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98

风舞飞雁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杨凤池案例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堕落紅尘

已采纳

现阶段国内类似著名心理治疗师许天红的不多,一般好些的都已讲课为主了,1《保健医苑》第二、三届编委(中国卫生部北京医院主办、中国中央保健委员会协办)(中国心理卫生协会会员)2. 现为中欧国际心理机构咨询师3、职业精神科医师(中华医学会会员、北京医师学会会员)4、心理学作家(独立、合作撰写13本书籍,几百篇心理健康科普文章),在中国、美国、日本发表二十多篇专业论文。5、自1978年开始,作为中国大陆地区首批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临床医生,专职进行临床心理学专业工作。6、中国唯一一位既是心理卫生协会理事又是监事的在职心理咨询师。7、许老师退休后,受到全国数百家心理咨询机构邀请,许天红老师是一个做事非常认真、非常严谨的人,经过一年的仔细考虑筛选,2010年最终选择加入中欧国际心理机构,继续为全国非常多的来访者服务。8、“北京八大名医-会诊中国白领健康状况”的名医之一。在《北京青年报》主编的《别让工作伤了你》一书中这样赞许。

心理咨询师杨凤池案例

89 评论(13)

曹婕倩风恬

我们每个人的生活轨迹不同,社会阅历不同,人生态度不同,所以表现出来的行为结果也就不同。我,五十年生活积累,三十年工作积淀,亲历了从学生到校长,从农民到乡长,从科员到局长,三次高考失利,十次工作变迁。从精神荒芜、节衣缩食的贫民家庭,到知识精进、生活宽裕的小康之家,即有过激情燃烧的岁月,也有过消沉迷茫的彷徨,还有过越挫越勇、越战越强的倔犟。今幸得心理咨询学的知识灌顶,使自己茅塞顿开、大彻大悟,为此,想利用后半生有限的生命,干点自己喜欢、社会有益、能力所及的心理咨询,做具有阳光心境的自己。 一、个人成长分析 人生几十年,转瞬即逝,恍惚之间我已经走过了五十个春秋。人活到这个份上,才真正体会到了“阅历是人生不可多得的财富”的深刻含意。我从高深的天地间走来,又向莫测的天地里走去,似匆匆于市间的过客,没有留下什么惊天动地的痕迹。只是凡事不奢求,不回避,量力而行,尽力而为,适可而止。坚信没有比脚更长的路,没有比心更深的海,没有比头更高的山。我喜欢宁静,更喜欢宁静中思考,一般的生活事件不会引起我明显的情绪反应。我所结交的朋友,大都是若近若离,有事聚在一起彼此帮扶,从不追求过份亲密。我倡导学习型人生,喜欢终生学习。自认为有较强的学习和社会适应能力,始终信奉“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的道理。 我深信,是自己的成长经历和人格基础决定了自己现在的一切。童年期的家庭、社会影响,使我变的沉稳压抑;青春期的奋力拼博,使我懂得了坚持到底,就是胜利;成年期的心路成长旅程,使我收获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我的父母大字不识,是土生土长的农民,只知道“好好念书,将来大了可别象我们没出息”。父亲心灵手巧、心地善良、脾气倔犟,教育孩子是嘴到手就到;母亲则是沉稳干练、委曲求全、比较有头脑。应该说,我的性格是融合了父母心地善良与沉稳干练的结果。 生于“大跃进”年代的我,打小的记忆里就是被人瞧不起的“地富子弟”。八九岁时就开始掐菜喂猪、砍草喂牲口,十几岁时就下地推土、拉粪、割麦子。那时候最大的梦想,就是有朝一日能离开这脸朝黄土,背朝天的庄稼地。生活的清苦,使我懂得了谋生的艰难和对物质的珍惜;社会的磨练,使我学会了吃苦耐劳和忍让克制;父母的“无能”,造就了我不等不靠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那个政治高于一切的年代里,自己的内心非常苦闷和压抑,尽管不懂得什么大道理,但总是在想,为什么别人家的孩子能落落大方?而我却永远被人瞧不起?难道是我的长相不出息?难道是我的“构造”有问题?从那时起,我就产生了要深入探究自己内心奥秘的动机。 七七年恢复高考,这意味着作为“地富子弟”的我,也与贫下中农子弟拥有了同样的升学高就的权利。七八年我调整心态克服长期的压抑和自卑准备迎战高考,尽管当时的政治阴魂没散,尽管没办法与“老三届”相比,但既然机会来了怎么也得拼一拼,结果以二分之差而名落孙山。七九年我憋足了劲头继续向高考冲刺,结果又以一分之差与成功失之交臂。此情此景,真的使我体会到了“一分之差,万人脚下”的滋味和道理。八零年是我有资格参加高考的最后一年,自己认真反思、扬长避短、备水一战,结果以衡水地区第一名的成绩被衡水师范学校录取。 贫穷、艰难,烧不干上进的欲望;劳累、压抑,折不弯奋飞的翅膀。那时我并不懂的什么是人生理想,但内心总觉的压抑着一股坚韧不拔、万韧不挡的力量——就是不服输,就是不低头,就是要与命运争短长。 备战高考的这三年,是我一生中撕心裂肺、痛不欲生的三年;也是我知识大补给、爱情大丰收、心灵大蜕变、社会大转折的三年。在这“暗无天日”的一千天里,我只身战斗在“三九”冰冷、“三伏”滚烫的斗室里,渴了喝口凉水,饿了吃口干粮,困了往太阳穴上抹点清凉油。陪拌自己的除了“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的憧憬,再就是黄豆粒大的窜着黑烟的油灯和孤独。我不止一次想过怠懈和放弃,但内心的煎熬始终没能屏蔽我“出人头地”的动机。这三年,我经历了撕心裂肺的疼,体验了痛不欲生的痛,但同时也收获了一生受用的知识、一生忠贞的爱情、一生政治的转折和人生质量的最根本的转变和提升。 常言说人到中年万事忙。工作压力、社会交往暂且放下不论,单说家庭的纠葛就扯不断理还乱的一团麻。妻子在老家务农的那两年,由于实行了分田到户,我又不在家,所以无论是劳动力还是劳动工具我家都是最弱的。不通情理的母亲、鼠目寸光的哥嫂再加上添油加醋的妗子,使从没干过农活的她欲哭无泪、肝肠寸断,身心遭受了无法弥补的摧残。