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团购呀
一、基础,巩固练习
在备考阶段,一定要多看书,仔细看书,最好是跟着考试大纲看,有重点地看书,最好能看2~3遍。
一般来说,在75天的时间内,足够小伙伴们把书看两遍了。
第一遍精读,跟着老师上课的步伐来,在课后自己完整看一遍;一般维持在一周一科的进度。于此同时,边看书边做课后练习。7个星期,约50天的时间。
至于剩下的25天,真题占十天,第二轮复习占十天,三天纠错,看薄弱环节,还有两天看第三遍——重点。那么,从现在开始加油吧!
二、冲刺,不做新题
在离考试还有三四天的时候,不宜再做新题,以免“扰乱军心”,可以看看之前做过的错题库,或者翻翻教材,从自己不知道、不理解的知识点下手。
三、速提分,多看案例简答题
要想在考前快速提分,就看案例简答题,背一些诊断标准、心理问题产生原因、主要疗法的咨询过程,能快速提高分数。
四、调整状态,准备好考试用具
考前一天不宜过多用脑,可适当放松,做做体育锻炼,打打球、游游泳。考前一天,仔细阅读准考证的注意事项,把所需要的用具准备完好,晚上早些睡觉,第二天可有充足精力答题。
五、考”不惧,有条不紊答题
临走前,核对考试资料,准考证、身份证、考试用具等是否都带齐,提前查好路线,比预计时间提前20分钟出发,以防万一。
答题时不要紧张,把握好时间,理论知识时间比较充裕,做完后可反复检查、核对答题卡是否填涂准确。专业技能部分时间比较紧张,注意把握好选择题和简答题的时间分配。
以上就是小编为您整理的2020年心理咨询师备考的相关内容,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想要了解更多心理咨询师考试相关内容,欢迎大家及时关注本平台!
以上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关于第一次参加心理咨询师考试该如何备考?的相关内容,更多信息可以关注环球青藤分享更多干货
zhang太太
你平时会不会想太多?对自己要求高、给自己压力,这些都属于“精神内耗”。精神内耗是如何形成的?我们该如何从中解脱出来?这篇文章4200字,预计10分钟读完,告别精神内耗,松弛有度面对生活。
作者 | 黛西
编辑 | 小眠宝
来源 | 黛西巫巫(ID:dexiww001)
不知道你有没有这种经历:
觉得身边的人不喜欢,或是针对我;
总感觉领导话中有话,眼神意味深长;
犯错后,脑子里一直重复犯错的过程……
其实现实什么都没发生,内心却上演了一场大戏,导致心累。
想太多,就是精神内耗的最大表现,这也是毒害自己最严重的1个习惯。
而当精神内耗,这个坏习惯达到严重地步时,危害不容小觑。
我就曾是一名精神内耗的受害者,翻看了许多心理学的书籍,也咨询过心理医生。后来慢慢改善了。
经过系统地整理、验证、总结,我用了两天的时间才写出了这篇文章。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坏习惯,坚持认真读下去,一定能帮你摆脱精神内耗的煎熬。
什么是精神内耗?
首先澄清一点,内向不等于精神内耗严重。
我们常有一个观念:外向的人比内向的人更快乐。其实不是的。
性格内向外向与快不快乐无关,它们的区别,集中体现在社交兴趣上。
如果把一个外向和内向的人,分别关在家里待上一周:
内向的人可能听歌、看书、写字,享受一个人独处的时间。
外向的人可能会先刷手机,然后开始在房间里坐立不安,最后忍不住敲门“放我出去,我受不了了!”
