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葱de琴
我是谁(小小说) 我是谁?用当今时尚的话来说我是一名学困生,说直白了就是差生。其实我并不忌讳别人这样说我,因为我的成绩确实不太好。但是我一点也不自卑,我也有自己的特长呀!我个子高,喜爱打篮球,同学们都说我是“姚明”第二;我歌唱得好,又有先天的一副好嗓子,同学们都拿我当校园歌星来崇拜。我还有爱劳动、助人为乐等优点。可为什么还是有很多老师不喜欢我?想来想去总是弄不明白。还是同桌用手点着我的脑壳提醒了我,你真笨呀!老师们不是常常讲,打球、唱歌能当饭吃?老师不喜欢你的原因很简单:成绩差呗!我决定努力学习,以改变我在他们心目中的形象。但是我的基础差,光靠个人的努力很难。皇天不负有心人,你还别说,我真的找到了一条捷径。那是非常非常偶然的一个机会,再加上我又十分十分的幸运,发现一则小广告,上面大概是说他们公司能够运用高科技手段造就人才,如果需要就和他们联系。聪明的人会说那是骗人的。可是我笨呀,我还就相信了,并且毫不迟疑的按照地址很快找到了这家公司。一个身穿白大褂的老头接待了我,他说自己是这家高科技公司里的首席科学家,还给我讲了半天的DNA。你还别以为我喜爱打篮球只知道NBA,我也听说DNA属于高科技,懂得DNA的肯定是科学家,我彻底相信了。最后,他告诉我:你想要成为什么样的人,只需要搞到这个人的头发,提取基因,再移植入你的头发中,便成功了。太神奇了!其实这又有什么呢?科学家不是早就进行克隆了吗。我深信不疑,于是立即行动。大人物咱不想,面都见不上,上哪儿去找那稀奇的头发。达到老师的水平就足够了,再说,整天和老师相处,弄几根头发应该不是太困难的事。我首先从语文老师家的垃圾筒里寻找毛发类的东西,因为语文老师是班主任,一定先讨得他的喜欢。好不容易找到了语文老师的头发,我欣喜若狂。很快基因移植成功。语文老师发现了我的变化,在班里把我大大地表扬了一番。还特别提到我的作文,说读起来颇有大文豪的气度。我那个高兴劲就甭提了。一高兴,我竟然偷偷地跑到饭馆里喝起酒来,而且上了瘾。我以前可是闻到酒的气味就感到刺鼻的难受,现在怎么了?我想不明白。文豪是否都爱喝酒,我不得而知。语文老师爱喝酒却是众所周知。借着我和语文老师越来越近的关系,我又想方设法的让他为我弄来了数学老师的头发,并且很快进行了基因移植。我的数学成绩又有了飞速地提高,数学老师对我刮目相待,说我照这样的速度发展,将来有望成为数学家。我以前脑子很迟钝,现在特爱思考问题,还不知不觉地染上了吸烟的习惯。我感觉像数学老师那样边吞云吐雾边紧锁眉头很潇洒。后来,煞费苦心的我又分别把英语、物理等老师的头发找到并进行基因移植,我发现自己在各科成绩都有惊人提升的同时,我又沾染上很多我这个年龄段所不应该具有的坏毛病。其实这些毛病也都来源于基因移植,只因为我是学生,这些分别又成为各科老师讨厌我的理由。例如:语文老师批评我吸烟,数学老师指责我喝酒等等。我是谁?现在我都不知道我是谁。反正我知道我已经不再是我自己。我是很多老师叠加的影子。——发表于2008年第13期《微型小说选刊》,入选滕刚老师主编的《2008年值得小学生珍藏的100篇奇幻故事》一书。
想想冬至