也正是由于这一段残不忍睹的经历,使她40岁就患上了“更年期综合症”,且症状剧烈寻死觅活,一直延续了十来年。 爱妻遭罪的这十年,是我身心痛苦和煎熬的十年,也是我心灵上下求索的十年。常言说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难道天底下就数我这本经最难念?当时我并不懂什么是认知?什么是观念?什么是行为?什么是情感?更不懂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惟有的只是生气和抱怨。再后来或许是冥冥之中的指引,或许是偶然中的必然,我用血泪浸染的爱心、无微不至的呵护、润物细无声的行动和涓涓细流般的哲理,渐渐使爱妻情感上的“坚冰”有所融化,继而代之以健康快乐与随和包容的人生观。 我们夫妻心路共同成长的这十年,使我们真正收获了成熟、感恩、包容与理解,同时也收获了祸福同行的睿智人生。 我的这些经历是我人生中的巨大财富,铸就了我坚忍不拔,宽容、包容和接纳的人性品格;也为我新的职业生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职业分析 痛定思痛,淡定思静。风雨兼程几十载,现在想来使我心情豁然开朗的是心理咨询,使我爱妻转危为安的是心理咨询。但静下心来想一想、看一看,自己周围的亲戚、朋友、同事中,仍的相当一部分人还处在心理煎熬的水深火热之中。这几年,我为了解脱,为了释放,也为了寻觅救苦救难的良方,翻阅了大量的医学、生理、心理、教育和传统文化等方面的书籍。在苦苦的求索中,我突然眼前一亮,啊!是心理咨询!是郭念峰老师,是杨凤池老师还有许许多多心理大师,是他们那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使一个个身处“泥潭”的家庭重现“阳光”。我惊讶、我羡慕、我追随,所以我来到了这心理学的神圣殿堂。 在繁忙的工作、生活之余,我将所有的业余时间都投入到了心理咨询的知识汪洋。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不仅收获了丰富的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还时常联系实际反省自己的工作目标、生活态度、人际交往、亲和动机、合理情绪、人格完善、自我评价等。我积极工作,努力学习,理智处理夫妻关系,耐心友善教育孩子,宽容理解同事亲朋。在工作中我经常采用尊重、热情、真诚、共情和积极关注的态度,运用所学的心理咨询的知识,分析服务对象心理问题和症结所在。因为身心疾病相互影响,互为因果,要从躯体和心理两方面进行综合防治,身心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 我以前总以为心理咨询师是完美人格的代表,他们有着丰富的人生阅历,丰厚的文化积淀,睿智的思维方式,坚强的心灵防线,而这些都是我不具有的,因此觉得自己不具备做心理咨询师的资格和条件。学习之后我才知道,心理咨询师也是在每次的咨询中,不断地获得完善的,成长并非一蹴而就。心理咨询师也会有情结,只是他们能够较好地平衡自己的心态和情绪,万一真的超出自己的道德底线,还可以转介求助者,不会束手无策。心理咨询师还有行业交流和督导机制,大家并非孤军奋战,职业化的道路上大可结伴而行共同进步。最关键的一点,我愿意把学习心理咨询的心得和我的成长经历与大家分享,希望每个人都能充满自信地迎接新生活,用心享受生活的每一天。 我内敛、沉静、不事张扬,虽没有外向型人格的亲合、感染力强,但我的逻辑思维斟密,比较擅长处理青少年的学业及情感问题。我曾运用罗杰斯的人本主义理论,使我的爱妻顺利地度过了十余年的更年期;运用贝克-雷米的认知行为疗法理论,使我那未曾初中毕业的爱女,如愿考上了自己理想的大学;运用华生的行为矫正疗法,使好几个青春期的孩子顺利度过了逆反、厌学期。 在心理咨询的工作中我深深感受到,自己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欠缺,也体会到了心理咨询这条路并不平坦,但我知道只有通过不断学习和自我完善以及多参加各种咨询实践活动,才能提高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对于一个心理咨询师来说,知识和技术是必要的,而能容忍别人与自己价值上的差异,有一个助人的情怀,有一定的自我平衡能力和自我控制能力更是不可或缺的。心理咨询是助人自助的崇高事业,它需要咨询师站在求助者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最大程度地去理解和接纳求助者,帮助求助者解决困扰他们的心理和与心理有关的行为问题。为他人做咨询,也如一面镜子,时刻照耀着自己,督促自己发挥职业优势,积累职业经验,砺炼职业睿智。在为社会提供身心理咨询服务的过程中,也深深体会到了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 通过这次成长分析,我深刻认识到善良是我的本性,肤浅是我的天敌;冷面孔、热心肠,沟通能力欠佳是我需要进一步修炼和完善的;做有益于社会的心理咨询是我的人生归依。我即将离开现在的工作岗位,会有更多的时间学习充实提高自己。我将用心理咨询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完善自己幸福美满的婚姻家庭;我将用心理咨询学到的知识进一步培养自己的子女成人成才;我还将用心理咨询学到的知识做尽可能有用于社会的公益。杨凤池老师说:“人的外部世界有毛病找法律工作者,人的内部世界有毛病找心理工作者”。我即是一名法律工作者,也是一名心理工作者,还是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将充分释放自己几十年的人文积淀,用心灵呵护心灵,用生命关爱生命,为使自己能够成为真正的,具有阳光心境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而不懈努力!

