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2

  • 浏览数

    197

大大的好友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绘本

2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财米财米

已采纳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分析的书籍

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分析的书籍,让孩子明白这件事的意义所在,孩子的压力可能来源于父母的高要求,不要急于求成,所有父母应重视起对孩子的教育。为大家分享单亲家庭孩子心理分析的书籍。

1、《小獾的两个家》(3到6岁)

(法)纪蒂·威尔等文,(法)安娜·威尔斯多夫等图 周国强译

《小獾的两个家》是《我爱阅读丛书:蓝色系列第一辑》中的一本,用孩子易懂的语言讲述了爸爸妈妈不再相爱要分开的故事。不过,獾爸爸和獾妈妈向小獾解释说:我们不愿意住在一起了,我们总是吵架,你也不快乐,我们决定分开住,但是爸爸妈妈永远爱你。

2、《I Dont Want to Talk About It》(3到9岁)

作者:Jeanie Franz Ransom

小女孩从父母那里听到离婚的字眼后,经历了一系列负面的情绪,作者将孩子的情感以生动的动物形象宣泄出来,一会儿是鳄鱼,一会儿是刺猬,读到这本书的孩子定会感同身受。

3、《妈妈的红沙发》(3-9岁适用)

作者:(美)威廉斯 文图,柯倩华 译

这是个以希望和勇气为主题的故事,家里发生了火灾,东西被烧光了,但是外婆说:“幸好我们还年轻,可以从头开始。”于是外婆、妈妈和孩子三代人开始了努力攒钱重建家园的过程。

邻居们送来了桌子、椅子和床,还有比萨、冰淇淋和好多好东西,这让她们很感激。可是,最令她们兴奋和骄傲的是,经过一段时间的省吃俭用,她们终于攒够了钱再次买了一个漂亮的、舒服的红沙发!

故事中的家庭里只出现了妈妈、外婆和孩子,这是一个单亲家庭,但即使在单亲家庭里,爱、希望、勇气和幸福也始终都在。

4、《爸爸的围巾》

作者:阿万纪美子文,麦克·格雷涅茨图,蒲蒲兰译

《爸爸的围巾》讲述的是爸爸去世后的故事。爸爸的围巾是一条暖暖的绿色的围巾,妈妈将它给了“我”,说这条围巾很适合“我”。于是,“我”戴上了爸爸的绿围巾。上学路上遇到了一条大黑狗,“我”紧握围巾没有被吓哭;和同学们玩捉迷藏,“我”跑得比以往快了很多;“我”不怕同学的欺负,而且学会了照顾妈妈……可是,大风刮走了爸爸的绿围巾。原来,爸爸的绿围巾会魔法,变成了春天的绿树绿草。“我”看着满眼的春天绿色不再哭了。

5、《我的爸爸叫焦尼》(3-9岁)

作者:(瑞典)波·R·汉伯格文,(瑞典)爱娃·艾瑞克松 图,彭懿 译

狄姆是一个离异家庭的孩子,他不能经常见到爸爸焦尼,然而只要能和爸爸在一起每一分钟都是快乐的。他告诉热狗店的阿姨、电影院的伯伯、比萨店的邻居,告诉所有人,他身边站的就是他爸爸。他为爸爸自豪,当电车走远,他期待着下一次和爸爸见面的时间。英文原版书单

1、《两个家》Two homes(3-5岁适用)

这本书的故事温暖温情,会帮助孩子驱逐害怕失去父母的心灵恐惧。

2、《夏天的日子》The Days of Summer(5-8岁适用)

这本书非常巧妙地没有选择父母离婚这个角度,而是讲述两个小姐妹如何适应祖父辈的婚姻变化,作者认为,如果让孩子感受到来自父母深深的爱,孩子是有很强的自我愈合能力的。

3、《恐龙离婚记》Dinosaurs Divorce(4-8岁适用)

这本书就孩子们关心的单亲家庭可能面临的问题,一一作出了令孩子满意的解答。(该书台湾已出版)

