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山青雨
最近在追美剧《老友记》,第一季第13集中,剧本调侃了心理咨询师这个职业。 剧中菲比与一位心理医生交往,她说,他算是心理医生中正常的了。然而,在与菲比的朋友聊天的过程中,他不经意犯了职业病。 他夸奖钱德勒是一个有趣的人,但是同时又指出钱德勒只是在用幽默和人保持距离。 不知他和瑞秋聊了什么,只见瑞秋无法抑制地哭了起来,嘟囔着童年发生的事情。 罗斯问他,自己为什么明知前妻是女同依然和她结婚。他说,你可能有意破坏你的婚姻,也许是自信心不足,也许是让自己的妹妹莫妮卡在父母面前不那么失败。 看到莫妮卡在拼命地吃饼干,他说:“切记,那只是食物,不是爱”。 莫妮卡愤怒地说到:“我讨厌这家伙!” 每个人听到他的解释都感到愤怒,对,他说的都对。但是每个人从他口中得知真相都感到不舒服。如果你从没见过的人,能一阵见血地指出你内心深处、恐怕连自己都没有察觉的想法时,你震惊,不相信,继而愤怒。 隐藏的秘密被人毫不费力地窥探揭露,仿佛自己是个透明人,自己的私人领域被侵犯,安全感被剥夺。 这种感觉我也曾经有过,他是心理咨询学这门课的老师,在省内有很高的知名度和权威。总感觉这种人深不可测,似乎能洞察你的许多想法。上课时,我从不敢直视他的眼睛。 剧中的心理医生做了一个不当的示范,把工作情景带入生活领域。正如罗斯所说:“他就是有点太爱分析,这是他的工作”。 对于心理学我只算刚入门,许多理论和真相于我来说依然混沌一片。最初我也曾是非常令人讨厌的学心理的。 最先给我带来震撼的是《教育心理学》。慈眉善目的老师,讲述了许多教学的方法,还播放过一些全国班主任的教学经验视频。其中印象深刻的是任小艾和魏书生,我们这群已然成年的大学生坐在下面泣不成声。这些人让我们看到了教师职业的神圣。 我们曾经遇见的老师常大喊着:“你们坐后三排的,离开学校也会是社会的底层渣滓”。 我像发现新大陆一样向周围的同学炫耀发现的另一个世界。那种知道人性的另一层面的感觉并不好受。我感觉到我曾经被残酷地对待着,也曾残忍地对待别人。 在学习的过程中,我开始慢慢探究自己,渐渐挖掘出那些被遗忘的经历,重新审视着他们。懂得自己身上发生的因果,是那些经历塑造了现在的我。有钝痛也有顿悟,有遗憾惋惜也有豁然开朗。我不知道还有什么学科可以让一个人脱胎换骨,但是我觉得心理学做到了。 那时候,我喜欢写文章,只发在QQ空间里,其中融入心理学,这样充满治愈系的鸡汤很受欢迎。后来有一些同学,几乎都是男生,失恋了都会找我倾诉。当时我是慌张的,事实证明,当时的一丝骄傲也挺令人讨厌的。 其中,我的一个高中同学是我室友的男朋友。他们在一起七年,对,从初一就开始早恋。高考后,双双考入不同的985高校,事实证明早恋并不一定影响成绩。但是后来不知什么原因,他们分手了。他找到我,我也像剧中的那位心理医生一样,信誓旦旦地帮他分析。他问我学心理学多久了。我说,三个星期。“这你都敢给我分析。”然后就没有然后了。今年春节期间,他是全班唯一一个带着女朋友参加高中同学聚会的。换了新人,我们不认识。 后来的一次自以为是的建议,让我丧失了一个朋友,也辜负了他的信任。他的女朋友在大学期间劈腿,把他甩了。这个男生在电话里哭着问我,“你知道什么是揪心的疼吗?”我不知道,但是我后来知道了,对,是那样的。 这个故事有点狗血啊,但绝对真实。我当时暗恋一个高中同学,而暗恋对象和这个男生曾经为了前面这位女生相互拉黑。当时我想,看吧,你们都眼瞎,这个女生劈腿了吧,我一点都不同情他。 事情经过是这样的,高中的时候,我的暗恋对象在网上认识了这位女生,后来这个男生也加了女生的QQ。我的暗恋对象当时是暗恋这个女生的,但是被这个男生捷足先登了。暗恋对象就感觉,朋友妻不可欺啊,你抢了我的准女朋友,咱俩绝交!(我的叙述还算清楚吧) 当时我向暗恋对象表白被拒,自尊严重受损,处于厌恶异性期。他问我怎么才不痛苦,我说,要不你们之间有个缓冲期吧。我当时看了一本书,作者就是这么处理和前妻的关系的。于是,自然把这个建议甩给他了。他照做了,结果女生觉得他是在纠缠,说了很伤害他的话。没过多久,他就找我哭诉,说我的建议害了他。我当时因为被拒绝,感到很愤怒。因为上面提到的那层关系,我把愤怒情绪投射在他身上。