212 评论(10)

小小爱人小姐

我是从十几年前中央电视台CCTV-12《心理访谈》节目认识的李子勋老师和杨凤池老师,据说这个节目捧红了两个人就是李子勋,杨凤池。因为那个节目就是李杨二人转。那个时候,也就是十几年前我就是他们的粉丝。刚开始的时候心理访谈的播出时间是夜里十二点以后好像是一两点钟。看得出当时我对心理访谈这个节目的痴迷程度。 李子勋老师可以用两个词来形容,阴柔美丽。我本来想用温柔帅气这两个词,但是总是觉得必须用形容女性的词语才能表达我的感受。 想到李子勋我还想到一个词叫江南才子,接着就会想到一个人唐伯虎。李子勋老师的咨询风格如漓江的水一样清澈亮丽。李子勋老师不单是长得漂亮,而且说话的声音也非常的温柔。他说着四十不分的南方普通话,更平添了无穷的韵味,说不出的魅力。像我一个男人都觉得他非常的漂亮,那么女人呢?据说他是中青年妇女的偶像。 李子勋老师是中德班的第一期学员,他肯定是精神分析学派的,不知道什么时候他走向了后现代取向。 我不知道李子勋老师是不是南方人,但是我感觉他是南方人。 李子勋老师在个人成长,子女教育,青少年成长,婚恋家庭方面著述颇丰。 作为李子勋的粉丝,他就像梦中情人一样无缘见面。而我作为杨凤池老师的学生有幸一睹真容。 杨凤池老师祖籍河北衡水,一个典型的北方老头儿,他走在大街上真的不会引起人们的注意。杨凤池老师最大的特点就是和善,和蔼慈祥友善。就像老父亲一样充满了慈祥关爱,就像春天的太阳一样温暖和煦。这可能就是他的咨询风格和人格魅力。杨凤池老师应该是中老年妇女的偶像 吧! 下面是我对杨凤池老师的一些零散的了解。不系统不完整甚至不准确。 杨老师给我们上课第一天就提出不单独合影,但是可以拍集体照。理由是耽误时间。如果你认为他耍大牌也可以,终究人家有这个资格。 三十年前杨凤池老师个人咨询的时候是免费的,或者是每小时收五块钱,一路走到了今天。 杨凤池老师自始至终都是精神分析流派的。 学校领导有一天问谁出国进修,杨老师说我去,抓住了这个机会。去挪威学习精神分析。 有一年有一个教授说我不愿意去上电视你去吧。他又抓住了一次机会进入了心理访谈。 杨老师总结自己三十多年的咨询经验,自创了分析体验式咨询法。 有一次杨老师上课的时候说,作为一个合格,甚至优秀的心理咨询师,不能长得太漂亮,太漂亮,建立关系容易分离难。也不能长得太丑,太丑让来访者不容易接受。像我这样正好。杨老师王婆卖瓜,自卖自夸,幽默中透着自信。我私下一直以为杨老师是在“影射”李老师。 从没机会去印证,有机会我也不敢啊。【个人想法,不负法律责任】 有一次杨老师上课讲到尽兴处手舞足蹈,那一天我正好坐在第一排,我就拼命的为他鼓掌配合。结果,老头子一高兴,当场给我题了一幅字,以水治水,以心治心。 如果说李子勋老师是南方的一杆翠竹,那么杨凤池老师就是北方的一棵青松。一南一北遥相呼应,为中国的心理咨询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怎么有点儿像悼词?我可没这个意思!不行就改成奉献了青年中年和老年,也是一辈子的意思。】中国的心理咨询史上将来肯定有他们两个的名字!