4、《蔻蔻熊,这不是你的错》Its Not Your Fault, Koko Bear(3-7岁适用)

这是一本写给孩子和家长的绘本:还在上幼儿园的蔻蔻熊不得不面对爸爸妈妈要离婚的消息。熊妈妈和熊爸爸非常认真地倾听蔻蔻熊的各种顾虑并给了她很多机会表达自己的感受,同时尽一切机会告诉蔻蔻熊这绝对不是她的错。

5、《潜鸟夏日》Loon Summer(5-9岁适用)

女孩若霓跟爸爸度过了第一个没有妈妈的夏天,女孩问爸爸,你说过潜鸟们会永远在一起,可是为什么你和妈妈不在一起了呢?爸爸回答:有时候情况会发生变化,但是有一部分是不会变的,爸爸妈妈永远都爱你。

6、《再见爸爸》Good- bye,Daddy!(4-8岁适用)

在这个故事中,没有因为离婚而指责任何一方,而是详细解释了大多数孩子在父母离婚期间以及离婚后的各种问题,画面非常优美。

7、《熊妈妈和熊爸爸离婚了》Mama and Daddy Bears Divorce(4-8岁适用)

蒂娜的父母离婚了,开始蒂娜感到非常难过和害怕,但是随着时间流逝,她意识到虽然父母不再生活在一起,她依然被父母的爱包围着。

8、《是巧克力布丁吗?》Was it the Chocolate Pudding?(4-8岁适用)

这本书由美国心理学家协会出版,备受婚姻关系律师推荐。大部分8岁以下的孩子通常都会将父母离异归咎于是自己的错误,这本书则让孩子们感到释然。

9、《离婚快车》The DivorceExpress(适用于青少年)

初中生菲比不得不乘坐离婚快车往返于父母的新家之间,最初菲比非常痛恨她的新生活,但最终她成功地适应了这种变化。

10、《Dear Mr Henshaw》(8-12适用)

1、幼儿的感觉与意志

作者:孙国华/唐钺

出版: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4-9

《幼儿的感觉与意志》被公认是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著作。作者对自己的孩子从出生到3岁中的每一天进行系统观察,有时也进行一些实验性的研究,最后把这些观察和研究记录整理成书。

2、宝宝也是哲学家:学习与思考的惊奇发现

作者:艾莉森·高普尼克

出版:浙江人民 2014-9

这本书与汗牛充栋的“育儿宝典”最大的不同,就是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充满情感与智慧的视角,从一种崭新的角度去欣赏童年的丰富性与重要性。

3、儿童与情绪

作者:哈里斯 Harris

出版: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2-10

《儿童与情绪:心理认知的发展》主要讲述了,如果要去爱、帮助、说服和反对他人,我们必须要知晓他们的所想和所需,人类的互动依靠的是“一种心灵理论”。这一理论的重要部分就是理解情绪,如果我们不能理解我们为何欢乐或不安,就不能真正地参与到社会生活之中。

4、儿童发展

作者:邱莉

出版:北京师范 2013-9

《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儿童发展》结合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逐步深入对高素质师资的诉求,旨在提升新师资培养质量,培养未来的人民教育家,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和教师教育改革。《高等院校教师教育系列教材:儿童发展》在内容方面与时俱进,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

5、学前儿童心理学

作者:李甦,李焱

出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4

《学前儿童心理学》是“实践取向型学前教育专业规划教材”之一,依据《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试行)》编写。《学前儿童心理学》适合高等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本、专科学生使用,也适用于远程教育学员和各级、各类幼儿教师培训。

