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乐@天使33
令人心动的11个炫职业
令人心动的11个炫职业
也许你只有5年或更短的工作经验,也许你还是80甚至90后,但你一样可以拥有过万的月薪。只要你在这些感受时代脉动、竞争少之又少而又非常时尚的职场中拥有一席之地。
这一期,理财周报将向你推荐11个令人心动的职业。
网络玩家曾是上个世纪的代名词,当时一个月近5000元的收入早已没有什么吸引力。取而代之的是,新兴的手机编程员,他的月薪比一般的电脑编程员高50%甚至1倍,劳动成果主要服务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软件。网络游戏评价师,他的工作看似轻松,实际上往往决定着一款投入数千万的网游的终端反应。
你可以投身于银行,做一般的柜台职员。但也可以选择一个更有挑战性的职业权证销售助理,在香港,这是花红颇令人心动的岗位,如果这个职业适合你,那么恭喜!你可以在30岁之前拥有数百万的存款。当然,在金融危机下,你也可以投身金融就业辅导员,金融危机席卷下的美国,这是平均收入比一般金融圈职员更高的职位,这种趋势,很有可能慢慢舶入内地。
也许,你也可以选择财经类心理医生,去年,香港新增了超过100个类似的职位,专门为备受困扰的财经界人士服务。他们的收入也不容置疑,不过,他们与一般的心理医生不同,他们需要具备金融行业知识。
如果你有一对儿女,又想让他们接受良好的教育,你首先会想到什么?没错,私人培训教师是当下很时髦的一种职业,月入过万是他们的普遍状态。
他们中,包括钢琴教师、拉丁舞教师、游泳教练甚至个人事务助理。
不过,在所有行业中,时尚圈是最容易诞生富有想象力的职位的。例如品酒师,不明就里的人还以为他们的工作就是“到处旅行、出入高级场所、结识品味不俗的人以及获取各种红酒知识和烹饪技巧”。例如奢侈品鉴定师,虽然年轻,但你一样可以拥有好眼光。例如私人形象顾问,你永远都要有一颗时尚和乐观的心,你的客户就是你心灵的影子。
还有乐疗师,在你抑郁和痛苦时,你是想听印度的菩提梵音还是西方的古典抒情小调?不要紧,乐疗师可以帮助你。
怎么样,这些职业够酷,能够贴合你那不拘一格而又躁动的心吧?
品质职业 开拓生活方式
他们是:瓷器鉴定师,画廊总监,花艺师,咖啡师,年入30万封顶
这是一群不需要朝九晚五的人,有着不错的收入,却过着与普通白领全然不同的生活。该怎么形容他们的工作呢?酷、小资、时尚、文艺?或者都有,或者都不准确。但有一点是共同的,他们的职业正试图开拓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
我不需要朝九晚五
上海莫干山路50号,每天下午黎悠佑来到这里,开始一天的工作。作为雅巢画廊的老板,悠佑的工作比较自由, “因为生了孩子嘛,需要有时间陪自己的小孩儿。”其余的时间就看书、逛街,悠闲自在。
瓷器鉴定师孔超,同样是从下午进入工作状态。不过有时会工作到半夜两三点,所以上午都在家睡觉。“我们过的是美国时间”,孔超笑称。收藏家是孔超主要的服务对象,“他们都有其它工作,收藏投资是副业或业余爱好。”为了配合这个时间,孔超的工作就从他们下班开始。
而花艺师宋涛,礼拜三接受理财周报记者采访当天,休息在家不用工作。“主要是接到订单的时候就比较忙。有时一个月都在休息,但有几个月会特别忙。”
每天,白领们正在拼命挤地铁抢座位的时候,他们还在被窝里做梦。工作时间特别灵活,意味着做什么都可以错开高峰,避开拥挤。
你的工作够好玩吗?
