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7

  • 浏览数

    258

骆驼非洲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对死亡的解读

7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追疯子的风筝

已采纳

我和你有过类似的经历,但已经有很久,而现在早就不去想了。当时我看了很多关于生死的资料,也许是好奇和某些因素,直到现在,我并没有搞清楚些什么,因为是不可能的事。生命刚刚开始……一个婴儿呱呱落地,没有意识 只有本能,这是生命的印记,说话,叫第一声爸妈,而后是从爬行到直立行走,大脑逐渐开发,懂得东西越来越多,从喜欢一颗糖果,从摔一跤便大声哭泣,从知道与异性的不同……也现在你看来很稚气,但不能否认,生命的发展是以知识为基础的,而因为大脑的发育,获得知识的能力也越来越强。我们的欲望越来越多,越来越大……我们留念的东西越来越多,我们渴望的东西越来越多,期盼越来越多。小时候以为现在可以永恒下去,爸妈永远这么年轻,但长大后才知道一切都在不停变化着。生命的出生奠定了生命的死亡,而死亡是空,一切都没有了,我们的欲望是不允许的,所以无力是恐惧的根源……我不知道死后会不会有天堂,会不会有地狱。唯一确定的是,生命的出生不是为了去死亡而存在的,生命的诞生是宇宙的高度复杂化变现。所以,在这是世界上,人类的生命算是比较长的,一些昆虫,它们的生命短短几小时,它们懂不懂死亡是什么,我不知道。也不可能知道,但可以确定,它们的生不是为了去死,人的生命也是一样的你。现在谈还太远,也许下一刻,或几天后你就全忘了不在意了,因为现实里有许多问题等着你去解决。每个人的生命是相等的,而在等时间内,唯有的就是努力去争取自己的价值,这就是生命的意义,让别人为你而自豪,为你的生命而骄傲,这便是永恒……

心理咨询师对死亡的解读

346 评论(8)

qingqing829

你想啊,死亡我也怕,但怕没有用。科学不是还没证明有没有轮回这回事吗。万一真有呢?再说了,就算唯物主义,那也得根据能量守恒,你死了,不是真的什么都没了,只是转化了,你身体的液体,归为水,重新被蒸发,凝成雨,滴落,进入到比尔的身体,成为他们的一部分,你的其他部分也类似。也许很久很久以后,曾经组成你身体的物质,重新聚合在一起,组成一个新的生命体。曾经组成你的每一个分子,原子都不会消失,都只是转化了,移动了,你死了,但你还在,已故的人活在我们身体里,我们也将活在后辈身体里

86 评论(15)

白色犬犬

与宝宝交流死亡话题时,一定要在感同身受的同时给以诗意的审美,要结合情境寻找一些最适宜的方法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方法一:说个家族故事引导孩子认识死亡是自然的生命现象,可从共同分享家族故事起头。建议可以在家人相聚聊天时,找出泛黄的照片翻阅,跟孩子说说父母自己的爸爸妈妈、或记忆中已逝的爷爷奶奶。他们从哪来?做什么?生了几个小孩?他们那时喜欢玩什么?吃什么?最开心或难过的事是什么?也可以陪孩子把这些故事画下来,在画图说故事中,逐渐了解生与死。方法二:拿宠物当媒介很多宝宝喜欢养宠物,宠物的寿命短,极易成为小孩接触死亡的第一次经历,父母不妨善用机会进行生命教育。宠物死去经常激起孩子对死亡的疑问,狗狗去了哪里?天堂是什么?我可不可以一起去?愈来愈多的研究指出,如果孩子被鼓励提问与死亡有关的问题,并容许表达情绪,且经常被关爱,那么在遭遇亲人过世时,孩子较能从容面对。方法三:从大自然知生死让孩子体悟四季转换,比如看叶子从新生到凋零的过程。有一位临床心理咨询师选择让孩子种树,在花开花落中明白“花谢便是死亡,但另一朵花又诞生了”。方法四:与孩子一起轻轻读死亡翻开图画书,读一个关于死亡的故事,其实是和孩子谈论起死亡的最自然方式之一。当孩子要面对亲人宠物的离去,当孩子要面对自己身患绝症即将离世的残酷现实,给他一本图画书,和他一起轻轻朗读。

319 评论(14)

没腰的麦兜

心理学上有的定义死亡 为对于死掉的人来说,就是失去行为以及心理活动的人,哪怕这人还有呼吸,只要脑袋没运作,也就是大脑小脑死亡,那在心理学上看,这人就是死亡

296 评论(10)

哈毛小子

心理学中,死亡是生理学上的死亡,即是生命终止。在心理学中,死亡的意思是丧失了通过心理活动来反应客观现实的能力,或者说丧失了心理活动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大学心理学中什么是死亡?死亡是心理学上的一个专业术语,是指生命的终止。在心理学上,人的生命是一个不断成长、不可重复的过程,每个人都会走向自己的死亡。人的生理结构决定了人的心理结构也是一个不断成长的过程,每个人也都会走向自己的心理衰老和死亡。大学心理学中什么是死亡?心理学中,死亡指的是一个人失去了对现实的感觉和知觉,或者说丧失了对自己、他人以及周围环境的觉察和感受能力。

275 评论(15)

尚家宜商贸

温和地和孩子聊聊死亡的话题。与其借着这个时机告诉孩子要珍惜生命,不如多陪陪孩子,孩子就能理解生命的宝贵。很多孩子到了6岁左右,就会开始思考人死后会怎样。当然,也有孩子根本不考虑这些事,尤其是那些完全遵循父母设定的“好孩子路线”的孩子,肯定早已断绝与那个世界的交流。因为想那些事,就不能好好学习了。当孩子因畏惧死亡而不停哭泣时,如果父母能默默地陪伴守护,孩子自己就能发现什么才是面对死亡的积极态度。说到生命,父母也许会告诉孩子要珍惜生命,会说杀死虫子很残酷,但其实并不要紧。因为只有经历死亡,才能理解生命。孩子杀死虫子之后就会知道自己做了坏事,这样更能起到教育作用。让孩子理解活着的伟大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虽说珍惜生命没错,但如果所有的生命都要珍惜,那人类什么也不能吃,就无法生存了。连咬人的蚊子也不能拍死,那还怎么生活?与其告诉孩子要珍惜生命,不如由父母多陪着孩子,这样就能让孩子有切身体会,例如“希望爸爸永远活着”“要是妈妈死了可怎么办”等等。只要父母陪在孩子身边,孩子就能理解生命的宝贵。 查看原帖>>

325 评论(13)

一粒砂的梦想

慢慢教,这么大的孩子不会完全明白,最多知道死亡是可怕的,但是每个人都会死,孩子的接受力远比大人想的大的多。没有直面死亡,只是说不会有阴影的。

194 评论(10)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