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答数

    6

  • 浏览数

    169

绰号昵称
首页 > 心理咨询师 > 聋哑人心理咨询师培训

6个回答 默认排序
  • 默认排序
  • 按时间排序

康康是逗逼

已采纳

有志者,事竟成。参加考试吧,三级的心理咨询师。考过了就有资格了。

聋哑人心理咨询师培训

279 评论(9)

工长360姜文芳

考试条件到没有这样的限制,说不能考,只要有兴趣考过去也不是问题,就是考过以后怎么跟他们沟通交流,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其他的没有什么大的障碍

199 评论(12)

fabregas89

心里咨询师,这个不分男女的,主要是有没有做这个职业的能力。毕竟不是随便去说别人心理怎样,有时候说错了的话,事关人命的

319 评论(14)

bluelove1995

支持你 只要有恒心你会考到的 贝多芬还是聋的了 后期出做的作品一流,前期可以慢慢接触这方面的知道 可看《心理学与生活》荣格的一些书籍

256 评论(10)

乖乖小猫侠

一、德瑞姆心理咨询师培训学校上海德瑞姆心理教育创立于2002年,是中国心理咨询师的摇篮,政府授权的第一家职业心理咨询师培训机构,专注于心理学人才的培养,办学10多年,数万名优秀学员,成就了中国心理学教育领域的领导品牌。2004年,德瑞姆与美国心理咨询协会合作出版了《职业心理咨询师丛书》,弥补了中国心理咨询理论教学与实践指导的空白。目前,拥有200多位学术界知名教授、心理咨询界权威专家组成的专家教师团。已经开设了上海、苏州、无锡、杭州、南京、北京、广州7大校区。并在2013年建立了德瑞姆网络心理学院。德瑞姆名师阵容,真正做到与大师零距离对话20%——权威命题组老师30%——名校泰斗专家教授、精神卫生中心权威心理医生50%——一线实操名师依托上海、江苏、浙江、北京、广州多地资源,教师全部来自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中国心理学会、南京师范大学、浙江大学、华南师范大学、上海精卫中心等名牌院校和专业性科研机构;

310 评论(8)

卓越精品装饰

对聋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及对策1.营造良好的校园心理氛围是对聋哑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条件(1)创造民主、宽松的校园环境在学校中,由于教师与学生所处的特殊地位和学校管理的需要,常常容易形成带有很多强制性的管教方式。对学生的行为规定了许多禁区,这也不行,那也不准,似乎学生的一切必须服从老师的意志,这就容易造成学生感到自己无能、羞怯、退缩,形成过分服从与依赖等心理品质,或者形成反抗、仇视、不信任、不合作等不良行为特征。因此,能否为学生提供一个民主、宽松的环境,对学生的心理健康具有根本性的意义。(2)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建立在平等、和谐师生关系上的师爱,不仅能增加学生对教师的信赖,而且也能促使聋哑学生把教师的要求转化为自己内在的需要,积极去实现老师提出的希望。对于聋哑孩子,教师真诚的信任和理解会使他们感到一种人格的尊重,他们会主动向老师敞开心扉,诉说自己心中的秘密。这种爱能使老师随时了解学生的心灵,从而及时帮助聋哑学生排除心理上的障碍。2.进行心理辅导是矫正聋哑学生心理问题的一条有效途径。在心理辅导中,教师要掌握一定的疏导技术:①教师要善于以情感人,耐心诚恳,使聋生意识到老师确实是为他好。②要善于抓住学生心理深处的敏感点去攻破他们的心理防线,并帮助分析其问题。③对不同聋生的心理问题要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因势利导,扬长避短,才能收到好的效果。如对于活泼好动,爱好体育活动的学生,应积极培养他们体育活动的兴趣,支持他们参加各种体育活动,在体育锻炼中逐渐养成勇敢,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吃苦耐劳的性格倾向。3.开设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是使聋哑学生放飞心情的好方式针对聋生好动、好奇、贪玩、爱表现等特征,学校可以开设形式多样的心理健康活动。可以根据活动特点进行分类,设置成几个活动角,以供不同性格学生参与。(1)聊天角学生在聊天角主要是以聊天的方式进行咨询与辅导。学生在“闲聊”中不经意地谈出自己的苦恼、忧伤、愤怒等,老师可从中了解学生内心深处的痛苦、焦虑等,这样打破了“咨询”的神秘感。聊天角里的交谈方式是多种多样的。除心理辅导教师与学生交谈外,还可以进行生生交谈,可一对一交谈,也可以群体交谈。这种方式是一种友好的协助,是一种爱心的合作。这样就会营造出一种和谐、民主、宽松、自由的谈话环境,使得学生自然而然地敞开心扉。(2)发泄角学生在发泄角主要是以情绪宣泄的方式接受心理咨询与辅导。发泄角里有哈哈镜、拳击袋、涂鸦板、橡皮人等发泄工具。学生在发泄角可以对发泄工具采取砸、摔、涂、画等方式,也可拼命运动、大喊大叫等。发泄是一种物理排解法,适合攻击性强、性格内向的学生。当学生在发泄角充分宣泄了自己的苦闷、愤怒、无助等情绪后,心理辅导教师再对他做咨询辅导。4.指导聋哑学生进行自我心理健康调节,是使他们心理素质提升的重要环节(1)帮助学生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2)教育学生树立符合自己实际的奋斗目标;(3)教育聋生正视生理缺陷,学会与人交往,培养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4)-教育学生常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有爱心地生活。5.强化职业技术培训,是消除聋生后顾之忧的有效措施聋人在社会上受歧视,不仅因为残疾,主要原因是聋人没有生存能力,游手好闲,偷窃现象严重。如果有了技术,学会了生存,情况就会改变。面对现实,耷校应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养耳聋学生的职业技能,形成一技之长,使他们能适应现代生活的需要,消除他们的后顾之忧。掌握技术后的耳聋学生,无疑打了强心剂,自信心十足,对待人、事的心态会发生明显变化,自怨自弃心理大大改善,非常有益于健康心理的形成。6.鼓励聋哑学生走向社会,适应社会,是对他们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归宿教育的最终目的,是让聋哑学生适应社会,回归主流。所以聋校应大胆地让聋哑学生走出校门,走向社会,扩大聋哑学生的生活圈子,增加他们的交往机会,学会交往,了解社会,熟悉社会,适应现代社会生活,消除由封闭隔阂而产生的心理误区。聋校可以开展多种社会公益劳动和社会实践活动,开辟校园社会广角,增加外界信息的交流,拓展生活的空间,与普通学校开展“一助一”活动,与其他聋校结对子,让聋哑学生走出孤独,走出自卑,走出阴影,增强生活的信心,体验人间的真情,改善自我,提高心理素质。

314 评论(8)

相关问答