“好玩,创造美的成就感。”说到为何做花艺师,宋涛不停地强调好玩这个词。
对于80后来说,仅仅收入丰厚已不能捕获他们躁动的心,关键还得好玩,够酷,符合兴趣爱好。每天和花花草草相处,用它们来装点时尚的生活,这对宋涛来说再好玩不过。
孔超在做瓷器鉴定前,曾就职于4A广告公司和各家外企。两年之内换了5个工作,就是没有一个满意,不停地跳巢寻找下家。学文物出身的他,最终还是选择了老本行,这才消停下来,并且一做就是6年。
瓷器、玉器、竹木、象牙雕刻品……这些都是他平日涉及的文物,“从委托方手里拿来拍卖,帮他们对这个文物具体的经济价值、文化价值进行挖掘,通过拍卖会来推荐给我们的买家、收藏家,做一个中介的工作。”孔超很享受这个传递价值的过程。每天和文物打交道,去发现它们的价值,正是他的兴趣爱好所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是工作,也是享受。
这和悠佑的工作有些类似,只是她是和画打交道,主要经营当代艺术、名家版画。悠佑喜欢研究当代艺术,在安静优雅的画廊里,挂着她精心挑选的作品。悠佑将这些美的艺术品销售给欣赏它的人,传递美的过程,也颇具成就感。
而Costa的咖啡师Daniel经常在家研究各种不同的配方,把牛奶打出热热的奶泡,再用咖啡机把咖啡豆磨成粉,然后冲泡成咖啡,不同原料相配有不同的“化学反应”,Daniel很享受这种创造的过程。当年学的.影视创作,毕业后却做了5年的咖啡师,Daniel觉得创作咖啡与拍电影一样好玩,同样是一种创作,在他手里,一颗咖啡豆的可能性千变万化。
创造有品质的生活
这些职业大多受到年轻80后的青睐,“你能想象一个老头跟你介绍用花花草草装点时尚生活的东西吗?”宋涛笑着说。时尚、酷、文艺,这些元素融入在他们的工作里,同时成为他们的一种生活方式。而工作的乐趣就在于用自己的技艺,让顾客的生活更有品质。
比如咖啡师经常提倡more than café的概念,他们制作的不仅仅是一杯咖啡,其实也在传递一种文化。
Daniel熟知每一种咖啡豆的味道,他希望把品咖啡的乐趣传达给顾客。“顾客是需要培养的。”Daniel强调。据了解,咖啡有几千种味道,但主要的也就是酸、香、苦、甘、醇等五味,咖啡师要在短短的几十秒内把这五味都体现出来,等待顾客品尝其中的乐趣。
想象一个安静的下午,独自悠然地坐在咖啡厅,听着美妙的音乐,品着五味咖啡,聊着咖啡的文化和不同咖啡豆的微妙区别,匆忙的都市生活终于娴静下来。Daniel说他喜欢用自己的方式改变和影响别人,与顾客交流的过程中,是改变他们对咖啡的认识,为他们提供一种更独特的生活方式。
而悠佑试图给顾客创造简单、有美感的生活。悠佑认为“艺术家是现在这个时代一群比较单纯的人,更多是活在自己的世界当中的。”跟艺术家相处多了,自己也变得简单,她想把这份简单和美传达给顾客。
同时他们的收入不菲,一名优秀的花艺师年薪可能过百万,不过行业内年薪的跨度也很大,宋涛透露“8万—300万之间,主要看花艺师的手艺和名气”。
多金,符合自己的兴趣,还能改善别人的生活方式,对于年轻人来说,有什么比这更酷的工作呢?
