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8

  • 浏览数

    249

lin2000west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过度关心

8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侯总大大

已采纳

病情分析:您好,根据您所述的情况,这是属于心理问题,引起的原因可能与日常生活中的环境以及自身性格行为因素有关。意见建议:建议您去找找心理医生进行详细的咨询,再行治疗。

心理咨询师过度关心

211 评论(15)

假如天天做梦

高中生正是处在一个孩童与成年人之间的年龄段,性格上会出现一些“另类”表现,比如喜欢莫名其妙的伤感,或者很容易暴躁等等这些情绪表现,这也被人们统称为叛逆行为的。这个年纪不管做出怎样的过激行为,或者说出现怎样的心理变化,和青春期的躁动有很大关系,所以改变起来也并非由很高难度的。

自己严厉控制自己的行为

不管你对于朋友过度的关心是如何的深恶痛绝,首先要做的就是严厉控制好自己的行为,千万不要做出一些后悔的事情,更不要说一些难听的话,比如对着朋友大吼大叫,或者很粗鲁的把朋友推到一边去等等。

把精力放在学习上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尤其是一名高中生,每天要面对很多的学习任务,与其把精力放在和朋友之间相处这件事上,不如放到你自己的学习当中。每天把自己的学习任务排的满满的,那么你根本就没有时间与精力再去想那些乱七八糟的问题了。

和朋友暂时远离些

不要和你的那些朋友整日待在一起了,朋友约你的时候,也用任何理由搪塞过去,总之做到离你的那些让你感觉到一关心你、你就觉得厌恶的朋友们远一些,这种事情出现的原因很有可能与你们相处太久造成的。

直接告诉朋友你会解决好一切

不管你遇到什么事情,你的朋友对你关心那证明朋友在乎你,只是可能朋友的关心有些过度了,让你觉得变成了一种类似唠叨的感觉,这让一个正处在青春期的你很是无语,故而会产生厌恶心理。所以在你朋友又开始对你过度关心是,直接告诉你朋友你有解决好的能力,所以不要担心更不要说多啦,你希望自己冷静想一想。那个过度关心你的朋友自然会给你自己想一想的时间喽。

197 评论(15)

睿智杭州

您好: 不见得是有心理疾病的。也许你从某些小说或电影里看到过类似情况,然后心中产生了某种恐惧,从而产生了这种担忧,放松自己,尽量多关心你的家人,不要胡思乱想,不你对家人的关心落实到真正的爱和行动上,每个人都可能因对亲人的过度关心而出现类似的情况,放轻松,用自己的爱来回报家人就对了,不要想着虚无飘渺的事,未来无法预测,把握现在才是最重要的。 当自己珍爱的人,事,物远离自己,不在自己的视线范围内,尤其是亲人们的远行,而世界的不确定性总是让我们知道太多的意外和可能,于是非常担忧自己能否再次获得这些远离自己的对象。 因此你要尽量调整自己,相信家人和自己都会有相当的责任感,照顾好自己,我们在生活中都回尽量不让自己在意和在意自己的人失望,您的亲人也是这样的,他们会尽力保护好自己的。 愿你健康如意。

106 评论(12)

wangjue0512

青春期心理的矛盾性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人”的样式。

独立性和依赖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特点上最突出的表现是出现成人感,由此而增强了少年的独立意识。如他们渐渐地在生活上不愿受父母过多的照顾或干预,否则心理便产生厌烦的情绪;对一些事物是非曲直的判断,不愿意听从父母的意见,并有强烈的表现自己意见的愿望;对一些传统的、权威的结论持异端,往往会提出过激的批评之词。但由于其社会经验、生活经验的不足,经常碰壁,又不得从父母那寻找方法、途径或帮助,再加上经济上不能独立,父母的权威作用又强迫他去依赖父母。

成人感与幼稚感的矛盾

青春期少年的心理特点突出表现是出现成人感---认为自己已经成熟,长成大人了。因而在一些行为活动、思维认识、社会交往等方面,表现出“人”的样式。在心理,渴望别人把他看作大人,尊重他、理解他。但由于年龄不足,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及知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自制性和冲动性的矛盾

青春期的少年在心理独立性、成人感出现的同时,自觉性和自制性也得到了加强,在与他人的交往中,他们主观上希望自己能随时自觉地遵守规则,力尽义务,但客观上又往往难以较好地控制自己的情感,有时会鲁莽行事,使自己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冲动的矛盾之中。识的局限性,在思想和行为上往往盲目性较大,易做傻事、蠢事,带有明显的小孩子气、幼稚性。