家长必看的儿童心理学书籍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一卷)人类发展的理论模型

作者:WilliamDamo

出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5-3

《儿童心理学手册》(第六版)旨在提供一幅对儿童心理学领域的目前的知识状态进行全面的、准确的描绘图画,定位于“特定的学者”,具有“高级教程”的特点。各章作者均为儿童心理学领域世界范围内的某个方面公认的领衔专家,“真实地向读者奉献了一部完整的儿童心理学”。第一卷为“人类发展的理论模型”,论述了发展心理学的哲学、概念与方法论,以及各种理论模型,例如动力系统理论、生物生态模型、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以及各种研究取向,例如情境取向、文化取向、毕生发展取向等。相比第五版,本版较大的变化是增加了3章新的内容,即“现象学生态系统理论:多元群体的发展”、“积极的青年发展:理论、研究与应用”和“宗教与精神信仰的毕生发展”。这一变化显然与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中“系统发展理论”逐渐取得支配地位的现状相一致。

优秀的心理学书籍

《爱的艺术》

弗洛姆

《爱的艺术》是德裔美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艾里希-弗洛姆最著名的作品,自1956年出版至今已被翻译成32种文字,在全世界畅销不衰,被誉为当代爱的'艺术理论专著最著名的作品。

作者简介

艾里希·弗洛姆(Erich Fromm、1900 - 1980年,著名德裔美籍心理学家、精神分析学家、哲学家。1900年生于德国法兰克福犹太人家庭,1922年获德国海德堡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是二十年代“法兰克福学派”重要成员。

全球10大最经典的心理学书籍

1、《梦的解析》:《梦的解析》是弗洛伊德的经典 着作,这本书主要就是通过对人们梦境的分析,了解人们内心深处的潜意识和真正的想法。这本书可读性还是比较强的,一般人也可以看得懂。

2、《幻想即现实》:《幻想即现实》的作者是国内知名的心理医生,专门研究精神分析的。这本书涵盖了他多年进行治疗的想法,这本书不仅有一定的科学依据,并且文字感染力比较强,读起来风趣幽默,十分有趣。

3、《为何家会伤人》:《为何家会伤人》通过各种心理案例反映了现在很多中国式家庭的相处方式,其中有很多因为家庭的缘故不知不觉给孩子灌输不好的思想,甚至给孩子带来伤害。

4、《心理学与生活》:《心理学与生活》是一本十分专业的书籍,这本书一直都是美国高校斯坦福大学的教材,在我国国内很多学校也都是把它作为教材来使用的

5、《社会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包含了很多人们对于心理学方面的问题,以及更多的解决方案。看过这本书的应该会被严谨有趣的文字所折服。

6、《遇见未知的自己》:《遇见未知的自己》主要就是一个女性和一位老人的对话,通过一问一答的形式让读者了解更多的知识,甚至遇到未知的自己。

7、《爱的艺术》:《爱的艺术》出版于1956年,是一本经久不衰的作品至今依旧十分畅销,并且已经翻译成了三十多种文字影响了更多的人。

8、《乌合之众》:《乌合之众》主要从集体心态出发,让人们了解更多的集体行为背后的意义,这本书的文字入木三分,影响了很多人。

9、《自卑与超越》:《自卑与超越》的作者本身就是一个比较了不起的人,他在小时候因为佝偻病和肺炎的缘故有着隐隐的自卑,但是他并没有被这些打倒反而更好的超越自己,最后成为世界有名的精神分析师。这本书就是作者的人生感悟,让读者了解更多。

10、《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给心理治疗师的礼物》的作者欧文亚隆本身就是世界顶级的心理大师,这本书就如名字所说的,专门为年轻的心理咨询师而写的,给予年轻一辈更多有用的知识。

心理咨询师妈妈的绘本

142 评论(15)

狂睡不醒

首先,我想纠正一下这位家长的观点: 激发和培养孩子的想象力,绘本阅读是其中一种方式,但绝对不是唯一的可行性路径。

其次,再回到这个问题上面,选择具有激发想象力的绘本,这个着实需要花费一点心思。我觉得可以遵循两个原则: 一是大胆,二是有空间。

画面绝不落入俗套,看起来亲切但是又别具一格,能够引导孩子作多元化阅读拓展,展开丰富的想象,此为其一;给孩子留白一些,让他自己去思考。那么这类绘本其实是很多的,当然真正优质的就很少了。推荐《一个部落的孩子》,这是一本讲述孩子归属感问题的书,画面很美,故事也很美,我家孩子特别喜欢,还认真写了读后感。