时尚造梦者 重画一个你
他们是:婚纱设计师,时尚买手;“终日与美丽衣衫相傍的工作”
造梦者
囍堂在一个居民小区内,旁边是深圳的人文之地创意园。小区里树木繁茂,阳光只能从缝隙间落下。
婚纱定制室在顶层六楼,上下两层复式结构。进门就是一件堆纱褶皱的婚纱。婚纱陈列、设计师工作室、试衣间都在二楼。
木质阶梯走上去,杨镇榕正从沙发上起身,旁边是一道白色斜窗,阳光明亮地照进来。她穿着素色衣裙配米黄色开衫,戴着一条金色圆球的长项链,未施脂粉。
陈列室里挂着婚纱样衣,一室里都是白纱与蕾丝,有的裙摆拖曳到地上,像近在咫尺的梦。这些都是杨镇榕和其他设计师的作品。
她习惯称客人为“MM”,每个人过来,“都是幸福和喜悦的。”她们可以在样衣里面挑选喜欢的款式,然后量尺寸再进行定制,这叫“成衣定制。”选好成衣后也可以进行少量修改,比如把拉链改成绑带,或者将及地裙摆加上拖尾。
每一季,杨镇榕会带着设计师团队推出新的款式。而有些新娘对这一袭嫁衣有自己的想法,杨镇榕就会量身设计一套。从画设计图开始,她需要了解新娘的性格,知道新娘的想法与需求,然后拿出不同的方案以供选择。
“最快的两天,新娘就选定了方案。慢的可能一个月才能定方案。”杨镇榕说,“一生只此一次,难免犹豫。”
为闺蜜设计婚纱
她最喜欢新娘带着闺蜜一起来挑婚纱,“她们互相交谈,一起试衣服。闺蜜总是能够知言不讳。”通过闺蜜,杨镇榕更能了解新娘。如果来的是新郎,情况就不一样了,“十个新郎里面有八个对每一款都说好看,到最后决定的时候只会说新娘来决定。”
量身定制一套婚纱通常需要三个月时间,比成衣定制多1个月。量身定制的价格也高于成衣。一袭成衣定制的婚纱价格从两千开始,面料好、工艺繁复的6000—8000元。量身定制的价格则过万。“婚纱的价格主要和设计、工艺、面料相关。”
玻璃茶几上放了一幅草图,是杨镇榕正在设计的一款婚纱。“这个MM希望一衣两穿,迎宾的时候与仪式的时候都可以适合。”一子露肩的上身设计,下摆是散开的蓬蓬裙,“其实下面的纱裙是用绑带系在腰间,而里面是紧身的小礼服。”
“第一次做婚纱设计是帮自己的手帕交”,杨镇榕说,六年前,她的闺蜜遍寻不着满意的婚纱,于是干脆让杨镇榕来设计一件。“我们一起长大,一起上学,我知道她要的婚纱长什么模样。”于是只用一天,两个人就定下来方案。然后,她带着闺蜜去市场上找面料,找师傅。
“当你看到自己的设计被别人穿上身,一个女孩从普通变成公主,这种成就感无法用语言来表述。”杨镇榕觉得自己就像一个造梦者,给每一个新娘的爱情穿上此生最隆重的锦衣。
与华服相伴
Eva生活在米兰。即使这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时尚之都,她的风格也从未被淹没。每一季的时装周外面,Eva都是镁光灯追逐的Icon。
她是时尚买手,这并不是一个被清晰了解的职业。Eva说光线与艰辛并存。很多时候,也是被外人看见的时候,她都穿着华服,出现在世界各地。然而,工作时除了衣裳,更多的是采购计划、报表以及数据。
她去过很多地方,对别处的生活就像对不同品牌一样博爱。今年开始,她与朋友合作了一个服装品牌The Garden Party(TGP),目前只有淘宝商城的网店。她负责策划与品牌。
米兰的大街上已见她穿着新品牌的街拍。紫色丝绒西装配格子衬衫,手上拿桃红色vivienne westwood 的手包。她说:“我愿意走遍世界,让我的时尚触角初级每个有美的角落。”
她的人生经历能够让诸多女人尖叫。她有一段堪称完美的爱情,那是一个叫John的建筑师。于是她的微博名字叫Eva-John。两个人在一起已经十年,Eva总是叫John“老爷。”两个人几乎一同长大,一起念书。
John想出国,于是Eva放弃了国内秀导的职业。两个人一同来到新加坡。由于不甘生活过于闲适,于是两个人又辗转来到米兰。Eva的时尚买手之路正是起于米兰,在朋友推荐之下,她去了Istituto Marangoni学习怎样成为一个买手。
之后顺理成章留在米兰工作,奔波在秀场之间,与华服相伴,“终日与美丽衣衫相傍的工作是我此生永不厌倦与疲惫的满足。”
Eva没有盲目钟爱的品牌或者风格。她钟爱Alexander McQueen戏剧般的繁复与精致,也愿意尝试Balmain极度奢华的军装风,同时更不会放弃Chanel历久弥新的经典。只要是与身材、气质相契的搭配风格她都不抗拒。
在大部分街拍里,Eva都微微昂着头,透露出骄傲的时尚精英范儿。然而,私底下,她讲话时喜欢用语气助词,软软的,礼貌的。
“玩家”工作 随时实现想法
他们是网游策划、手机编程、网游评价师,玩游戏是工作,年入最高50万
1982年生的网游创业“老人”