①封面是书的外貌,它既体现书的内容、性质,同时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并且还起了保护书籍的作用。封面设计它包括书名、编著者名、出版社名等文字和装饰形象、色彩及构图。如何使封面体现书的内容、性质、体裁,如何使封面能起着感应人的心理、启迪人的思维作用,是封面设计中最重要的一环。②封面设计的造型。造型要带有明显的阅读者的年龄、文化层次等的特征。如对少年儿童读物形象要具体、真实、准确,构图要生动活泼,尤其要突出知识性和趣味性;对中青年到老年人的读物,形象可以由具象渐渐转向于抽象,宜采用象征性手法,构图也可由生动活泼的形式转向于严肃、庄重的形式。③封面设计的色彩。色彩是由书的内容与阅读对象的年龄、文化层次等特征所决定的。鲜丽的色彩多用于儿童的读物;沉着、和谐的色彩适用于中、老年人的读物;介于艳色和灰色之间的色彩宜用于青年人的读物。另外书的内容对色彩也有特定的要求,如描写革命斗争史迹的书籍宜用红色调;以揭露黑暗社会的丑恶现象为内容的书籍则宜用白色、黑色;表现青春活力的最宜用红绿相间的色彩。对于读者来说,因文化素养、民族、职业的不同,对于书籍的色彩也有不同的偏好。 书籍装帧设计需要象其它装潢设计一样. 经过调查研究到检查校对的设计程序。首先向知识的企业主--作者,或者文字编辑.了解原著的内容实质。并且通过自己的阅读、理解、 加深对自己所要装帧对象的内容、性质、特点 和读者对象等等作出正确的判断。假如你是一名编辑就需要对书籍的形态拟出方案。解决开本的大、小、精装、平装、用纸和印刷等问题。对于一个设计者而言。所关心的更应是如何在既定的开本、材料和印刷工艺条件下。通过想象.调动自己的设计才能.并使其艺术上的美学追求与书籍"文化形态"的内蕴相呼应。不只是停留在政治书籍要庄重大方.文艺书籍强调形式多样,儿童图书追求天真活泼 。更要求进一步深入,达到对书稿理解尺度与艺术表现尺度在创作中的充分的和谐性表现。以丰富的表现手法、丰富的表现内容.使视觉思维的直观认识(视觉生理)与视觉思维的推理认识(视觉心理)获得高度统一.以满足人们知识的、想象的、审美的多方面要求。 书籍装帧既是立体的,也是平面的,这种 立体是由许多平面所组成的。不仅从外表上能看到封面、封底和书脊三个面,而且从外入内, 随着人的视觉流动,每一页都是平面的。所有这些平面都要进行装帧设计,给人以美的感受。 有人用建筑艺术比喻书籍装帧。建筑艺术 是空间艺术、静的艺术,然而它通过布局,可以产生韵律,造成一种流动的感觉。书籍装帧也是如此,通过封面、环衬、扉页,步步接近正文。 这一连续的欣赏过程,犹如在游览中国的园林。进入园门,逐步引向深入,曲径通幽。最后进入正殿。在正殿中又透过插图这扇窗户.看到文字中所记载的主人翁的形象、活动、环境等。这种由外入内不断行进过程,则根据不同类型,不同体裁风格的书籍内容.产生不同的韵律变化;感情色彩比较浓厚的文艺书,变化形态应大些、活泼些;而严肃的理论专著,设计中则要求层次分明、有严谨的秩序感。 当然说道最后,对于书籍装帧设计,每个设计师都会有自己的侧重点,和想法,有的注重色彩的使用,用抽象的图形和个性的色彩来表达书的内容,有的注重造型的完整来述说一本书的故事,这就象我们静物写生一样,同样一组静物不同的几个人画就会有几幅不同的画面,因为他们所看到的静物都侧重的不一样,有的注重了光线,有的或许就注重了色彩,还有的也许一贯就注重造型呢。扯了一些题外话,大家知道书籍是人类智慧积累、传播、延续的主要方式,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多读书,会使我们增添知识,启迪智慧与心灵;会使人从愚昧变成聪明,从低俗变成高尚;会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与工作中去。所以我们应该多读书,爱护书,并且也应该要了解书籍装帧方面的一些知识。