最后,家长要多为孩子提供可以随意发挥想象的机会,引导孩子去创造属于他自己的任何一个作品,这才是激发想象力的核心。

目前,关于绘本的必要性父母们都达成了一致意见,但对于绘本的选择确是莫衷一是,有的持有这样的观点,有些父母也可能持有相反的观点。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忽略掉孩子的个体差异性以及亲子关系的融洽性,这两个因素直接决定了不同的选择方式和孩子喜欢的绘本类型。

对于绘本的选择来说,不论是小宝宝,还是大点的幼童,最终的选择权应该都是把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因为他们才是最终的阅读受益者,父母只是旁观者,所以如果要激发孩子的想象力,那就让孩子自己来挑选。他们喜欢的,就会愿意读下去。

当然,父母也不是完全放手,也要帮助孩子筛选,并做好监督者的角色。比如,绘本是否适合孩子的性格特点和年龄接受阶段,是否适合孩子自主阅读还是亲子阅读;是否适合问题启蒙或是角色扮演;是否需要引导还是让孩子自己参与等。切记,在他们小时候,还是要以保护他们的想象力为主,如果不违反原则就不要过度参与,干涉过多反而影响他们的兴趣。

如果孩子愿意主动为你讲解,或是主动和你探讨的话,那说明他们可能开启了想象力的大门。

孩子通过阅读绘本,本身就有激发想象力的作用。而一些好的绘本通过设计、故事的编排、设定小 游戏 或机关等方式,就更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了,像一些洞洞书、翻翻书、立体书等。

最近听了一场绘本分享课程,接触到一套非常棒的绘本就很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名叫《法国孩子的创意玩具书》,这套书包含了4本分册:《红盒子里有什么?猜一猜》《你要穿什么?翻一翻》《你怎么了?拉一拉》《你喜欢哪个?转一转》。

和一般的,单纯给孩子输入的书不同,这套书不打算一字一句地教孩子认知,而是需要孩子放飞自我、动手进行试验、互动, 把书正着看、倒着看、每个方向都观察一遍 ;同时还带着孩子一起一本正经地恶搞生活中那些熟悉的东西。

这种诙谐、有趣的方式,更能带孩子走进一个轻松、有趣的世界。

我和孩子看过的绘本具有激发孩子想象力的绘本有, [日]宫西达也著,彭毅翻译的系列绘本共四册,有《虎斑猫和黑猫》、《喵呜》、《一只小猪和一百只狼》、《好饿的老狼和猪的小镇》!

我们孩子特别爱看这套绘本,每次给他讲的时候,他都听特别认真,尤其是在讲《虎斑猫和黑猫》的时候,因为虎斑猫咪咪和黑猫布鲁斯有鲜明的对比,能挖掘孩子找两只猫的不同特点,听故事的同时,还有鲜明的图片对比!绝对能激发孩子的想象力,孩子特别钟爱这套绘本!

我觉得激发孩子想象力的绘本,应该符合以下几点要求

1, 要有吸引小朋友的故事情节,简单易懂, 风趣生动。《拔萝卜》的绘本故事就有很多种,无论是听儿歌,还是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都很受小朋友的喜爱,孩子也能轻松地复述这个故事

2, 配图色彩鲜明,人物形象生动, 一起简单明了的故事情节是其一,完美的配图才是关键,和孩子读绘本的时候,他一边听爸妈讲故事,一边自己研究,生动的图片能给孩子带来很好的阅读体验,孩子更容易爱上绘本,孩子模仿绘本人物的过程,也是在激发想象力的过程

3 ,整个绘本故事中,要有与读者的互动, 前几天,和孩子读《小布谷鸟让座》就是一个很好的体验,公交车上载满了客人,这时兔奶奶上车了,动物们争先恐后的让座,最后兔奶奶坐在了小布谷鸟的座位上,请问小布鸟坐哪了?孩子一下子就猜了好几个答案,