隆寒辉笑着说自己是公司里年纪最大的人之一。他不过出生于1982年,今年刚刚到而立之年,是深圳冰川网络技术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公司的主要业务是开发以及运营网络游戏。来来往往的都是年轻的面孔。
这家公司在深圳科技园内,不远处就是腾讯大厦。深圳科技园里云集了众多IT、生物技术等各行各业的公司。冰川网络的办公室在二层和四层,二层是游戏开发团队的办公室,四层则是市场部、商务部等部门的办公地点。不断有人上上下下。
这家公司成立于2008年1月,那时隆寒辉不过26岁。参与创立公司之前,他在腾讯工作。“事实上2007年的时候我们就在策划远征这个游戏了。”
《远征OL》是冰川网络的第一款大型在线角色扮演游戏。“策划、开发前前后后大概经历了三年。”隆寒辉说。
主要工作是玩游戏
一款网络游戏的诞生需要经过三个阶段,分别是立项、开发以及测试,最后才是发行。“开发的过程中我们就会开始测试了。”隆寒辉说,“测试主要是为了检测出游戏中的bug。”作为策划总监,隆寒辉现在主要的工作就是玩游戏,“找出游戏中的bug。”他每天开着电脑的时候就会挂在游戏里。“上学的时候就喜欢玩游戏,没想到机缘巧合之下现在进入了这个行业。”本科时,隆寒辉在湖南大学学计算机专业。
隆寒辉并不是唯一的测试人员,“我们会给玩家发入门券,邀请他们来感受新的游戏。”在测试阶段,一般在线峰值要达到一千至两千,也就是说大约有一两万人参与测试。“测试还只是一个在内部进行的阶段,外面的人是不会知道这个游戏的。”
除了玩自己开发的游戏之外,隆寒辉也要玩其他的网络游戏,“几乎每款新出的游戏都要尝试一下。”他笑称玩游戏就是他的主要工作。
公司里繁忙的景象源于新游戏的即将发行。第二款在线神话网游九州被隆寒辉形容为“二次创业”,他一直在繁复测试的也是这款游戏。“我们忙起来就是朝九晚十二。”他笑着说。
在游戏开发阶段,公司首先要保证员工的薪资,反而管理层的薪水就会降低,“类似乔布斯一元钱年薪的做法”。等到游戏发行之后,公司会将利润的10%发给开发团队。
隆寒辉的脸上始终带着笑,尤其是讲到工作内容讲到游戏的时候,“这个行业与别的行业不一样,不管我有什么想法马上就能在游戏中实现。”他举了个简单的例子,“我觉得某个界面不够好,马上可以修改。或者认为游戏中哪里的体验不够好也能修改。”这种愉悦来自于对梦想实现的无限接近。
画游戏场景图
陈德汉是隆寒辉的同事,只不过他并不与繁杂的游戏编程有关,而是负责美术设计。他手下做美术的团队有50多人,最新完成的作品就是上述所提的《九州OL》。
在这样一款游戏里,陈德汉带着他手底下的团队最终要确定完成60多张场景图,上千张不同造型的人物、怪兽等生物图,还有一些界面设计。“美术的工作主要在早期。”陈德汉说。在一个游戏立项的阶段,故事架构、背景确定之后,美术团队就要按照其背景确定游戏的画风以及人物造型。“画很多方案出来,大家在会上讨论看最终确定哪一种。”
新游戏九州取材于上古神话。于是陈德汉与其团队最终确定的画风充满了中国古典色彩,笔触细腻。他拿出一张画,远景是云雾缭绕的庙宇,近景是几株苍翠的古松,而正中的特写是一只正在卖萌的粉色兔子。
“对我来说,最开心莫过于画出一张漂亮的图,这是很有面子的一件事情。因为圈子里会流传谁的哪张图非常漂亮。自己做的游戏很漂亮,就能自豪地叫朋友们来玩。”最早,陈德汉并不在网络游戏行业里,他学的是美术专业,毕业之后做过平面设计,也做过影视后期,最终来到了网游,“做网游的挑战性更大一点,而且这是一个娱乐行业,就是要给人们带来快乐。”现在的陈德汉已经不再自己画图,“工作还是很忙。”他说美术团队与游戏团队的工作性质不一样,“一个游戏团队开发一个游戏,开发结束以后他们就可以休息一段时间。但是美术团队只有一个,每一款游戏的美术设计都得由我们负责。”
除此之外,“玩家”工作中备受青睐的还有新兴的手机编程员,他的月薪比一般的电脑编程员高50%甚至1倍,劳动成果主要服务于苹果和安卓系统的软件。而网络游戏评价师的工作看似轻松,实际上往往决定着一款投入数千万的网游的终端反应。
与钱打交道 30岁前拥有百万家财
他们是:权证销售,金融就业辅导员,财经心理医生,年收入100万封顶
进入这间办公室需要两张磁卡,一张是私人大厦的,一张是公司的。虽然只有29岁,但王磊已是这间办公室的主人,他的身份是权证销售主管,离他的办公室不到10米的地方,还有另外一个大厅,那里有他的三个助手。
金融圈的时髦就业辅导员
当然,除了权证销售外,在香港的金融圈内,还有一种职业是既有挑战性又有趣的,那就是就业辅导员。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去年,香港共新增了超过100个相关职位。