丹儿你个丹儿
1、 书的具体内容 封面的设计就要能够与这本书的书名(及内容)有关系,这本书中到底写了些什么。除了书的作者外,书的策划编辑对书的内容的理解是最深刻的,毕竟这书就是他全程负责的。作为策划编辑,你要很清楚书中内容的关键点和价值核心,一本书的关键点和价值核心是提炼这本书宣传语的基石,同时也只有搞清了这一点,其余问题才有答案。 2、 书的精神和感觉 本书的精神和感觉是指阅读一本书时,阅读者所产生的感觉。这种感觉可能是风趣幽默、通俗易懂、活泼可爱、解放大脑、诚恳朴实、回味悠长、心潮澎湃、豁然开朗、热泪盈眶、庄严悲壮等等。书的精神和感觉对封面设计与宣传语的提炼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很多情况下,让封面设计和宣传语与书的精神和感觉保持一致就是正确的选择。但个别情况下,可以有所变化。3、 书的宣传语 书的宣传语极其重要的。如果把给书起名和设计封面的过程比作一首歌的创作,那么,构思书名就好比作词,整个 书籍封面设计 就相当于作曲,而书的宣传语则是这首歌的高潮部分。作词(书名)一定要符合这首歌(这本书)所要表达的内容和情感,而作曲(封面设计)一定要完美的配合作词(书名),把作词的感情通过听觉(视觉)充分烘托出来。 封面设计中好的宣传语,必须一句就能撬动整本书。4、 书是给谁看的 封面设计时,还要考虑书阅读的对象时那些人群,是儿童还是成人;是男人还是女人;是小孩还是老人等等,琢磨明白这本书的阅读人群的特点,才能够成功的设计出吸引适合特定人群的封面。 封面符合阅读人群的审美习惯和期待,是把握更大的选择,不至犯大错。但同时也存在弊端,由于展示台上同类书太多,而且四平八稳的设计占绝大多数,因此同一流派的设计很难从众多同类中跳出来。要想从周围书中跳出来,必然要采用超出阅读人群期待的设计。但说到底,人们期待的是惊喜,而不是意外。所以要好好揣摩。结果无外乎两种:或者令人耳目一新,大获成功,创造并引领新的审美潮流;或者令人大跌眼镜,嗤之以鼻,秒级打入冷宫。 5、 书被平铺于展示台上时在视觉上的地位 有的时候,你单独看一本书的封面觉得很夺目、棒棒的,但当这本书被放到展示台上,被扔到几十本上百本书当中后,看起来非但不夺目了,甚至仿佛在故意隐藏自己,成了烘托其他书的绿叶,自己则深藏功与名。而有些书的封面单独看时不显眼,但扔到展示台上后,却发现简直就是一朵奇葩,其他书仿佛就是为了衬托它的与众不同而存在的。我逛书店时,有时会猛地向某个展示台上甩一眼,看看哪本书被我最先注意到,然后琢磨琢磨它的设计是怎么做到这一点的,时常有些受教。6、 你希望读者看到这本书时产生什么感觉 读者阅读这本书时的感觉,和你希望读者面对这本书时产生的感觉可以是不一样的。比如有的专业书和技术书的内容较难,如果封面设计也忠实的反映了这点,给人造成一种里面的内容很专业很不通情理,非专业人士最好是主动远离而不是主动靠近的话,那只会增加读者面对这本书时的心理畏惧,一看封面就开始哆嗦,心理上先胆怯了,就更不容易看懂了。在这种情况下,把封面设计的人性化一些,甚至卡通幽默一些,小小地欺骗一下读者,让读者用一种多少有些轻敌的姿态开始阅读,反而会让读者从心理上首先卸下包袱,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啃下这本原本可能搞不定的书。
优质心理咨询师问答知识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