青春期的心理就是在这样的矛盾中形成并慢慢趋于成熟的,是一个自然过程。父母要注意尊重与信任孩子,多与孩子交流感情,了解他的心理,协助孩子把自己的生活安排得充实且有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帮助孩子正确认识性这个“区”的内容。

125 评论(13)

joyzhou512

只要好好开导自己,使自己心里平衡,那就好啦。

第一,由于高中生面临高考,学习生活的压力都很大,再加上如果考试不合心意,容易导致焦虑,如果有朋友的过度关心,这个朋友在自己学习好的话。

就会造成嫉妒,而引起厌恶。

这种情况的话,首先要调整好自己的心态,朋友都是为我们好,有一个学习成绩更好的朋友在身边的话,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可以问他,更有利于学习成绩的提高。

不要让自己不好的心理加剧,这样只会使事情恶化,最后形成恶性循环。

这样下去,成绩也不好,人际关系也不会好。

想到这些后果,好好调整调整自己。

第二,有些情况并非自己能够调整的了的,可以找自己信任的朋友,或者是父母老师,都可以只要能够帮助到自己。

当事情恶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或者不希望自己的朋友圈儿知道自己的事,也可以找心理咨询师,聊一聊天,疏导一下自己内心不平衡,和不好的情绪。

第三,多想一想朋友的好,不要因为一件小事,就去判定一个人,否则,到自己冷静下来的时候,很可能会后悔。

110 评论(12)

紫色的花瓶

一:希望理解但心理闭塞应该大部分家长都注意到了,进入青春期的孩子开始把注意力集中在自己的内心世界了。他们愿意对“知心朋友”倾吐自己内心的秘密,接受不了教导式的口吻对他们说话的人。他们也不原意和长辈交流,实行自我封闭。但是呢,他们又很希望得到别人的理解,其实他们并没有表面上那么叛逆。二:意识独立但又有依赖心理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学生的心理越来越成熟,他们越来越感到自己是“大人”了,觉得有自己的判断力,但有时候过于主观。个别学生会发生顶撞老师现象,甚至对学校、社会产生反抗情绪,可以说他们的独立意识是十分强烈的,但同时他们又缺乏必要的知识与能力。但是,同时又有依赖性,生活中可能 “饭来张口,衣来伸手”,因此,教师要和家长一起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立能力,让他们自己的事情自己办,逐步消除其依赖心理。三:情感与理智的矛盾处于青春期的孩子,情绪波动会比较大,容易发生冲动,有时会因一件小事的成功而欣喜若狂,也会因一次小小的失败而心灰意冷,有时也会为一点小事争得面红耳赤。这都说明了中学生的情绪难以及时地用理智加以控制,还不够成熟。解决这一矛盾,教师要教育学生学会用理智控制感情,遇事能不急不躁,冷静处理。

233 评论(8)

520美食吃货

关心别人虽然是一件好事,但是有的时候别人并不会,喜欢被过度关心,而且可能会产生厌恶。高中生面对朋友的过度关心,会很厌恶可以试试下面的方法去解决。

1.改变自己的朋友对自己关心,和朋友好好聊聊,让他知道你的真实想法。虽然每个人都会渴望被朋友关心,可是如果来自朋友的关心有些过度这样可能就会让自己觉得有些反感。由于大家思想越来越开放,而且性取向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出现了很多同性恋,所以很多人如果觉得朋友对自己的关心过度了可能就会往那个方面想,然后就会让自己觉得反感。还有的就是可能朋友是关心自己,所以什么都要管着自己这样会让自己觉得这样的关心还不如不要。如果自己真的很厌恶朋友的过度关心可以和朋友聊一聊,这样让他知道你的真实想法,你们俩才可以继续你们的友谊,不会因为一些误会而影响你们的情意。

2.改变自己的想法,朋友关心自己是因为真的把自己当成了朋友。如果改变不了朋友那就只有去改变自己的想法,就坦然接受朋友的过度关心。要想到他们关心你只能说明他们是真的把你当做好朋友,想想他们为什么不去关心别人呢。有的时候真的就是自己想多了,无论什么时候要记得你的朋友也都是为了你好。