实际上,在美国,就业辅导员是很吃香的职业,尤其是在2008年金融海啸爆发后,华尔街许多金融机构人员失业,不少就是征询了就业辅导员的意见后,转投实业或其他行业的。
不过,在内地,就业辅导员的角色一般由就业咨询机构的人员担任。
王磊的朋友Alice就是一位就业辅导员。Alice拥有在金融机构从业的经验,这令她更容易接触和理解圈内人的艰辛。
Alice时常会给从业人员一些建议,例如根据他们的爱好、性格和学历背景分析什么职业最适合他们。例如,一线的销售人员可能需要品貌俱佳,而研究人员则偏重学识背景等等。
然而,想成为一名优秀的就业辅导员也并非一般人眼中的那么简单。Alice平时也忙着为自己充电。王磊说,平日朋友的一些聚会Alice也因为参加一些培训而不能来。
权证销售月薪动辄过万
王磊所在的公司,隶属于一家外资投行。他每天的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接听电话上。王磊说,与权证销售助理不同的是,按照公司的规定,资产在一定规模以上的VIP客户的征询电话,必须主管亲自接听。如果你想成为这家投行的VIP,最低标准是500万港元。
王磊说,在权证市场上,500万港元往往意味着5000万左右的流动量,因为权证的杠杆一般是10倍。王磊是内地移民,以前曾在中资银行从事产品销售。他很珍惜目前的工作,虽然工作有点单调:他必须在接到客户电话的几秒钟之内报出准确的权证价格,这需要敏锐的听力和思维。他说,有时入睡时眼前还都是公司权证的代码和闪烁的红色或绿色数字。
王磊在现在的公司工作三年后,升到了目前的职位。这意味着,他终于可以交得起位于香港九龙塘一套800平方尺(约合80平方米)豪宅单位的月租。月租2万港元,大约要花掉它每月收入的1/4。
有时,王磊也会想在35岁之后退休。他的几个前辈都是这样做的,一位曾任职于美林的前辈,退休年龄是34岁,比他预想的要早一年。由于业绩出色,这位前辈在半山拥有一套价值几千万港元的豪宅,而积累的人脉,可以保证退休之后依然活跃于市场。
实际上,像王磊这样的权证销售主管,大部分收入都来自于年底的花红。如果业绩好,一年忙下来,至少能拿到数百万港元的花红。因此,这个职业的竞争压力也很大,有时,新手坚持一两个月就离开了。
“关键是要找到这个职业中间的乐趣。”王磊看了看手表,尽管下午5点多还要参加公司的会议,但他还是一边与记者谈论最新的市场行情,一边平静地往咖啡里加糖。
稀少的“财经心理医生”
不论是在香港,还是在内地,还有比就业辅导员更新兴的职业。“财经心理医生”就是一种。其实,严格意义上“财经心理医生”也只是心理医生,有时还是私人医生。不过,他们的病人大多是金融圈内的人士或者是一般的投资者。
近两年间,香港这类的心理医生数量增长比较快。他们一般拥有英国的医科学位,月收入至少在10万港元以上,如果你在英国读一个相关学位,大约需要5年。毕业后,只要你通过香港政府的审核,大约28岁时你就可以拥有自己的诊所。
在中环寸土寸金的地方,记者一样可以找到这类的诊所。不过,相对而言,内地私人的心理医生诊所相对较少,即使是在大型综合医院,心理科也许还被视为另外某种科的附属。
对于“财经心理医生”这个新职业,张亮也很感兴趣,他认为,这兴许可以为他的事业发展增加一些砝码。他本科时念的是经济,工作后他又考取了心理咨询师。
从前年开始,张亮发现他的客户中多了一类人,他们走进诊所后,显现出典型的焦虑症状。张亮说,这可能与最近的投资环境也有关系,例如股票投资,好像很多人都有亏损。心理上自然就有压力。不过,对于这类客户,张亮说,最好的开导还需要家人配合。
火星的星星
1.主持国家初、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研制及教材开发课题(教育部重大项目,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计划项目)2.主持教育部面向21世纪高师院校课程教材改革与实践计划JS042A重点项目化学教学论系列课程改革与实践3.负责国家96-750重大项目中学化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制与开发4.负责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九五规划重点项目中小学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心理学研究核心子课题化学学科教学心理研究与应用代表性论文:[1]. 