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4

  • 浏览数

    81

辉帅LED照明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为什么害怕

4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小白黄条条猫

已采纳

一、最初决定咨询时,希望获得什么帮助,即咨询目标;

当初,是什么境况让你选择了这位咨询师?通常,我们都是带着内心的痛苦,并且在某些事件的促发下,鼓起勇气找到咨询师。作为合格的咨询师(无论哪个流派),首次或者前几次咨询必须关注来访者的诉求,了解来访的背景信息,告知咨询师自己的风格和习惯,询问来访的咨询要求,共同探讨要求的合理性,然后确定咨询目标,并在后续的咨询中时刻检视目标执行情况。

最初的咨询目标在实际进程中需要随着来访的需求情况适度修整。现在,让我们回到此时此刻,题主尝试定下心来、闭上眼睛,安静的问问自己的内心,最大、最急迫的需求是什么?

二、咨询中发生的事情,是让自己得到了帮助,还是远离想要的目标;

当我们找到最大、最急迫的内心需求,通常这就给我们的咨询目标提供了一个方向。题主可以回忆一下,咨询中哪些事情(过程)让你内心有被安抚感觉? 是什么渴望,支持着你在那样的咨询环境下坚持了17次?这个问题也有利于进一步澄清自己的内心需求。 提问的答案,将帮助我们更客观、更全面地看清咨询的实际意义。

三、接下来要怎么做,能最大限度保护、关怀自己;

1、上面两个视角,我们学会分辨自己想要什么,以及什么对自己有利。

2、  它为我们提供了强有力的选择依据,学会分辨后就有了选择的自由:

3、 我们可以选择不同的方法/不同的人获得帮助,只要那对我们有益;

4、 同样,我们更可以选择停止某种方法/阻止某人,只要对我们没有帮助!

5、  有生活的地方就有麻烦,痛苦是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痛苦的感觉是在提醒我们需要做些改变,以便让生活回归正途。

心理咨询师为什么害怕

101 评论(13)

weiweivivianweiwei

问问自己,为什么害怕 害怕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造成自己会害怕的原因,从这件事上看出了性格上什么样的弱点 需要锻炼一下自己的哪一方面?如果锻炼之后不能有强大起来的改变,那心里也要记住自己的弱点,同时在其他方面做一些努力,通过一些办法,把自己的弱点给强化。比如说你嘴笨,有些场合会紧张会发抖,脑袋空白,不知道说什么…那么说话的时候就不要加快速度,暗示自己不要害怕,因为对方不吃人,只要有理,不怕身高,不怕慢,谁愿意先说谁就说,第二,第三个发表自己的想法就行了。也可以在亲朋之间结交一些人品好的,热心的有道德的,当然这些人性格方面呢,要弥补你之前的弱点,平常呢,多走动、关系近了,或者说有利益关系了,有麻烦解决不了的时候呢,可以让爱你的人帮忙一下。真心就好,平常不用再走动,关系上大出血,如果需要大出血的话,那就不是亲密的亲戚或朋友,毕竟如果你经济条件不行的话,对方也是知道的,心意到了就行。有问题就解决,心理上脆弱,害怕的话可以去学习一下防身的技巧,如果喜欢的话,学一下武术,不想学武术呢,就在强身健体方面下一些功夫。还可以看一下心理老师,也就是心理咨询师…害怕不是突然出现的,是有原因的,有的是最近出现的害怕,有的是在小时候,一些经历让你不自信,不勇敢,这都需要我们一步一步来强化自己。

342 评论(13)

柠檬朱古力

心理不 健康 ,生理不 健康 ,心智不成熟,这三类人容易对鬼产生恐惧。

当你问出这个问题的时候,其实意味着你是不太能感受到恐惧。你与恐惧感受的断裂,导致你对恐惧的不理解。

首先,恐惧是基于对人身体和精神的保护而存在。

想想在原始人的时代,我们的祖先没有房屋庇护,没有先进的武器,和野兽相比长得也不高,跑得也不快,是不是很害怕被吃掉?