可以选择没有结尾或是图片为主的绘本。

没有结尾的绘本,可以让孩子发挥想象,给故事编一个或多个结尾。家长也可以与孩子一起编故事。

图片为主的绘本,可以带动孩子发挥想象,让孩子看着图,按自己的思维去编故事。给孩子讲故事时,可以适当停顿,让孩子想象一下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其实绘本本身就是发挥想像的产物,如《猜猜我有多爱你》、《逃家小兔》,妈妈与孩子可以学着兔妈妈与兔宝宝那样,发挥想象,比一比谁更加爱着对方,激发想象力的亲子互动就这样开始了。

好的绘本,也要有一个用心的家长陪伴,这样才能发挥它巨大的光芒。

优秀的绘本,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也能够滋润孩子的心灵,更能够让孩子体会到美好的 情感 。

如何为孩子选择激发想象力的绘本呢?

我觉得这个问题应该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情况而定,比如有的孩子爱机械,那么家长可以为他多买一些机械类的绘本激发孩子的想象力,有的孩子爱动物,爱植物,那么家长可以给为他购买一些动物和植物的那些绘本,来激发他的想象力。

可能每个人小时候都曾幻想过,要是能像鸟儿一样飞上天空该有多好,可以从高空俯视自己生活的地方,也可以飞到任何想去的地方。但就绝大多数人而言,这样的想法仅仅是一个闪念而已。

但有一个人,记得自己童年时的这个想象,把它画下来了,于是这飞上云端的愉悦感就被记录下来,使得我们这些有过同样想象的人也能重温记忆,感受这愉悦。

这个人就是日本绘本作家黑井健,他的这部作品是——《飞向云端》。

《飞向云端》这本绘本以图画为主,字很少,有一半的页面一个字都没有,可以说作品丰富的含义都是通过图画来表达的。

《飞向云端》的封面描绘的是一个小男孩望着远处的白云,伸展手臂,飞在半空中,他脚下是蜿蜒的河流和低矮的山脉。

这时你会想,他真的能飞到云端吗?书的扉页告诉我们答案:看来他真的飞上云端了,飞得比飞机还高。

书的第1页,窄窄的一条画面,描绘的是傍晚山坡前的景象。第2页镜头拉近了,画面上有个小男孩望着远处的山峦,他说,每当太阳落山的时候,他都好想一直飞到云端。为什么太阳落山的时候就好想飞上云端呢?

接着小男孩扇扇手就轻轻地飘起来了,一直飘一直飘,地上的房子开始变小,云彩好高好远,就在他以为到达云端时,突然到处白茫茫一片,原来是小男孩飞到云朵里了。

有2幅画面很值得提一提。第1幅是小男孩在云朵里看到的景象——到处是轻轻薄薄看得到却抓不到的白色,还透着一点蓝,透着一点绿。第2幅是小男孩在云朵里的样子,他被点点滴滴的白色水滴包围,把置身云雾之中的梦幻感描绘得很真实。

作者黑井健是美术科班出身,给多本绘本画过插画,比如《小狐狸买手套》这本绘本就是他画的。他的绘画作品最典型的特点就是颜色偏浅,事物之间界限柔润不凌厉,所以给人感觉既干净又温馨。

《飞上云端》同样延续了这个风格,画面充满温馨感和梦幻感。

最后,小男孩从云朵里飞出来飞上了云端,他看到了刚刚已经落山的太阳发出万丈光芒。原来,每到太阳落山就想飞上云端的小男孩是想追寻太阳!

这幅画谁看了都会感到眼前一亮,心情愉悦。太阳的光芒把它周围的云朵照成了鲜亮的金黄色,又把光芒万丈辐射开来,这是在地面上绝对看不到的景象!

我第一次坐飞机,看到云朵之上的太阳时,也是这样震撼的感觉——平视太阳的感觉!

