这是一部根据毕淑敏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由柯汶利导演,杨紫、井柏然、王嘉、菅纫姿领衔主演的都市暖心疗愈剧《女心理师》将于23号在优酷播出。本剧以多个单元剧的形式呈现,聚焦时下热门社会心理相关议题,展现了由杨紫饰演的女心理师在剧中如何治愈各种来访者心理问题的过程。男主角由井柏然饰演,在剧中他心怀阳光,携手杨紫共启一段互相支撑、互相治愈的旅程。如今,快速的生活节奏下,生活压力与精神压力互相转换,心理问题正逐渐成为困扰人们的一大症结。了解它、正视它,意识到它的可控,是《女心理师》播出后,观众的第一大收获。抛开“偏见”,正视问题之后,《女心理师》紧密结合现实生活,从几方面直入人心,切中社会脉搏,抓住当下观众的心理痛点,建立起情感暗面与温暖兼具的调性。

163 评论(8)

MM头Selina

您好,我是心理咨询师李海霞。

能看出目前您对于自己做决定经常后悔这件事很困扰,不知道该如何改进。

首先当觉察到自己做错了决定的时候,您的第一反应是什么呢?就像您上面所说,第一反应是后悔,实际上呢,我们第一反应应该是接纳。

接纳自己曾经做过的这个决定,因为这个决定是当时的那种情侣下你能做的最好的选择。

想想看在当时的情景下,我们每个人都不会傻到去做一个将来,让自己后悔的决定,对吗?

所以在您决定的那一个当下已经是经过反复思考的,只不过后来事情发生了一些变化,让结果变得不那么如你心意而已,但并不能因为这样就否定自己当时所做的各种思考和做的最好的选择。

第二,我们为什么会对自己的决定后悔?

海蓝博士曾经说过人难过,主要来自于三个方面,一个是对过去的悔恨,一个是对现在的迷茫,另外一个是对未来的恐惧。

您这里提到的就是对过去的悔恨,实际上,这三种状态都是比较负面的想法,想想看,无论过去发生过什么,我们都回不去了,无论未来发生什么,我们也不可控制,所以我们能控制的只有当下,对过去的悔恨就是在浪费自己的时间,想想看当下的你还可以做些什么,努力和改善呢?

另外,关于后悔过去的决定,这件事也不完全是负面的,它也有它正面的意义,想想看我们在反思过去,总结过去的过程当中会积累自己的生活,智慧自己也会自己以后,的人生提供非常宝贵的人生经验,在这个角度来说,他对我们也是有用的。

所以综上所述,当我们发现自己做错了选择后悔的时候,先学习接纳自己做的决定,然后想想当下可以做些什么,再想一下这件事,可以给你带来哪些成长和智慧。

分三个步骤来回答题主的问题。

题主提到的对自己所做的决定后悔的现象是“反事实思维”中的“上行反事实思维”。

先来说说什么是反事实思维。

反事实思维,就是与事实相反的假想。

反事实思维通常是在心理上对已经发生的事情进行否定,然后表征原本可能发生但现实并没有发生的心理活动。一个反事实思维包括两个部分:虚假的前提和虚假的结论。

举个例子来说明吧。 小明习惯每期双色球买一注随机号码,而有一天因为工作忙没有时间,稍作考虑后决定不去买了,当晚开奖之后小明后悔了他会想,如果今天肯抽出时间去买的话,那么可能中奖的那个就是我了。

在这个例子中,“如果”就是虚假前提,而“那么”就是虚假结论。

反事实思维分为上行与下行两种。题主所说的对自己所做的决定后悔则属于反事实思维中的上行反事实思维。 它是对于过去已经发生了的事件,想象如果满足某种条件,就可能出现比真实更好的结果。

上行反事实思维容易引起负面情绪:如后悔、内疚等。

所以不管做出什么决定,事后你都会觉得之前做的决定不够好,感到后悔。

上行反事实思维是一种负面心态、对自己不信任、对现实不满足。要改变这种状态需要从改变自己的心态开始,让自己变得自信,学会知足。

下面是个人的一点建议:

1.接受自己的不完美,完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所以对待自身的不足与错误,不要过于苛责。不足与错误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知道自己的不足与错误。

2.多点下行思维。下行思维是与上行思维相反的心理状态。上行是不满足,而下行是知足。上行是消极,下行是积极。

3.利用上行反事实思维进行预设,也就是在没做决定之前先做多种假设。然后再从中选择最合适的假设。

患得患失的心理。

说明你对当前的生活状态和个人状态并不满意,你希望改变,但又不明确的知道改变的方向和方式,所以无论做什么决定,你都会在时候反复琢磨:我是不是哪里不对,是不是这样做更好。