秦林, 王磊与孔德靖, 促进学生高级思维发展的“物质的分离”主题探究教学模型及实施策略的研究. 化学教育, 2014(03): 第13-17+11页.[2]. 黄鸣春,王磊等, 基于认识模型建构的 “元素周期律.表”教学研究. 化学教育, 2013(11): 第12-18页.[3]. 徐敏,王磊, 有效碰撞理论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价值分析及其教学策略. 化学教育, 2013(01): 第6-10页.[4]. 姜言霞等, 基于模型建构促进学生“化学反应速率”认识发展的教学研究. 化学教育, 2013(03): 第20-26页.[5]. 胡久华等,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电离和离子反应”专题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 化学教育, 2013(04): 第44-49页.[6]. 宋万琚与王磊, 高中生“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素养”测量工具的开发研究. 化学教育, 2013(10): 第88-91页.[7]. 王磊等,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化学反应原理”绪言课教学研究——基于化学反应认识模型建构. 化学教育, 2012. 33(11): 第12-20页.[8]. 刘东方与王磊, 科学探究能力的构成要素——基于国外科学课程文件的分析. 化学教育, 2012. 33(9): 第44-49页.[9]. 魏锐, 黄燕宁与王磊, 例谈体现科学概念本质的教学设计. 化学教育, 2012. 33(9): 第64-68页.[10]. 齐红涛, 赵河林与王磊, 物质的分类相关概念及其教学分析. 化学教育, 2012. 33(4): 第10-15页.[11]. 支瑶等, “物质的分类”促进高中生无机物性质学习的功能价值分析及其教学实现. 化学教育, 2012. 33(4): 第28-35页.[12]. 姜言霞, 王磊与支瑶, 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价值分析及教学策略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 2012(09): 第106-112页.[13]. 王磊, 学生认知发展研究是课程设计和教学设计的基础. 基础教育课程, 2011(12): 第40-40页.[14]. 王磊与刘东方, 中考化学试卷探究题的评价内容与水平要求设置研究——基于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的一致性分析. 基础教育课程, 2011(3): 第76-80页.[15]. 王磊,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十年实施回顾. 基础教育课程, 2011(7): 第62-69页.[16]. 潘程等, 对“化学与生活”模块中“食品添加剂”内容的教学设计研究——基于培养学生与生活相关的化学科学素养. 化学教育, 2010. 31(12): 第30-33页.[17]. 陈颖等, 促进学生有机物性质认识能力发展的“醇类”教学研究. 化学教育, 2010. 31(9): 第24-29页.[18]. 王磊与宋万琚, 营造平等空间,扩大课程参与——基于教学设计的中学化学网络教研模式及其实践. 基础教育课程, 2010(7): 第24-26页.[19]. 支瑶, 王磊与张绪姝, 化学平衡常数对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功能价值分析及其教学实现. 化学教育, 2010. 31(6): 第29-34页.[20]. 魏锐与王磊, 徐光宪院士教育思想访谈录. 化学教育, 2010. 31(5): 第1-6页.[21]. 王磊, 基础化学教育课程改革10年进展与反思(下). 化学教育, 2010. 31(5): 第20-24页.[22]. 王磊, 基础化学教育课程改革10年进展与反思(上). 化学教育, 2010. 31(4): 第15-21页.[23]. 王磊, 黄琼与刘东方, 中考命题与化学课程标准的一致性研究——基于九省市中等学校招生考试概念原理知识的比较. 基础教育课程, 2010(3): 第75-80页.