相反的,如果把内向的人和外向的人,分别放进热闹的社交场景中:
外向的人,就像鱼儿在快乐的海洋里畅游。
内向的人则多少有点,“我在哪里,这里不属于我,出口在哪……”的郁闷感。
所以,内向的人不是不快乐,只是快乐的来源不同。
而且,内向和外向只是,一个人某段时间的状态。
没有完全内向的人,也没有完全外向的人,两者之间是可以相互流动的。
内向的人只要能保持内心平和,内向也没什么不好的,甚至还有很多优势,比如思维缜密、承受能力强,想象力丰富等等。
精神内耗的表现和危害
关于精神内耗,最通俗易懂的解释就是——胡思乱想。
精神内耗严重的人,通常会想太多,要求太高。
然后产生一种无形的压力,感觉自己做不到,从而导致行为难产。
而且,在内耗过程中,会体会到一种隐形的疲惫。
比如说:
在无所事事的状态下,也会感觉紧张、焦虑;
和人说话时,对方一点点表情变化、语气变化,会自己在心里琢磨很久,容易猜疑臆测对方对你的看法、对事情的想法;
不能心平气和地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想法,对方一点点疑问,在你心里就放大很多倍,感觉羞愧,自我怀疑。
如果把人的身体比做一块电池,平常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工作,会消耗一部分的能量。
这些焦虑、猜疑、自我怀疑会让你在什么都不做的状态下,持续地往下掉能量,会对我们的身心 健康 造成一定的危害。
从心理上:
轻则,让你感到持续性的不安、低落,使学习和工作效率下降2倍不止。
重则,像一颗隐藏在外表之下的“情绪炸弹”。
慢慢积聚到一定程度就爆发,让人陷入崩溃,稍不注意还可能导致重度抑郁。
从身体上:
如果精神内耗长期存在,会引发多种常见的身心疾病。
一些失眠、头疼、没胃口、经常做噩梦的反应,也都与精神内耗有很大关系。
为什么会形成精神内耗?
精神内耗的原因很复杂,性格因素、遇到变故、身体变化等等原因,都会让人产生严重的内耗。
而所有的原因中,最最最根源的是性格因素,主要集中在以下4点: (如果内耗对你的生活产生了极大的困扰,建议你及时向专业的心理咨询师寻求帮助)
1、完美主义倾向,轻微强迫症
已经定下来的事情, 要反复确认好几遍,没有问题才放心;
看到一样东西,总觉得是有瑕疵的,会左思右想找出问题;
一个新出来的想法,会设想这个想法因为很多因素不成立,而迟迟不行动。
2、不自信,畏手畏脚
接到领导指派的新任务,总担心做不好,低估自己的能力;开会讨论时,不敢表达自己的想法,担心说错话。
恋爱中,总是担心自己配不上对方,其实你哪也不差,就是总有一种自卑心理在作祟,让你患得患失。
从小到大,因为对自己的不自信,给周围的人留下了一个没什么想法、能力一般、普普通通的印象。
3、压力大,不懂怎么缓解压力
最近,去参加了同学会,发现大家都处在一个高压力、低欲望的状态。
工作经常要加班,下班之后只想休息,平时周末就是待在家里玩 游戏 、睡觉,也不想恋爱,感觉很累。
现在年轻人压力真的挺大的,如果不懂得释放压力,就会不停地向内吸收压力。
这是各种造成精神内耗的原因中,最危险的一种。
我身边的一个很明显的例子就是,有个同学因为家里的一些事情,把所有的压力和重担都揽在自己身上。
因为自尊心比较强,也不和别人说,没有及时疏导情绪,最后得了抑郁症。
4、高敏感、想太多,却不敢表达
高敏感的人,能非常敏锐地捕捉到各种细节。
从别人一个躲闪的表情,一句岔开话题的话,就能察觉到肯定有事瞒着他,猜想这件事是不是和他有关。
对于既高敏感又想太多的人来说,这些猜疑就像,在心里撕扯一个打结了的线团。越扯越紧,消耗心志。
长按扫码,分享朋友圈
如何从严重的精神内耗中解脱出来?
既然精神内耗严重的危害这么大,我们该如何解脱呢?