后来,小男孩好几次都想飞起来,却都没成功,不过没关系,他真的飞上过云端哦。

为什么说这本书是提高孩子创造性想象能力的范本呢?

首先得解释清楚什么是创造性想象。

儿童想象力的萌芽大约出现在2岁左右,通常是无意想象,内容比较贫乏,比如看到勺子想象吃饭。2岁之后,儿童开始出现有意想象,但一般都是再造想象,即根据他人的语言描述在脑海中勾画出情景。大约5岁以后,儿童开始显现高级的想象能力——创造性想象,即能够有目的,有主题,独立地创造出新事物来。

就像《飞上云端》这个故事,这是一个孩子想象自己飞上云端的过程。从如何飞上云端,到飞上云端的过程中看到了什么?这个过程有目的,有主题,很完整。

这也是尽管这本绘本内容并不复杂,且文字比较少,却标示着“5-8岁适读”的原因——因为低于5岁的孩子还没体验过独立的、有主题、完整的创造性想象的过程。

创造性想象是创造和创新的源泉与核心。爱因斯坦曾说:“想象力远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他所说的“想象力”就是指创造性想象的能力。

创造性想象能力如此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创造性想象能力呢?

有2个根本办法,1个是想办法让孩子大量阅读,为想象积累素材;另1个是对孩子进行主题式想象力训练,就像“命题作文”一样。

比如,当你和孩子一起读完这本《飞上云端》后,你就可以问问孩子,如果他飞上云端会看到什么?如果是潜入海底呢,又能看到什么?会不会像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的作品《海底两万里》那样,发现一颗人头那么大的珍珠?

可锻炼创造性想象能力的主题太多了,再比如遇到仙女会发生什么事情?遇到吃人的巨人呢?这个巨人会不会是个“好心眼巨人”,不吃人只吃臭臭的瓜?

而且想象的过程不只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像黑井健这样把想象的过程画在好几页纸上,使之成为一个连续的故事,而不仅仅是只有一页纸的场景。

看吧,这本与众不同的不传输道理,不讲故事,只是描绘了一段想象的绘本,可以作为训练儿童创造性想象能力的范本,依据这个范本,我们能延展出许多可训练想象力的主题。

我想这也是《飞向云端》这本绘本能够入选日本图书馆协会、日本全国学校图书馆协会指定图书的原因吧。能够吸引彭懿这位中国较早翻译和研究图画书的专家来翻译,这本书一定有其独特之处,等着大家来发现。

作者:梵高的二维星空 80后, 心理咨询师 一直借着 育儿 的幌子育己。

我觉得阅读本身就能激发想象力,无论是哪个种类的书,对孩子的想象力都是有激发作用的。当然如果你有这方面的偏好,可以选择一些无字书,只有图片没有文字那类,可以最大程度激发孩子的想象。当然还有一些奇异书或者是一些立体书,对孩子的想象力都有激发作用。我记得自己的孩子就是看过一本立体书之后,自己着手就做了一些手工,特别有创意。

想象力是随着年龄增长有所减少的,一般来说孩子的想象力是比成人丰富的多。而我们家长最需要做的就是不要遏制孩子想象力的发展,不要责怪孩子胡思乱想,给予孩子足够的空间和自由。想激发孩子的想象力,看绘本只是一方面,和大自然亲密接触;听来自大自然的各种声音;随意画画;根据喜好做各种手工,哪怕就是剥橘子皮都能剥出一只小动物来。

如果单从看绘本来说,首先要选择富有想象力的绘本,故事生动,有悬念,结尾还给人想象的空间,比如魔法魔幻之类的绘本。

其次画质要好,画面富有艺术感染力,艺术价值高,还有足够多的细节供孩子观察、发现和思考。

最后孩子是读绘本的主体,所以一定要考虑孩子意见和喜好。否则即使是大师级的作品,孩子脸看都不看一眼,那也就失去看绘本的意义了。

292 评论(12)

相关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