[24]. 胡久华与王磊, 促进学生认识素养发展的化学教学. 教育科学研究, 2010(3): 第46-50页.[25]. 胡久华, 王磊与潘瑞静, 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化学1模块氧化还原专题的单元整体教学研究——高端备课项目化学核心内容教学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成果. 化学教育, 2010. 31(3): 第22-28页.[26]. 胡久华与王磊, 教师对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元素化合物内容及教学认识的调查研究. 化学教育, 2010(2): 第26-29页.[27]. 王磊, 从知识解析为本到基于学生认识发展 促进化学教学设计与实践向高水平跨越——北京师范大学化学教育研究所“高端备课”项目简介. 化学教育, 2010(1): 第2-2页.[28]. 王磊, 支瑶与徐敏, 基于促进学生认识发展的“物质的量浓度”教学设计研究——“高端备课”化学核心内容教学问题及其解决策略研究之一. 化学教育, 2010(1): 第3-7页.[29]. 胡久华, 王磊与王秀忠, 高中化学新课程面面观——基于2008年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远程研修. 化学教育, 2009. 30(9): 第17-19页.[30]. 王磊, 支瑶与孙红保, 新课程高考化学试题特点评析. 基础教育课程, 2009(9): 第65-69页.[31]. 王磊与潘程, 化学教学论课程中学生活动的设计与研究. 化学教育, 2009. 30(4): 第39-42页.[32]. 胡久华与王磊, 对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课程内容的探讨——基于2008年高中化学新课程的远程研修. 教育科学研究, 2009(1): 第53-56页.[33]. 王磊与黄燕宁, 单元教学设计的实践与反思——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单元为例.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009(03): 第9-11页.[34]. 王磊, 高中化学新课程五年回眸——基于实验区教师感受的研究. 基础教育课程, 2008(12): 第24-28页.[35]. 魏锐与王磊, 掌上移动实验室在科学教育中的应用.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08(10): 第166-169页.[36]. 张莉娜与王磊, 促进学生化学认识方式发展的“过程与方法”维度教学目标设计——基于对高中生化学概念发展水平的测查与思考. 化学教育, 2008. 29(8): 第13-16页.[37]. 陈颖, 王磊与宋万琚, 新课程背景下高中生具备的有机化学知识基础探析——基于高考选拔和大学课程学习的需要角度. 化学教育, 2008. 29(7): 第18-21页.[38]. 王磊, 张毅强与乔敏, 观念建构为本的化学教学设计研究. 化学教育, 2008. 29(6): 第7-12页.[39]. 宋万琚, 王磊与孔令鹏, 教师对“化学反应限度”相关学科内容的理解及其对教学处理的影响. 化学教育, 2008. 29(4): 第9-12页.[40]. 陈颖与王磊, 高中化学新课程《物质结构与性质》选修模块学科问题访谈录——访北京师范大学化学学院结构化学专家李宗和教授. 化学教育, 2008. 29(3): 第13-15页.[41]. 王磊等, 高中化学选修模块教材《物质结构与性质》对学生认识发展的影响研究. 化学教育, 2008. 29(1): 第16-19页.[42]. 魏锐等, Fe^3+在水溶液中的水解平衡和配位平衡. 化学教育, 2008. 29(1): 第69-70页.[43]. 王磊与李世媛, 新课程下的初中化学实验仪器药品配备标准. 教学仪器与实验, 2007. 23(12): 第53-55页.[44]. 王磊, 对化学教科书从设计理念到设计实践的深度探研——评《走向生本的教科书设计》. 化学教育, 2007. 28(11): 第50-50页.[45]. 王磊等, 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质结构与性质》的编写思路和特点. 