我通过自身经历,并且查阅了大量的书籍,总结的5个超级管用的方法,相信看完能够帮你迅速摆脱精神内耗。
打起精神,下面的内容是重中之重。
1、降低心理预期,将大目标拆分成一个个容易完成的小目标
人都会有一种看到一个大目标,就害怕完不成的心理,就像公司定的高KPI,很少人会觉得自己能达到。
所以在行动开始前:
(1)降低主观上对结果的预期
不强求自己一定要达到某个结果,在行动的过程中就不会有太大的压力。
(2)将目标细化
拆分成当下马上就能着手行动,轻易就能完成的事情,并设定一个具体的完成期限。
例如:
大目标:这个月我要看完3本书,工作太忙了没时间,我肯定做不到。
小目标:每天用1小时看XX页书,看完打个卡,一个月我看完了3本书。
因为难度低,所以不会拖延,每完成一个小目标,就获得一份成就感。
随着时间的推进,不知不觉中,就把先前觉得很遥远的大目标拿下了。
2、找出压力的根源,养成乐观的心态,合理释放压力
心理学上有一个“情绪ABC理论”,给出了不同的回答。
A(Antecedent)指事情的前因;
C(Consequence)指事情的后果;
B(Belief)指因自我和外界的评价而产生的信念。
有前因必有后果,但是前因A,可以产生好的结果C1,不好的结果C2。
因为前因到后果之间,一定会通过一座桥梁B,B才是影响后果的根本因素。
举个例子:
所以,我们对客观事件的解释才是压力的根源,心态不好的人更容易压力爆棚。
这就是为什么有的人平时学习挺好的,一到考试就发挥失常,主要还是要有一个好的心态。
既然找到了根源,就要对症下药,通过合适的渠道,释放压力。
(1)养成乐观的心态,只需每天坚持“写”、“赞”、“动”三个习惯
写:记录每天发生的美好的事;
赞:多夸赞身边的事情,多鼓励身边的人;
动:没事多运动。
(2)试着在空闲时间冥想,能减少你的内耗,保持精力充沛
(3)找到一件喜欢做的事情,形成压力的出口
感觉心累的时候,听听歌转移注意力,或者选一部喜剧电影,跟着电影的情节哈哈大笑。
3、拥有被讨厌的勇气,心里的事情别憋着,大方表达出来
精神内耗的人,遇到问题首先是向内消化。
(1)要解决这种困境,首先要修炼“被讨厌的勇气”
不要太在意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为别人的评价是你无法左右的。
而且我们都不是人民币,做不到人人都喜欢。
被讨厌是一种常态化,是规避不了的,那就要试着去接受被别人讨厌。
下次因为担心别人的评价而自我折磨的时候,试着在心里默念下面这两句话:
关我什么事,反正快乐是我的。只要我不尴尬,尴尬的就是别人。
(2)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只需做到这3不“不听”、“不看”、“不猜”
不听:每次要开口前,大脑里都会有一个声音,不停地劝你算了吧,别说了。我知道你很难抗拒这种声音。
所以你只需要集中勇气,坚持30秒不听,把你要说的话用最快速度说出来,大脑里的逃避声音就会立马消失。
不看:当面没法说出来的想法,就微信说,只要看不到对方,你的恐惧心理就会减少很多。
不猜:说完之后,不要猜想对方的反应,先转移注意力做别的事情。你会发现有的事情,就是自己臆想的太多,下次就不害怕表达了。
4、用“优势视角”看待自己,培养“成长型思维”,变得更加自信
(1)优势视角
当你陷入内耗状态的时候,越是想着,我精神内耗严重怎么办,就越是解决不了问题,会陷入内耗的死循环。
这时候,可以拿出一张纸,写下:
我现在有哪些资源? 我有哪些优势?