344 评论(8)

kimiko范范

应该是徐凯文和马晓年吧,两位老师都很厉害,还有慧心荣德的磊淼

321 评论(12)

yinyuyinyusuzezz

有段时间没看央视的《心理访谈》节目了。前些天,在网上看《心理访谈》节目视频,有一期节目是《高墙内的心灵救赎·致命的婆媳仇怨》,让人十分震撼。大致情况是:郭杰(化名)被判死缓,可是她的丈夫却要求立即执行,因为郭杰把自己的婆婆给捂死了。郭杰声称那时丈夫的不理解是导致她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之一。两人婚后的生活并不幸福,缺少沟通,婆媳关系也逐渐恶化,夫妻关系逐渐冷淡。郭杰觉得一切都是婆婆从中作梗,矛盾越来越多,在一次争执中郭杰像一头出笼的野兽,多年的怨恨一下暴发,她竟然把婆婆给捂死了。 此案最难以让人理解的是,婆媳之间的仇恨究竟要恶化到什么程度,竟能让媳妇一怒之下捂死婆婆?节目中交代,命案的导火线是,有一天媳妇买了一条棉裤送给婆婆,本想缓和下两人关系,但却遭到婆婆的冷言冷语拒绝“你何必做这些呢?假惺惺的”,言语的刺激让媳妇一下失去了理智,往日压抑的不满占据了她的头脑,互不相让的婆媳俩扭打在一起,极度愤怒的媳妇用抱枕捂住了婆婆,等到没声音了才意识到事情不好。 吉林省女子监狱心理健康教育指导中心的主任苑志敏分析,郭杰的行为是一种激情下的犯罪(Crime of passion)。在西方犯罪学中被认为是一种“挫折攻击型”犯罪,而在中国,激情犯罪的概念更加宽泛,一般被认为是当事人在某种外界因素刺激下因心理失衡、情绪失控而产生的犯罪行为。(据百度百科,激情犯罪词条) 从犯罪的心理动机上来看,郭杰不是一个轻易能向别人倾诉的人,她性格封闭性很强,长期以来自己的情感压抑和压制程度,造成她很冷静的外表下是一颗很复杂的内心,在她周围很少有一个可以吐露心事的人。心理学家杨凤池分析,郭杰的犯罪行为出来之前,是自己备受创伤和反复压抑怒火的过程。而且,在咨询中苑志敏还发现她始终只是站在自己的角度看问题,认知存在偏差,没有换位思考。 类似的案例可以让人联想到2004年轰动全国的大学生马加爵杀人案。据心理学家朱建军教授分析,马加爵案也说明了“人的心理能量和物理能量一样,只能被压抑或转移,不能被消灭。”内向敏感的性格导致了情感的自我压抑,长期被压抑的愤怒就像被大坝(即“理智”)拦住的洪水,水位有个逐渐抬高的过程,一旦超过了坝顶,就会一泻千里,变成滔天洪水无法阻拦。这也说明了很多人平时看起来内向少言,十分沉默冷静,但突然有一天她/他会像狮子一样的暴怒,甚至于在盛怒之下做出极端的失去理智的行为。类似的案例还可以举出一些,比如2013年复旦医学院研究生黄洋被害案,嫌疑人林森浩是因生活琐事与室友黄洋发生矛盾,心存不满,从而生出投毒害人的荒诞行为。 从这些案例可以看出,国内的教育体系在情绪管理方面依然基本上是个空白,包括研究生这样的高学历人士,有的依然严重缺乏情绪管理的能力。情绪作为人的一种心理活动,同样具有不可忽视的能量,需要有合理的释放和宣泄渠道;处理不好,这种能量就会被压抑下来,久而久之积少成多,有朝一日就变成决堤的洪水。此外,人们的认知调整能力也急需提高。智商高不等于情商高,在当前的教育体系过于重视强化智力培养的偏颇之处应该得到纠正;音乐、体育、美术这些所谓的“副科”,绝不是可有可无,对培养完整人格来说,作用不可抹煞。清华大学第一任体育系主任马约翰教授【也是上大校长“三钱”之一钱伟长的老师】有句名言——“体育是培养优秀公民最有趣、最有效和最适当的方法。”可谓一语中的。 那么,在日常生活中,怎样释放自己的消极情绪? 首先,可以借助合理的表达。把自己的愤怒、不满、失望、忿恨直截了当地说出来,是比较理智的一种释放。 其次,可以以私人日记的方式把自己的恶劣情绪在纸上详细写下来,然后锁进保险柜里,等事情过后再处理。 再者,不定期地向心理咨询师求助,在专业人士的帮助下宣泄情绪,调整自己的认知。 还有,参加各种体育健身活动,在激烈的比赛和汗水的挥洒中调整自己的情绪和压力。 此外,还可以在周末和亲朋好友一起走进大自然,走到郊外,在天然氧吧中吸收大量的负氧离子,宣泄情绪释放压力。 最后,提点个人看法,“激情犯罪”(Crime of passion)一词源自于西方,在翻译中似有偏颇,因为中文“激情”多为褒义,而“激情犯罪”主要表达的是贬义,不太合适。个人以为,(Crime of passion)一词被译为“冲动犯罪”似乎更为妥当。 附录 《心理访谈》20151113高墙内的心灵救赎·致命的婆媳仇怨__央视网()