我根本不想理他,我一个人已经兵荒马乱了,哪还管别人家的马有没有吃草。后来对他只有愤怒,然后这段友谊的小船也翻了。 后来学到或者懂得的知识更多了,人也变得沉静。我想心理咨询师最好的状态应该是蔡康永那样的(虽然他是个主持人),温柔宽厚带有慈悲,但是也可以将自己抽离,去平静地审视发生的一切。 有一期《奇葩说》,蔡康永奇袭王嫣芸时说, “你知道苏紫紫这个事情的经历,让我们看待你的时候,其实是把你看成是一个有故事的人。而不只是一个靠着你的口才,来我们的海选应征的人。所以,虽然那个你不喜欢的照片继续流传在网络上,它在你的人生中,依然发挥着负面的作用。可是这个故事,让别人看待你的时候,带有了一个你原本所没有的厚度。所以,它不全然是毁灭性的、负面的材料。它也带给了你一些,你后来完成别的梦想的基础。” 很多人说,心理咨询师只需要微笑点头就可以了,是不是太简单了?但是能够微笑着听你说话,时而点头赞许的人在生活中几乎没有。除了你的心理咨询师,没有人愿意真正了解你。这样说令人感到绝望,但是“ 世界上只有一种真正的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 野夫说: “ 本质上我们都活在各自的命途中,谁也不能彻底拯救谁。” 咨询师应该秉持的态度应该是这样的: “当看着日落时,我们不会想去控制日落,不会命令太阳右侧的天空呈橘黄色,也不命令云朵的粉红色更浓些。我们只能满怀敬畏地望着而已。” ——罗杰斯 它还可以是莱蒙托夫的这首诗: 它还可以是 莱蒙托夫的这首诗: 一只船孤独的航行在海上,它既不寻求幸福,也不逃避幸福,它只是向前航行,底下是沉静碧蓝的大海,而头顶是金色的太阳。 我倾向于悲观主义,却也希望在废墟上开出花来。愿你做一个热爱生活的人,过一种有意义的人生。
sherryaigigi
看见|清心心理问答 小芹: 你好。如果你想半路转型成为心理咨询师,这完全是可能的,这要庆幸我们生在中国,但我国对于这个行业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这也是取消了国家心理咨询师考试的原因。 因为你提出的不是生活中的心理困惑,这个问答我可以大胆给你建议,而且可以在给建议后,分享一下这个职业可能面临的压力,希望可以帮助你对这个职业有多角度的认识。 先分享三点现实的建议: 1. 为了顺应未来行业发展趋势,建议你完成一个心理相关的专业学习,并获得学位证,本科,硕士或博士都可以,毕竟心理咨询是一个讲专业的工作,以后还是会看学历专业背景的。这种苗头已经在呈现,比如中国心理学会临床心理学注册工作委员会对于注册心理师的申请有个硬性指标就是要有心理学、医学、教育学或社会工作专业本科以上的学位。 另外,因为取消了国家心理咨询师的考试,研读一个相关学位,也是进入这个行业的一个敲门砖。既然打算从事心理咨询的职业,尽量选读心理学专业,更贴近实际应用。 这就涉及到考试了,如果你对考试有不太好的感觉,建议你先处理一下自己这个课题,也许会让你更了解自己,看看阻抗的背后是什么。 2. 完成一个一年或两年以上的连续性专业系统培训,很多机构在招募咨询师时,还是很在意咨询师的系统专业学习背景的。 武汉、北京、上海、广州和深圳这类课程较多一些,这个行业打飞机去上课是很普遍的事,课程的老师和质量更为重要。推荐简单心理、壹心理、糖心理、曾奇峰心理工作室,德瑞姆心理,以及广州白云心理医院的课程,都不错。如果你喜欢荣格方向,那东方心理分析研究院是个不错的选择。 3. 坚持阅读学习,做个人体验(成为来访者),多积累咨询量(这是从业硬指标,可以从公益咨询做起来积累经验),以及坚持案例督导。这点后面会分享更多。 我也是半路转型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当时我们考证班有近十位小伙伴关系不错,有几个月,我们每周聚一次,读书学习,共同成长,彼此鼓励,大家都隐隐期待着可以成为心理咨询师。两年过去了,只有我成为了全职心理咨询师,还有一位开始兼职零星做起了个案,其他小伙伴都在中途放弃了。 说实话,这条路确实很不容易,太多人在前期投入很多金钱和时间后,最终都没能真正迈进这个行业。