从那个时候起,恐惧就已经深深植入人类的心灵。可以说,对于黑暗、对于未知、对于不可控制的恐惧,是人类多少万亿年来的本能。这个就叫集体潜意识。

当然,你我也不能免俗。

有了恐惧,你才不会乱闯红灯,这样可以保证自己的生命安全;

有了恐惧,你才学着遵守法律,遵守 社会 规则,学习如何在 社会 中生活。

恐惧为人提供一条底线,恐惧也促使我们保证安全。

恐惧像任何一种其他情绪一样,有其存在的根本必要。我们不可能消灭恐惧,只有学习与恐惧相处,把恐惧安放在可感知可控制的范围内。

其次,“鬼”代表着阴影,代表着未知、不可控的领域,想想你到了一个陌生过度,什么都不知道,恐惧就是你的本能反应。

就像我开头说的,这个问题在于你对于恐惧产生的好奇,但根本是你与恐惧感受之间的断裂。

当你不知道自己其实是害怕的时候,其实你也并不清楚自己处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也就并不知道自己到底在做什么,这才是你应该担心的。

你好,我是心理咨询师ArtEileen。

“鬼”代表另外一个世界,换一句话说就是不属于我们这个三次元世界。所以你恐惧的对象就是我们这个三次元世界以外的存在,就是空间以外的东西。

实际上“时间”就是四次元的物质,目前没有任何一个物理学家解释清楚到底什么是时间,他们只是研究了空间是什么。

鬼、时间、死亡,这三者都不在空间内。所以说到底,对鬼的恐惧就是对死亡的恐惧,是不接纳自己终究会死亡这个事实。

鬼是没有身体的人,人是活着的鬼 。没有对死亡的恐惧也就没有对鬼的恐惧。

死亡是中性的,不应该是恐惧的对象,如果恐惧死亡,就是一直活在对未来的焦虑当中,失去当下的美好。

人害怕“鬼”会产生一种恐惧,那人为什么会产生这种恐惧呢?

随着 社会 的进步,科学的发展,怕鬼的人会越来越少,鬼,是人杜撰出来的,最初是统治者,别有用人的人,来维护统治,愚昧普通老百姓的。

人生下来,大脑里没有鬼的概念,过去的时候,是大人为了不让孩子苦闹,吓唬孩子,在哭,门口的鬼把你抓走,孩子不敢哭了,现在的人多数是因为看鬼片。

举个例子,在以前,一个孩子哭,家长告诉他,在哭门口外边的鬼把你抓走,孩子不敢哭了,再大大,家长让他晚上出去拿衣服,报东西,他战战兢兢的出去,担心害怕,天又黑,还有风声,更怕,突然听到塑料声音哗哗响,或灯影下看见衣服晃,或墙角跑出一只猫, 一只刺猬,就更怕,有鬼,从此不敢出门了,这也形成了条件反射。

有时候迫不得已出门,大脑想着鬼的模样,由于高度焦虑,眼前就会呈现出自己想象的鬼的样子,惊呼,我看见鬼了,鬼就成真的了。

如果现在的飞机在明朝,宋朝的天上飞行,会有很多人下跪,天神来了,现在人不以为然,知道了动力原理,也就不相信迷信,正确科学的知识越多,怕鬼的人就会越来越少。

这本质上就是恐惧症,跟幽闭恐惧症,密集恐惧症等差不多,人总会害怕什么,比如我不怕鬼,我还在乱葬岗呆过,但是我对那种多足虫感到吓人,像蜈蚣什么的。 但大多数怕鬼的人,都会因为鬼的文化设定——一直都是害人的。

很多人怕鬼,对鬼的恐惧基本来源于电影电视的推波助澜,还有文化故事。在几乎所有的鬼故事中,鬼被刻画成伤害、杀人、害人的恶魔。人们相信所有的鬼都是恶毒的,这就导致了恐惧。