这能帮助你建立自信,减少自我怀疑,就不会总是进入内耗状态。
(2)成长型思维
接受自己现在的不完美、接受自己是一个内耗严重的人。
坚信只要我不着急,努力去慢慢改变,我就会变成一个低内耗、自信满满的人。
将改变后的好处列举下来激励自己,比如:
以后我就能好好睡一觉了;
我不会再做事拖延了;
和朋友、同事交流会更开心了;
我不会总是患得患失,担心别人不喜欢我了……
将成长型思维和优势视角结合起来,知道了自己的优势和资源、知道改变后的种种好处。
如果你想事情总是先从优势出发,先想着改变后的好处,你的行为至少在方向就是对的。
方向对了就不纠结、不害怕,就没有滋生精神内耗的土壤,这其实是一种根源性的解决办法。
写在最后
最后,我想说一个很重要的心态。
它是生活中所有问题的答案,叫做“带着症状去生活”。
很多人都不知道,心理咨询的一个“真相”:
带着问题去寻求帮助的人,一般都不会真的解决问题,心理咨询师教你的是让你接受现状,即“放弃治疗”。
放弃治疗=自我和解=带着症状去生活
如果不信,你看看这两句话:
不存在没有问题的人和事;人不可能只有快乐,没有痛苦。
如果你认同,说明你也知道问题是永远会存在的。
接受“问题是永远解决不了的”,你就与问题达成了和解。
秉持着与问题和解的心态,再结合我上面说的方法,一定能减少精神内耗所带来的痛苦。
放松点,别想太多,你也不差,真的。
如果这篇文章给你提供了帮助,也记得点个 “在看” ,一起告别精神内耗,松弛有度面对生活。
魔吞不動城
心理咨询师报考标准条件:
(一)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三级心理咨询师考试:
1、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毕业证;
2、取得非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毕业证,经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培训结业证书;
3、取得中等职业院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后,从事本职业工作满10年以上;
4、在校大专以上学历教育的学生允许在三年级下半学期参加,报考职业见专业对照表——心理学专业。其他非相关专业的学生需参加培训达到一定学时,并获得结业证书,才能报考。
(二)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二级心理咨询师考试:
1、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博士学历毕业证者;
2、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硕士学历毕业证后,从事本职业工作3年以上;
3、取得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毕业证后,从事本职业工作8年以上;
4、取得本职业中级职业资格证书后,从事本职业工作满5年者。
扩展资料:
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认证考试从2001年开始,到2005年国家颁布了正式标准。一般在每年5月和11月的第三个周末考试,具体时间每年略有不同。
心理咨询师2017年考试时间已确定,准确时间为上半年考试时间为5月20日,下半年考试时间为11月18日。截止2018年5月,国家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已全面结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咨询考试
茱莉亚罗伯杨
2020年,心理咨询师资格证考试认定取消,已获证者仍有效。
申报心理咨询师考试条件是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毕业证,或取得非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毕业证,经心理咨询师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培训结业证书,或取得中等职业院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后,从事本职业工作满10年以上。
新标准规定心理咨询师岗位等级分别为:心理咨询师中级、心理咨询师高级。
最新心理咨询师报考标准条件:
具备以下条件之一者可申报中级心理咨询师考试:
1、具有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毕业证。
2、取得非本专业或相关专业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毕业证,经心理咨询师中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培训结业证书。
3、取得中等职业院校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毕业证后,从事本职业工作满10年以上
扩展资料:
国家职业资格鉴定共分三个等级,作为高知识含量的职业,心理咨询师直接从三级开始鉴定。共分心理咨询员(国家职业资格三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二级)、高级心理咨询师(国家职业资格一级,2008年已经开放)三个等级。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心理咨询师考试
蹦蹦跳跳321
报考条件如下:
(1)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
(2)具有心理学、教育学、医学专业大专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3)具有其他专业本科以上学历,经心理咨询师三级正规培训达规定标准学时数,并取得结业证书。
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从来访者及家属等信息源获得有关来访者的心理问题、心理障碍的资料;对来访者的心理成长、人格发展、智力、社会化及家庭、婚姻生活事件等进行全面评估,概括心理和生理测查。
/"target="_blank"title="点击查看大图"class="ikqb_img_alink">/"esrc=""/>
注意事项:
1、心理咨询师不得因求助者的性别、年龄、职业、民族、国籍、信仰、价值观等任何因素歧视求助者。
2、心理咨询师在咨询关系建立以前,必须让求助者了解心理工作的性质和特点,这一工作可能的局限以及求助者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3、心理咨询师在对求助者进行工作时,应与求助者对工作的重点进行讨论并达成一致建议,必要时还要达成书面协议。
4、心理咨询师不得和求助者建立咨询以外的其他关系,尽量避免双重关系,更不得利用求助者对咨询师的信任谋取私利,尤其不能对异性有非礼的言行。
参考资料来源:/"target="_blank"title="百度百科——心理咨询师">百度百科——心理咨询师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