这其中的缘由有很多,我个人感觉主要有三方面的压力。 行业里有个说法,心理咨询师从业前三年别指望收支平衡,这话一点都不假。从业前三年,还不包括学习期,在接第一个个案咨询前,至少要有一整年的系统基础学习期。 首先这是个需要终身学习的职业,走进来你会发现学费支出根本停不下来,因为这是一个很考验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工作。最初几年,面对各种各样的疑难杂症,你总会忍不住再去充点电。这很正常,就算咱们真是学习型人格障碍患者,后期恶补的知识和技能厚度,跟欧美国家对心理咨询师从业者的专业要求标准比较起来,差距还是很大的。 这个行业的培训费真不便宜,随便几天工作坊就几千上万。当你积累到一定水平,总算可以达到中德班中美班或某某精神分析学院这样高标准培训的入学门槛了,你激动地填简历申请报名通过面试后,几万块钱又出去了。 学费这个无底洞,比起每周要交的个人体验费与督导费,就是小巫见大巫了。 想成为一个合格的咨询师,必须接受个人体验,这样你才能让自己的人格更完善。人格更完善,你才能在咨询工作中不被拖入泥潭,才能不在咨询工作中,跟来访者互相伤害。 督导费像个人体验费一样重要,曾奇峰说,没有督导的心理咨询,称不上真正的心理咨询。我非常同意,在更专业的从业者指导下开展咨询工作,这是对来访者负责,也是对自己负责。督导师不但会帮你在专业性方面指导你,还会无形中帮你分担很多工作压力。 我个人感觉,对于新手咨询师来说,按国内行业的收费标准,每周要交的个人体验费和督导费加起来差不多要1000元,最低也要800元,否则质量很难保证。有同行曾写文说心理咨询师的成长路上,要准备一套三四线的房子,我觉得没那么夸张,但准备个十几二十万,还是很需要的。 每周有个人体验和督导的加持,你的工作压力会少很多,但并不代表一点压力都没有了。心理咨询是一个尊重专业的工作,同时还是一个非常看人的工作,我认为这是一份用生命影响生命的工作。 心理咨询师的工作压力与职场上的压力不同,职场上的压力再大,但还不至于让你当场气脉散乱。我见过一个同行刚从咨询室出来,被来访者攻击得拿杯子的手颤抖了很久,我也经历过在结束一个咨询后,僵在沙发上整整五分钟动弹不得。 不过有意思的是,这份工作最大的魅力,也在于它具有这样独特的工作压力,只有灵魂与灵魂真正的碰触,才会让你体会到这种消耗。你以为自己被耗得七荤八素后会恨你的来访者么?不不,等你精神一恢复,你依然会爱他们,而且随着工作深入,你会觉得他们越来越可爱。 为什么被来访者虐千百遍,依然爱他们呢?有一部分原因,肯定是由于这是你的工作,你收了钱,我们每一个人都想把工作做好。另外的原因,我觉得是--- 当灵魂与灵魂发生深入的触碰、信任与链接时,这当然会激发出爱。 比如,当有一个人如此信任你,把在他/她看来最羞耻最隐秘的心声告诉你,你很难不想尽全力让他/她更轻松快乐幸福。即使你表面上要克制,要无为,但当那个人更成长了一些,你内心就是会感动得稀里哗啦。 当然,你也是一个正常人,如果你恨的时间有点长,你发现自己惧怕见那个来访者,或者在那个咨询中,你有强烈的无力感。这时候,出于对来访者和你自己的负责,你要尽快跟你的体验师聊聊,看看情绪的背后是什么,看看你哪些情结被勾出来了,趁机你再完善一下自己的人格。所以,有时候,真的是咨询师与来访者在一起成长。 随着你人格越来越完善,经验越来越丰富,功力越来越深,你感到的消耗会越来越少,这是一条虽漫长却很美妙的路。 当你工作进入正轨,你会发现这是一份挺忙碌的工作,更是一份很孤独的工作。 你忙着做咨询,忙着写记录,忙着打逐字稿,忙着见体验师,忙着见督导师,忙着上各种课,忙着大量阅读,还可能忙着写作……最后你发现, 你生活中可以见到的人,不是你的来访者,就是你的体验师或者督导师,而且都是一对一的见。 这与办公室环境是相当不同的,办公室的关系不管有多少虚假和浮华,但人来人往啊。有时候,咨询师喜欢上课,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因为人多啊,热闹啊, 平时哪有机会见那么多人 ! 另外,你会跟你的来访者有很深的链接,也会跟体验师有更深的链接,但这些关系很微妙,比现实的关系显得更真实,却又绝不能成为现实的关系。