即使我们很多人真正的无神论,并不怕鬼神,但身处在一个招鬼的环境里,也还是会担心点什么。鬼文化和超自然信仰,对我们相信神秘的东西起着重要作用。比如十几年前我在乡下,当时半夜,要去另外一个村庄,我在河边走,水里有月亮,虽然我不相信鬼魂,但心里还是有点小慌,我曾经听说过那个河边发生的一些神秘死亡事件,比如一个孕妇在河里自杀了,接着是暑假的时候,人们看到几个小孩子在河里淹死了,但下去却捞不着人……

小时候听过太多这种神秘故事,都挺吓人的。有一次,我舅伯给我讲一个“真事”:那时候他带着我妈去赶集,清早五点多,太阳还没出来,路过一个坟头的时候,那个坟头上有一棵树,我妈说看到了一个红衣小孩在树上,向他们招手,我舅伯就叫我妈不要看,直接往前走,过了坟头不远处,我妈回头再看,红衣小孩不见了……

这些故事导致了一种心理暗示,每当我天黑经过一些埋死人的地方,只要那里有树,我就想到这个故事,虽然我知道这鬼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想象是真实,仅此而已。

我觉得鬼应该害怕人,不然鬼应该来统治人类了,就不用躲躲藏藏的只靠吓唬来取悦自己了。想明白之后,从此心理上没怕过鬼。

首先,我认为先得分析一下你所谓的这个“鬼”,鬼是什么呢?一种我们想象出来还不确定具体是个什么样子的事物。

然后,我们说一下害人这件事儿。让人们产生恐惧的事物肯定是自身无法掌控的。这当然也包括已知的,鬼是未知的。

我们害怕的未必是所谓的鬼,只不过是我们对未知的一种不确定。

其实我觉得你想问一下心里有鬼这个鬼。这个鬼或许对你危险性极高,可别人看来很可能它就是个宠物。

我们往往自己异常在意自己认为特别需要保守的一些秘密,老实讲,可能别人早就知道或者猜到了,只不过跟人家关系不大,人家也不说。反倒是你自己会因这跟稻草被压塌。

所有的人都有一种对未知的恐惧,越自信的人相对会清淡一些,越自卑的人会越严重。因为自卑的性格首先就是不相信自己,同时也不相信未知,那就更不相信自己能够处理和驾驭未知,当然也就更恐惧。而怕鬼只不过是千百年来的习惯传承,将这种对未知的恐惧具化而已。我们有句老话叫;“远怕水,近怕鬼”。为什么?因为近,也就代表着熟悉和依赖,所以也就越怕这种熟悉和依赖变得陌生和无法依赖。而远就代表着陌生和不依赖,那即便有鬼躲开也就是了,所以这种惧怕也就会轻一点。

人们对"鬼"的认识,大多都是从看的电影、电视、小说中想像出的一种可怕、恐惧的物体,它让人们的内心思想受到了影响,从而产生的害怕心理。事实上,这个世界上就没有鬼,当你不相信有鬼的时候,它就没有了,你越是想像着有鬼,你的内心就越害怕。

鬼,源自于的内心,是一个被惩罚的愿望 。

那么就有两个重要的问题:

由于人的动物习性,人的本能冲动的满足,可能会带有巨大的毁坏性和攻击性 。对于群居动物来讲是不能被接受的。那么人就需要对抗自己部分的本能冲动,以很好的适应群居生活,这当然也就直接产生了文明。

然而这些本能冲动,很大程度上被压抑进潜意识里,很难被意识感知或觉察。 那么压抑本能冲动的职责就交给了精神世界的一个组织-超我(理想的自我),可以简单的理解为自我约束。