273 评论(15)

妖精狮子

杨凤池,男,46岁,医学心理学暨精神医学专业研究生毕业,硕士学位,首都医科大学副教授。现任首都 医科大学心理学教研室主任,兼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特殊职业群体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心理卫生协会副秘书长。 长期从事心理学教学、科研、咨询工作。共发表科研论文二十余篇,译著六部,主编、参编教材七部及科普著作四部。曾获两项科研成果奖,一项技术改进奖。1995年获首都医科大学教学基本功大赛一等奖。1996年获北京市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称号,同年9月当选为首都医科大学十佳青年。自1987年开始从事心理健康工作,有12年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工作经验。1995、1996和1997年三度赴意大利进修,学习心理分析和心理治疗技术,1996年获国际本体心理学会颁发的?/FONT>临床心理学家资格证书。1997年6月参加瑞士日内瓦国际心身疾病研讨会,1997年10月参加莫斯科第一届世界本体心理学年会,并做大会发言。此外,还开展了大量心理学社会实践活动,被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重庆电视二台,北京和中央电台和报刊所报道,并应邀在电台和电视台主持心理咨询节目。杨凤池副教授长期从事青春期心理发展和心理障碍的咨询、人际关系不协调的咨询、婚姻家庭心理障碍的咨询,在这些方面富有经验。通过心理咨询可以帮助人恢复原本的自我,作出新的生活选择;也可以促进人们行为的改变,塑造健全的人格,体验到生活的充实和快乐。 李子勋老师简介:中日友好医院心理学科临床主任医师。毕业于四川华西医科大学,北京大学心理硕士及精神卫生研究所心理专业进修,中德高级心理治疗师培训项目第一届学员。1990年至今任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咨询与治疗专业委员会成员。多次在中央电视台实话实说栏目、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信息夜话栏目主办涉及青少年心理问题的专题讲座,在《父母必读》杂志长期开设心理咨询专栏,接触过许多涉及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实际案例,在实话实说栏目曾就“中学生强迫症”话题做过深入分析。 李子勋老师担任: 《父母必读》亲子关系栏目主持人。 《女友》深圳版布鲁夫妻婚姻咨询主持人。 《时尚健康》心理栏目撰稿人。 中央广播电台《星星夜谈》《情感世界》亲子关系节目主持人。 北京电视台《心理时间》心理专家之一。 中央电视台12频道《心理访谈》心理专家之一。

325 评论(14)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