其实有的时候想想能够有人那么关心自己真的很幸福,如果有一天那种来自朋友的过度关心没有了,你还可能会特别不适应呢,所以好好珍惜身边的朋友。

342 评论(9)

情感白羊座

来自学校社会家庭的矛盾 青春期正处于情绪不稳定的时期,遇事容易冲动,缺乏理智和自我控制能力,加之知识与经验不足,判断事物往往感情色彩太浓,分不清主次,情绪偏激,常常因一些无足轻重的小事不顺心而感情冲动。这是因为,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在生理上出现了急剧的变化,这必然给心理活动带来巨大的影响。伴随着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要也日益增长,使青春期的心理活动往往处于矛盾状态,其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创造性与看问题的片面、主观、偏激的矛盾。 青少年的思维虽然已经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但水平还比较低,还处于从经验型向理论型的过渡时期。虽然喜欢独立思考,喜欢争论,不墨守成规,但由于缺乏社会经验,知识储备不足,思考问题往往表现为单纯幼稚,因而导致分析问题,处理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仍带有很大的片面性和表面性。 2、好奇、敏感、争强好胜与感情脆弱、缺乏意志力的矛盾。 青少年思维敏捷,精力充沛,勇于拼搏,但自我控制能力不强,缺乏坚强的意志和顽强的毅力。一旦在学校、社会上挨了批评、遇到挫折,或遭受打击时,由于缺乏思想准备,就很容易产生心灰意冷、悲观失望或厌世情绪。3、生理上迅速发展与心理发展滞后的矛盾 青少年对身体发育上的巨大变化缺乏思想准备和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想获得这方面的知识,却又找不到正当的途径,也不愿意对家长和老师说出自己的困惑。特别是那些神经类型为弱型的学生,爱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独自沉思,很容易产生许多无以名状的烦恼、孤独和苦闷。 4、憧憬未来、富于理想与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能力的矛盾 青少年追求前途,富于理想,但往往知识贫乏、缺乏辨别是非的能力,对一些不正确的宣传、不健康的思想缺乏分析批判能力,结果以是为非,以非为是。5、独立自主性与被动依赖性的矛盾 随着自我意识的觉醒,青少年感到自己已经长大了,有一种强烈的成人感和独立感。在学习与生活上要求独立自主,不受限制和约束。被人尊重的愿望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突出,遭受误解、经历失败时所体验到的挫折感也格外强烈。不喜欢成年人用强制的口吻对自己发号施令,但是,在生活处理能力方面又不能脱离成年人的帮助和指导。一方面,青少年认为自己已经是一个成人了,喜欢自己作主,想摆脱家长和教师的束缚和干预,对于所遇到的问题也愿意自己思考自己解决;另一方面,青少年又不善于自我控制,常常因为情绪的冲动而盲目行动,而且生活阅历很浅,经济上也不能独立,遇到复杂问题时,也缺乏信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又无法摆脱对成人的依赖,从某种意义上说,青少年的心理并不真正成熟,这种独立自主的要求和现实上的被动依赖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困扰,能否正确处理这种矛盾,对于青少年的自尊心、自信心都会有着重大的影响。6、闭锁性与社会交往的强烈矛盾青少年由于对自我的积极关注,使其心理活动更多地指向自己的内心世界,产生更多的自我内心体验,加之青少年独立性和自尊心的发展,使他们不愿意向别人坦露自己内心的秘密,好像有了很多心事,变得不再外露、直爽,出现了心理上的闭锁性,渴望有自己单独的空间,不愿让家长或者别人乱翻自己的东西。闭锁心理的出现,标志着自我意识的发展,说明自我思考开始变得深入、持久,是一种积极的适应环境和进行自我监控的手段,这时候由于其思维、情感、智力等心理发展还不完全成熟,还不足以依靠自己的力量应付一些环境刺激,还要寻找家长、教师、朋友的帮助,对家长和教师的教育还不能理解,对朋友的要求也较高,因此觉得自己难以和家长教师沟通,又没有知心朋友,感到不被人理解,产生孤独感。另外,青少年的生活空间逐渐扩大,学习任务加重,交往的需要变得强烈,渴求别人的理解,强烈地想与别人交往,想找到一个真正的朋友吐露自己的心声,这种闭锁心理与强烈交往需要的矛盾,解决得好,就会形成正向积极的情感体验,导致成功感和自尊心的增强,有助于形成和发展积极的个性品质。相反,则会影响个性的健康发展。

343 评论(13)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