然而超我并不是总是那么强有力,而且有用。对于过于强烈的本能要求,会显得力不从心。 那么人就希望借助外部的力量压抑自己的本能冲动,就是外部力量带来的惩罚。

所以人在本能冲动,压抑不住的时候,就希望外界力量给予惩罚,加强自我监管的能力。

鬼、神就是这个惩罚愿望的向外的投射物,一个强有力的、人生同体的象征 。

然而本能冲动这产生与压抑,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潜意识的过程,我们不能觉察。

所以人们很容易就认为鬼是独立于人的一个外部的力量。其实就是人一个心理活动的产物。

不做亏心事,就不怕鬼叫门,其实是很有道理的。 只不过这个亏心事在我们的内心深处不一定是我们已经做了,是我们想都不行,想了都会接受惩罚。

人们认为鬼人知晓一切,你知晓这一切的只有我们自己,所以也间接的证明了鬼来自于人的内心。

对鬼的恐惧也就是对自己本能冲动的恐惧 。

142 评论(12)

fionazhang77

主要有这么四种:第一种,不去讨论死亡,是因为他不知道该怎么去做;第二种,怀疑死亡和治疗之间的关联,不愿触碰与治疗无关的话题;第三种,认为病人本来就己经很焦虑了,讨论死亡会引起更大的焦虑;第四种,认为讨论死亡很有必要,通过向死而生,追寻生命的意义。我个人是完全赞成第四种态度的。 因为治疗是对个体生命过程和意义的深层次的全面探索,既然死亡占有存在的中心位置,既然死亡和生命本来就是互相依存的,我们怎么可能忽略死亡? 其实,除了死亡和亲人死亡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机会都可能让我们在日常治疗中谈到与死亡相关的问题,比如衰老,身体变化,年龄阶段,显著的生命里程碑一一孩子离开家去上大学,空巢,退休,第三代的诞生等,还有报刊对于各种死亡事故的报道,此外,在我们每一个人的每一个噩梦里,也都包含着死亡的明显痕迹。 如何谈论死亡?我觉得我们可以用一种直接而平常的方式进行。我们可以通过获取求助者对死亡的经验史来获取他们对于死亡的态度。比如,他在什么时候第一次意识到了死亡?他经历过谁的死亡?他对死亡持什么样的态度?他对死亡的态度是否发生过转变?等等。 对于伴有强烈死亡焦虑的病人,我们可以陪他对恐惧或焦虑进行细分,平静地询问在对死亡的恐惧焦虑中到底是什么最让人感到害怕,这些问题通常包括对死亡过程的恐惧、对活着的亲人的担心、以及担心自己死后的生命和消亡,如果我们围绕这些做一些细分排解,可以很好地缓解他们对于死亡的恐惧焦虑。 我记得我妈妈在走之前,我是第一次和妈妈平静地聊到了死亡。我记得我当时告诉她,生命就是一个不断的轮回,死亡既是与一部分亲人的分离,也是与另一部分亲人的团聚,就像我们活着的人,今天在这样的一个地方和这样的一群人在一起玩,明天搬到另外的一个地方,就和另外的一群人在那个地方一起玩一样…… 这个解释我当时是非常满意的,因为我觉得它完全可以部分地缓解妈妈对死亡的恐惧和焦虑,后来,我听姐姐说,妈妈在走之前,有一天对她(姐姐)说,说外婆和大舅妈(都已去世)去接她(妈妈)了,外婆站在大门外,大舅妈来到她(妈妈)身旁,笑吟吟的。妈妈后来走的时候非常平静,悄无声息,完全看不出痛苦的模样,这多少与我和她对死亡的探讨有关。 谈论死亡,不仅能让一个人平静地面对死亡,同时也能够让人重新审视生命的意义,活出真实的自我,活出生命的价值,许多伟大的文学作品里经常会包含这类信息。比如,托尔斯泰的小说《伊凡.伊里奇之死》,伊凡.伊里奇是一个品性卑劣的地主,在痛苦中面临死亡,但是在生命结束之前,他突然意识到他的死亡之所以如此糟糕,正是因为他一直生活得如此糟糕。他的这种洞见给他的生命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伊凡.伊里奇最后的日子里,他活得平静而富有意义,这是他从未体验过的状态。 (关于死亡讨论的相关专题,未完待续)

155 评论(8)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