有段时间你可能会很迷茫,分不清哪些是真哪些是假,但是,当来访者一次次深层次触动你,体验师一次次海纳百川地接纳你时,你很容易感觉生活中的关系有太多虚假和伪装,感觉社交质量愈加低下。 于是,你宁愿形单影只也不愿意沉迷“虚假”。人的烦恼就是在比较中产生的。 你渴望遇到可以深度交流的友谊,怎么去遇到呢?同行应该更谈得来吧,毕竟有太多相似之处。首先督导师是没时间跟你交朋友的,其他同行呢?你热情满满约见了几位,然后你发现很多同行早已孤独成仙,对你发出的友谊发展信号毫无反应。这时候你也不要气馁,这不怪你,只是他们早已不擅长交结朋友了而已。 咨询师与咨询师做朋友,表现在:严肃时,微信群里讨论一下防御机制与存在主义,然后再总结一下新的领悟;轻松时,微信群里互相攻击,互相抱持一下,然后再谈一下自我觉察。 还有一些连群都不冒泡的咨询师们,偶尔在彼此文章下点个赞,留个言,再赞个赏。这就很温暖。 为什么那么多心理咨询师喜欢写作呢?我想,恐怕没有什么事比写作更加孤独的了,以孤独克孤独,以毒攻毒,不能再有效了。 过两三年你总算打破了自己高逼格的防火墙,心想管它什么真真假假,特么开心就好,这才是人生智慧啊。不过很快你会发现,自己依然回不去曾经的繁花似锦了,因为你也已经孤独成仙了。 关于心理咨询师的孤独,我觉得这是一个鸡生蛋,还是蛋生鸡的问题。是做了心理咨询师变得孤独呢?还是因为一个人原本孤独,才选择了成为心理咨询师呢?我觉得是后者。 李孟潮说,心理咨询师不是一个想成为的职业,而是一个被选择的职业。曾奇峰也说,不是每一个人都适合成为心理咨询师,他甚至建议一个人在决定转型成为咨询师前,先去找专业人士做一下评估,看是否适合,要不然花太多时间和金钱也是打水漂。我觉得不至于这么夸张,但如果具备更能适应孤独,更能感同身受,更能持之以恒,的确会在这个行业走得远一些。 有些孤独不是说能适应就能适应的,之所以很快适应了,那真可能是你本性就如此。 也许前些年你沉浸于喧闹中只是防御孤独的一种方式,最终你总算有了勇气,敢于大大方方的孤独了。 这节小标题我没有写“孤独的压力”,孤独是压力么?不不, 没有一定级别的自恋高度,是达不到一定级别的孤独境界的。 对了,听你说在网上写简历,不知道你是看的是什么样的招聘信息?其实,心理咨询机构很少在招聘网站上招聘全职咨询师,这个行业更偏向合作的方式,另外这个圈子很小,想招募到合适的咨询师,可能转发转发机构的公众号就有效果了。招聘网站上的心理咨询师职位很有可能是这几年时兴的情感咨询师,这与传统的心理咨询是有很大不同的。建议你再多些了解。 以上是我对这个职业的一些认识和感受,仅代表我个人观点,肯定会有很多局限性和偏见,毕竟我从业不久,也许过几年会有新的认识。写下这篇文的标题,我肝颤了很久。 其实啰嗦那么多,都是废话,核心的点就一句话,真爱就 just do it ,不管三七二十一,很多心理咨询师就是这么过来的。 感恩你的信任哈,加油。 清心
食戟之喵
首先,每个城市的心理咨询收费不同,根据各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而定,以广州为例,刚入行的实习心理咨询师,一般咨询费用为100-150元每小时;正式心理咨询师300元每小时;有经验的咨询师500元左右,资深咨询师800元左右,大师级的收费自定,1000或者2000元每小时都有。其次,心理咨询师的生存状况其实不是很好,如果你想自己开公司,当然上面的收入都归你自己,但成本也要自己承担,而且要承担没有客户的风险;如果你进入心理机构工作,那么你的收入一般是基本薪资(大概2000左右)+咨询费用提成(30%左右)。再次,根据你的情况,你有这样的经历固然是你的优势,但并不能成为你进入这个行业的必然前提条件,你要通过国家资格考试,咨询技能学习,工作经验积累等很多路要走,所以,要三思再定。最后,心理咨询是阳光行业,心理咨询师也是一个有前途的职业,必然为社会所需求和接受,但选择职业要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相结合,才能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