化学教育, 2006. 27(8): 第13-15页.[46]. 魏锐等, 含铁物质中铁元素含量的测定——基于传感技术的实验设计. 化学教育, 2006. 27(7): 第50-51页.[47]. 胡久华, 王磊与刘宇红, 中学化学概念探究教学初探——以氧化还原反应教学为例. 化学教育, 2005. 26(9): 第24-27页.[48]. 王磊与陈光巨, 高观点 大视野 多角度——山东科技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总体特点介绍. 化学教育, 2005(S1): 第-页.[49]. 胡久华与王磊, 科学教学模式新探——基于探究的建构式教学. 教育科学研究, 2005(4): 第35-37页.[50]. 王磊, 高观点 大视野 多角度——“新世纪”版高中化学必修教材的特点及实施情况简介. 化学教育, 2005. 26(3): 第13-17页.[51]. 王磊等, 初中化学新课程倡导的探究式教学与多样化评价策略的实施研究. 化学教育, 2004. 25(11): 第14-18页.[52]. 王磊等, 试析《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实验)》中的实验体系. 化学教育, 2004. 25(9): 第9-12页.[53]. 刘强, 王磊与张小平, 适合学生探究氯气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 化学教育, 2004. 25(5): 第54-54页.[54]. 刘强等, 适合高中师生研究乙烯和乙炔的制取与性质的微型实验装置. 化学教育, 2004. 25(12): 第47-49页.[55]. 刘强与王磊, 构建高中化学实验内容体系的新思路. 化学教育, 2003. 24(9): 第37-38页.[56]. 王磊与毕华林, 关于《全日制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稿)》的释疑. 化学教育, 2003. 24(1): 第9-13页.[57]. 刘强与王磊, 美国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微型实验. 化学教学, 2003(11): 第28-31页.[58]. 王磊, 初中化学教与学评价的改革重点及其实施策略. 化学教育, 2002. 23(9): 第9-13页.[59]. 王磊与黄燕宁, 针对高中生有关物质结构的前科学概念的探查研究. 化学教育, 2002. 23(5): 第12-14页.[60]. 王磊与岳波, “原型”在高中生化学问题解决活动中的作用. 学科教育, 2002(5): 第39-43页.[61]. 王磊与胡久华, 高中生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心理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进一步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1. 17(3): 第40-46页.[62]. 王磊与卢永虹, 基于科学探究的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设计与开发——化学CAI的新探索. 化学教育, 2001. 22(5): 第17-19页.[63]. 胡久华与王磊, 化学活动课的设计、实施及其思考——基于学生对活动课的期待与评价. 化学教育, 2001. 22(3): 第10-13页.[64]. 王磊, 白贵明与等, 关于初中化学课程内容学生学习心向的探查研究及其对改革的启示. 学科教育, 2001(5): 第5-10页.[65]. 王磊, 九年义务教育化学教学大纲修订及其所引发的思考. 学科教育, 2001(4): 第3-6页.[66]. 王磊与苏伶俐, 初中生化学前科学概念的探讨:科学学习心理的研究. 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0. 16(1): 第37-42页.[67]. 王磊与刘小英, 化学教学论课程若干基本问题的研究及其改革实践. 化学教育, 2000(10): 第12-15页.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