目前,你不明白你总是为决定后悔的原因,只是在被这种纠结的状态而折磨。但至少你觉察到了自己正在被单纯的情绪所折磨,希望你看到我的这条问答,能够意识到真正的症结不在于为决定而后悔,而是你还没有理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怎么做才能得到你想要的东西。这个问题虽然很大,但慢慢来,一点点梳理清楚。

首先,目前你对什么是最不满意的?经济?亲情?婚姻?职业?....排个序。

其次,最想改变的是什么?排序

再次,最有可能改变的是什么?排序

最后,第二、三重合的项就是你可以马上着手改变的项。这一项最小的改变从哪里开始?做个跟以前不一样的选择。

别人只能帮你搭个架子,真正的清楚只有你自己心里做到了,才不会为决定而后悔。

因为你曾经因为决定错误给你带伤害,这种伤害往往来自童年,也有成年因不理智决定失败带给你的心理创伤,这种伤害和创伤会深深嵌入你的潜意识,当你再次做出决定时,潜意识就会调出你有害图像记忆,你后悔是因为你通过后悔来对抗这种焦虑,而不是真正的后悔。

你要意识到这无非是受伤的内在小孩情绪模式,而你已经是成年人,你应该以成人的姿态来疗愈它。

恨,是最负能量的情绪。我忘记哪位心理学家说了,但这话印象深刻。人,确实会干很多蠢事。世界上绝没有什么保险,能保人干的蠢事。愚蠢,让我们时常袒露在自身的脆弱和不靠谱面前,无言以对。

尤其当对至亲至爱之人造成伤害。那种悔恨,让人痛不欲生。然而,我们仍然不应去讨厌和排斥那个做出后悔决策的自己。面对悔恨,我们是要努力告诉自己鼓起勇气改过自新吗?不,你首先要做的是—— 接纳自己。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这个问题,为什么你总会对自己做的决定后悔?可能是你做了某个决定之后一段时间,你感觉到当时如果做另一个决定现在可能会不一样,可能会有更好的发展,举个例子吧,你买了一张彩票,开始你想买111111这个号,但是你想了想买了888888这个号,你回去一看你买的彩票中了30000块,你很高兴,但是你仔细一看一开始你想买的111111那张彩票中了300000,那么你会不会后悔你做的决定?如果你后悔的话,请你别忘记,一开始的30000没中的话也不应该是你的,保持一个平常心,虽然确实有点遗憾,但是总比事情搞砸,或者没有一点好处容易让人接受。

如果经常出现这种心里的话,说明你之前做许多的决定都不是通过深思熟虑,而是意气用事,所以在接下来就应该先多听多想在说,另一种就是你通过深思熟虑做的决定,到后来有点后悔,这说明百分之八十,你没有为了你这个决定付出努力,而是人云亦云,所以当你做出一个决定的时候,并不是一种口头上一吐为快,而是要为了这个决定付出百分之二百分努力,当你真的因为自己的决定,尝到了甜头,我相信你不会有后悔的想法,加油

不自信

主要就是对自己的不自信吧,没关系,无论对错,坚定自己的选择。人生没有后悔药,这样说吧,以自己的经历经验。如果重来一次的话,你做的决定并不比这次正确。没有那么多的时间让我们瞻前顾后,让我们想太多。可以回头看看,但是不要总是回头看。

更或者是不敢对自己所做的事情负责任。所以做事总是瞻前顾后。

正常啊,每个人都会有这种想法的,因为人心都是善良的,同时也有邪恶的,都是经过现实的事物所影响而产生的心理变化,当自己犯错误的时候,如果你能想到自己错了,就会自责,但是他不会表现出来,在 社会 上接触的多了,就会明白,任何事情都没有十全十美的,人不可能不犯错的,这样的人生才会精彩,有乐趣

我认为你做决定之前可能想的很周全,可是做完决定之后发现结果不是你想要的,就会出现后悔,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可能都偶尔会有这种想法,因为人生中很多事情都不会非常顺利的,可能会经历很多的挫折,往往自己一个选择,一个决定会有不同的结果,往往是我们选择了决定了,出现问题了,我们应该怎么办这是最重要的,不管做出什么决定,结果不理想时,第一时间告诉自己,这是我自己做出的决定,我不后悔,我接受自己的选择,然后在考虑一下如何面对问题解决问题,人都是这样一步一步发展起来了,不要着急,相信自己,顺势而生。

316 评论(9)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